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传记  科幻小说  添入收藏夹  部编版语文网
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武侠小说诗词歌赋网络小说
  




第十四章 突厥人和蒙古人的侵略

不,在世界走向末日和毁灭之箭,除了最终爆发的歌革和玛各之战外,人类不可能
看到与这相类似的灾难。因为,即使是假基督,也会宽容跟随他的人,只是消灭那些反
对他的人。然而,这些人(鞑靼人)对任何人都没有一点怜恤,他们虐杀妇女、男人和
儿童,别开孕妇之腹,戕其胎儿。

伊本·阿西尔(穆斯林历史学家,116O-1233年)

1000年至1500年的500年中,最显著最惊人的发展是,突厥人和蒙古人从广阔的原
居住地中亚向四处扩张。这些游牧民几乎占领了除遥远的边缘地区日本、东南亚、南印
度和西欧以外的整个欧亚大陆。
在这几个世纪中,游牧民的扩张明显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000—1200年)突
厥人兴起。突厥人先是作为阿拔斯王朝的雇佣军,随后便统治了这个王朝。他们赋予行
将灭亡的伊斯兰教世界以活力和侵略能力,并击败拜占廷和印度斯坦,将其疆土扩张到
小亚细亚和印度北部。第二阶段(1200-13O0年)蒙古人入侵。蒙古人不仅吞并了中亚、
东亚和俄罗斯,而且侵占了穆斯林中东,从而突然终止了穆斯林突厥人的扩张。最后一
个阶段(13O0-150O年)蒙古帝国崩溃。蒙古帝国的崩溃为突厥人的复兴,为伊斯兰教
突厥人再度进入基督教欧洲和印度斯坦扫清了道路。
本章将—一叙述这三个阶段,以及它们在整个世界历史中的意义。

一、突厥人在伊斯兰教世界中的优势

突厥人操同一语系的语言,但不是同一种族集团,他们因都说一种或另一种突厥语
而共同联结在一起。尽管他们种族上是一个混杂的民族,但一般说来,他们看上去更象
高加索种人,而不象蒙古种人。到6世纪中叶,他们统治了从蒙古到奥克苏斯河即阿姆
河的广大平原地区。从8世纪起,由于阿拉伯人征服了波斯,并在怛逻斯打败了中国人
(751年),突厥人日益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
突厥人对奥克苏斯河对岸的伟大的阿拔斯王朝的反应,同日耳曼人对莱茵河对岸的
罗马帝国的反应极为相似。首先是文化上的影响:野蛮的突厥异教徒屈服于高级文明的
物质诱惑,皈依了伊斯兰教教义。与此同时,如前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帝国的军事机构一
样,突厥人开始进入哈里发王朝的军事机构。由于他们是具有高度灵活性的骑兵射手,
因此,很快就表现出优于他人的军事素质,在哈里发军队中,日益取代了阿拉伯人和波
斯人。
随着哈里发王朝的日渐衰弱,突厥雇佣军同日耳曼雇佣军一样,由原先的仆人变成
了主人。他们在巴格达废立统治者,并将哈里发们相继监护起来。大约970年,突厥民
族的一支塞尔柱人,顺利通过边境,进入穆斯林地区,不久便独揽了这里的政权。1O55
年,当哈里发宣布塞尔柱酋长托格卢尔·贝伊为“苏丹”,即“君主”时,这一政权被
正式承认。尽管哈里发名义上仍是帝国的首领,但实际的统治者从此便是突厥人苏丹。
在好战的突厥人的领导下,伊斯兰教帝国的边境这时进一步扩张到两大地区。
一个地区是小亚细亚,几个世纪以来,小亚细亚一直是基督教拜占廷势力抵抗阿拉
伯伊斯兰教多次进攻的堡垒。但1071年,在小亚细亚东部的曼齐刻尔特战役中,塞尔柱
人大获全胜,俘虏了拜占廷是帝罗曼努斯四世。这一战役是中东历史上决定性的转折点,
因为它随即引起了拜占廷敌对派系间的内战。事实上,曼齐刻尔特战役的失败.很大程
度上是由于这种派系间的斗争;如今这种派系斗争的继续,又使突厥人未受到任何抵抗
便进入了小亚细亚。为在突厥部落酋长的行政部门中谋取职务,彼此不和的拜占廷官吏
和军官相互竞争,将许多城镇和要塞奉献给了侵略者。而且,农民因不满拜占廷官吏的
腐败和剥削,虽不信任,但却屈从地接收了他们的新主人。因此,11至13世纪,小亚细
亚的大分部地区,从希腊和基督教地区变成了突厥和穆斯林地区,而且一直存留到现在。
此外,拜占廷因小亚细亚的丧失,变得内部空虚;小亚细亚作为一个行省,过去曾为帝
国提供了大量税收和大批军人。君士坦丁堡如今就象一个架在枯瘦的躯体上的大脑袋;
因此,1453年其衰亡的原因应追溯到1071年。





