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人生

雨声yds28@hotmail.com
    一九三六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省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万里长征已经结束,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起点。如果说这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的话,还可以说是红四方面军全军将士命运的大转折点。以张国焘为首的分裂主义分子,无视党中央,毛主席的谆谆告诫,仗着枪多势众,另立“第二中央”,坚持先南下,后西进,奉行逃跑主义路线。结果红四方面军处于被动劣势状态,遭到国民党军队的穷追猛打,伤亡几乎大半。全军将士人心惶惶,溃不成军,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境地。
    人心思归,众心企盼党中央,毛主席解救他们于水火之中,领导他们北上抗日,这是损失惨重,疲惫不堪红四方面军将士的一致愿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遭到全军将士抵制的张国焘才不得不放弃南下错误主张,顺从民意北上,向党中央,毛主席靠拢。“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这就是最困苦时期,四方面军将士人心向党的真实写照。
    久旱逢甘露,拳拳赤子心,党的恩情大,毛主席最亲。当党中央,毛主席派来的一方面军同他们在甘肃会宁会师时,四方面军将士面对亲人,是热泪涌眶,泣不成声。他们永远忘不了那动人心魄的一刻。至今有些健在的革命老前辈,回忆起此情此景,仍然是感慨万分,刻骨铭心。
    张国焘的倒行逆施,不仅仅是分裂党,背叛党,差一点也断送了红四方面军。一九三六年八月,部队穿过草地,进入甘南,与中央红军会师指日可待时,张国焘又擅令红四方面军在兰州以南渡黄河向青海西进,妄图在新疆地区占快地盘。由于此计划未能实现,张国焘又利用中央关于打宁夏的计划,需要红四方面军派一支部队在兰州以北度过黄河,向北进攻宁夏,张国焘乘机妄图将红四方面军全部度过黄河。在三十军,九军,五军渡过黄河后,由于国民党军队的疯狂堵截,红四方面军的四军,九军部分未来得及过河的部队,包括张国焘自己,才幸免遇难,后来和二方面军全部与中央红军会师。
    中央打宁夏的战役计划,因张国焘拖延,未能实现。而渡过黄河后的二万多人部队,组成西路军,按张国焘十一月五日的错误命令轻率地沿甘肃河西走廊西进。结果,在西北军阀马步芳骑兵和国民党胡宗南部的优势兵力夹击下,西路军全体指战员虽顽强浴血奋战,但因命令根本错误,众寡悬殊,给养困难,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在甘肃永昌战斗中受到惨重损失。一九三七年三月在高台,酒泉一带再次战败,董振堂等大量指战员壮烈牺牲。只有李先念,李卓然等率领的一千多人突围,从祁连山跑到新疆。一路饥饿伤亡,最后只剩下四百多名红军。
    西路军的西进失败,不知给多少红军战士造成无谓的牺牲,被俘或被打散。半个多世纪过去,流落在甘肃这块黄土高原上的红军战士,何止上千。但幸存下来的已经是很少很少的了。这些当初离开母亲的孤儿,由于环境恶劣,一时找不到党,就像断了线的凤筝,任凭狂风暴雨摧残,用他们凄凉苦涩的经历,写下了这些红军战士的悲壮人生。
    一个步履艰难的老人,喃喃讲述了西路军失败后,他曲折的人生经历。他中等个头,脚有些跛,稀疏花白的鬓发几乎秃顶,饱经风霜的黑瘦长脸上注满了道道岁月皱褶,身着一套旧式蓝色中山装,眼挂一副深色老式石头镜,地道的西北老汉打扮。只是那浓浓的四川口音干脆洪亮有力,举手投足间当兵的气质依稀可见。
    他,1920年9月出生四川达县在一个贫苦农民家里。12岁那年,父母先后去世,他被地主抓去抵债当了小长工。在地主家里他受尽了折磨,每天干着和大人一样的繁重体力活,吃着猪狗不如的食物。1933年舂,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解放了他的家乡,在斗争地主的声讨会上,他积极要求参加红军,成了一名光荣的红军小战士,在红四方面军第五军军部当通信员。这年,他刚满十三岁。
    他参加过长征,两越雪山,三过草地。在张国焘错误命令下,他所在的红五军同九军,三十军一起渡过黄河,踏上了西进的征程,开始了空前悲壮的战斗历程。在河西走廊,他参加过无数次战斗,最后在高台的战斗突围中,他和七八个人一起掉了队。
