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1年第2期

开国大将

作者:吴东峰

字体: 【


  智慧粟裕
  粟裕将军常自谓:“沧海一粟”。某日,粟裕将军访叶剑英元帅。临别,叶帅扶杖送。粟裕急阻之曰:“老帅相送,不敢当。”叶帅曰:“百战之老将,不简单哪,岂能不送!”叶帅送出大门,粟裕对曰:“沧海一粟,不足挂齿”。叶帅望将军背影叹曰:“战功高不居功,贡献大不自大。更不简单哪!”
  粟裕将军身经百战,曾组织指挥了“七战七捷”、“鲁南”、“孟良崮”、“沙土集”、“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战役,1955年评军衔,粟裕将军战功赫赫而未能评上元帅,实为憾事。据云,毛泽东有“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评衔时”之说,即谓粟裕也。
  萧锋将军言:1930年12月29日,红军包围张辉瓒部于江西龙冈,初见粟裕,印象极深。其时,粟裕将军任红军六十五师师长,正立于龙冈小街,飒爽英姿,温文尔雅。忽见两骑兵飞至,下马向粟裕报告:“朱总司令、毛总政委问捉住了张辉瓒没有?”粟裕说:“张辉瓒跑不了。”即命一骑兵先回,报告即可捉住张辉瓒;另一骑兵暂留,待捉住张立即返回报告。约一刻工夫,前方即传来消息:“张辉瓒捉住了!张辉瓒捉住了!”
  1938年6月17日,粟裕将军率江南新四军先遣支队进入江南敌后,韦岗伏击,初战告捷。是役,我军击毙日军土井少佐以下官兵30多人,击毁汽车五辆,缴获了“日本皇军”的军旗、指挥刀、大量日钞和崭新的三八式步枪。粟裕即兴做五言诗一首:“新编第四军,先遣出江南,韦岗斩土井,处女奏凯还。”陈毅闻之亦赋诗赞曰:“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将军之名由之大振。
  1939年冬,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后,驻江苏溧阳水西村。某日,日寇集结重兵席卷而来,距指挥部仅数十里。粟裕将军亲临前线指挥抗击,大胜归。陈毅元帅闻讯,手书对联贴水西祠堂,以赞粟裕。联曰:“食少事繁诸葛公,轻裘缓带羊叔子。”
  1947年7月13日至8月27日,粟裕将军发起苏中战役,首战宣(堡)泰(兴)、再战如(皋)南、三战海安、四战李堡、五战丁(堰)林(梓)、六战邵伯、七战如(皋)黄(桥)路,连战连捷,歼敌六个旅又五个交警大队共五万人。史称:“七战七捷”。战后,当地军民欢欣鼓舞,以歌颂之曰:“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粟裕将军闻之大惊,急阻其传播。
  粟裕将军作战,善于示形,以迷惑和调动敌人。莱芜战役“示形于鲁南决战于鲁中”,即为示形范例。初,南线之敌密集稳进,难寻战机。粟裕将军果断弃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命少量部队减兵增灶,伪装华野全军于南线与敌周旋。其时,将军率主力急速北上,虎跃鲁中,一举全歼深入我鲁中解放区腹地之敌李仙洲集团。战后,粟裕将军总结曰:“此役功在示形。为引敌于南线,歼敌于北线,我一示连续作战疲惫之形;二示必保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将决战于鲁南之形;三示我主力‘失利’于临沂外围之形;四示我军准备西渡黄河,撤出山东解放区之形。屡次示形之妙,使敌深信不疑,故而为我获得战机。”众皆服之,敌亦服之。