曼齐刻尔特的胜利,对塞尔柱人来说,是前进中的一大步,使他们重建了即将灭亡
的哈里发统治。马里克沙(1073—1092年)在位时期,塞尔杜帝国达到鼎盛,统治了叙
利亚、美索不达米亚、伊朗以及小亚细亚。在塞尔柱人的支持下,文化事业极为繁荣,
以波斯的语言、文学和艺术的成就最为显著。但塞尔杜的优势只是短暂的,马里克沙死
后,继承人之间你争我夺,封地成为世袭,帝国开始分裂(见第十三章第六节)。帝国
的这一分裂,使12世纪十字军征服圣地成为可能。另一个结果是,小亚细亚西部出现了
奥斯曼土耳其人,他们继续高举伊斯兰教的旗帜,兵临维也纳城下,并在20世纪前,统
治着整个中东地区。
正当塞尔柱人向西挺进,追求名望,寻找战利品时,其他突厥人也在东部扩张,向
巨大的宝库印度进军。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个叫马哈茂德(997-1030年)的人。他以阿
富汗的加慈尼为基地,几乎每年都向印度地区进攻,最终吞并了旁遮普,此后,旁遮普
一直成为穆斯林地区。马哈茂德热心于捣毁印度教徒的神庙,砸碎他们的偶像,因而得
一绰号“偶像破坏者”;他的这一热心以伊斯兰教信条为基础:对神作任何肉眼可见的
描画,都是有罪的。马哈茂德及其追随者们被狂热的伊斯兰教一神论所激发,来到印度,
不仅为了掠夺,而且为了改变异教徒的信仰,或消灭他们。另外,这里还涉及到社会冲
突问题,即两个不同社会的冲突:一个社会认为,所有的人都是兄弟;另一个社会则以
种姓制度为基础,而这一种姓制度以不平等为先决条件。因此,正是从这时起,这里开
始了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的斗争,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半岛分裂成印度教的印
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
12世纪,马哈茂德的继承者们被另一个以廓尔为基地的突厥王朝所取代,廓尔也在
阿富汗境内。在一个名叫穆罕默德的人的领导下,廓尔突厥人向南挺进至古吉拉特,向
东进入恒河流域。1192年,他们占领了德里,并将德里作为印度突厥苏丹的王国的首都。
在这次战役中,佛教寺院被破坏,大批僧侣遭屠杀,以致佛教在其发源地从此再也没有
得到恢复。
突厥人不甚费力地在一个人口绝对超过他们的国家里安置下来,之所以能如此,在
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印度古老的军事战术;这种战术,同150O年前反对亚力山大时的战
术一样,是不能适应当时的需要的。其步兵通常是一群涣散的暴民,而他们自吹自擂的
象队,对抵抗穆斯林骑兵毫无用处。印度的种姓制度同样具有破坏作用,而且是一个更
为致命的弱点,它使能参战的人仅限于“刹帝利”,即武士阶层。其他人都未经过训练,
而且对作战也毫无兴趣,这主要是因为阶级分化将压迫者地主同农民分隔开来,使社会
等级更加支离破碎。因此,人民大众或是采取不关心的态度,或是欢迎侵略者,信奉他
们的宗教。这种情况后来反复多次出现。在现代,英国统治者之所以能象前突厥人苏丹
那样,从德里统治印度,原因也就在于此。

