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学术论文-武侠小说-宗教-历史-经济-军事-人物传记-侦探小说-古典文学-哲学-网上书店


圆觉说金刚经

我们现在遇到有一点这个麻烦、那个麻烦,马上动摇了。就像我们有位同学来了后,别人说的话她肯定不大愿意听,我说的话就愿意。为什么?到我这儿就是权威,就是终极者,这就是利益心态使然。一个谋求自己成就无上智慧的人,不要有眼前利益。所以说这个例子,不那么好打比方的。而且在这里边讲的事是比较遥远的,我们现在能听到这样的话,起码给人感受的是震惊,惊世骇俗的。说我不在乎利益,也不在乎生命,后面还有个例子,“于过去五百世”。前面只是说的“往昔”,现在说得更具体了,五百世之前,做忍辱仙人的时候。说起来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那你们呢?还不要说无数无量天数,不要说多长时间,一天两天三四五天都嫌长。你们是恨不得一天两天,一小时两小时就搞定。这种利益心态,如来是悉知悉见的。
 
  所以我们要这样去理解。佛祖世尊告诉你:如果那个时候,在“往昔”,身体被肢解的时候,我责备他,生怨恨心,怨恨的种子就会保留到今天,我没办法成就今天的如来境界。佛祖是以“我”——第一人称,来讲述如来智慧诞生的内容。什么样的内容?被歌利王割截身体,当时无有一丁点、一丝毫的瞋恨;还有五百世之前,做忍辱仙人,已经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达于无生法忍,所以我才有今天这个如来之果。
 
  我们看下一段,“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因此须菩提,修行大乘的人应该不执著于一切相——一切思想、观念、观点哪怕是一个念头,而发大彻大悟觉悟之心。一个发了道心的修行人,应该具备这样的素质:不住相,不生贪瞋痴慢疑。即使是在身体被割截的时候,不生瞋念。不生瞋念,就没有分别、执著和妄想,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即是当下。这样的人,连生命的利益、生命客观存在的利益都可以放下,还有什么不可以放下呢?所以说,一个修行大乘的人不应该执著于一切相。什么相?连生命存在的利益被侵犯的时候,都不执著它。那么所有的相都破完了,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现诸相非相。即现如来”。很简单,很自然,自然而然,无为而无不为。
 
  仅仅这样做够不够呢?讲得很具体了,不应住色生心,不应生住色心,不应该执著于一切有形有象的事物及现象、境界上,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道心的存在,即任何的“住”为“非住”,实际上本没有住的概念;所有的停留、执著,实际上也本没有“停留”、“执著”这样的概念可言。如果人之心有所谓的境界可住、可著、可停留,即当住于“无所住”,现住无所住的智慧境界。这里是要讲住即非住,非住即住;离住,离不住,一切离也离。因此,如来说有道心的人行大乘法,不要执著于有形有象的事物及现象、境界上,当下放下。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修行大乘的人都要以众生获得解脱觉悟为本愿,以济他、觉他、度他作为本心。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应该这样行于布施,不住于相行布施,行在当下放下。如来所说一切相——一切的各种各样的观念、观点、念头,实质上本没有所谓相的概念可言,没有所谓的概念、念头可言。“又说一切众生”实质上也本没有“众生”的概念可言。就说我是这么做的,那么大家怎么做呢?我连肢解之时,生命存在受损害都不害怕,那么一个修行大乘的人,一个行菩萨愿的人,你们应该怎么做?你们应该首先有什么?一定要以众生获得解脱觉悟为本愿,以济他、觉他、度他作为本心——要有这样的思想,要有这样的理想,要有这样的胸怀,应该像这样地去做才行。怎么做?当下放下。遇一切事,放下一切事。所以说,如来所说一切相,即是没有所谓相的概念存在;如来说一切众生,实际上并没有众生的概念可言。就是当我们大家坐在一块儿,当我们说到众生的时候,大家不要觉得有个众生的概念和分别在那儿。
 
  例如说很多人说不杀生,什么也不敢做了,什么虫子都不打了,这是著了众生相了。这里不是鼓励你去杀生,而是别执著于条条框框。事要做,做完就过,物来则应,过去不留。你不要有一个固定的“众生”在那儿,你脑子里面应该没有一个众生的概念。蚊子咬你,如果你不是有心为之、刻意为之,不是执著于自己的见解、观念而为之,正好一举手打死了,那就拉倒了。有个什么问题呢?说“不要著相”,弄到最后我们钱也不挣了,工作也不应对了,那啥也不做你活着干什么?你走路每天要踩死多少条小虫子?你吸气,空气中有多少细菌被你吞进去消化了?你说这不是杀生吗?其实只要你不是故意地迫害、残害它们就行。同志们呀!不要执著。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说一切相,你都不要有相;如来说众生,已非众生;如来说世界,已非世界。听到没有?!这是破你的相。但是如果人家说“哎呀,好冷呀”,你说人家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你就是吹毛求“屁”了,连吹毛求“疵”都不是。客观的反应很正常,如果冷了不穿衣服就会得病了,什么事都要符合生命规律,符合生命规律的要求。做事,与任何事发生关系,与任何人发生关系,第一个条件,就是符合生命活动存在的规律性;第二个条件,是符合具体事物存在的本质内容。两个条件合到一块儿,像这样的事你把它做好了,就符合称法行,就不会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所以须菩提,如来真实义是对自然而然、自自然然的事物的描述——真语者,是对真理的客观认识的描述——实语者,是不被任何存在所占有的这样的描述——如语者,是没有虚假的、不欺骗的描述——不诳语者,是对不与客观存在规律相违背、不与道相违背的描述——不异语者。
 
  如来我说的话都是真的,我说的是真话,我说的是如话,我说的是实话,我说的不是诳语的话,我说的不是瞎编胡乱造的话,我说的真话是符合真理的。如来所示之如理如法,如来之真实义,是对事物最自然、最本然的描述,所以是真语者;是对真理的描述,对真理客观认识的描述,这是实语;是不被任何存在所障碍、所占有的描述,不著边也不著底,不执著分别妄想,一丝一毫不被概念占有,就是如语;是没有虚假的不欺骗的描述,不胡编乱造,不撒谎,不糊弄别人,就是不诳语者;是不与客观存在规律相违背、不与道相违背的描述,是不异语者。
 
  如来讲的《金刚经》,讲的《楞严经》,讲的《圆觉经》等等,所有的经典都是什么?不异语者。他讲一个事,那就是般若智慧。他没有两个观点,所有的主题皆是一个主旨,对所有存在的描述,都是对这一个主题思想的延展;所有的讲课、讲经的内容,都是对客观存在的真理不同层面的认识,满足不同对象的需求和要求。他是实语,不管是哪一个公案,不管经典的哪一句话,都是不诳语的,是不骗人的。
 
  有些人就说“你这是骗人的话”,那什么叫骗人的话呢?事物间发生关系时,对此客观存在的内容,如果有违背其实际存在的描述,即是诳语,即是骗人的话。平常人的撒谎就是诳语,这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多见。但是如来是没有诳语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这“五语”即是什么?道!




  
  ------------------
  部编版语文网 网络在线书库搜集整理
支持本书作者,请购买正式出版物

回目录 回首页

www.520yuwen.com 部编版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