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学术论文-武侠小说-宗教-历史-经济-军事-人物传记-侦探小说-古典文学-哲学-网上书店


圆觉说金刚经

大家一定要注意,它不是五个般若!那么从五方面去认识般若智慧的这个讲法,实际上也是一个方便法而已。其实就是一个般若——就是金刚般若整体性的存在!如果讲《金刚经》不能把金刚般若在五方面体现出来的“金刚”特性的统一性和同一性讲出来,那就没有把《金刚经》内容的本质内涵讲出来,就不可能把“如来真实义”呈现的方式方法和内容讲出来。那样去讲《金刚经》、讲般若部的内容就失败了。

  那什么是金刚般若在五方面体现出来的金刚特性的统一性和同一性?“统一性”和“同一性”之间又有什么区别,是不是一样的呢?实相般若、文字般若、境界般若、方便般若和眷属般若,这五方面表达了什么?其实表达了金刚般若的整体属性——无我的境界。从整体上来看无我的境界,就是五般若的统一性;从共性上来看,五般若又具有同一性,即不执著、不停留、住无所住。统一性和同一性构成了金刚般若的这种整体的存在。不管是统一性也好,还是同一性也好,都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层面,去看待、去认识事物或问题的结果,因此得出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本质的内涵还是一个。如果“认识”到了金刚般若的本质内涵,那么怎么讲就怎么对,讲五个般若、般若的五方面等等说法都没有问题了,因为已经把握其实质——整体性。

  我们前面所谈的实相般若这种存在的内容,只能是这样描述而已,再怎么描述都是描述不清的。你只要是试图去描述它,就已经不是实相般若的“第一义”了!语言是不可能把“第一义”描述清楚的。

  那么对于境界般若我们应该怎样去认识呢?在人与人平时的语言交流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你看,这个人的思想境界太差了。”什么是“境界”?“境”是反映事物的一个映象;“界”是边的意思。“境界”,是反映事物的映象,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应客体的主观映象、应象。当然在世俗的社会中,一般人的智慧只是指聪明才智,因此每一个人的这样的智慧是有差异的,有大小的。人的意识反应事物、反应自然、反应社会、反应人际关系,反应一切与人存在所有关系的总和——这些内容和过程都叫“境界”。一切的反应,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也无论是强的、还是弱的,不管是美的、还是丑的,是高级的、还是低级的等等,都是人反应出来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人主观反应之后的、已经有了一定界线的内容。对这种界定的内容的反应、归纳,就叫“境界”。

  比如,我看到一幅字画,精、气、神很足,我就说这幅字很美,这就是美的境界;可是当我看到一幅字之后,觉得这个字体的间架结构不够和谐,笔墨不够饱满,体现不了其艺术性,美中有不足,这就又产生了不美的境界。这些感受都是对这一事物反映(应)的一种界定。这就是境界。

  再打个比方说,过去有很多诗词歌赋,抒发对人生的理解和认识。有高兴的,有悲哀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十四个叠字艺术地描述了万分悲痛、悲惨、悲哀的境界。它是一种境界,但不能算是“智慧境界”。如果算是一种智慧,那只能算是平常人的聪明才智,只能说它具有较高的文学境界。

  还有我们古人的禅诗,也有很好的境界。“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描写的是放眼望去自然气象万千,月亮映在水中,由月亮联想到大自然之中的千条江河,同样也有月亮映在水中,影映出千个月亮。万里无云,就只剩下了万里天,无碍无边。从大自然的这个气象上来看,它很自然地描述了一个人的主观世界反应客观存在的“万里天”这样一个思想境界,是人的主观应象与客观存在相符合而形成的整体的映象,是很自然的反映。

  这就是告诉我们什么是禅?什么是智慧?智慧就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自然而然地、客观地去反应大自然的本象。“千江有水千江月”,是人主观地、主动地在想象大自然的景象,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符合自然特性的同时,也符合自然存在、符合自然现象的一个能动的反应。这就是“智慧”,是人对自然景象主观表达的一种整体和谐性的智慧境界。