二、成吉思汗

在突厥人成为穆斯林世界的统治者的同时,遥远的蒙古,有位不引人注目的首领正
在开始他的征服生涯;这一征服最终导致了历史上最大的帝国的形成。成吉思汗(也可
拼成Chinggis,Chingis,Jenzhiz等),原名铁木真,生于1167年,是一个较小部落首
领的儿子。铁木真12岁时父亲中毒身亡,结果,这位未来大汗的童年生活非常悲惨。铁
木真精通部落政治这门复杂的艺术,它需要将忠诚、狡猾、无情的背叛及自身的勇猛等
各种因素创造性地混合在一起。正是由于这一点,他能战胜早年的地位低下,在转而反
对他的首领,并消灭所有对手之后,最后完成了蒙古各部落的统一。120s年,在“库里
尔台”,即蒙古各部落酋长会议上,他被推举为全蒙古大汗,得尊号成吉思汗,意为
“世界的统治者”。
现在,他能满足野蛮的游牧民族的征服和掠夺欲望。据说他曾说过:“人类最大的
幸福在胜利之中:征服你的敌人,追逐他们,夺取他们的财产,使他们的爱人流泪,骑
他们的马,拥抱他们的妻子和女儿。”在这方面,成吉思汗与在他之前的草原征服者们
没任何区别。那么,为什么只有他注定成为欧亚大陆绝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呢?这个问
题颇为吸引人,因为,作为一个蒙古人,成吉思汗没有其他游收征服者——主要是突厥
人——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蒙古各部落男女老少加在一起不过100万人,这最多只能为
他提供12500O名军人。以如此有限的兵力,他怎能成为近乎名副其实的“世界的统治者”
呢?
成吉思汗从各游牧武士所具有的内在优势入手。其实,他们的日常生活就是作战演
习的不断训练。这些武士身穿毛皮衣服,外备新马作为补充,能在极少休息、吃饭的情
况下骑马连续行军几天几夜,他们将“闪电战”引入13世纪的世界。据说,他们在匈牙
利平原作战时,三天走了270英里。他们用皮袋装水;皮袋没有水时,又能充气在游泳
渡河时使用。他们通常靠农村居民生活,然而,如有必要,也喝马血、马奶。从小学到
的打猎技术,使他们能控制长距离飞奔的马群。蒙古人最喜欢的战术是假装溃逃,这时,
敌人很可能会一连好几天追逐他们;结果只能是受骗中计,遭到伏击、全军覆没。其他
战略战术还有:将树枝拴在马尾巴上,扬起灰尘,以及让假人骑在多余的马上,给人以
大部队在行军的假象。
蒙古人最基本的武器是大型混合弓,这种弓比英国人的长弓更具杀伤力,其穿甲箭
能在60O呎内杀死敌人。这是蒙古骑兵使用的一种可怕的武器;他们能在骑马飞奔时射
出所配备的30支箭。其他装备包括钢盔、轻便兽皮盔甲、马刀,有时还有一支带挂钓的
长予和一把钉头锤。蒙古马仅在空旷的牧区牧放,漫长的严冬里没有避寒之地,没有干
草或谷物作为补充饲科。这虽使得它们体格不很高大,但却非常能吃苦,且适应性强。
“即使今天”,一位权威人士说:“在牧区用套索捕捉一匹蒙古马,装上马鞍,不需要
再喂食,能连续骑100多英里,这是常见的事。但第二天就不能再骑这么远了,得将它
放牧好几天才行。”这对蒙古人来说不是什么问题,因为他们战时备有大批新马,能按
需要连续不断地换着骑。
成吉思汗为游牧民族传统的技术增添了新的技能和装备。这些技能和装备,绝大多
数是从中国人那里学来的,其中包括强有力的石弩、攻城槌和坑道工兵;坑道工兵能将
地道挖到城墙底下,然后用火药把城墙炸掉。这样,成吉思汗为无与伦比的骑兵射手增
加了攻城武器;这种武器在攻占带有防御工事的城市时,是必不可少的。
蒙古人还是从事间谍活动和心理战的能手。战前,他们尽量收集有关敌人的道路、
河流、防御工事、政治和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情报。他们还派间谍散布蒙古势力强大,任
何抵抗都无济于事的谣言,使敌人士气低落。战斗中,他们采用残酷的恐怖战术,以削
弱敌人的土气。战俘被迫站在队伍前列向自己人进攻;而攻城时稍遇抵抗,便将全城居
民屠杀殆尽。
最后,成吉思汗的伟大战略独具一格:他在进攻强大的帝国之前,十分注意征服他
的游牧邻邦.他非常熟悉中国传统的分而治之的战略,或如中国人所说的,“以夷制
夷。”过去,许多游牧部落的酋长,因同时遭到帝国军队和敌对部落的进攻而被消灭。
因此,成吉思汗的战略是,首先联合“所有住在毡制围墙的帐蓬里的人们”。

三、早期征服

即使具有军事天才和精良的武器,如果不是恰好出现在适当的历史关头,成吉思汗
也不可能成为世界的征服者。若在汉朝或唐朝,团结强大的中国能轻而易举地制止他;
最强盛时期的穆斯林阿拉伯人也能阻止他。然而13世纪初期,欧亚大陆的力量对比却完
全不同了。中国这时已分成三个小国:统治北方的金朝、控制南方的宋朝和西藏党项人
建立在西北的西夏王朝。中国的西面,是建立在绿洲城市如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的基础上
的喀拉开国;喀拉汗国西边,奥克苏斯河畔,是穆斯林王国花刺子模,再往西就是巴格
达的阿投斯王朝。但是,花刺子模和阿披斯王朝这时均处于衰落时期。
1205至1209年,成吉思汗首先征服了西夏,迫使它成为附属国。1211年进攻中国的
北方,占领了长城以北地区,然后于1213年,突破长城防线,进入黄河平原。到1215年,
他已劫掠占领了北京,而且得到了那些知道如何围攻城市的中国人和知道怎样开发和管
理农业社会的外国人的帮助。按照他的总战略,这时,成吉思汗转而进攻周围游牧部落
的领土。1216年满洲沦陷,1218年朝鲜失守,次年喀拉汗灭亡。
完成上述地区的征服后,他已接近花刺子模边境,并于1219至1221年,占领了这个
国家。富饶且古老的城市如布哈拉、撒马尔罕和巴尔赫均惨遭抢劫,居民们被大批屠杀,
只有熟练工匠幸免于死,被送往蒙古。中国一位道士当时旅经此地,这样记载道:“我
们经过伟大的城市巴尔赫,这里的居民前不久因反抗成吉思汗而惨遭屠杀,不过在街上,
我们仍能听到狗叫声。”其实,巴尔赫已变成一座鬼城,而且是遭到如此厄运的许多的
城市中的第一个。花刺子模的受侵害的统治者躲到里海的一座小岛上避难,并死于那里,
而他的儿子则向东逃到印度。但在印度河上游沿岸,他又被无情的蒙古军打败,于是逃
亡德里;这里的突厥人苏丹因被残杀吓呆,准许他在此避难。
蒙古人并不满足在中东和印度取得的这些惊人的胜利。他们转而向北进攻高加索,
在那里打败了格鲁吉亚人。随后,继续向乌克兰挺进,1223年,打垮了数量上占绝对优
势的80O00俄罗斯军人。与此同时,成吉思汗因西夏反对他的统治而返回蒙古,再次指
挥对西夏王朝的战役,并获得胜利。这是他的最后一次功绩,不久以后,即1227年,他
去世了。遵照遗嘱,他被埋葬在家乡,他生前选择的一棵大树下。为了确保坟墓的位置
不被发现,护送尸体到现场的人全被杀害。