  粟裕将军指挥作战,素以冷静沉着著称,严格细致闻名。南京军区原副参谋长金冶告余:孟良崮战役,传来击毙张灵甫消息后,各部队或休整,或报捷,或总结,均以为敌已全歼也。而粟裕将军则埋头案牍,将我上报歼敌之数与敌七十四师实编之数反复核对,发现相差7000人左右。将军即口授命令曰:“各部队继续搜查孟良崮,不可放松警惕,特别是一些比较隐蔽的山沟里,没有命令,不许停止。”果然不出将军所料,我军于一隐蔽山沟里发现了这批敌人,并及时全歼之。陈毅元帅闻之赞曰:“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愈出愈奇,愈打愈妙。”1945年10月24日,为统一指挥山东、华中部队,党中央任命粟裕为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为副司令员。粟裕将军见电后,寝食不安,扣之。即复两电回中央,建议张为正,己为副。五日后,中央来电许之,将军方心安。1948年5月,党中央决定调陈毅出华东,任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粟裕升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将军闻之,急见毛泽东,恳请陈毅继续留任。毛泽东细询原由,许之。后中央下发补充通知:陈毅继续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指挥华东野战军。粟裕将军两让司令,于军中传为佳话。
  1946年10月15日,中央军委致电陈毅等:山东、华中野战军会师后,在陈毅领导下,粟裕负责战役指挥。见电后,陈毅对粟裕曰:“军事上我出题目,主要由你来做文章。”粟裕答曰:“我还像过去那样,当好你的助手。”之后,粟裕将军作为陈毅之助手,将帅协谋,珠联璧合,亲密无间,故华东有“陈不离粟,粟不离陈”之说。
  新四军老战士徐玉田言:华东战场上,陈毅虽为司令,战役指挥多为粟裕将军包揽也。有时前线部队指挥员来电话叫困难,陈毅大声训斥:“你们要坚决按粟司令的指示执行!”或曰:“他说的都是我的意见,你们照办就是了!”陈毅并不知粟裕将军指示内容也。
  粟裕将军有四宝:枪、地图、指南针、望远镜。均为军事指挥员须臾不可离身之物。粟裕将军极重视地图。战争年代,一到新地,首要之事,即挂地图,看地图。常倒骑椅子,凝视半日不动。全国解放后,将军办公室、书房、卧室,仍挂满地图。将军曰:“不谙地图,勿以为宿将。”
  粟裕将军善骑,且能倒骑马背,如张果老之倒骑毛驴。行军途中,将军常召开“马背会议”,背朝前,面朝后,与马上诸将徐行徐议事。钟期光将军言之。
  粟裕将军善打运动战、歼灭战、大兵团作战。有人问将军作战体会,将军一言以蔽之:“从当面实际情况出发,灵活用兵,什么时候好消灭敌人就在什么时候打;哪里好消灭敌人就在哪里打;什么敌人好消灭就打什么敌人。”
  粟裕将军善射,尤喜打运动目标。某日,将军至某部途中,见一大獾扒土寻食。将军提枪不发。警卫员急曰:“快开枪!”将军挥手,命之:“你去惊它一下。”警卫员遵命前趋几步。大獾闻声,疾跑。将军举枪毙之。又某日,将军泛舟高邮湖,湖中有野鸭群。将军先投石惊之,野鸭急飞遁;继连发三枪,三野鸭凌空而坠。
  粟裕将军喜开车,凡长途行军,将军必与司机轮流驾驶,乐此不疲。1948年4月,将军奉中央、毛主席之命,由山东赶到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汇报。途中有一半路程为将军持方向盘驾驶。