  但是境界般若是什么样的?它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可以用主观能动作用去做符合自然特性的反应,反应自然,反应自然的客观存在;同理,我们也可以用它去反应智慧,反应智慧的客观存在。你这样去看待大自然的时候,大自然就能在我们人的大脑中,自然呈现出符合客体存在的应(映)象。你要像这样去运用人的智慧的时候,那智慧也同样能体现出来,那呈现的就是般若智慧,“境界”的般若。这个时候,人的“我”有没有?没有,它与大自然融为一个整体,人的主观应(映)象与大自然的客观存在的整体信息相合一、相统一、相同一。既有统一性,又有同一性;既有主观的内容,又有对客体内容认识的映象。所以境界般若,是主观能动反应(映)与客体存在相符合的统一体;是指一个人在反应、认识任何事物的过程中,对任何事物的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的统一性和同一性的整体智慧映(应)象。

那么境界般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怎样表现的呢?我们讲一讲生活当中的例子。

  过去讲“劈柴担水是圣法,洒扫应对皆通玄”。什么是“圣法”?怎样才是“通玄”?我们来看看这个对子里边表达的是什么内容,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可以说,它是一个蕴涵智慧行内容的对子。它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一种修行的境界。那么这里边有没有“方便”的内容呢?肯定是有的。因为文字也是表达生命存在的一种方便方法、方便的内容。“万里无云万里天”是对客观自然的描述,是借助于人的思维,传达人的思维、人的思想,是这样一个方便的内容、方便的方法。那么我们在运用文字的时候,实际上也是用我们的思想表达出对客观存在事物认识的一种方便法。这个方便法,是人的思维传达自然景观的一种便利的方法。

  那么文字般若是什么?文字般若就是通过文字、通过语言、通过电视、通过电影……一切文化的手段、一切教育的手段表达出来的智慧存在,那就叫文字般若。

  什么叫方便般若?因文字而给人带来的一种极其科学的方便,这个叫方便般若。然后眷属般若,过去解释“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是修行的眷属内容。实质上,如果从大智慧的角度上来看待眷属般若的话,一切“有情”皆眷属,我们是这样理解认识的。

  实相般若、境界般若、文字般若、方便般若、眷属般若——这五般若,有没有一个以“我”为中心的内容呢?它不是展现一个“小我”,展现一个执著的我、分别的我、妄想的我,而是展示一个什么样的“我”?展示了一个“无我”的境界。无我的境界实质上是什么?是自然的本象,那就是般若境界,就是境界般若。当实相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上呈现出来的时候,它都是实相般若、境界般若、文字般若、方便般若和眷属般若的整体,它体现出“无我”的境界。“有我”的时候它不能体现出智慧的本象,传达不出智慧的内容来。

  像这样的例子很多。比方说布袋和尚,人家问他什么是佛法,他把背着的那个包往地上一放,两手一摊。如果人家没看懂,再问一遍,“没懂,老师,什么是佛法?”布袋和尚扛起袋子转身走了。这是个什么境界?空性的境界。空性的境界是什么境界?是不执著具体观念、观点和概念的般若智慧境界,是符合实相虚寂之属性特征的境界般若。那么人家问他的时候,他把布袋往地上一放,然后把两手一摊。什么是佛法?这就是佛法。讲述了“放下即是道”。这是不是文字般若?非常严谨也非常精妙,他这个“文字”就是通过形体的语言表达的,展现的就是无始无终、不垢不净等境界般若的属性特征,这是最经典的文字般若。那么“方便”,很多的人因他这么两手一摊,就开悟了。像这样的事例,是不是给人带来了智慧的方便呢?是不是智慧方便的法门?就这么一下,就解决了修行人的根本问题,这个方便是不是般若智慧的“方便”呢?方便他人之时正好符合了无内无外、不断不常之属性,这就是方便般若。那么因此而得到智慧的修行人,是不是眷属般若呢?直接通过般若智慧印证般若智慧,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包含在里边了,这就是眷属般若,因为是直接呈现出智慧,属智慧映证智慧。布袋和尚也好,指月亮的那个禅师也好,他们是处在什么境界?他们处在实相中。那么在“境界”表达的过程当中,在“文字”表达、在“方便”表达、在“眷属”表达的过程当中,有没有一个以“我”为中心的体现呢?没有!