四、蒙古帝国

王位空缺两年后,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继位为大汗。在位期间(1229-1241年),
他继续对欧亚大陆两端约相距5000英里的中国和欧洲征战。在中国,1234年蒙古人歼灭
了北方金朝的残兵,随即进攻南宋。宋兵顽强抵抗,战争持续了45年,最终被彻底消灭。
与此同时,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兵15万,被派往欧洲西部。1237年秋,他越过伏尔加
河中游,进攻俄罗斯中部各公国,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城镇,其中包括当时不太重要的城
市莫斯科。到1238年3月,他已逼近波罗的海沿岸城市诺夫哥罗德,但他担心春雪可能
将骑兵困在泥泞中,因而突然撤兵南下。
两年以后,1240年夏,蒙古人从高加索基地再次进攻俄罗斯南部,到12月,占领了
俄罗斯古都基辅。蒙古人对当地居民极为残暴,当时一位僧侣记载说,幸存者寥寥无几,
他们“非常羡慕死者。”第二年,蒙古人继续西侵,进入波兰和匈牙利,在西里西亚的
利格尼兹,大败德意志军3万人。然后,穿过冰封的多瑙河,占领萨格勒布,最后到达
亚得里亚海岸。至此,蒙古军队控制了从亚得利亚海到日本海的欧亚大陆广大地区。
1242春,蒙古传来窝阔台大汙去世的消息,于是,拔都穿过巴尔干地区,撤回伏尔加河
下游,在此建立汗国;因其帐殿金色,故名为金帐汗国。
这些来自东方的陌生的骑手影响甚大,以致在遥远的、伦敦附近的圣奥尔本斯,马
修·帕里斯修立在其编年史中这样记叙道:
象成群的煌虫扑向地面,他们彻底劫掠了欧洲东部;焚烧与屠杀使这里变成一片废
墟。经过萨拉森人的国度后,他们铲平城市、伐光林木、推倒堡垒、拔掉蔓藤、捣毁公
园、屠杀市民和农民。如果他们偶尔饶恕了某些哀求者,还要强迫这些沦为最低层的奴
隶站在队伍的前列,去同自己的邻邦作战。那些假装打仗或幻想逃跑的人,被鞑靼人追
回后统统杀个掉;而〔为他们」勇敢征战的人,却也得不到任何酬谢。可见,他象对待
牲口一样虐待俘虏。他们野蛮残忍,与其说是人,不如说是鬼;他们酷爱喝血,撕吞狗
肉人肉,身穿牛皮,手持铁盾;他们身材矮胖,体格健壮,不屈不挠,战无不胜;他们
的背后毫无遮盖,胸前披挂铠甲;他们非常喜欢喝纯羊血,骑高大健壮的马;这些马吃
树枝树叶;他们由于腿短,只有借助于三级阶梯才能骑上这些马。他们没有人类的法律,
不懂得任何安慰,比狮子熊罴还要凶猛;他们拥有牛皮船,一般10至12人一条;他们会
游泳,又会驾船,因此,他们能无阻碍地渡过最宽、最急的河流;他们在没有血[作饮
料」时,就喝浊水、泥水。他们配有单刃剑和匕首,是出色的弓箭手,当遇到敌人时,
不论男女老幼、地位高低,一概不予饶恕。他们除本族语言外,不懂得其他任何语言,
而他们的语言也无人知道。因为时至今日,没有任何途径可接近他们,他们也未曾离开
过自己的国家,所以,无法通过人类的普通交往,了解他们的习俗或人们。他们同妻子
一起,带着羊群到处游牧;妻子们也象男人一样学习打仗。因此,他们闪电般地攻入基
督教世界,烧杀抢掠,使每个人胆战心惊,无比恐惧。
这些令人惧怕、带来灾难的人是否会撤退是欧洲人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蒙古的
政治发展过程回答了这个问题。窝阔台去世五年后,其子贵由才继位为大汗。在这一动
荡时期不可能有较大的远征,而在嗜酒如命的贵由统治的短短两年间。远征也不可能。
贵由之后,王位又空缺了三年,最后,成吉思汗的有才能的孙子蒙哥(1251—1259年)
继位。鲁伯鲁克的威廉曾谈到这位新大汗打算继续入侵欧洲。他说蒙哥的大臣曾问过他
“法兰西王国的情况,那里是否有许多羊、牛和马,他们是否最好立即进攻那里,并完
全占领它。”最后的决定是,完成对中国南部的征服和攻占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蒙哥
把这两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交给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旭烈兀;前者被派往中国,后者派
往中东。
蒙古人迅猛地扫荡了中亚、中东和东欧,可是,在中国则陷入困境:同中国人的大
规模战斗打打停停地持续了数十年。按照中国人的标准,宋朝是一个软弱无能的王朝,
但对蒙古人来说,征服宋朝却比征服中东的穆斯林统治者要艰难得多,尽管后者离蒙古
权力中心更远。在对中国的征战中,蒙古人再度显示了他们从事大规模战略包围战的完
善战术。除沿长江推进并攻取宋朝首府杭州外,忽必烈还从西、南两翼包围宋朝。经过
大规模战役,他侵占了四川、云南、安南和东京,从四面八方将来王朝团团围住。1277
年,占领南方大港广州,三年后,在海南岛沿海消灭宋朝海军,从而完成了对中国的征
服。
1259年,在进攻四川期间蒙哥去世,忽必烈当选为继承人。作为大汗,他将帝国首
都从蒙古的哈拉和林迁到华北的北京。他忠实于成吉思汗最初提出的征服世界的计划,
在战胜宋朝后,又发动了新的战争,从陆路侵略印度支那和缅甸,经水路进攻爪哇和日
本。难怪侍奉忽必烈17年的马可·波罗这样写道:忽必烈是“从我们的祖先亚当到现在,
人世间前所未有的最强大的统治者,他拥有的臣民最多,土地最广阔,财富最充裕。”
与此同时,旭烈兀已渡过奥克苏斯河;横扫波斯、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1258年,
阿拔斯首都巴格达沦陷,据说除少数技艺高超的工匠外,该城的80万居民被屠杀殆尽。
按照成吉思汗的禁令,为了不让皇族的血沾污战刀,不幸的哈里发被裹在一张地毯里被
马活活踩死。在以同样的方式攻克阿勒颇和大马士革以后,似乎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蒙
古人继续向埃及和北非进击,从而完成对整个穆斯林世界的征服。
但是,在巴勒斯坦的阿因扎鲁特(政利亚发源地),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重大转折。
1260年,埃及马木鲁克军队在那里大败蒙古人。失败的一个原因是,1259年,蒙哥大汙
的去世使团结的蒙古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分裂。旭烈兀支持他的哥哥忽必烈继承空缺的王
位,但却遭到堂弟,俄罗斯金帐汗国大歼别尔克的反对。实际上,别尔克已皈依伊斯兰
教,对旭烈兀消灭哈里发政权极为愤慨,以致两人渐渐开始公开对战。作为防御措施,
旭烈兀再次渡过幼发拉底河,进入波斯,而在巴勒斯坦只留下一支精疲力尽的部队,其
中绝大多数是非蒙古人。这支军队的失败挽救了伊斯兰教世界,标志着蒙古帝国衰亡的
开端。