  粟裕将军喜音乐,会月琴、口琴、洞箫、钢琴。尤喜演奏《新四军军歌》。歌曲、汉剧、京剧亦为将军拿手好戏,战斗间隙常雅兴突发,一展歌喉。
  抗日战争某日凌晨,粟裕将军率部转战途中,欲借宿一小学。教师见军人至,急关门躲避。将军命部队就地休息,取口琴吹奏《苏武牧羊》。教师闻之,急开校门迎部队进。
  著名音乐家沈亚威告余:1941年夏,粟裕将军召其谈话,打开收音机,曰:“你听听!”又曰:“敌人用它的音乐鼓舞法西斯士气,我们也要用自己的歌曲鼓舞我们的军队。”沈亚威故此创作了《淮海战役组歌》等优秀歌曲,遂成我军著名作曲家。
  粟裕将军带兵严而不厉。某日,粟裕将军至训练场,见几位战士边练射击边聊天。将军从口袋里取出一枚铜钱,置于枪之准星,命一士兵曰:“击发!”随着扳机声,铜钱“当啷”落地。将军取枪,卧姿趴下,复置铜钱于枪之准星,击发数次,铜钱纹丝不动。将军站起,即走。众士兵羞愧不已。
  原三野司令部机要科长左金祥言:抗日战争时期,机要科借了一本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大家争相传阅。粟裕将军闻之,甚喜。并于扉页上题签曰:“炼成钢铁如保尔,莫做浮草似罗亭。”
  粟裕将军喜吃狗肉。部队行军,每到一地,将军即出五元钱“请客”,派人与群众商量打狗。部属凡吃狗肉,必送将军一份,无论何时将军均喜纳之。故将军发怒时,参谋人员急传令:“打狗!打狗!”
  粟裕将军每临大战有静气,可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黄桥战役前夕,将军居溧阳水西村,处理完公务后,仍荷锄下地,或挑水,或锄地,或拔草,或与当地老农闲话桑麻。殊不知一场大战将至也。
  萧锋将军言:孟良崮战役中,我十纵二十九师八十六团一营,为防敌榴弹炮袭击,积极改进工事,即于防弹隐蔽洞两侧分别挖两小洞,形成洞中之洞,其状如猫耳,故称“猫耳洞”。是役,十纵阻击敌援四个旅,岿然不动,毙伤敌人2000多,我伤亡仅300人。粟裕将军闻之,甚喜,传令向全华东部队推广“猫耳洞”之经验。其时,萧锋将军任华野十纵二十九师师长。
  粟裕将军身居高位,常轻车简从,微服出访。某日,将军至某部,哨兵不识将军,挡之门外。将军和颜悦色曰:“小同志,我有事找你们领导,让我进去吧。”哨兵横枪挡之,曰:“不行!这有规定,等会儿给你通报一声。”哨兵进请示。将军则蹲于门口,等待之。直至哨兵回复,方进。
  某日,将军着便服至301医院探视其夫人楚青。因不到探视时间,医务人员阻之,将军即怀抱一网兜苹果,坐病房大楼外台阶上,安详等待。探视时间到,方进。此两事余闻康林等将军言之。
  1975年初,全国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上,粟裕将军任解放军代表团团长。某日,江青亲临军队代表团参加讨论。某将军问粟裕:“粟裕同志,是否请江青同志给大家讲话?”粟裕将军急转身与人搭话,佯装未闻之。某将军不解,又问之,粟裕继续与人搭话,仍不理。江青见状,不发一言,忿忿而去。
  1984年2月,孙克骥将军告余:全国四届人大后,粟裕将军受邓小平之命,下华东部队调查研究。其时,“四人帮”正大力推广上海“民兵指挥部”经验。某日,于安徽合肥召开座谈会,有人问将军:“如何看待城市民兵指挥部?”会间气氛顿时紧张。将军徐徐答曰:“50年代我任总长时,听毛主席说过,鉴于苏联贝利亚事件的教训,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军队系统。现在,既有人民武装部队,又搞民兵指挥部,值得研究!”
