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学术论文-武侠小说-宗教-历史-经济-军事-人物传记-侦探小说-古典文学-哲学-网上书店


圆觉说金刚经

现在的佛教中有些人把财富布施当做外布施,认为这样也可以建立功德,而我们不这样看。财布施是在获得福德的同时,也是可以为建立功德服务的,是成就功德的一部分内容。外布施的过程,就是开阔胸怀的过程,也是放下的过程;当人能够这样放下对外在事物的牵挂,放下所有物质利益、情感利益,那么这样的布施也同样是行内布施的过程,即是法布施。于一切法中不现自我,不住一切法,一切法无我,那么你一定可以修成无生法忍——忍辱波罗蜜之境界。这样才是积累功德、成就功德的内容,因成就这样的功德而获得不可思议的福德,如果你连续坚持这么修,你一定会获得般若智慧成就。

  如何打比方讲呢?假若说一个修无生法忍的、知一切法而不住一切法的人,其所获得的福德、成就的功德可以得成于忍,那么就比前面那个用财富、用七宝来布施的人所获得的福报要大得多。有的人是既可以不占有身外的事物——物质利益,又可以行法布施,知一切法,而不执著于一切法,就是知一切法无我的境界。例如把这两个进行比较看看,你干你的,我干我的,走两条路,一条路是通过财布施来进行,另一条路是通过法布施来进行。那我告诉你,法布施一定优越于财布施。实质上是这么个说法,你可以进行财布施——放下利益,同时也可以进行法布施——放下观念,那么法布施就是砺炼身心、践行一切修行的理论和方法了,并且不仅仅只是修行的理论与方法,还有关于行住坐卧之中的一切事,皆是一切法。如果你都能做到合度,并且又符合生命存在的活动规律,符合真心自性的要求,符合道之体性,那么你就达成了无生法忍的境界。

  比如说捐钱,赞助一个孩子读书,那属于财布施。我们练功、修证觉悟智慧,有成就了以后去讲经说法,都属于法布施,因为你是行法、受持法的过程。所以法就是修行的内容,砺炼身心的过程。砺炼身心的一切理论、方法和行为,哪怕是每一个环节,都是法。你讲经说法、教功的过程,过去叫传道,那也属于法布施的过程。但前提条件是你自己已经自觉自性了,你才可以去自觉觉他。你教人家,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同时也是自己受持的内容和过程。这就等于我在修持的过程中增加了信念,增加了决心,使自己修行的信念决心恒常不变,使自己的觉悟层面不断提高,渐趋圆满,那么它就是法布施的内容和过程了。

  “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就是说一个真正想要修行的人,不要把目标定在去追求福德上。如果你想建立福德又要确立功德,那么你就要进行布施。但是,如果你仅仅只是追求福报布施,就是财布施等,那我告诉你,你这样做没有很大的意义,赶不上法布施所成就的功德,差太多了。所以一个真正行道心的人,是修福德与修功德同时进行的,不能偏废。如果我们这样想,“我修自己的,跟你有什么关系”,既不进行福德的所谓外布施、财布施,又不进行功德的法布施,你修行的内容就无从做起。布施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做起来,而且不要有内外布施的分别,才是圆满的修行内容,这样才可以证得无上的般若境界。其实修功德,正是包括了对所行布施内容、过程和结果的放下,千万不能执著于获得福德的这个结果,更不能把它当成目的,所以说“不受福德”。

  也就是说,所有修行的人,在布施的时候要自然,你不要主观去做、有意识去做。主观去做,“我想好了,明天给他帮帮忙,这样我可以长福德;后天我自己练练功,我也长功德”,你要这么去做,你肯定是既无福德又无功德。为什么?有心行善就是恶,无为行善即是德。如果你主观去做,有意识地去做,想建立起福德,想确立起功德,那就属于贪,这样会给你带来烦恼的。你是贪名利,是贪福德。就像现在的人拉着你学佛一样,说“我拉你学佛了,这样我便有了功德”,明确地告诉大家,这就是完全错了,从实质上错了,从根本上错了!是因为你住在什么?你住在求功德、求福德上了。

  有的人很奇怪,说“这一辈子不修了,我修下一辈子”,再一次告诉你,你没有下一辈子可言。你不明白道之理,那么你自己就不能自觉地遵循宇宙之生命规律,除此以外的无数思想意识活动之心念,以及因此而带来的行为活动,都是会造恶业的,哪来下一辈子可言呢?如果有下一辈子,那可能是恶业的果报!所以说,如果以有心而为的态度去布施,就会引起你内在的烦恼,因为你是功名功利心使然。如果你做了好事,而人家给你一个白眼,你就会说或者是这样想:“这人缺不缺德,我帮你,你还不愿意!”谁缺德?是你自己缺德。这是因为你有心为善,你在那儿做假,你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获得福德的利益,利欲熏心去做的,而不是一种自然的行为。你自自然然地帮人,并不是有心地去做,但达成于道,合于道,这样做才是布施波罗蜜。这样去布施,既是福德布施,可以获得福德,又可以累积功德。

  在这一品当中主要强调、告诫那些修行的人,真正想修般若智慧、了悟人生的人,你们要怎么去做?不要设计,不要主观地去设计,不要主观去贪求福德和功德,你不要这样去做。像你这样主观地去布施,主观地去精进、去持戒,那你会出事的。出什么样的事?堕地狱。堕什么样的地狱?主观的想法可以给你带来很多的苦恼和障碍,当苦恼和障碍出现时,即是地狱。不是说人死了以后再堕地狱,有个阴间的地方等着你;而是你当时有烦恼,烦恼即是地狱。“你怎么对我这个行为不理解呢?”只要有这一念,你不就生烦恼了吗?你的真心自性被烦恼占有了,本来是不染的,结果你就染烦恼了,因此就堕到烦恼的地狱之中了。

  不过我也告诉大家,不要害怕,烦恼即菩提!那是心如明镜之时,心就跟镜子一样的。生烦恼只是烦恼生,它跟那个心没有关系。但是烦恼同样是心生的,它也是这个自我本体当中出的,如果能于烦恼之中顿然进入,那么烦恼即菩提。如果你认为烦恼是烦恼,心是心,你就不知道烦恼产生的根源,也就不可能做到念起觉消,这样心——真心自性就成为烦恼的奴隶了;如果你能明了烦恼皆是从真心自性当中出来的,是因为你执著于贪而变成了烦恼,那么在这个由贪而生烦恼的过程中,有了烦恼,当下顿然进入,当下放下,烦恼即菩提。

  比方说,在有的书中把人的意识活动,分为形象运动思维、逻辑思维和实象思维这三个层面的思维存在形式。从实质上来看,有没有这样的思维存在形式的分别?没有。就实相的本质内涵来看,只有一个整体的思维存在——映象空间。这种映象空间就是实相。这种映象空间,涵盖了我们人类所谓的一切思维模式和其存在形式,包括我们现在所能够认识到的所谓形象运动思维、逻辑思维和实象思维。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三个层面的划分呢?是因我们人类生存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只能是勉为其难地这样去划分,勉为其难地这样去认识人类、了解人类自身的生命活动,而对其自身思维活动的模式进行这样的归纳和总结。实际上,并没有所谓的三个层面,只有一个映象空间——整体的实相思维存在。




  
  ------------------
  部编版语文网 网络在线书库搜集整理
支持本书作者,请购买正式出版物

回目录 回首页

www.520yuwen.com 部编版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