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70,创建于2011-3-26*/ var cpro_id = 'u424256';

首页 -> 2007年第3期

文化破碎中的乡村教育

作者:刘铁芳

字体: 【


  路径之二:引导孩子们去积极发现并感受乡村环境与生活中的美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句话对乡村社会同样适应。当我们避开功用化的思维方式,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想象乡村世界,乡村世界美好的一面就自然会呈现出来。一位叫刘博毅的孩子这样写《家乡的羊肠小道》:“我的家乡到处都是羊肠小道,一条条小道互相连接着,像我们家乡的血脉。”“在春天的时候,我们家乡的小道到处都长出了花儿、草儿,还有刚发出的小草,到了夏天,花儿争着谁美丽,一个比一个开的艳,小朋友们玩的也正有劲,小道爷爷个个笑哈哈的,秋天花儿病得发黄,小道爷爷很伤心,但有菊花妹妹来安慰小道爷爷,冬天花儿们都进入了梦乡,那是梅花姐姐唱着动听的歌”。作文的最后一句是“长相忆,最忆家乡的小道。”家乡的小道就这样以美妙的精神联系和作者的生命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永恒的记忆。
  路径之三:对外来文化的积极学习与主动接受。乡村孩子虽然见识不广,他们同样拥有活跃的心智与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引导他们以健全的心态去面对外来文化,积极接受并融入他们活泼的生活世界之中,不仅可以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启迪现代文化意识,同时可以提高他们与时代的亲密度,提高他们生存的自信心。一位叫李宁的小朋友这样写《我最喜欢的一则广告》:“我给大家推销的产品是洗发露‘雨洁’,首先出现在我眼前的是大名鼎鼎的歌星——任贤齐,他背着乐器,手舞足蹈地唱起了一首优美悦耳的歌:‘春天花会开,感觉自由又轻松,雨洁我最爱……’听了这首优美的歌曲,我一下子喜出望外,刚才的烦恼烟消云散。”“我特别的喜欢‘雨洁’这个品牌的洗发水,大家都来试试吧!”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看不出乡下少年的伤感,以及他们与时代的落差有多大。
  路径之四:引导孩子们珍视个人乡村生活与成长的经历。经历本身就是一种成长的资源,一个人不管出身何方,其成长经历无疑都是人生的重要资源,乡村少年也不例外。李宁同学写他学骑自行车的经历:“记得我在五岁那年,我曾经成功了!那年,我垂头丧气地倚坐在窗边,傻呆呆的看着清澈的河水,突然,我看见我的好伙伴——杨柳青在兴致勃勃地骑自行车。我莫名其妙地想:我都已经有五岁了,为什么妈妈还是不要我骑自行车呢?于是,我兴冲冲地找到了妈妈,娇声娇气的对妈妈说:‘妈妈呀,我可不可以学骑自行车呢?’妈妈二话没说就拒绝了我:‘不行,不行。’‘我就是要学嘛。’我吵着说。经过我的苦苦哀求,妈妈终于答应教我了。妈妈先教我学会了踏车,然后再教我怎样坐稳,于是我按照妈妈的要求来做。每当我骑累了的时候,我就对自己说:‘有志者事竟成,别着急,慢慢来,我一定能成功的!’经过我刻苦的练习,我终于学会了。我成功了,我终于成功了!”五岁时候的成功喜悦可以不断地向后面传染,成为乡村孩子记忆中的感动。
  路径之五:活化乡村少年的亲情,引导乡村少年珍爱那份朴实的乡村情感。有位学生写到乡村生活的这样一个细节:“只有邻居家的‘土锅’才能放下这‘巨大’的猪头,也只有‘土锅’才能炖出猪头的喜庆香味。”(《农村真的变了吗》《我是农民的儿女——乡土叙事文本》,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除了乡村生活中的风土人物,乡村人伦之情同样是重要的成长资源。兰天坪小学的叶样红写《我想对爸爸说》:“爸爸,我想对你说的第一句话那就是:爸爸,您辛苦了!感谢多年来对女儿的关心和指导,你多年在广州打工,完全是为了我和弟弟,您辛苦了!您生活得比我们差,听妈妈说:您经常住在用布搭的棚子里睡,刮风时,您的棚子有可能都会吹倒。您有时在海上打钻,我提醒您要小心一点,有时一刮风,就会把船都吹翻。父爱深深,您做到了,我只能再深情地说一句:‘爸爸,您辛苦了!’”父亲生活的艰辛在这里自然地转化成了女儿成长的动力,同时又进一步加强了父女之间的真情联系,这在孩子的幼小心灵空间无疑是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乡村生活中确实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只要引导适当,就可以转化成为乡村少年健全人格发育的重要资源。就目前而言,除了发掘乡村文化资源,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在正视文化冲突中培育乡村少年的文化自信与生存自信,避免他们因人格的不成熟而误入歧途,树立他们正确的成长目标。目前出现的很多乡村问题少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这方面关系,让他们的人生过早地迷失在无根基的生存处境之中。
  
