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学术论文-武侠小说-宗教-历史-经济-军事-人物传记-侦探小说-古典文学-哲学-网上书店


圆觉说金刚经

********** 第三节 正信希有 **********

[原文]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译文]
  须菩提恭敬地向佛祖请教:

  稀有的世尊,您已经教授了开发般若智慧的理论和方法,并归纳总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现诸相非相。即现如来。”像这样的理论和方法广为流传以后,现在和未来会有那么多的众生听到和学习到您所讲的内容及所示之如理,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并全然挚信和践行吗?
 
  佛祖世尊告诉须菩提:你可不能有这样的想法。

  如来我涅槃以后,再过五百年,有通过布施、持戒、修德(功德和福德)而具有了慧根这样的人,对如来我教授的理论和方法,产生挚信和决心,谦卑而诚信,并认为这是可以实践、实现的真理。

  你应该知道,像这样的人,不仅仅只是几辈子跟随大智慧、大觉悟者布施持戒修行,而获得这样的善根和智慧。其实这样的人,已经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世,跟随过无量无数的大智慧、大觉悟者行于布施持戒,才可能获得这样的无上善根和智慧。

  像这样的人,当听到和学习到我所教授的内容,不管是其中的某个章节,还是某一句话,甚至某一个字,以至于当下净信①。① 即开悟。须菩提,如来对于这一切都是知道的,也曾亲见并能预见,像这样的一类人皆能够获得无量的福德,成就无上的智慧,达到圆满觉悟的境界。
 
  这样说是什么缘故?
 
  像这样的一类人,再也不会执著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执著于法相的“有”,也不执著于法相的“无”。无法相,无非法相:即没有什么理论和方法,可以成为固定的如来觉悟之法;也没有什么理论和方法,不可以成为如来觉悟之法即任何理论及方法,都可以成为如来觉悟之法。

  这样说又是什么缘故呢?

  因为像这样的一类人,如果以己心之概念、观念、观点和念头去衡量事理,即著我的存在、人的存在、众生的存在、寿者的存在。
 
  若取法相——如果以固有的观念、观点和念头(“法”),做为参照事理(所呈现的是“相”)的标准。即著我人众生寿者的存在。
 
  那么还须要注意和明确什么问题呢?
 
  若取非法相——如果执著于不用任何观念、观点和念头做参照事理的标准。也是著我人众生寿者的存在。
 
  因此,不可以执著于固有的观念——肯定一切,也不可以否定一切固有的观念。
 
  以上所讲的,都是如来平常所教授的内容和道理,也是一直倡导、一贯教导的内容和道理。因此你们这些诚心修行的人,应该知道,如来所教授的使人明了自性、走向觉悟的方法,就像过河的船一样,河已渡过,人已上岸,就不再需要船了,不能负船而行。一切使人明了自性、走向觉悟的法,在“了悟”之后,都应该像对待渡过了河的船一样,当下放下。对待觉悟之法尚且如此,何况一切未得践证觉悟的法,更是应该当下放下的。
  
按:《金刚经》第六品 正信希有

 

[释义]
  注:无法相,无非法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意为不执著于任何“相”,一切都可以是“法”。无法相,即是离一切相;无非法相,此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一切离也离。
  
  我们已经把前面五品进行了小结,也明确了一个认识,那就是让我们懂得了“理入”和“行入”的重要性。那么第六品,是让我们在了解理入、行入的同时,一定要有谦卑诚信之心,以明确正信的重要性。

  前面的五品,把所要学习的内容,也就是走向觉悟的、证得圆满智慧的方法都学了,也了解了很多如何走向觉悟的具体的修行方法:什么不要著相,不住,应无所住;什么善护念,应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等等。佛祖如来把这些具体的方法告诉了我们,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在第六品里边,实质上就是要谈实相般若。前五品讲的是通过文字来方便大家,通过语言来方便大家,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大家比较容易进入。佛祖也讲了一下如何进入的境界,当然不仅只是讲了,而且也是做了的。入净寂态,然后说了应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佛祖演示的是一种境界,展示的是一种般若境界。

  般若境界从一开始到第五品结束,全是通过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展示出它的内容来,这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这些文字描述了什么样的内容?描述的是般若智慧,以及如何见证般若智慧的理论及方法。这些文字表达的是这样的内涵,那么它就是文字般若。境界般若有了,文字般若有了,方便般若有了,同时讲到了如何去进入的具体的方法——那就是布施。

  第四品、第五品就开始讲布施,讲通过布施来进入。布施能打开我们的胸怀,把我们所学的理论贯穿在生活中、行住坐卧中,在参禅悟道的过程中,在那个境界中去见证它。那么一切有情皆眷属,这个过程都属于眷属般若。布施就是让你放下,让你去悟;让你住,又让你不住。说来道去,给你肯定,然后让你否定。让你学习并认识这些过程,掌握好这样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树立起坚定的信念,把握住修行的信心、决心、耐心和恒心,使这些必须的内容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修行的理论和方法都告诉你了,然后又给你否定。这样的否定完成了没有?没有。从第六品开始,让你彻底地进入否定自我的过程中,不住“法”,所有法皆“非法”,佛祖如来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所以我们看看第六品讲的内容——正信稀有。我们从“正信希有”这个标题可以看出,一个人要想修行,走向觉悟,必须要学习“正知”——正确的理论,要从正确的理论入手。如果你学的理论不正确,道理没讲透,想走向觉悟是不可能的。什么叫正知?在前五品当中讲的道理都是正知,都是如来正知、正见的内容。从正知入手,把这个正见的内容展示出来,那怎么去做?光是一个布施行不行?不行。如果你布施时没有坚定的信念,你这个布施是不彻底的。佛祖如来虽然讲了很多,这些方法都那么简单,那么容易去做,但是如果你没有坚定的信心,没有坚定的决心,没有持之以恒的耐心,恐怕走向觉悟、了悟人生是完成不了的,所以需要你树起一个正念。那这个正念又怎么树起来呢?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这一品紧接着上一品所表达的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确切涵义?佛讲完了第五品,安坐在那儿,须菩提想了想,向佛请教:稀有的世尊,您已经教授了这么多开发般若智慧的理论和方法,而且还进行了归纳总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现诸相非相。即现如来。”我们一定会按着这样的方法去做的。不过像这样的理论、观念和观点广为流传以后,现在和未来会有那么多的众生听到、学习到您所讲的内容,他们能够真正理解懂得,而且全然诚信并践行吗?“生实信不”就是问的这个内容,他们能不能也像我们这样去做,像我们这样去相信呢?

 




  
  ------------------
  部编版语文网 网络在线书库搜集整理
支持本书作者,请购买正式出版物

回目录 回首页

www.520yuwen.com 部编版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