  1979年1月,粟裕将军于军事学院作《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方法几个问题的探讨》报告,反响强烈。全军上下由此掀起讨论和研究未来战争初期作战问题之热潮。
  1958年粟裕将军随刘伯承元帅一道,被批为“教条主义”,免去总参谋长职务,调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94年12月25日,中央为粟裕将军彻底平反,平反文件曰:“1958年,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受到错误的批评,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是历史的一大错误。——粟裕同志当时在身处逆境的情况下,又一次表现了坚强的党性和高风亮节。”
  
  幽默陈赓
  1933年春某日,因叛徒告密,陈赓将军于上海被捕。后押送南昌,蒋介石于科学仪器馆(现南昌图书馆)召见陈赓曰:“陈赓,你瘦了。”将军对曰:“瘦吾貌而肥天下。”将军谓蒋氏曰:“校长也瘦了。”蒋氏对曰:“国家如此,生灵涂炭,寝食不安哪!”将军曰:“身为一党一国领袖,校长瘦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蒋介石哑然。
  1943年夏某日,毛泽东主席于延安抗大作整风报告。陈赓将军忽抓耳挠腮,东张西望,后整衣起立,直奔主席台。毛泽东一愣,问:“陈赓同志,有何急事?”将军不语,取主席搪瓷杯,“咕咚咕咚”喝之。而后,擦嘴、敬礼、报告,曰:“天太热,借主席一口水。现在没事了!”在场干部哄堂大笑,毛泽东亦微微笑。
  陈赓将军脸色红润,天姿英绝,气识豪放,望而知之为大器。无论何时何地何事有何困难有何险恶,将军均笑嘻嘻,乐哈哈,妙语连珠,无拘无束,一言既出,四座生风。人称“陈赓式的幽默”。
  陈毅元帅论陈赓将军曰:“陈赓像一块玻璃,从里到外都是清楚的,透明的。”又曰:“陈赓将军是一块磁铁,风趣幽默,能够团结大多数人一起革命。”又曰:“陈赓同志是我们党的一门炮。可惜现在我们这种炮少了些,希望能有更多的这样的炮。”
  陈赓将军,湖南湘乡柳树铺人。祖父陈翼怀,清军管带。据云善使大刀,重达80余斤,抡如旋风,水泼不进。后太平军起,解甲归田,隐居乡里。将军自小聪颖机智,随爷爷练功习武,棍棒拳脚,样样精通。常统领村前屋后“娃娃兵”,演阵比武,指挥自如。及长,成大将之才,实胚胎于此。
  陈赓将军与蒋先云、贺衷寒为“黄埔三杰”,并有盛名,时称“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赓的腿。”陈赓将军有表演天赋,模仿各类人物神态动作,惟妙惟肖。年轻时入黄埔军校,为该校“血花剧社”骨干。某日,“血花剧社”排练讽刺剧《皇帝梦》,陈赓将军自告奋勇,男扮女装,饰袁世凯五姨太。演出时,“五姨太”“金莲”碎步,挤眉弄眼,黄埔学生大笑不止。
  南昌起义失败后,陈赓将军随撤退部队又恶战会昌。将军左膝盖受重创,断脚腕骨。恰遇敌军搜捕,将军急中生智,顺势滚入一田沟,以血染面,以粪污身,闭目装死。敌近前,脚踢之,不动,遂脱险。
  1927年秋,南昌起义军败走广东潮汕。其时,陈赓将军于贺龙第二十军第三师任营长,周逸群任第三师师长。将军拖断腿,几经周折,潜入香港。寻党,不遇。又拖断腿买票登上海轮。恰逢周逸群师长便衣混入船。陈赓将军见周逸群,以报纸掩己面,念叨曰:“这鬼记者的消息真灵通,周逸群还没上船,报纸上就登出来了。”周逸群闻之大惊失色。细思量,其音稔熟,掀报纸见为陈赓,方释然,遂大笑。