五、蒙古帝国的衰落

尽管在巴勒斯坦吃了败仗,但这时的蒙古帝国仍是一座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庞大建筑,
除成吉思汗最初征服的地区外,它还占有俄罗斯、中东和中国南方。蒙古陆军在从波罗
的海沿岸到缅甸一带活动,而海军则在进攻日本和爪哇。不过,这个庞大的帝国这时确
已开始崩溃,实际上仅几十年后,它便不复存在。
当然,其原因并不仅在于败给了马木鲁克军队。卷入那场战斗的蒙古军队很少,蒙
古人仍在期望能迅速前去报复;这种报复,是以往少数赢得个别战斗胜利的对手所逃脱
不了的。然而,这种情况这次却未再发生,其原因是帝国的崩溃过程已经开始。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崩溃与过分的扩张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扩张到欧亚大陆两端
之后,即使是具有高度机动性的蒙古人,这时也发现他们正陷入困境。除在歌利亚发源
地的失败之外,1285年至1303年,蒙古人对印度的进攻也被德里的突厥人苏丹所击退。
在缅甸和越南,蒙古人还发现森林作战完全不同于平原上的骑兵袭击。蒙古海军的海外
征服也未能奏效。1291年,派去进攻琉球群岛的舰队甚至连这些岛屿都没有找到;一支
派往爪哇的远征部队,两年后,损失惨重地撤了回来。最大的海外征服是进攻日本,
1274年和1281年,蒙古人向日本派遣了大批远征军。日本人顽强抵抗,最后被一股西南
台风所营救;这股台风吹毁了敌人的船只,日本人感激地称它为“神风”。这样,在海
上如同在森林里一样,蒙古人的扩张受到了限制。
然而,不仅仅是欧亚大陆两端和海上诸岛难以征服,对蒙古人来说,更严重的是他
们发现无法保住已经征服的地区。首要的问题是:同属国人民相比,他们人数太少,太
不开化。正如普希金所说的那样,蒙古人是“没有亚里士多德和代数学的阿拉伯人。”
因此,他们一旦从马上下来,在征服的地区居住,就很容易被同化。在这方面,蒙古人
与阿拉伯人迥然不同:阿拉伯人拥有自己的语言和宗教信仰,这一语言和信你为属国人
民所乐于采用,并成为帝国统一的强有力的纽带。蒙古人没有阿拉伯人先进,丝毫不具
备这种优势。恰恰相反,蒙古人采用了比他们更先进的属国的语言、宗教信仰和文化,
从而丧失了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其帝国创立后不久即崩溃的根本原因。
忽必烈将首都从哈拉和林迁至北京的决定,恰好表示了这一同化过程。他在中国人
设计的宫殿里进行统治,举行复杂的儒教仪式,建立新的孔庙,因此必将成为中国式的
皇帝。作为大汗,忽必烈只是蒙古各汗国名义上的君主,其实地的权力仅限于中国。最
初,他的弟弟阿里不哥曾与他争夺大汗王位,经过四年的斗争,忽必烈才取得胜利。后
来,他的堂弟,控制着突厥斯坦的海都也与他争位,于是,爆发了长达40年的内战,最
后以双方相持不下而告终。因此,蒙古帝国的毁灭,不仅是由于文化上受到同化,而且
还由于王朝内部的争斗。
忽必烈成为中国皇帝的同时,旭烈兀也变成了波斯的统治者。他以大不里士为都,
建立了所谓的伊儿汗国(伊儿汗一词意为“附属汗”,即指波斯的蒙古统治者从属于大
汗)。1295年,旭烈兀的继承者着伊斯兰教为国教,这反映并促进了伊朗-伊斯兰教环
境对蒙古人的同化。同样,高加索山另一边的金帐汗国也自行其事,接受了当地东正教
文化和正式的伊斯兰教教义的影响。不久以后,只有蒙古本上的那些蒙古人仍保持着纯
蒙古血统;在那里,他们受到佛教的影响,从此变得湮没无闻。

