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学术论文-武侠小说-宗教-历史-经济-军事-人物传记-侦探小说-古典文学-哲学-网上书店


圆觉说金刚经

***********  第二节 应化非真 ***********


[原文]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译文]
  须菩提,假使有人拥有能装满无数无量、难以计数世界的珍宝,尽数用来布施,所获得的福德也是难以计量的。

  假使有诚心修行的男人和诚心修行的女人,发了证道走向圆满觉悟的心愿之后,完全接受这部无上智慧经典之如理,哪怕仅仅只是四句偈等,全然如法奉持、学习践行、广为宣说传诵并为众生开示此经真义,这样便得以成就无边无际、无涯无始、不生不灭之无上智慧。如此因功德成就所获得的福德,远远胜过以无数无量、难以计数之珍宝来布施所获得的福德。

  应该怎样去宣说传诵、为众生开示此经如理如法,使他们得以了悟人生、获得解脱,走上圆满觉悟之路呢?

  那么就要不执著于任何形象、思想观念观点和理论方法,形成这样的思维模式,自然无为地反映(应)万事万物,而呈现出如如不动的境界。自性如如即是道:在众凡而不减,处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无内无外、不生不灭、不净不垢——此即如如不动。

  为什么要这样去宣说传诵,并为众生开示此经真实义呢?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意思就是说:一切执著于个人主观意识的认知,因此而造作出的思想观念和概念,以及理论与方法,皆是有为法。一切有为法,像虚妄的梦境和幻术幻化出的镜像一样,像水面上泛起的泡沫与虚呈的影像一样,都是虚幻不实的(如梦幻泡影);像天降露水和电闪雷鸣一样,都是稍纵即逝、生灭无常的(如露亦如电)。人若执著于此,就会被这样虚妄虚幻、生灭无常的万法万相迷却本性。因此,就须要形成这样的思想意识之思维模式,去认识并践行如来真实义(应作如是观)——“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如来教授的这部开发无上正等正觉智慧之经典,到此结束。

  开示此经如理如法之法会结束以后,长老须菩提,以及所有出家受戒的男人和女人,所有在家受戒的男人和女人,包括一切世间天人及人、阿修罗,得以受教于如来所说经典和所示如理如法,皆大欢喜,都挚诚笃信、潜心践行,全然如法受持此经。

  一切的一切,应作如是观——应化非真——如来真实义。

  
按:《金刚经》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
[释义]
  注:应化非真:化,自然的“生长化收藏”之客观规律;真,绝对真理,真实不虚。非真,不是道之绝对真理;不是真实的,不符合自然存在之真理,是虚妄不实的。应化非真,宇宙自然一切运化展现,都不是虚寂实相本体——独立不改的道之绝对真理;在应对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时,执著于主观反应所呈现出的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不符合本然存在之真理。
  
  第三十二品“应化非真”。在讲解以前,我们先复习一下前一品学习的内容。

  第三十一品“知见不生”,讲的就是破见。佛祖世尊在前三十品中,已经把成就觉悟智慧的理与法都教授给我们了,如来真义已经开示了。这样大家感觉上好像把修行知识、开发般若智慧的理论都学到了。“佛告诉我们理是如理、法是如法,又要破相破法,叮嘱我们不著不住……”你一这样认为,一有了这样的概念或念头,佛所讲的内容就变成了什么?就变成了知见。所以到了这部经典快讲完的时候,佛祖世尊还不忘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著在所学习、认识到的这些所谓的理论知识上,不仅要放下学习到的如理如法的内容和过程,而且还要放下因此产生的见解。这样去践行,在日常生活中每一点每一滴的事上去用、去修正自己,般若智慧才能得以呈现;更重要的是,要把成就了的大觉悟、大智慧在平常事中、在行住坐卧中展现出来。

  这里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我们在前三十一品中已经知道了关于对佛的称呼是有不同的变化的,尤其是这第三十一品中有“佛”、“世尊”和“如来”的不同用法,都用到了。我们讲过,这些称谓都有各自不同的涵义,当讲到理法的时候,就用觉悟者的身份“佛”来称呼,通过见证之理来说法。

  当说到破相和破法的时候,就用“如来”,如来说相即是非相,如来说法皆非法;可是到了破见的时候,就不用“如来”了,而用“世尊”——“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为什么要这样讲?因为相和法,是人们思想意识活动中观念、观点和概念的产物,所以破的时候从思想意识活动入手,告诉大家不要把它们固有化、固定化、模式化,这样就用法身——如来的称呼来开示,以如如境界去立去破、去破去立。

  而“见”呢?是我们每个人思想意识活动之观念、观点和概念在日常生活具体事物的应对中所展现出来的见解见地。人生命活动的内容和过程中,思想意识活动必须与现实中所遇到的大大小小的事相结合,这是现实中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要解决其中的偏执内容,也一定要从现实生活入手。所以“见”的涵义及展现,既包涵了我们学习认识一切知识、经验,其中包括如来之理和法的内容与过程,以及因此形成的思维参照模式;而且还包涵了行为行动中实践证明的内容和过程,“见”是平常生活具体事的应对中的体现。因此讲破见的时候,就是世尊本人现身说法,这样表达的内涵是“平常即道,道在平常中”,强调般若智慧是在平常事中展现出来的,与第一品中世尊展现的自然平常的生活内容是如一的、一如的。

  从第一品讲到现在,在对发心行道的修行人进行教导之时,“佛”、“如来”、“世尊”的称呼各具其妙,都体现了教育法之妙用!

  下面来讲《金刚经》最后一品,第三十二品“应化非真”。

  《金刚经》在三十一品的时候啥都讲完了,讲到第三十二品时,就是做最后的广告。大家不要忘了,你们证到了这样的层面,与宇宙自然混然成为一个整体的时候,你们的智慧堪与宇宙共存。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们不要忘了还有更多的需要我们帮助的众生,你们应该去帮助他们。怎么去帮呢?我们看看第三十二品是怎么讲解的。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须菩提,假如有人把拥有的能装满无数无量的、难以计数世界的这么多的珍宝,全部地、尽数地用来布施,所获得的福德也是难以计数的,非常非常多的。如果说有诚心修行的男人和诚心修行的女人,发了证道走向圆满觉悟的心愿,完全接受这部无上智慧经典之如理,哪怕仅仅只是四句偈等,全然如法奉持、学习践行、广为宣说传诵并为众生开示此经真义,这样便得以成就无边无际、无涯无始、不生不灭之无上智慧。如此因功德成就所获得的福德,远远超过、远远胜过以无数无量的难以计数的珍宝来布施所获得的福德。

  《金刚经》中七宝布施的比方从头打到尾,我们这里不再细说。但要注意这一品是教所有发菩提心者自性自度,然后如何度化众生的,所以说“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演”是什么意思?它的本义是水流绵延漫长,滋养万物而不断扩展。所以我们常说的“演变”这个词,也就是形容事物始终是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下去的,没有一点停滞。那么我们为人宣说此经如理也应该是像这样顺随不同机缘而随缘应化,要能够惠及不管是现在的还是未来的一切有情众生。具体怎样去做?




  
  ------------------
  部编版语文网 网络在线书库搜集整理
支持本书作者,请购买正式出版物

回目录 回首页

www.520yuwen.com 部编版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