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为了汉字文化的伟大复兴

作者:王 蒙

字体: 【


  虽然受到全世界许多有识之士的批评以及群众的抗议斗争,全球化的趋势是无法阻挡的。因为全球化的大趋势就是现代化的大趋势,它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同时它又必然面对质疑与讨伐。
  历史是一个粗线条的大师,它勾勒了全球化的进程,却忽略了人们为这个发展和进步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首先一项令人担忧的就是:民族的、地域的、人的多样性与各自的特点、传统、身份与性格会不会逐渐泯灭?统一的市场和媒介会不会使精神生态消费化、产业化、标准化与批量化、克隆化?某个超级大国经济、政治、军事与文化的强势会不会变成霸权主义与单边主义,从而树立对于世界的全面与单一的统治?
  幸好,历史又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大师。当今世界的趋势并不是单向度的,与全球化并存着反题:民族的、地域的、传统的与自身的(原生的与自然的)的特点日益引起重视,个性化、多极化与拒绝霸权主义的趋向正在发展。而这里,文化的作用特别重要。文化拒绝标准化与一体化,拒绝单一的GDP指标,拒绝批量制造、统一规格和条形码。
  中国的长项在于文化。中国文化近二百年来遭受了严峻的考验。中国文化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已经和正在获得着新生。近代以降,中华文化不但暴露了它的封闭蒙昧落后挨打的一面,更显示了它的坚韧性、包容性、吸纳性,自省能力、应变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
  中华文化在八国联军的时代没有灭亡,中华文化在日军占领中国大部的时候没有灭亡,在“文革”中也没有灭亡,近代以来中华文化经历了被批判与自我批判、危机、大量吸收异质的现代文明与进行创造性的转化的进程。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国运日隆,中华文化日益兴旺看好,我们完全可以预期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中国的目标应该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建设文化大国。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中国的形象,是解决许多麻烦问题,实现持续发展、和平崛起与国家整合的依托。中华文化是全体华人的骄傲和共同资源。中华文化是当今世界上的强势文化的最重要的比照与补充系统之一,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没有中华文化的人类文化,将是多么残缺的文化!
  这里,我着重就一些个人的感受、经验谈一谈汉语汉字(海外习惯通称为华文华语)与我们的人文文化传统与现状的某些关系。
  对于大多数民族来说,她们的独特的语言与文字是她们的文化的基石。尤其是使用人数最多、延续传统最久、语音语词语法文字最为独特的汉语汉字更是我们的命脉,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根基。
  汉语属于词根语,汉藏语系。我的小说《夜的眼》译成了英、德、俄等印欧语系许多文字。所有的译者都向我提出过一个问题:“眼”是单数还是复数,是“eye”还是“eyes”?
  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汉语是字本位的,“眼”是一个有着自己的独立性的字,它的单数和复数决定于它与其他字的搭配。汉字“眼”给了我以比“eye”或者“eyes”更高的概括性与灵活性:它可以代表主人公的双眼,它可以象征黑夜的或有的某个无法区分单数与复数的神性的形而上的而非此岸的形而下的眼睛,它可以指向文本里写到的孤独的电灯泡。
  汉语培养了这样一种追本溯源、层层推演的思想方法。眼是本,第二位的问题才是一只眼或多只眼的考量——那是关于眼的数量认知。眼派生出来眼神、眼球、眼界、眼力、眼光等概念,再转用或发挥作心眼、慧眼、开眼、天眼、钉子眼、打眼(放炮)、眼皮子底下等意思。
  动词与系动词也是如此,华文里的“是”字,既是“to be”也是“am”,又是“was”,还是“were”,包括了“have been”、“has been”和“used to be”等。
  组词造词也是如此,有了牛的概念,再分乳牛母牛公牛,黄牛水牛牦牛野牛,牛奶牛肉牛油牛皮牛角。这与例如英语里的cattle——牛、calf——小牛、beef——牛肉、veal——小牛肉、cow——母牛、bull或者ox——公牛、buffalo——水牛、milk——牛奶、butter——牛油……大异其趣。这些与牛有关的词,在华文里,是以牛字为本位,为本质,为纲,其余则是派生出来的“目”。这样的牛字本位,则难以从英语中看出来。