六、穆斯林突厥人的复兴

由于蒙古人人数极少,因此,他们源源不断地招募大批突厥人入伍。然而,随着蒙
古帝国的分裂,这些穆斯林突厥人立刻占据了显著的地位,与蒙古人入侵前他们在哈里
发王朝所占据的地位相同。为了控制欧亚大陆中部平原,这时一批批军事冒险家层出不
穷。其中最著名的是帖木儿,欧洲人称为塔米兰。他于1369年占领撒马尔罕,由此向各
处出击。首先消灭了波斯和美索不达米亚的伊儿汗国,然后打败了俄罗斯的金帐汗国和
小亚细亚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甚至还侵入印度,洗劫了德里。他决心将首都撒马尔罕建
成世界上最好的城市。因此,每次战斗之后,他都要送回满载战利品的车队,以及工匠、
艺术家、占星术家和文人等。鼎盛时期,帖木儿帝国的疆土从地中海延伸到中国;他在
1405年去世之前,正准备入侵中国。然而,在他去世之后,其帝国的分裂比蒙古帝国还
要快得多。
继帖木儿之后,最显著的发展是穆斯林突厥人在印度和拜占廷的扩张。13世纪,在
蒙古人的威胁的逼迫下,德里的突厥人苏丹仅控制着印度北部。14世纪,随着这一威胁
的消除,他们开始向南扩张,抵达吉斯德纳河,占领了印度半岛三分之二的领土。然而,
帖木儿的侵略,使当时的印度北部和中部形成了许多小国,这些小国由突厥人统治,没
有一个有足够的力量来恢复德里苏丹的统治。同时,伊斯兰教势力对印度大部分地区的
扩张,引起印度教教徒的反抗,结果形成了印度教大国维查耶那伽尔,其领土包括吉斯
德纳河以南整个印度地区。这就是16世纪,当另一个穆斯林突厥人王朝,莫卧儿帝国,
从外部强行统一印度半岛时,这里所存在的分裂状况。
与此同时,在中东,奥斯曼土耳其人在损害拜占廷的情况下;使伊斯兰教的疆土不
断扩展。这些来自中亚的入侵者,乘塞尔柱帝国衰微之时,进入该帝国,在小亚细亚的
西北角定居下来,那里距分隔欧亚两洲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峡不到5O英里。1299年,
这些土耳其人的首领奥斯曼摆脱塞尔柱君主的统治,宣布独立,并将他的国家从地位低
下的小国,发展成为以其名命名的、伟大的奥斯曼帝国。
土耳其人征服的第一步,是占领残留在小亚细亚的拜占廷领土。由于基督教农民对
拜占廷当局的不满,以及从中东各地蜂拥而来、同基督教异教徒作战的伊斯兰教武士的
大力支援,1340年,这一征服宣告完成。接着,土耳其人渡过达达尼尔海峡,首次插足
于欧洲,于1354年在加利波利建立一个要塞。他们选择了一个几乎没有比这更好的时机
进军欧洲。这时,敌对的基督教教会之间的冲突,拜占廷、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诸国的
相互竞争,将巴尔干半岛弄得四分五裂;而且这些国家均处于衰落时期。另外,同小亚
细亚的农民一样,巴尔干半岛的基督教农民也对统治者不满。西方基督教国家已经分裂,
它们即使愿意,也无法援助巴尔干半岛各国;何况,天主教和东正数之间早已存在着隔
阂,它们并不愿意予以援助。这便为奥斯曼土耳其人扫清了道路,并且,他们充分利用
了这一大好时机。
1362年,土耳其人占领阿得里安堡;1384年,夺取索非亚,从而包围了君士坦丁堡。
然而,1402年,帖木儿打败并俘虏了他们的苏丹,随后几十年,他们被迫转移。但帖木
儿的统治只是昙花一现,14O5年他的去世,使奥斯曼土耳其人获得自由,得以重建他们
的统治,继续对外侵略。终于在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从而结束了长达1000年的帝国
历史。15世纪末,除几座由威尼斯控制的沿海堡垒外,他们已统治了多瑙河以南的整个
巴尔干半岛(详情见第十五章第四节)。