  1928年4月,陈赓将军化名王庸,赴上海担任中共特科情报科长。将军或西装革履,如租界之“西崽”;或全副武装,如国民党之高级将领;或绫罗绸缎,如富商大贾。将军与国民党特务称兄道弟,打得火热,皆称之为“王先生”。以至陈赓被捕时,国民党特务还以为是“王先生”玩的把戏。
  某日,上海党组织于法租界某戏院举行秘密会议。参加会议者,以看戏为掩护,接头交换情报。散场之际,租界巡捕与国民党特务突然包围戏院,逐人检查。陈赓将军大声吆喝:“别让共党跑了!”遂与前来围捕的警探“合作”,充当“蟹角”,独把一门,参加会议者皆由其门走。
  1925年秋,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于华阳镇一役遇险。敌一部侧击东征军,距蒋氏仅数里。陈赓将军躬身负蒋氏急行数里,指挥部队掩护,且战且走,遂使蒋氏过河脱险。延安整风某日,陈赓将军与彭德怀元帅聊天。康生掀门帘进,问:“聊啥?”彭德怀对曰:“陈赓救老蒋。”康生阴脸谓陈赓:“当年你要把蒋介石毙了,现在哪里要打那么多仗!”陈赓坦然对曰:“那老蒋不就跟廖仲恺一样成了烈士?我岂不成了反革命?”康生自觉无趣,讷讷而退。
  抗日战争某日,彭德怀元帅途经河北南乐城,时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的陈赓将军欲设宴招待彭总。有人劝之,彭总性暴烈,人皆畏之,尤恨大吃大喝,当心挨骂。陈赓将军嘻嘻曰:“无事,无事。”是日宴前,陈赓将军特请示彭总:“我叫战士到河里捞了几条鱼。今天午餐,只吃鱼,不吃别的,可否?”彭总点头称好。宴始,上菜。彭总边吃边赞曰:“这鱼确实不错。”继上菜,彭总不悦,问:“你不是说吃鱼,怎么又有肉丸子?”陈赓从容对曰:“这丸子是鱼肉做的,你尝尝。”彭总无言。又上菜,彭总放下筷子,问:“这鸡难道也是鱼做的?”陈赓将军不慌不忙,嘻嘻曰:“这河边的鸡主要吃鱼,归根结底还是鱼……”彭总无奈,笑而食之。
  淮海战役,陈赓将军率部背靠浍河,于南坪集阻击黄维兵团。是役,第十一旅三十一团扼守杨庄、郭庄前沿。战犹酣间,陈赓将军电话询之三十一团梁团长,通讯如何,阵地如何,伤亡如何,预备队如何。通话后不久,将军即口授纵队党委给第三十一团嘉奖令,并要求转达全纵队。机关有人为此嘉奖令担忧:胜败未决,即发嘉奖令,毫无伸缩余地。陈赓将军言:“我与梁团长通话,正是敌进攻最猛烈之际。敌若再组织强大火力,将至夜晚。届时,我军后续部队也到了。故而断言胜局已定。”众闻言咸服之。
  解放战争时期,大军南下。陈赓将军命周希汉率两师兵力渡赣江追敌。不料敌四个师回头围周部。河对岸,枪炮声甚烈,一日情况不明。下午,周希汉发来电台密语,报告陈赓:“初战告捷,已俘虏几百人,缴获十来门大炮,敌向后溃退,我正在出击!”其时,兵团指挥部人人皆喜,惟陈赓低头不语。沉思片刻后,将军果断下令周部立即撤退,渡赣江回返。其时人皆不解,后于敌军中获悉,敌军之败为佯败,欲引周军成追击队形,后沿江将渡口切断,实行分割歼灭之。
  陈赓将军素有大志,胸无城府,与人交肝胆相示。军中将帅,人皆喜与之交往,而独林彪默然。据云,八一南昌起义,林彪曾欲退兵逃逸,逢陈赓以枪逼之进。其时,陈赓任起义部队营长,林彪为排长。
  陈赓将军于上海被捕后,宋庆龄及数十名国军黄埔同学纷纷给蒋介石说情,蒋氏故未敢加害之,并口头答应释放,于狱中移住旅店。不久,陈赓将军乘隙逃逸。故有人言陈赓将军“知明节可以保身”。
  国民党第十四军参谋长梁岱回忆言:淮海战役被俘后,偶遇陈赓将军。将军问:“你是哪个部队的?”答十四军。又问:“你们军长呢?”答已阵亡。问:“尸体在哪里?”答在村里。陈赓将军即嘱熊绶春军长卫士留下,寻熊绶春尸体,埋葬,立碑,上书:“第十四军军长熊绶春之墓。”