  所以中华传统典籍注重最根本的概念,多半也是字本位的:如哲学里的天、地、乾、坤、有、无、阴、阳、道、理、器、一、元、真、否、泰……伦理里的仁、义、德、道、礼、和、合、诚、信、廉、耻、勇……戏曲主题则讲忠、孝、节、义,读诗(经)则讲兴、观、群、怨。然后是自然、主义、理论、原则……有了仁,就要求仁政;有了道,就认定执政的合法性在于有道,并区分王道与霸道还有道法自然与朝闻道夕死可也;有了义,就提倡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念,有了主义就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有了原则,就有绝对“不拿原则做交易”……这些文字、概念、命题,不但有表述意义、价值意义、哲学意义,也有终极信仰的意义与审美意义。华文注重文字——概念的合理性与正统性,宁可冒实证不足或者郢书燕说的危险,却要做到高屋建瓴与势如破竹,做到坚贞不屈与贯彻始终。在中国,常常存在一个正名的问题。训诂占据了历代中国学人太多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又是无法回避的。许多从外语译过来的名词都被华人望文生义地做了中国化的理解,中文化常常成为中国化的第一步。这产生了许多误读、麻烦,也带来许多创造和机遇,丰富了人类语言与思想。这里起作用的是华文的字本位的整体主义、本质主义、概念崇拜与推演法(如从正心诚意推演到治国平天下),与西方的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理性主义和神本或者人本主义大相径庭。
  (字本位问题在语言学内部是有争议的,但至少可以肯定,华文的字比拼音文字的字母不知重大凡几,而词与句的组合,仍然离不开字。即使不承认百分之百的字本位,也得承认七、八成的字本位现象。华文文学讲究炼字,这与拼音文字大不相同。)
  汉字是表意兼表形的文字,汉字是注重审美形象的文字,汉字如歌如画如符咒。汉字的信息量与某些不确定性和争议性无与伦比。在中华民族的整合与凝聚方面,在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身份方面,在源远流长、一以贯之而又充满机变以摆脱困境方面,汉字功莫大焉。没有统一的汉字只有千差万别的方言,维系一个统一的大国,抵抗列强的殖民化是困难的。比较一下中国与亚、非、拉丁美洲其他国家的被列强殖民统治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力量。比较一下社会主义的苏联与社会主义的中国命运,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特别是汉字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相传当年仓颉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何其惊天动地。汉字的特殊的整齐性丰富性简练性与音乐性形成了我们的古典文学特别是诗词。现在中国大陆的幼儿不会写字已经会背诵“床前明月光……”武汉的黄鹤楼虽系后修,非原址,但是有崔灏与李白的诗在,黄鹤楼便永远矗立在华人心中。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赤壁、泰山……因诗文而永垂不朽。一位定居欧美的华人学人告诉我,在海外,欠缺不在物质方面,在各种东方店亚洲店里可以买到榨菜也可以买到过桥米线,然而总有一点沟通上的困难,“洋人”永远体会不了他读到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和陶潜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心情。它们就是香港歌曲中唱颂的“我的中国心”。
  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中华方言的丰富多彩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吴侬软语,三秦高腔,川语的刚嗲相济与粤语的铿锵自得尤其是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同样是我们的语言财富。它们影响着乃至决定着我们的民族音乐,特别是多种多样的地方戏曲、曲艺和少数民族歌舞。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一声乡音,两行清泪,乡音未改鬓毛衰,万方奏乐有于阗,中华儿女的乡愁乡情永不止息,汉字文化便是中华儿女的永远的精神家园。
  

[2]

/*120*270,创建于2011-3-26*/ var cpro_id = 'u424256';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a510abf00d75925ab4d2c11e0e8d89a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