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学术论文-武侠小说-宗教-历史-经济-军事-人物传记-侦探小说-古典文学-哲学-网上书店


圆觉说金刚经

第十章

一切法 皆如义 无我究竟
无过去 无现在 心无未来


********** 第一节 究竟无我 **********

[原文]
        第十章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译文]
  此时须菩提向佛祖如来请教:世尊,诚心修行的男人和诚心修行的女人,发了证道、了悟人生、走向圆满觉悟的心愿之后,心应该怎样安住?应该怎样来修正好自己的思想意识活动的内容,使其践证圆满觉悟,了悟人生呢?
  
        佛祖如来郑重地告诉须菩提:诚心修行的男人和诚心修行的女人,发了证道、了悟人生、走向圆满觉悟的心愿之后,应该得生这样的心念——我应该度化一切众生,使其得以解脱,离苦得乐常寂。像这样度化解脱了所有的、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而没有一个众生是因我的帮助而得到解脱的,实际上本无众生得度,亦本无众生可度。

  这样说是什么理由?须菩提,如果发心修行的人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不是真正行道心的修行人。

  由此可以认识到什么问题呢?须菩提,实际上没有任何的观念、观点、念头及理论和方法,包括所谓的觉悟之法,可使人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每个人都是自觉自性、自性自度的。

  须菩提,对于我下面所提的问题,你会怎样理解?如来往昔于燃灯佛那里开悟时,先天自性发愿的一刹,有没有任何觉悟之法可以使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没有,世尊。根据我所能够理解的如来您教授开示之如理来看,如来您于燃灯佛那里开悟时,先天自性发愿的一刹,并没有任何所谓的大彻大悟觉悟之法可以使您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因无所得,而得现如来。

  佛祖如来说:是这样,就是这样的。须菩提,实际上没有任何觉悟之法,可以使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之智慧。

  须菩提,假使如来我开悟时,先天自性发愿的一刹,认为有这样的觉悟之法,可以使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燃灯佛就不会给我授记,做出这样的预言:你到了来世,就会成为大彻大悟的觉悟者,无上智慧之如来,佛号为释迦牟尼。

  没有任何觉悟之法,可以使人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正是由于见证到这个境界,燃灯佛则给我授记,做出这样的预言:你到了未来世,就会成为大彻大悟的觉悟者,无上智慧之如来,佛号为释迦牟尼。

  这样说是什么缘故呢?

  如来实相之呈现:在众凡而不减,处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净不垢,是谓“诸法如义”。假使有人执著地认为:如来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成就了无上智慧。须菩提,实际上根本没有任何的观念、观点以及理论和方法,甚至所谓的觉悟之法,可以使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成就无上智慧。

  须菩提,如来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所成就的无上智慧——道之根本,实际上都是无实无虚、非谛非妄的。所以如来说,一切法——一切的观念、观点以及理论和方法,包括践行之中的一切过程和内容,都是可以使人大彻大悟的觉悟之法。须菩提,所谓一切法,本无一切法,法即非法,因此只是称其为“一切法”而已。

  须菩提,这就好比人身形高大一样。

  须菩提恭敬地说:世尊,如来所说人身形高大,实际上本没有身形高大——大身的概念可言,只是称其为“大身”而已。

  须菩提,有道心的修行人也应该如此。如果认为:我应当度化解脱无量众生,使众生离苦得乐常寂。哪怕执著于这样的一念,就不可能是真正的行道之人。

  那要怎样来认识这个问题呢?须菩提,实际上没有任何“法”的概念存在。只有确立了这样的见地,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行道之人。因此如来说:一切法以及行一切法的过程,都应该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之存在的。

  须菩提,假使行道心的修行人这样认为:可以用自己修行所成就功德,来使佛土更加庄严。执著于这样的念头,就不是真正的行道之人了。

  这样说又是什么缘故?如来所说庄严佛土,本没有所谓庄严的概念可言,只是称其为“庄严”佛土而已。

  须菩提,如果有诚心修行的人,能够持之以恒地精进,并能够了悟通达以无我之无为法当下进入,以无我之无为法精进。如来对此定义为:真正的行道心的修行人

  
按:《金刚经》第十七品究竟无我
[释义]
  注:究竟无我:究竟,意为归根结底的,最根本的;无我,即是道之实相的境界;究竟无我,最根本之道的实相境界。
  
  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十六品“能净业障”是说受持读诵此经之时,即是消除业障之时。业障得以消,那样“究竟无我”才能呈现,彻悟才能呈现。也就是说你通过自己修行,按照这样的方式精进,才是受持此经,才能建立功德。在这个过程中,使过去的业障得消,然后呈现的这个自我,才属于究竟无我。

