/*120*270,创建于2011-3-26*/ var cpro_id = 'u424256';

首页 -> 2006年第1期

保富法(1942—1943)

作者:聂云台

字体: 【


  再说一家,是上海十几年前的地皮大王陈某,家中的财产有四千万银元,兄弟两房,各分两千万。民国十四年(1925年),我到他家吃过一次饭,他住的房屋十分的华贵,门前有一对石狮子,是上海所少见的。客房四面的墙壁全部都装了玻璃架,陈列的铜鼎,都是三千年的古物。有一位客人,指着告诉我说:“这一间房子里的铜器,要值银元一百五十万。中国的有名古铜器,有一半在此。”这几句话,正是主人最高兴听的。原来一般富人的心理,就是要夸耀,我有的东西,都胜过一切的人。而惟有道德名誉是钱办不到的,这些富人无可奈何,只好在衣服、珍宝、房屋、器具上,争豪斗胜,博得一般希望得到好处的客人,来恭维奉承(骄奢两字是相连的,骄就是摆架子,奢就是闹阔)。在我看见他之后,不过才七年的时间,上海地价忽然惨落,加以投机的损失,以致于破产。陈家的古铜珍宝、房屋地产,一切的一切,都被银行没收变卖,主人也搬到内地家乡去了。
  再说一个实例,就是上海哈同花园的主人,近日报纸上常有讥讽的评论,说他们平生对于慈善事业不肯多多帮助,还说他有遗产八万万银元。试一设想,财产八万万的收入,就照二厘的利息来计算,每年也应该有一千六百万。如果他们肯将这尾数的六百万元,用作救济贫民之用,那么全上海的难民,就可以得救了。在三年前,上海的难民所中有十万人,每人所需的粮食,以每个月两元计算,全年不过才两百余万元。到去年米贵的时候,上海死在马路上的穷人,将近有两万多人,如果办几个庇寒所和施粥厂,养活这两三万人,也不过一年花个五、六百万元就够了。这在他们来说,不过是九牛的一毛,然而这一毛,却是舍不得拔。一心只想这一千六百万元,一滴不漏,全部都收到自己的银行账上,归为己有,任意的挥霍。竟然没有想到这肉身是会死的。几万万的财产,一旦变为空花,只是徒然的带了一身的罪业,往见阎王,又遗下了一片不美的口碑,留在这个社会。
  他们也挂信佛的招牌,但是全不知道《药师经》上,开宗明义就详细的说明了悭贪不舍的罪过。经上说:“有诸众生,不识善恶,惟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缺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得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心生痛惜。”如此之人,由此命终,生饿鬼界、或畜生道。因为大富之人,钱财有余,自己也没有用处,明知道多数人将会饿死,却不肯施财救济。若是从道德上责备起来,这简直是间接的杀人。积钱最多,力量最大,而不肯布施的,他所负的杀人罪就更重了。譬如见到一个极小的孩子,站在井边,快要落井了。有一个人在旁站着,全不开口,也不拉开这个小孩,而让他落井死了。我们一定会说,这个孩子算是被他杀死了一样。富人见灾不救,正是一样。何况是如此的大富,却连利息的一小部分都不肯舍,那么马路上死的几千几万的饥民,岂不是要算他杀死的一样吗!杀死几千几万人的罪过,难道是用骄慢心,以信佛作为幌子,勉强花点挥霍不尽的小钱,做点专卖面子的善事,就以为自己已经是作了功德,便可以免除一切罪过么?恐怕天地鬼神,决不会如此含糊的宽恕他。
  俄国的大文豪托尔斯泰曾说过:“现在社会的人,左手进了百万元,右手施了一二元,就称为大慈善家。”可知这种行为,是世界的通病。
  最后的结论:保富的方法,须有智能的眼光,也就是要有辽远的见识与宏大的心量!再讲到如何是智慧的做法,请细细玩味老子《道德经》上的两句话如下:“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与人,己愈多。”本文所叙述的范文正诸公的几个例子,就是这两句话的注脚。须知老子是世界最高哲学家中的一个(《道德经》与道士的道教全无干涉,不可误认老子即是道教),他的政治、经济、军事学也都极为高明,他的人生哲学,是不能为时代所摇动的。老子学说的精义,有一句是:“反者,道之动。”大意是要反转过来,就是翻然觉悟的动机;他的整部书,多半是说明这个道理。再引两句如下:“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雄者,譬如是有钱有势,可以骄傲,乃人人所贪图的;惟有智慧的人,反过来,却是要避免这样炫赫的气焰,极力地向平淡卑下的方面做去,免招他人的嫉恨。“为天下溪”这句话是众人反而归服他的意思。“白”者的意思,譬如做大官,享大名,体面荣华,别人羡慕,这也是人人求之不得的。但是有智慧的人,反过来却要避免,极力韬光养晦,退让谦虚。《中庸》也说:“衣锦尚,恶其文之著也。”譬如穿着锦绣的衣服,却要加上罩衫,不愿意使锦衣露到外面。这是表明了君子实修善义,不务虚名,以避免产生负面的影响,此种人更为社会所敬重。这些见解,都与世俗之见相反,违背了通常的情感欲望,而求合乎理智,这种话多数人是不入耳的,或者认为这是讲天文学,不能懂。但社会上还是有不少具有慧眼的人,当然是会欣然赞许的。
  