    为了寻找部队,他们在冰天雪地,荒无人烟的祁连山走了半月之久,靠着地上的野菜野草等充饥,终于走出了祁连山。待赶到嘉峪关时,看见敌人重兵把守,已过不去了,他们只好改道向东走。为什么向东走呢?因为他们清楚地记得,他们是从东边来的。所以他们白天看太阳,晚上看月亮,星星,辩着方向向东走。后来走着走着只剩下他一个人了,其他人不知道哪里去了。因为在高台战斗中脚受伤,发炎化脓,腿肿的不能走了,只好一点一点爬,一天连十里路都爬不上。
    由于马步芳军队在河西地区搜捕严密,他不敢往村子里爬。只是到了夜晚,爬到人家的羊圈里住。大部分时间常常在野外,没遮没盖,没吃没喝的。浑身衣服被磨的失去了原样,破得不能再破了。一个放羊人看他还是个娃儿,十分可怜,给他一个破羊皮袄,才算没有被冻死。后来在放羊人的招呼下,他住进了放羊人躲凤避雨的半山洞里,慢慢养伤,苦度时光。放羊人知道红军是咱们穷人的队伍,知道他是个红军战士,是为了打马匪才受的伤,深表同情。放羊人从家里拿来了毡垫和一条破被,并拿来草药给他疗伤,还拿些吃得给他。就这样他的伤慢慢痊愈,但却留下了终身残疾,腿脚走路不利索,一跛一跛的。他从放羊人在外面打听到的情况知道,西路军已彻底失败,突围到新疆去的队伍,也不知去向。即是继续朝东走,红军在那里?在陕北什么地方?他全然不知。他想到就是找到了部队,自己这个样子,又怎能行军打仗?这不是给部队添麻烦吗!再说,他从放羊人的话语中了解道,敌人到处搜捕被打散的红军战士,见到受伤不能动的就用马刀砍死,抓到身体稍好一点的,就做他们的苦力。尤其抓到红军女战士,他们除了发泄兽性外,还格外奖赏给那些有功下属做老婆,如若不从,有的红军女战士被活活折磨死,其中有的被挖去双乳。有人曾说,西路军女战士在失败后所遭受的不幸是中国现代以来所遭受的最大不幸。
    找部队是无指望了,为了生存,他帮放羊人放羊。还悄悄随放羊人潜回村里,帮乡亲们在地里薅草,割麦,浇水等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农活。乡亲们关照他,保护他,遇到外人盘问,就说他是哑巴,是远方亲戚。后来他得知,他这是在安西县一个偏远山村里艰难度日。
    1949年9月安西县解放了,他找到解放军,含泪诉说了自己的悲惨遭遇,急切地要求参加工作。一个解放军首长除了安慰他外,向他提出一个至今使他难以忘怀的问题:“怎么能证明你参加过红军呢?”是啊,他除了自己一口四川话和瘸着的右腿外,十几年过去,所有能证明他的红军衣物都丢的光光的。虽然他说出了一些红军领导人的名字,除了牺牲的以外,谁不熟悉朱德,刘伯承,徐向前,张国焘呢?这些都不足为凭。何况他是一个小小的通信员,刚参加红军不久,就参加了西征,没有多少文化,又能说清楚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呢?他沮丧地回到村里,听到乡亲们议论:“原来他是个假红军啊,应该把他抓起来!”原来国民党胡宗南匪军曾在这一带糟蹋过老百姓,打西路军时,他们也有一些伤兵流落在这里,乡亲们是深恶痛绝,根本不管的。有的乡亲提出疑问,他是不是国民党兵啊?他听到这些话,可吓坏了,连夜离开这里,又开始了颠簸流离的生活。
    他餐风露宿,一路奔波,想找到能证明自己身份的人。真是苍天有眼,他流浪到甘肃靖远一个小山村里,遇到了同他一起突围向东走,失散了的两个战友。亲人相聚,热泪盈眶。他知道了他们比自己有心,他们用生命完整地保存下来了自己随身的红军衣物,而这些红军衣物凝结着他们思念党,盼红军归来的信心和执著。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虽然解放了,但他们的命运并没有多大幸运。因为受到各方面的冷遇和歧视,他们都没有出来参加工作,只是在农村里早先参加了建农会,组政权,清匪反霸斗争。后来很平淡地过着农村生活,参加农业生产,学大寨等。“文革”时期,这些在西征中没有被俘,又没有投降的红军战士,却被莫须有的罪名扣上“叛徒”,“逃兵”的帽子,使他们受尽了磨难。
    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舂凤,吹散了笼罩在他们头上的乌云,使他们获得了第二次新生。从1984年开始,他能按照规定领到了政府发的生活费,并享受公费医疗。而那两位老伙计却已经过世,但政府并没有忘记他们,给他们的家属也做了相应的照顾和补贴。虽然说这是迟到的关怀,但总算可以告慰那些西路军战士的在天之灵,他们没有错,他们的英雄气概将永世长存。
    岁月悠悠,又由于种种原因,他没有成家,一辈子到老,孑然一身。他在回顾那段令人难以忍受的经历,以及后来风云莫测的境遇时,他早已无所谓悲,无所谓喜。在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时,他仿佛讲述着别人的故事,那样的平淡,那样的无奇。但说起长征走过的地方,他是那样的思念,那样的兴奋,那样的如数家珍。