  六度万行和般若的关系是具有统一性和同一性的。“有情”,什么叫有情?心心相印,信息相通。一个心——我心即他心,他心即我心,两个心是一个心,那是不是眷属?是眷属。打比方说,我这个人通过布施、通过持戒、通过忍辱、通过精进、通过禅定,达到般若智慧境界了。那一刹那间,这个金刚般若,这个性空即有的方便,就是使能量信息与另一个人的能量信息“同体”的时候,在具有同一性和统一性的时候,一刹那间就使他的身心发生巨变。那么他是不是具有呈现眷属般若的一切条件呢?是有的。它是个同一体,同时也是个统一体,产生了共通性,具有共性的内容,一刹那间它是无内无外的。如果光是老师具有实相智慧,而他是“有我”的,是分辨的,这个眷属般若智慧能不能展现出来?是展现不出来的。这个“方便”能不能给他带来效益?带来不了,那么这个方便也就没有了。性空即有是一种什么样的方便呢?是无我的。无我即方便般若,无我即眷属般若,无我即文字般若。无我怎么会有文字般若?刚才讲的布袋和尚,有人请教佛法,他就这样——两手一摊,那个人一下就开悟了,以前啥都体会不着,以后慢慢就聪明了,现般若智慧了。这些都是在无我的境界当中体现的。

  人处在“无我”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是一种般若境界,这个般若境界是实相。一个真正有实相智慧的人,无论从境界上、文字上、方便上、眷属上展示,是不是都是展现出无我的存在?这样我们就会认识到般若智慧实质是什么样子。般若智慧可以从五个不同的方面去认识,认识什么?都是无我的,都是一个智慧的整体。这个整体就叫金刚般若。

  有没有实相智慧诞生以后没有境界的呢?可不可能实相智慧诞生以后没有文字般若、方便般若、眷属般若?真正的大般若智慧出现以后,金刚智慧出现以后,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没有!只要有一个眷属般若的出现,那么它一定是实相般若智慧出现了,方便般若智慧、文字般若智慧和境界般若智慧都出现。所以我们认识般若智慧的时候,不能说是五个智慧,而是一个整体的实相智慧,是需要学习的人们从五方面去认识它、践行见证它的。你从境界的角度去看,它是无我的空性、性空即有;从文字、方便、眷属般若上来看,它还是空性、性空即有。四个方面展现出来的内容,跟实相展现出来的内容,实质上是一个东西。你只不过有意识地从境界上去描述它、认识它、看待它,从文字上、方便上、眷属上,这些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面上,去认识这个般若智慧。其实这五个方面只说了一个内容,那就是金刚智慧——金刚智!所以我们很多人,在讲这个东西的时候,把它讲成五个了,这样就把概念给混淆了,把修行人认识的观念搞糊涂了,这样所行之道就走偏了。

 

实质上境界、文字、方便、眷属这四方面,只要当你证到了金刚般若,这一切都会是自然呈现的。你不管从哪方面去看待智慧的存在,它都是存在于人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存在于与人交往的万事万物中,而与宇宙的万有本源,既是协调的又是统一的,都是对存在客观的、自然的反映。

  那么,是不是具有金刚般若智慧的人才能展示这样的成果呢?平时在我们生活当中,其实每一个人都具有实相智慧,但是展现出来时总是在一刹那间,而不能常处于这种自觉的智慧整体态。我们举个现实中的实例:一个老师有两个学生,老师有一点困难,这两个学生都想帮助老师,于是两个学生分别给老师寄了1000元钱,钱邮到老师这个地方结果却不相同。学生甲给老师邮去了1000元,老师把邮单拿到手上是980元;而学生乙的邮单是1000元。这体现出了什么样的境界?学生甲在汇钱的时候,他认为这个20元的邮寄费应该由老师出;学生乙就只是觉得应该帮助老师。由于人的境界不一样,其产生的结果就不一样。这个里面就体现出一个平常人他现不现智慧的问题。

  如果在平常生活当中,我们办一些事,哪怕是一丁点儿事,你出现有我的状态,那么这个“有我”的境界产生的结果就是980元;对于一件事在一刹那间,一个人处在“无我”的境界,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它就是1000元的结果。那么把这个东西邮寄过来以后,展现出来这个结果的数字,是不是文字?是不是人的文字境界?这个文字是有我的境界,还是无我的境界?“980”又是什么样的文字?表达的是有我。有我的文字表达的是谁有我?是一个赞助者,是一个奉献者表达的有我。这样他在那个刹那展现出来的爱,就没有爱可言了。