  1960年初夏,陈赓将军约特赦战犯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郑庭笈、杨伯涛、周振强等六人到四川饭店吃饭。其时中央已提出阶级斗争理论,然陈赓将军仍毫无拘束,意气诚挚,与昔日黄埔同窗,畅谈、痛饮达三小时之久。六位战犯皆感慨不已也。
  1932年冬,鲁迅先生两次秘密约见正在上海疗伤的陈赓将军。陈赓向鲁迅先生叙红军情况甚详,为之草绘红军鄂豫皖边区略图一张,鲁迅先生宝藏之。该草图今仍陈列于上海鲁迅博物馆。
  1950年夏,陈赓将军奉毛泽东之命,秘密出使越南。将军有日记曰:“车过宜良,偶然探首窗外,众皆伫足以望,只好缩首反坐。苦矣哉!莫如行动无自由也!”越方接到通知后,派出迎接人员和三名妇女推水果车随行。陈赓将军始活跃,为三位越南妇女各起一雅号:身材苗条者称“柠檬小姐”;肩膀粗圆者称“菠萝大姐”;肤色棕黑者称“咖啡嫂嫂”。
  越南胡志明主席闻陈赓将军到,于其住处——一密林间茅草高脚屋与将军共进午餐。饮酒间,胡志明朗诵中文诗赠陈赓:“乱石山中高士卧,茂密林里美人来。”陈赓将军摆手曰:“不妥,不妥,我这模样哪能称美人?”胡志明手掠银须,曰:“改两字:乱石山中高士卧,茂密林里英雄来。”遂大笑。
  1950年9月,陈赓将军指挥越军攻克东溪法军,首战获胜,继于谷社山区追敌,遇敌顽抗,进展困难。其时武元甲命令停止进攻,陈赓将军闻之大怒,谓武元甲曰:“如果这样的仗还不打下去,我就卷铺盖走了!”后胡志明闻之,令武元甲按陈赓方案继续打下去,遂大捷。武元甲亦服之。
  1961年3月16日,陈赓将军因病逝世于上海丁香花园公寓,终年58岁。记者言:陈赓将军之幽默,为大智大勇也。盖在于其胸无羁绊,禀性卓迈,故所涉无不发挥其天性之极至。
  
  “红色窑工”徐海东
  徐海东将军高大壮实,面圆耳长,虎背熊腰,望之如泰山压顶。
  毛泽东谓徐海东将军:“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最好的共产党员”,“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蒋介石视徐海东将军为“文明一大害”,曾发通缉令:“凡击毙彭德怀或徐海东,投诚我军,当赏洋十万。凡击毙其他匪,当予适当奖励。”(《西行漫记》)后,徐海东将军入晋,阎锡山亦发通缉令:“凡击毙徐海东者,赏洋五万元。”徐海东将军闻之,自摸后脑勺曰:“阎老西不如蒋介石,太小气了。”
  孙子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徐海军将军善山地作战,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顶,冒丛箐,攀援上下,捷如青猿,健如黄犊。识山径,辨水脉,以岩石为阵,以草木为兵,故能以少胜多,以弱凌强,人称“山大王”。
  徐海东将军,湖北黄陂人,七代窑工世家,历经百余仗,九次负伤,身上战创17处。时人称“中国之夏伯阳”。
  徐海东将军7岁,尝与小儿耍。某日,见神龛藏一鸟窝,诸小儿望之,无一敢上者,将军垒桌凳,登高端鸟窝,了无惧色。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西行漫记》言:徐海东将军21岁时因家庭纠纷一怒离家出走。遍查有关将军回忆录,皆言受赤色宣传离家出走,家庭纠纷一事均无记载。
  《西行漫记》言,徐海东将军参加革命后,徐家亲属66人被国民党杀害,其中27位近亲,39位远亲。余曾至徐海东家乡——湖北大悟夏店,目睹徐家合葬墓。墓四周遍植松柏,有石凳若干,陵墓为亭式结构,亭额有徐向前题字:“光荣流血”,一青石墓碑兀立其间,上书徐海东将军家被国军杀害的14位直系亲属之姓名。
  据将军幸存之侄孙徐明德言,该墓仅11棺,牺牲之人均为1928年被国民党还乡团杀害。当时,徐海东将军指天发誓:“大仇不报,誓不还家!”