    西路军的失败教训,给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省会宁胜利会师后,如果张国焘此时能迷途知返,能知错就改,能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毛主席制定的北上抗日伟大战略方针,西路军的数万将士就不可能在西征中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和牺牲。多少西路军好儿女的命运,也就不可能如此凄惨和悲壮。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住在当年西路军强渡黄河的地方。她双耳失聪,已完全听不清别人的问话,只能靠孙女高声喊叫,来勾起她脑海中一点残存的记忆:“我是民国二十五年从这里过河。过了河就到吴家川,一条山,凉州,甘州。到了凉州,城墙上灯很亮,(守城的)敌人打枪打的我们靠不到城边。”不知是上天的有意安排,还是一种巧合,这位当年红军宣传队员的她,就是从这里西渡黄河的。西路军失败后,她被俘了,被迫嫁给了一个国民党的下级军官,使她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十三年后,跟随丈夫回到的家,竟是她当年西渡黄河的地方—虎豹口。
    面对黄河,她曾经无数次发出过无可奈何的叹息,曾发出过一腔悲愤的痛哭,哀怨过命运为什么如此捉弄她,指责生活为什么这样对她不公。但随着漫长岁月的流逝,她已麻木了,无所谓怨和悔了,留下的只是人们对她本人命运的终身遗憾。
    一位痴痴呆呆的老人,住在平川一个名叫小川的村子里。她成天嘟嘟啷啷,自言自语:“这是刘家,刘家,你们认得我吗!我姓刘,,我不是这里的,我是河南的。”
    她已精神失常了,西路军失败的痛苦,生活中丧夫,丧子的惨痛打击,使这位曾经爬雪山,过草地的刚强女烈已忘记了一切。现在的她,已不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又住在什么地方,,,,,,。
    一位壮心不移的老人,西路军失败后,她忍着丈夫牺牲的悲痛,拖着八个月的身孕与妇女团的同志一起,在祁连山坚持武装斗争,同敌人打游击。后来失败落入敌手,被押往张掖。敌人逼她投降,她坚贞不屈说:“西路军失败了,党还在,红军还在,革命一定会胜利!”在押往西宁的途中,因她分娩,才得以逃离虎口。她受尽磨难,流落到甘肃武威南山。1949年解放军渡过黄河进军河西走廊时,她闻讯,立即带上孩子,翻山越岭寻找部队。当她看到头戴红星的解放军时,悲喜涌上心头,她哭着大声喊道:“红军回来了!我见到亲人了!”
    她回到部队后,立即向组织提出申请,分配工作,恢复党籍。组织上分配她到武威地区妇联工作,后又调她到永昌县,任县妇联主任,并于1950年又重新加入了党组织。1953年康克清大姐找到了她,将她调到全国妇联少儿部工作。后来又送她到中央党校西北三分校学习。结业后,她被安排到酒泉劳改局新生被服厂任厂长。1958年,朱老总和康克清大姐到酒泉视察,亲自接见了她,并听了她的工作汇报。1970年11月,她办了退休手续。1978年组织上为她落实了政策,参加革命时间从1929年计算,党籍恢复到1930年。改退休为离休。
    后来的她搬到云南个旧市定居,仍保持着旺盛的革命劲头。她坚持看书学习,到老年大学上学,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担任中学校外辅导员。将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了10多万字的回忆录,在《人民日报》等多种报刊上发表,用以教育后人。她就是原西路军女干部——杨文局同志。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建国以来伟大的历史转折。是邓小平同志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局面。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奋发图强,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按照党的十四大部署,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创造了今天的中国历史新辉煌。
    在纪念党的八十周年华诞之时,我们回顾历史,回顾西路军的悲壮史,不禁想到,任何时候失去了党的领导,偏离了党的正确路线,不走实事求是的道路,都有可能一事无成,悲剧重演,就不会有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继往开来,繁荣富强的新时代。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 全文完 >
---------完---------


关闭窗口
www.520yuwen.com 部编版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