  能净业障,最主要的就在于持经、受持读诵。光读诵是没有用的,受持的内容不仅仅只是读诵的问题,那是受持之中的内容,不是全部。但是我们后来的人们总是把读诵当做了受持的全部。

  其实《金刚经》受持的内容,就在平常的生活当中。那种平平常常的生活,是由很多的很小的生活点滴构成的,是由无数的细节构成的。在这些很小的点滴和无数的细节中,这种“小”,小到就像在我们平时炒菜过程中,用盐多少?什么时候放才合适?怎么样用才称法?柴米油盐怎么使用才合理?——就是这样的平凡小事。修行的细节,小到我们行住坐卧符不符合“离诸相”,符不符合“法非法”。怎么样去认识法非法、离诸相?平时的生活内容有很多的要求,知道有要求,就要符合要求,但是又不执著于要求——要这样做到合度才行。什么是合度?是说生活中应对事物,既符合生命活动的规律性,又要使生命活动与所发生关系的外界事物的具体之性、或者说具体的本质相融合,融合就是兼容。“兼容”不如“融合”在这个地方用得恰当。

  所以说我们每一个人受持的过程便是净业的过程,它没有办法分。如果专门有一个受持的过程,有一个净业的过程,那么就不可能使自己走向觉悟了。如果能于当下进入,那就是受持,也即是净业。净业——就是排除业障、消除业障。在生活当中,在广为读诵、传诵此经的过程当中,如果有人非议、污蔑、阻挠,你还能坚持,你还能够持之以恒,那么你的耐心、你的恒心、你的决心就都能够体现出来,自然地呈现出来。在信心不逆的过程当中体现出来,那么这个过程就是受持的过程。在受持的过程当中,还体现出我们的布施,布施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建立功德。建立功德即是练功修行的过程,也就是生活过程中的修行,修行过程中的生活。做得恰如其分了,就达到了生活过程的修行内容与练功过程的修行内容的完美统一。

  例如有的人是专门坐在那念佛经,好像觉得自己读诵了佛经、背诵了佛经就可以获得无上的智慧。我告诉像这样一类的人,这是不可能的,也是绝对不能实现的。因为著了这一“法”之相,便不能真正的贯穿“法非法”的内容。同样的,离一切相,一切离也离,就不能在修行的内容中完全地展现出来。

  所以我们在受持的过程中,不要执著任何一法、任何一念,不要左顾右盼,不要受别人的影响。一定要把坚定的信念,同自己的行为、行动完美地结合起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走自己的路”。把这条路的足迹走出来,我们就可以获得圆满,获得当下的圆满,也只能在这个过程中业自净、障自除。没有一种方法是专门消业的、除障碍的,只能是在生活中,在劈柴担水、洒扫应对中,在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过程中,把诚信与谦卑完全地展现出来,达到无我之境界,那么业净、障除的目的就自然完成,这样才能获得圆满,获得无上智慧。

  另外,光有这些修行的学习内容,而没有专业的时间来调整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活动,使之符合生命存在的规律性,那也是不行的。这就需要把平时的生活内容,与做功课的内容——就是练功的内容,把二者结合起来,这样才是真正的净业障的过程,也是净业障的内容,同样也是业障得以消除的结果。在整个修持的过程当中,业障才能自然消除,才能自净。

  下面我们就讲一讲第十七品究竟谈些什么。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从这一段开始,又恢复到前面所提的问题了。这里和前面讲的为什么又有相似的内容?前面着重讲如理,现在着重于“行”,那是继续告诉你如何去做。前面讲的是如来的境界,现在讲的是菩萨们如何行,行大乘者如何去做,如何在行住坐卧之中把道心展现出来。所以这一品又出来了“云何应住。云何降伏(服)其心”。可能有些人会想:佛祖如来这个人真是啰嗦,前面讲了就行了,现在为什么还要重复讲?就跟在座的大家一样,平时嫌我说话唠唠叨叨,不厌其烦。我们看看佛祖这个人,他也是重复地讲,而且重复讲的内容已经发生了变化。

  前面讲的是如来之境界,现在讲菩萨应该怎样走向觉悟境界的方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你应该如何去做。所以这段话的意思是这样的:当时须菩提向佛祖如来请教,对诚心修行的男人和诚心修行的女人来说,已发了证道、了悟人生、走向圆满觉悟的心愿之后,心应该怎样安住?应该怎样来修正好自己的思想意识活动的内容,使其证得圆满觉悟,了悟人生呢?这个问题是帮谁提的?是须菩提帮大家提的,是帮那些准备好受持的人来提的。




  
  ------------------
  部编版语文网 网络在线书库搜集整理
支持本书作者,请购买正式出版物

回目录 回首页

www.520yuwen.com 部编版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