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学术论文-武侠小说-宗教-历史-经济-军事-人物传记-侦探小说-古典文学-哲学-网上书店


圆觉说金刚经

般若智慧是不生不灭的,不来不去,不垢不净,而且在行、住、坐、卧之间,在社会人际关系之间,在凡众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寂”便是“寂”!这样讲还是在教你如何降服其心。降服其心是要有标准的。有人总是想问问终极者,这就是终极者在教导我们。说如来境界的标准是什么样的标准?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断不常……有这样一些标准来衡量。如果你脑子里边的念头执著于有轻重、有大小、有好坏,那你就不符合“诸法如义”,就不符合般若智慧的境界,你就不是如来真实义的呈现。如果有分别、执著和妄想,哪怕是一丁点儿、一丝毫,你就不可能全然地去帮助别人,使众生得以灭度,你就帮助不了。因为你那个自性已经成为念头、观念和概念的奴隶,成为自己见解的奴隶,成为你所谓的见地的奴隶,那你怎么可能去帮助别人呢?自性已经被占有了,般若智慧不能现前,你怎么能帮助别人?只有不被占有的时候,才呈现出、展现出智慧般若的本然特性,所以有了这样一个标准。那么该怎样做呢?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来了一个,这是第四个“实无有法”。假使有人说,或者是执著地认为,如来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获得了无上智慧,证得道之本。我告诉你,须菩提,实际上根本没有任何的观念、观点和念头,以及理论、方法,包括那些所谓的觉悟之法,可以使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获得无上智慧,证得道之本,没有!还是在强调,唯恐你的思虑不够缜密。所以说佛祖如来慈悲之心,缜密到这样的境界,就是不让你生垢,也不让你生净;不让你生大小,不让你生左右,不让你生断常,也不让你生来去。缜密到这样一个精度,精确到这样一个层面,多慈悲!非一般人的胸怀。

  所以说“悟道定是大丈夫”,我们刚才说了,大丈夫需要具备——大我、大公、大善德、大胸怀,不具有这四大就不行。大到什么程度、什么标准呢?大到以有情众生为界限,你能兼容,你能融合有情众生,与众生同体,与众生同悲,与众生同根,达到这个境界才行。所以说大家以为修行没有标准,佛祖如来以自己成就的这个境界,给大家讲述了成就的过程、成就的内容、成就的结果,以及成就需要参照的标准,就是给大家立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什么叫觉悟?你要达到什么样的层面才能算觉悟?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断不常,要达到这个境界。那是有标准的,不是像我们有些人在那儿胡想。但是这个规矩、标准不是死的,不是我们用这几个词所描述的概念,而是需要你通过践证去呈现这样的大智慧境界。

  佛高高在上,“高高山顶立”,说完了没有?你说完了,但是佛他还没说完,还有一个“深深海底行”。实质上高不高?不高。你要说高,他还有一个低,这就是不让你执著于高。这个都是什么内容?都是如何降服其心,应如是降服其心的内容,这也是应如是住的内容。什么内容?什么样的标准?以如来之境界为内容、为标准、为参照模式、为规矩。讲到这个地方,佛祖如来说我已经讲得够多的了,我已经重复到这样的程度了,你们可不要“嫌弃”我,怎么说来着?

  “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实质上如来在前面讲的这些内容,皆是法;讲的参照模式、参照标准、境界、法则、界限,都是修行之法。到了这个程度,佛祖如来还得去灭这些法,否定这一切法,告诉你不要住在这个相上。如果有一天,你认为自己达到了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断不常,那就告诉你了:不对!你著相了。我已经说了,“如来所说义”,诸义之中无虚无实,“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你以这个为标准、为参照就可以了,不要把它当做不变的。你一当成不变的,就有大小了,就有增减了,就有了断常,般若境界就消失了。

  那么把这段话翻译过来怎么说呢?如来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所获得的无上智慧,所证得道之根本,实际上都是无虚无实、非妄非谛的。所以如来说,一切法——一切的观念、观点和念头,以及理论、方法,包括践行的一切过程和内容,都是可以使人大彻大悟的觉悟之法。须菩提,所谓一切法,本无一切法,法即非法,实际上本没有所谓一切法的概念、内容和过程可言,只是称为一切法而已。

  如果你著了概念,就是著了相;著了过程,就是著了见;著了内容,就是著了色。你都会著的,怎么办?还继续教你法,教你学会辩证法。就是说,你作为一个菩萨,行菩萨愿之后,不仅自己去践行、去受持,你还要懂得辩证法。如果你不懂得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你这个如何降服其心就不会做了。行如是降服其心,就必须要有辩证法,所以我们现在的人要学会辩证法。辩证法这个概念是近一百多年来出现的,在以前是没有的,我们现在来用它来讲,是多了一个词,但是不要住在里边了。其实辩证法思想早在我国伏羲画八卦的上古时期就已经有很根本的认识了,在印度记载五千年前大觉悟者奎师那开示根本智慧的《薄伽梵歌》中也有相似的描述。




  
  ------------------
  部编版语文网 网络在线书库搜集整理
支持本书作者,请购买正式出版物

回目录 回首页

www.520yuwen.com 部编版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