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学术论文-武侠小说-宗教-历史-经济-军事-人物传记-侦探小说-古典文学-哲学-网上书店


圆觉说金刚经

以上这些就是我们对全文的讲解。那么实质上在第三十二品中,我们刚才讲到了,这最后一品就是做广告。做什么广告?“应化非真”。一个人如果能够受持此经,他就是第一等最上稀有之人。为什么?如能受持此之经典,那么成就如来之身就成为必然。只要你因此笃信挚诚,全然践行,那么如如不动之境界将自然地呈现!所以像这样的利己利人、利人利己的事,我们不但自己去做,还要告诉别人。你自己做好了,再去帮助别人,去帮助一切有情有缘众生。但在帮助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就是道之用,是应该的也是必然的内容、必然的过程、必然的结果。

  这一品,又讲了四句偈,直接破法我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那什么是有为法?为什么称为“有为”呢?佛学中讲的有为之为含有造作之意,即人的有意造作谓之有为。其实,人对任何事物的认识观点等皆由因缘所生,而能生因缘的心性即是造化者,也是产生认识事物的各种观念观点和概念的地方,所以人对任何事物生灭的认识,都有与此主观世界造化造作关系相符合的因缘存在,对此即称有为法。其实所有的有为法,一句话,很简单:不管你是学的《金刚经》,还是学的《华严经》、《楞严经》,不管你学习什么样的经典,还是我们现在的科学文化,你只要有自己的观念,这个观念只要不符合宇宙存在之本然的规律,便是有为法。不符合生命存在的规律性,不符合般若智慧这个道体的体性和特性,就属于有为法。

  说一切有为法就是什么?都是自己的主观意愿,都是自己的主观认识,都是自己的知见。执著于一切有为法,就像我们做梦一样,有梦幻一样;就像个影子一样,就像吹的泡泡一样,泡泡出来非常美丽,而泡泡一破,所谓“美”即刻消失了。

  就像爱美的人,执著于减肥一样。乱用现在生产的药物进行减肥,而不是通过合理锻炼的方法进行。这样脂肪是减下来了,但是健康减没了。有美的外表,而没有健康的实质。这些都是属于爱慕虚荣的“梦幻泡影”。

  就像人们贪著于无限度的聚敛财富,而对生命的本真存在一无所知,却把享受财富当做是人生的唯一目的。财富是有生有灭的,随时可能失去,而在聚敛财富的过程中,过度地消耗了生命力,那么这样所追求的一切皆“如露亦如电”。

  所以佛祖世尊在讲授这部无上智慧经典的最后,还告诫大家,不要执著于自己的知见,只要你去如法践行就可以了,不要有自己的所谓的“主见”——知见,就是不要执著于自己主观的见解,你一著见就不合道。只要一念著见,哪怕有这样一丝毫的念头,便是有为法。这个有为的存在,就像梦幻,晚上睡一觉做梦一样,早晨起来梦消失了;就像我们小孩吹泡泡一样,“咕咕”吹几个泡泡,泡泡破了、消失了;就像我们玩气球一样,气球很好玩,“咵!”破了,就消失了。“如梦幻泡影”,就是指不真实的存在。有为法是不真实的,不仅像泡影、如梦如幻,而且“如露亦如电”,它是不恒常的,不是永恒存在的。这种存在,你执著于它,它是生灭法,就像我们平常最熟知的电闪雷鸣一般,一有即逝,稍纵即逝。

  “应作如是观”,应该像前面所学的内容那样——“应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应作如是观——观什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如是住,住在哪个地方?住在“无所住”上。住无所住而生其心,生什么心?应该生——不住色声香味触法之心;而生这个心——不住在六识上,不住在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上,而且还不要停留在自己的参照系上、思维模式中。

  一切知见,都是我们参照模式、思维模式里边的内容,是末那识里边的内容,不是种子第八识阿赖耶识的整体反映。但是我们所认为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前六识,加上末那识和阿赖耶识,这一共是八个识。实质上就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八个识,所有的“识”都是为了帮助我们认识生命存在的本质内涵的。其实八个识只是一个整体智慧内容的存在,只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而勉为其难地强把它分为这些层面而已,不要真认为有八个识的存在。八个识即一个识,一个“识”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即“实”——八识源于实相,八识源于一个“实”。这个“实”不是知识的“识”、不是见识的“识”,而是实相的“实”,实有的“实”。什么叫实有?永恒存在、永恒不变的真理性存在,对此就叫实或实有,这个才是真。

  一切因时间,以及因物质的运动与宇宙自然的开合聚散而发生变化的事物,皆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都是这样的。我们人认识到了这个以后,就会知道每个人自身的生命活动也是这样的,也存在着开合聚散。当我们了解了生长化收藏是宇宙物质存在生化反应的运化规律时,我们就应该顺应它;当我们明了实相之永恒存在的特性时,我们就应该追求它、见证它。但是须要我们做到追求而不执著,这样便合于度了。应作如是观。还观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现诸相非相。即现如来。”

  应作如是观!就观这些个内容。

  《金刚经》有四个地方讲述了四句偈,其中第四个偈讲述的内容,是对前三个四句偈的总结与概括,也是与前三个四句偈本质内涵相融合、相一致的——即如来真实义。最后这一个四句偈,是告诉大家要去践行受持。这四个四句偈的内涵是什么?其实就是不住相、不住色、不住见、不住法,不住一切,一切离也离。一切离也离,就是本然存在。不要理解“一切离也离”就是啥也不存在了,不是的!而是啥也存在,啥也不住。只有我们学习者明了“应作如是观”的内涵,即是我们前面三十一品当中所讲述的一切内容的本质,才能“应作如是观”。

  现在的人很忙,都做买卖,都赚钱。告诉你,只要有一点时间,你能学习,哪怕是四句偈,哪怕是其中一句话都行。只要是稍微有一丁点时间,就可以找一本《金刚经》去学习。获得学习心得以后,佛祖如来告诉你,如能当下受持、当下进入,你将是第一等最稀有之人,最稀有之众生。为什么?因为你践行的是永恒的存在。你的稀有在哪儿?你将证得永恒的存在——实相!金刚般若智慧!

  “应作如是观”,如果想要般若智慧现前,就要不住相。不住相,不产生妄念,不产生贪瞋痴慢疑;不产生贪瞋痴慢疑就不会生分别心、执著心、妄想心;不产生分别心、执著心和妄想心,就不会存在过去心、现在心和未来心;不存在这三心,不执著,那么你自然就是现诸相非相,即现如来。这样也就在你的行住坐卧之中,生什么心?生“不断百思想”之心,生“住无所住”之心。




  
  ------------------
  部编版语文网 网络在线书库搜集整理
支持本书作者,请购买正式出版物

回目录 回首页

www.520yuwen.com 部编版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