七、突厥人和蒙古人侵略的意义

1000年至1500年间,突厥人和蒙古人的侵略的一个结果是在欧亚大陆出现了新的势
力平衡,其中伊斯兰教是主要的、决定性的力量。15世纪后期,当西方开始海外扩张时,
伊斯兰教已在陆上朝四面八方扩张。奥斯曼土耳其人正渡过多瑙河进入中欧;中亚除东
部边缘地区外,全部皈依了伊斯兰教;莫卧儿人将开始实际上对整个印度半岛的征服。
而且,伊斯兰教正向欧亚大陆核心区的遥远的边缘地带推进。在非洲,伊斯兰教从两大
中心稳步传入内地。它从北非沿岸穿过撒哈拉大沙漠传入西非;在这里,许多黑人穆斯
林王国蓬勃兴起。同样,它从东非沿岸的阿拉伯殖民地传入内地各国,其中包括基督教
努比亚王国这一王国后被伊斯兰教征服,并皈依了伊斯兰教(见第十七章)。
阿位伯和印度商人还将伊斯兰教带入东南亚。在这里,同在非洲和文明程度较低的
其他地区一样,皈依伊斯兰教比较容易,因为这一新的宗教仪式简单,适应性强。所有
要成为穆斯林的人,只须反复念诵这句话即可:“找证明,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
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新增加的伊斯兰教仪式,通常接受并尊重当地的习俗和传统。因
此,这一宗教信仰的传播不是靠剑,而是靠商人不引人注目的工作;这些商人通过学习
当地居民的语言,接受他们的习俗,同他们的妇女通婚,改变他们的新亲属和商业伙伴
的信仰,来争取他们。下面这段话,描写了这些商人传教士所使用的方法,虽说是在菲
律宾,但也能说明早期其他岛屿的类似情况:“这些穆斯林采用当地人的语言,按受他
们的许多风俗,同他们的女子结婚,购买奴隶以提高自己的地位,最后,成功地挤进了
地位最高的首领的行列;这些对于他们将自己的宗教传入这一国家较为有利。”
1292年,马可·波罗访问费莱克(今亚齐)时,发现那里有许多穆斯林。“众所周
知,费莱克人民过去都是偶像崇拜者。但是由于同经常乘船来此的萨拉森商人接触,现
在,他们都改信了穆罕默德的教义。”到15世纪末,伊斯兰教向东最远传到菲律宾的棉
兰老岛。马六甲的穆斯林国家,是著名的商业中心,控制着经过海峡的所有贸易,在传
播伊斯兰教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吸引着来自印度和整个东南亚的商人,而且
通过提供指导富裕的赞助人的机会,吸引了著名的教师和经师。马六甲最大的成就是,
使爪哇皈依伊斯兰教;爪哇的穆斯林君主,推翻前印度教的麻喏巴歇王国的胜利,正是
这一皈依的标志。若把东南亚看作一个整体,那么,穆斯林主要的中心正如所期望的那
样,是那些贸易交往最为活跃的地区: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
在这五个世纪中,伊斯兰教传遍欧亚大陆,使其领土几乎增加两倍,对世界历史的
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7、8世纪,在初期扩人阶段,伊斯兰教已将地中海变成了穆斯林
湖;而在晚期扩张阶段,它又使整个印度洋成为穆斯林湖。这意味着当时,尤其是1995
年伊儿汗国信奉伊斯兰教以后,从亚洲运往欧洲的所有货物,实际上是沿穆斯林所控制
的陆路水路运输的。124O年后的几十年里,虽然蒙古帝国使欧亚大陆间的安全旅行和贸
易成为可能,但这几十年只是早期和晚期扩张阶段中的一个插曲;而在这一时期,阿拉
伯突厥人控制着中亚和中东,在中国和西方之间筑起了一道屏障。到1500年,伊斯兰教
的继续扩张,还使它成为一股世界力量,而不仅仅是中东的势力。这一点至今仍深刻地
影响世界事务的进程。如今印度半岛之所以分成两部,穆斯林政治集团之所以在东南亚
影响甚大,伊斯兰教之所以成为非洲的一股强有力的、迅速发展的势力和占世界人口七
分之一的人们的信仰,原因就在于此。
突厥人和蒙古人的侵略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他们还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相互影响。
众所周知,在技术领域里,蒙古统治下的和平导致了中国发明的大批传播,其中包括火
药、丝绸、机械、印刷术和炼铁高炉等(见第十二章第三节人在伊儿汗国统治的波斯,
也可看到这种相互影响的情况;波斯因所处的地理位置,受到了来自东方和西方的影响。
据了解,中国炮兵曾去过波斯,在蒙古军队中服役;另外一位名叫傅梦之的人提出了中
国的天文学原理;中国医生曾在伊儿汗朝廷里工作;中国艺术家曾对波斯的微型绘画产
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另一方面,欧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贸易和外交领域中。在首都大
不里士,聚居的意大利商人们生意十分兴隆;伊儿汗国从他们中间征募了一些使者和翻
译,让他们肩负着各种使命,前往欧洲。其中当然有马可·波罗,他在护送一位蒙古公
主从中国到波斯、同伊儿汗国的大汗结婚以后,继续向威尼斯航行。
最后,由这种相互影响提供的机会,又被正在欧洲形成的新文明所充分利用。这一