  乡村教师:乡村教育的根本保障
  
  乡村教育确实面临诸多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短期内是不可能的。但其中有一个基本的着眼点,那就是教师。人才是解决乡村教育的根本,只有优秀的、富于责任感的教师才能给置身荒漠化文化之中的乡村学校提供一片精神的绿洲。
  对于乡村教师而言,一方面是留住现有教师,让他们安心从事乡村教育,同时又能不断进步,适应乡村教育的需要。这意味着我们需要积极改善乡村学校条件,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更重要的是,要提升乡村教师的事业感,让他们找到作为乡村教师的独特意义与价值,找到事业感和人生的归属感;第三是教师的素质与乡村教师的培训问题,这里不仅仅是简单输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如何认识乡村教育的独特性与乡村教师的文化责任。我们目前的课程改革对乡村教师的培训更多地是让乡村教师去贴近现代的教育文化,而不是立足于他们所置身的文化,这其中是有偏颇的。
  与此同时,乡村教育还需要外来教师的支援。在短时间不可能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乡村教师队伍的前提下,社会支教体系的建立就显得意义重大。通过外来的优秀教师、文化人士等,给乡村少年一个短暂的机会,让他们感受不同的世界,从而给他们幽闭的生活世界一段美好的经历,也许可以在有意无意中敞开他们心灵世界的重要的窗口,有时甚至可以改变某些乡村少年一生的命运。
  当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保障乡村教育的师资来源。目前乡村教师短缺、青黄不接已经成为一个日渐凸现的重要问题,部分地区流传着这样的描述农村教育师资的话语: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我们在高校扩招后,一方面大学生分配不出去,另一方面农村学校没人愿意去,适合于我国乡村特色的中等师范又一刀切,于是就出现了前面所说的状况。在这种背景下,我认为,部分恢复中等师范,不失为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教师来源问题、改善乡村教育的长远策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乡村师范才是真正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乡村教育到底需要怎样素质的师资。其实,在目前的情况下,乡村社会更需要的是学历并不一定高、但素质较高的教师,他们具有基本的乡村情感,他们能用心从事乡村教育,他们才真正是乡村教育值得信赖的薪火。中等师范的一刀切,实际上是截断了乡村教育师资的源头活水,所以,适当的保留、发展中等师范,采取必要的措施吸引比较优秀的乡村少年,一是给予学费上的优惠,免学费,还由政府提供适当的奖学金;二是提高师范教育水平,全面拓展师范生立足乡村社会所需要的文化意识和综合素养;三是改善乡村学校条件,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这是一条适应当代中国农村社会需要的、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路径。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富于爱心的师资,是发展乡村教育、提升乡村文化,甚至实现整个乡村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究竟能在何种程度上“解决”乡村教育问题
  
  从长远而言之,乡村教育无疑对乡村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但从短期而言,乡村教育同时也对乡村社会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乡村社会的品质会直接制约乡村教育的品质,乡村教育不可能解决乡村社会的整体出路问题,乡村社会的出路有赖于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以及乡村社会文明的整体建设。我们在关注乡村教育的同时,不应忘记乡村文化的整体建设,包括村民组织的建设、乡村图书馆、传统乡村文化形式的发掘和引导等等,尽可能给乡村少年以积极健康的文化空间。
  由于积弊之深,以及诸多外在条件的制约,我们实际上很难真正解决乡村教育的问题。但我们可以从细小的事情做起,捐一本好书,建一个小小图书室,给乡村少年讲一个故事,带他们一起欣赏一部适合他们的好电影……一点一滴去关注乡村文化与教育,一点一滴去改善乡村文化与教育的环境,日积月累,量变而质变,就可以逐渐成为改善乡村文化与教育精神脉象的积极力量。
  曾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题目叫《这条小鱼在乎》:在一个暴风雨后的早晨,一名男子来到海边散步。他发现在海边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大海近在咫尺。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被晒干而死的。男子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好心劝道:“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也许,对于广阔的乡村社会而言,我们点滴的行动影响甚微,但对于我们的行动能改变的乡村少年个人而言,一就是一切,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没有理由不对乡村文化与教育抱持乐观的期待与良好的信心。对于整个乡村社会的发展而言,也许我们个人的努力终究只是蚍蜉撼大树,但也正是无数个人点滴努力的累积,推动着我们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面对乡村社会与乡村教育,让我们学着特蕾莎修女所说的,怀着一颗伟大的心做细小的事情。
  
  刘铁芳,学者,现居长沙。主要著作有《生命与教化》、《守望教育》等。
  

[1] [2]

http://www.520yuwen.com 提供 免费书籍报纸阅读。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a510abf00d75925ab4d2c11e0e8d89a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