  某日,徐海东至武汉,随朋友出游,见龟山、蛇山,将军皱眉曰:“什么龟山、蛇山,既不像龟,又不像蛇。”又游东湖、西湖,将军曰:“什么东湖、西湖,不都是一汪死水。”遂半道而归。又有友人请其吃西餐,将军见为牛奶、蛋糕,曰:“什么东餐、西餐,都是娃娃吃的东西。”
  徐海东将军喜骑白马驰骋沙场,扬鞭奋蹄,疾如迅雷闪电。若见畏缩不前者,贪生怕死者,违反军纪者,必挥鞭挞之,故红二十五军将士见白马至,无不踊跃向前,英勇杀敌。
  某日,国民党“追剿”部队某团,赶一村乡民于稻场集合,重刑威逼谁是“赤匪”、“党婆”,忽有人喊“徐老虎来了!”一团官兵皆恐慌,如鸟兽散。乡民乘机溜之。“徐老虎”,即徐海东将军绰号也。
  1933年初春,红二十五军围攻七里坪,未果,自损3000余人。省委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大计。徐海东直言沈泽民为“小资产阶级的领导,只顾自己喝饱吃足,不顾红军战士死活”。沈大怒,当场推押其出会场,并拟以“肃反重点人物”处置。是时,忽报国军大举进攻,徐海东将军暗忖:冤死不如战死。遂直奔前线,脱棉衣,脱衬衣,脱背心,脱长裤,脱鞋袜,浑身筋突,赤体挥刀,率交通队官兵冲向敌阵。国军大骇,溃退。沈泽民目睹此景,亲往慰问徐海东将军。沈紧握将军手曰:“惭愧,惭愧,险些误杀忠良。”将军傲然曰:“杀了我,谁去杀敌人?”事后,沈于红二十五军宣布:“从今以后,只要我不死,不准有人再说海东有问题。哪个说他有问题,哪个自己就有问题。”
  1934年11月26日,红二十五军长征初,行至独树镇。国军四十军一一五师和骑兵团追至,两翼包抄。翌日拂晓,将军见远处山影团团,略近,三座山峰兀立天边。将军挥鞭指道:“三个团的援兵到了。”红二十五军进山后,果脱险。
  1934年12月上旬,徐海东将军率红二十五军于陕西庾家河与敌激战。一弹洞穿徐海东将军左眼底,由颈后出。将军昏迷四天四夜,醒后第五天,即由四人抬着指挥作战,屡战屡胜。
  1934年冬,中央派程子华由江西至大别山。徐海东将军主动建议程任军长,吴焕先任政委,自己改任副军长。人称“老军长”。徐海东将军自谓曰:“我这个人打仗有瘾,走路有瘾,喝酒也有瘾,就是没有官瘾。”
  每次大战之后,枪声尚未尽消,硝烟尚未尽散,徐海东将军倒头即睡,雷打不动,短者一天一夜,长者两至三日。将军睡后,部属皆不安,既忧其醒,又忧其不醒。将军醒,皆喜形于色,奔走相告也。
  徐海东将军闻战则喜。不战,则病发,精神恍惚;战,则病愈,精神焕发。将军自言,作战为治病之良药。1934年11月,徐海东将军率红二十五军长征,由皖西,经鄂东、陕南、陇东至陕北,与东北军、西北军战,连战连捷。入陕时,兵强马壮,极为神气,有陕北“信天游”民谣言:
  
  一杆杆红旗空中飘,
  红二十五军上来了;
  长枪短枪马拐枪,
  一对对喇叭一对对号;
  头号盒子红绳绳,
  军号吹起嘀嘀哒。
  