  中篇
  
  天道是什么呢?《易经》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阴阳,不是虚玄的,一一都有事实可以作为依据。譬如,有日必有夜,有寒必有暑,有春夏就有秋冬,有潮涨就有潮落。由这些自然界的现象来观察,一一都是一盈一虚,一消一长。从这个道理推及到人事,也是如此,例如说人事的一盛一衰,一苦一乐,一忧一喜,一治一乱等等。但是天时的阴阳,有一定的标准,是万古不变的。而人事的盛衰,则是随着人心的动向,变化无常。这种无常的变化,乃是依着天道,一阴一阳有一定的标准,发动出来的。试说如下:
  比如说一个人若是喜欢骄傲,就一定会有忽然倒架子的时候到来;一个人若是喜欢懒惰安逸,就一定会有极困苦的日子到来;一个人若是喜欢悭吝贪钱,就一定会有嫖赌浪费之子孙替他破败;一个人若是喜欢机巧计算,就一定会有糊涂愚笨的子孙被人欺骗。这些变幻的人事,有智慧的人自然会留心看得出来,晓得与日月起落、寒暑往来的道理是一样的。天道是个太极图,半边是黑的,半边是白的,中间有一个界限。过了这个界限,阴阳失去了平均,就要起变化了,这叫作阳极则阴生,阴极则阳生。换句话说,就是盛极必衰,消极必长。
  古今以来的伟大圣哲,都能够洞悉这个道理,所以教人常须自己立在吃亏的地位。就是要谦卑退让,舍财不贪,克己利人。凡俗之中没有见识的人,是一定不肯做这种吃亏事的。在新学家而言,还要讥笑地说,这是消极的道德。要知道一切伟大积极的事业,都是这种消极的道德人做出来的:因为惟有消极的克己,才能积极的利人;惟有舍财不贪,才能兴办公众的利益;惟有谦卑退让,才能令人尊敬钦佩,做事也格外的顺利,容易成功。开始似乎是吃亏,后来仍然是会得到大便宜的。
  浅见无知的人,只能看见一切事物的表面,不能看见事物的另一面。譬如像下棋一样,只看得一着,看不到第二、三着。不知道世间事都是下棋,我若是动一着,对方就要应我一着,而且马上就有第二着、第三着跟着来。佛法说明一因一果感应的道理,实在是世界上最高的科学与哲学。就拿下棋来作譬喻:我们说一句话,做一件事,都是对人动了一着棋;我们出言做事的时候,心中打定的主意,就是对天公动了一着棋;一切人,一切物,都是我们下棋的对手。
  我们对一只狗表示好意,狗就会对我们摇摇尾巴表示亲热;若是恶声对它,它就会拖下尾巴走开。对人则更不用说了!我若是对待别人谦和宽厚,别人就会感谢;若是待人骄傲刻薄,别人就会怀恨在心;这还是小的对手。若是我们欺凌了没有能力的人,或是存心害人,或是用巧妙的手段占人家的便宜,他们受了损害还不觉得。或是藉着特别的地位,例如做官,做公司的经理等职务,暗中谋取私人的利益;或是自己富厚,而对于灾难不肯救济,自己家里却是享用舒服。这些事,众人固然是无可奈何,法律也办不到他,他算是棋赢了,他对方的棋都输了。可是天道却是不许他赢,会替众人做他的大对手,老天只要轻轻的动一着,就叫他满盘棋子都呆了,到底使得他一败涂地;这叫作“人有千算,天只一算。”我们天天都是在对人下棋,实际上是在对天下棋;若是对人赢得愈大,就会对天输得愈厉害。反过来讲,若是对人肯让松些,处处帮旁的人一着,使旁人免得输,而我自己的棋,也是不会大输的,反而要对天赢了一盘很大的棋呢!
  

[1] [3] [4]

http://www.520yuwen.com 提供 免费书籍报纸阅读。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a510abf00d75925ab4d2c11e0e8d89a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