点具有深远的意义,直到现在,仍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影响。欧亚大陆其他各文明过
于一成不变。最初,伊斯兰教世界似乎很容易适应和改变新的东西。尽管伊斯兰教有其
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的原始背景,却非常善干接受已形成的伟大文明,创造新的、给人以
深刻印象的东西。但是,这引起了伊斯兰教教义与希腊唯理论哲学及科学之间的必然、
内在的紧张关系。哈里发马蒙(813-833年)早年曾大力支持古典名著的翻译,信奉唯
理论者的学说,认为《古兰经》是人创造的,并不是永恒的。但他的继承者则完全不同,
他们支持保守的神学家,这些神学家指责所有科学的、哲学的推测,认为这将导致异端
和无神论。
在人们开始相信寻求上帝比了解自然更为重要的意义上,这一点意味着经院哲学的
胜利。中世纪早期,蛮族入侵后,这种经院哲学在西方也很盛行。当时罗马教皇统治了
文化生活,神学被公认为各门科学的“皇后。”如今,在伊斯兰教世界,随着蛮族——
十字军、柏柏尔人、贝都因人、塞尔柱人和蒙古人——的一系列侵略,出现了同样的发
展情况。在这里,如同在西方一样,人们面临巨大的灾难,为了得到救济和安慰,只得
求助于宗教信机。但在西方,经院哲学最终追到驳斥并被取代,而在穆斯林世界,它却
一直居统治地位至19世纪末。
伊斯兰教著名的神学家加扎利(1058—1111年),在其著作《哲学的矛盾》中,猛
烈地攻击了整个世俗学派。他争辨说,神的启示是真理的最终源泉,理智应用于摧毁信
任本身。他受到了穆斯林亚里土多德学派的著名哲学家伊本·路西德(1126—1198年)
的挑战。伊本·路西德生于西班牙的科尔多瓦,被西方人称为阿成罗伊。他在《矛盾的
矛盾》一书中宣称:认识应服从理性的判决,哲学对伊斯兰教并无害处。但他决不是一
个唯理论者,他强调民众应接受“神学”教育,因为他们在理智上既不期望、也不具备
哲学推理的能力。然而,他所认为的能接受“哲学“教育的知识阶层,却拒绝他的主张,
指责他虚伪,怀疑他是无神论者。
伟大的历史学家和社会学之父伊本·赫勒敦(1332—1406年),在其著作中反映了
这一正统派反应的广度。他最先将历史看作是关于诸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科学,而不是
当时传统的编年史和有关某一事件的作品。然而,这位学识渊博、富于创造力的思想家,
却认为哲学和科学是无用、危险的。他说:“应该明白,哲学家所持的观点是完全错误
的。……物理学问题对我们的宗教事务或日常生活来说,无关紧要,所以我们对此不必
理会。……任何研究它[逻辑学]的人,只有在完全掌握宗教法规,且研究了《古兰经》
的解释和法学之后,才应从事这项工作。不懂穆斯林宗教科学的人,是不应致力于此事
的。因为缺乏这一知识的人,几乎无法躲避有害面的侵蚀。”
因此,在穆斯林世界中,智力的发展与创新停止了;在欧洲诸大学极度活跃的同时,
伊斯兰教学校却满足于死记硬背权威性的教科书。800至1200年,穆斯林世界远远超过
西方,但到16世纪时,这种差距已经消失。此后,西方迅速发展,突然跑到了前面,而
伊斯兰教世界则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下面这段话生动地描写了这两个世界间的差别:
“白昼逝去了,伊斯兰教医学和科学却反射出古希腊文化的太阳的光芒,它象一轮明月,
照亮了欧洲中世纪漆黑的夜晚;有些明亮的星星也闪烁着各自的光芒。但在新的一天—
—文艺复兴——的黎明,月亮和星星却都变得暗淡无光。”
西方和欧亚大陆其他文明之间,也呈现出类似的差别。原因很简单,只有西方实现
了趋向近代思潮的重大转变。印度和拜占廷均被伊斯兰教征服,陷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之
中。中国虽然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并于1368年将他们驱逐出去,但却表现出强烈的民族
优势感——一种对外国以及蛮族的所有东西近乎本能的敌意和轻蔑。148O年,俄罗斯也
取得了推翻蒙古统治的胜利,但长久的创伤依然存在。这个国家已拒绝西方吹来的清新
之风达两个半世纪之久;因此,蒙古人的思想和习俗已为莫斯科大公国和东正教的专制
主义铺平了道路。
在这一般格局中,唯独西方是个例外。只有西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出现了以新
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文明。这一新文术立即表现出自身的优越性,不仅传入欧亚大陆,而
且传遍全球。如前所述(第十一章第六节),蛮族侵略的毁灭性的冲击,是形成西方这
种独特性的原因所在;它埋葬了古典文明,让新观念和新制度生根、繁荣。后面几章首
先介绍位于伊斯兰教世界两侧的传统的拜占廷文明和儒家文明,然后分析与之形成鲜明
对照的革命的西方文明。


  部编版语文网 网络在线书库

返回
  
 
 
 
 
 
 
 
 
 

版权所有 © 2003年 部编版语文网 网络在线书库网
本站由部编版语文网整理·技术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