  1935年冬,毛泽东派杨至诚向徐海东借2500块钱,以解决中央红军吃饭穿衣问题。徐海东问供给部查国桢部长:“家底有多少?”查答:“7000块。”徐海东毫不犹豫命令:“留2000块,拿出5000块送中央。”故毛泽东常言,“徐海东是对革命有大功的人。”
  延安时期某日,徐海东将军挥鞭策马。途中,马蹄撞一士兵,将军急挽缰绳。马受惊,昂首嘶鸣,前蹄腾跃。将军被甩下马背,头撞一大树,遂昏迷。两星期后方苏醒。口中缺两门牙。后至出事地点,见两门牙深嵌树干,拔之不出。
  某日,徐海东将军移住湖兴寺。寺中长老闻将军大名,特送昙花一盆。当晚昙花即开放,众僧皆谓福星到,待将军如上宾。
  叶建民将军言:平型关大战后(1938年2月24日),六八七团团长张绍东、参谋长兰国卿,因嫖娼事发,以看地形为名,投奔国民党,时称“张兰事件”。徐海东将军闻此事,忽大叫一声,口中喷血,遂一病不起。张绍东为徐海东将军麾下得力干将,红二十五军师长。
  毛泽东极关心徐海东将军病情。1941年5月亲手起草电报,慰问将军:“静心养病,天塌不管”。1955年8月20日,毛泽东主席亲笔致信徐海东将军:“7月17日来信收到,病有起色,甚慰。我们大家都系念你,希望你安心静养,以求痊愈。”
  解放后,徐海东将军于辽宁大连休养。凡来人探望,将军必问:“政治上犯错误没有?经济上多吃多占没有?生活上和老婆离婚没有?”将军夫人周东屏提醒曰:“多年不见的老战友,怎么好这样问?”将军执拗曰:“问问怎么不好?净说好听话,算什么老战友!”
  1966年春节,毛泽东至广州冬休,居鸡颈坑,与徐海东将军为邻。凡出车,必先由上坡下滑一段,然后发动。毛嘱司机曰:“海东同志住隔壁。他是病人,不要吵他!”
  “文革”中,林彪红极一时。徐海东将军病中卧床,见一传单言林彪“出身贫农”。将军以掌拍床沿曰:“放屁!”“胡说!”周东屏急劝之:“林彪现在是副主席,可不能乱说。”将军继以掌拍床沿,曰:“当了副主席,也不能改变成分。”又拍床沿曰:“红军时期,我打过林彪家的土豪,四五间新瓦房,十几台织布机,怎么会是贫农?”据云,将军由此获罪于林彪。
  “九大”前夕,某日深夜。周恩来总理于人民大会堂召开紧急会议,朗声宣布:毛主席提议,徐海东应出席“九大”,参加大会主席团。“九大”开幕,将军坐轮椅,椅上携氧气筒,缓缓进会场。毛泽东见之挥手致意,众代表起立欢迎,掌声雷动也。
  1970年3月25日,徐海东将军含恨逝于河南郑州。将军临终前,伸出两指,以示意光顶,意为林彪所害也。*/
  (《解放军文艺》2000年第11期)

/*120*270,创建于2011-3-26*/ var cpro_id = 'u424256';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a510abf00d75925ab4d2c11e0e8d89a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