  真爱在平常之中!你们脑子里边平常有分别,你们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他奉献了980元,为什么他对老师的爱,在那一刹那他展现的却是“0”呢?因为他就爱自己的20块钱。他的爱不在老师那儿,更不在他自己那儿,而是在自己的概念、观念和观点之中。究其原因,他的“爱”是被分别心所淹没,成为自己概念、观念和观点这一分别心的奴隶,成为了因分别心而出现的执著心和妄想心的奴隶,其过程被20块钱所记录。他既爱老师,又爱自己的20块钱,还在不知不觉中爱自己的观念。因为在这个观念当中,有很多的观点——节约、舍不得等,这些都是因为有“我”这样的参照模式的存在而出现的分别心。这样一来,他的爱就被体现在20块钱上面了。其结果,他不是呈现出来的奉爱之心,而是分别之后的“小我”之心。这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当中是非常常见的事例。

  再讲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有一个朋友想到我们这儿装资料——关于身心修养的智慧教育文化的资料。他带着一个4G的MP3,但是要想装我们这里的资料,容量却不够。当时老师考虑装不下,就对他讲,送他一个120G的硬盘,留下4G的MP3。他说“好”,当时马上就答应了。因为120G和4G没法比。然后他就问了一下:“120G的硬盘得花多少钱?”因为他怕老师吃亏,说如果价钱太高,就别麻烦老师,别买了。一问120G的硬盘在我们这儿卖800元,而那个4G的MP3在他们那个地方得值2000元。他一想,不合算,他就说不换。不管是什么原因,其心理活动所呈现的结果是分别、执著和妄想心使然。结果在他走的时候,MP3让他带走了,硬盘老师也送给他了。

  这两个事例,是平时生活当中非常多见的,而且是非常平常的例子。那么,我们现在看一看这个朋友是什么样的心态?他是个利己的利益心态,是属于有我的境界。同时老师体现出什么样的境界呢?是无我的境界,是通过语言、通过行为来帮他认识,做一个无我的、做一个“提得起,放得下”的人。那么在这件事上,他既没有放下,又没有提起;而老师体现出来的是既放得下,又提得起。因为考虑到方便他学习,给他的资料是100G,而最后给他买的是250G的硬盘。然后我们没有要他的那个4G的MP3。

  因为他执著于自己利益的见解,他不仅是有我的,而且是非常利己的利益心态。他可以在某方面帮助你,但真实地表达出来的与他奉献者的这种心态完全是两码事。他讲的是这种朋友的义气,是“我”的义气,“我”的情感,“我”对你的帮助。他是有分别的,而他不能体现出无我的境界。文字表达出来的语言是利己的,有我的。他那种方便,也是在自己观念允许的条件下的方便。他是不是眷属?我们这个100G的资料里边包含着很多修身养性的善巧方便之法,过去有一句行话叫“千金不卖道”,可是硬盘中的内容全部是讲道、信道、行道的资料,都是关于如何修养身心、开发大智慧的内容。那么可不可以用利己的心态、世俗利益的心态来衡量这个事物呢?他实际上是处在“我”的观念下的一切思想行为活动,然而他对道的文化、对修身养性的文化,没有一丝一毫的认识。没有!全然地体现出一个利己的、狭隘的、自私的小我境界。

  这是什么样的反差?老师是以无我之心去展示这个内容。大家可以从这个通俗的例子中去看人的心态。这样是不是很容易理解“无我便是德”?老师并没有计较利益。像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多很多的。

  其实我们每一个平常人都有智慧,都有非凡的智慧,都有大智慧,都有实相般若,但是我们不能警觉到“这个”就是。每个人都有处在无我境界过程当中的时候,都有这样的事例,而且在生活之中非常多,可就是浑然不觉,浑然不知。我们很多人不能觉察自己的利益心态,我们平常的思维活动就是在分别、执著和妄想之中打转转。这个分别、执著、妄想心从哪儿来?从贪、瞋、痴、慢、疑衍化过来的。我们平时总执著于自己的观念,所以说我们的般若智慧不容易现前。当我们的般若智慧在无我的境界当中呈现的时候,这样去爱的时候,自己又浑然不知。这就是常人的境界啊!




  
  ------------------
  部编版语文网 网络在线书库搜集整理
支持本书作者,请购买正式出版物

回目录 回首页

www.520yuwen.com 部编版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