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学术论文-武侠小说-宗教-历史-经济-军事-人物传记-侦探小说-古典文学-哲学-网上书店


圆觉说金刚经

你真有觉悟、有智慧、有能量了,你的身形也变了,整个身心都变了,你具有了大智慧,大彻大悟,无上正等正觉,那么你现在看沙还是沙吗?是的,如来看到是沙。反应的自然就是沙,这是对佛眼智慧的反映。有的人会说这也没有什么本事。就像我在上海给人上课,放音乐的时候我睡着了,可有的人就有想法:“你不是有功夫吗?怎么还睡着了呢?”我啥功夫也没有,放音乐,你们听我也听,听困了就睡着了,有智慧难道就不睡觉了?有智慧就不吃东西了?有智慧看到女人就会变成男的了?这不可能吧,看到男的也不会变成女的。应该是很自然的反映,该怎么反映就怎么反映。《金刚经》开篇是怎么描述的?佛祖世尊该吃饭时吃饭,该洗脚时洗脚,该打坐时打坐,就这么平平常常,大觉悟者的智慧就是体现在这些平常事之中的。

  要注意这一问一答之中,称呼换了三个。“佛说是沙不”,佛是指所有的大觉悟者;“如是世尊”,世尊是明确地指释迦牟尼本人这个大觉悟者;“如来说是沙”,如来是大彻大悟的智慧境界,这个“是沙”是如来境界映现的结果。那么回忆一下前面五眼的问题是用什么称呼提问的?“如来有肉眼不”,这就很清楚了,用五眼打比方是为了说明智慧功夫所达到的不同境界。

  所以到了佛眼这个层面,说你看到是沙还是什么?不是黄金吧?如来说是沙。是不是这样的?挺有意思吧。那么大的智慧,你看到沙还是沙吗?你要从沙里边看出它不是沙才对呀?——我们有位学员就喜欢这样的答案。有一天中午她们在楼下,有人下楼告诉她们:“老师讲,中午休息了,不要上来了。”她非要问:“是刘老师看到我们在楼下,还是用功能查出来的?”她希望是查出来的,这样她会有一个感受,那就是刘老师有本事;要是用肉眼看到的,那就是没本事。后来她还来我这儿落实一下。我说是我看到你们走过来了。这显然不能满足她的心意。什么心意?认为有智慧,就一定是她认为的开天眼的反应,那你要看到沙就一定是黄金,可能再过一段时间看到沙就变成钻石了。到那个时候,那就不是佛眼这个级别的智慧了,那就是妄想的境界了。

  我说佛眼智慧这个级别,非智慧级别,只是假其名而已。你可别说刘老师讲课说了有一个佛眼级别的智慧,别这么认为。这只是假其名,只是说智慧到了这个层面,它是什么样的一种境界。有的人总是希望到了这个层面要开一朵花儿什么的比较好一点,这就符合人的想象,什么想象?妄想心的想象。所以如来如果说看到的沙是金,看到的沙是钻石,那哪是如来了?那是猪八戒。那就不用上西天取经,上猪八戒那儿取经就够了。(众笑)

  下面一个内容是怎么说呢?“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须菩提,你注意了,我又要提问你了,关于下面的问题你会怎样认为?假设一条恒河中所存在的、拥有的沙粒数,有如此沙粒数那样多条的恒河,又有所有恒河沙粒数那样数量的佛国世界,像这么多的佛土,是不是已经非常非常多了呢?多得很,数不清楚,真的是非常非常多,世尊。像这样打比方,《金刚经》讲到第十八品的时候已经重复了很多次了,如果我们重复听这几句话都嫌麻烦的话,那就不具备修行的这个资格。

  我们讲过教育最简单、最科学、最管用的是什么样的方法?就是重复!那么开发般若智慧还是这么一个方法,重复,反复地学,反复地听……在十七品中“实无有法”可以重复五遍,在十八品当中拿恒河打比方举的这个例子,在《金刚经》中那已经重复很多次了,一个比方从头打到尾,为什么?就让你知道它的重要性,让你明了这样布施给你带来的福报、福德是很大很多的,但是就算是这么大的福报,也不如受持此经,那是更为殊胜的、无穷无尽的福报,不仅仅只是福德而且还是无量功德。你的布施、你的持戒、你的忍辱、你的精进,全在此中。你能够反复学习,而不受重复的累赘和影响,那么你就是禅定,你就现般若智慧了。你们以为禅定多高级,多了不起?能于重复之中保持一种“定格”,便是定,便是定境。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刚才说恒河中所有的沙粒数,有如此沙粒数那样多条的恒河,又有所有恒河沙粒数那样多的佛国世界,你说多不多?多。佛国有这么多的国土中,所有的像这样的佛土,“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这个问题就大了。世尊这个说法还包含另外一个层面的内容。比如说咱们这个世界,在佛学中是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凡圣同居土。这么多的人,有无数像这样的凡圣同居土当中众生的若干种心,无数种心态,如来说悉知——全部都知道。刚才还说看沙是沙,现在一句话就说这么大。我们以前讲课中讲过:众生心皆我心,我心即他心,他心即你心,即众生心皆是平等心。所以如来在这里说如来悉知,他都是知道的。

  知道什么?知道大家在此岸的“心”生活在迷中不觉醒,都被物质利益、情感利益占有。不都是这个心态吗?那还能生出什么心态来?若干种心都知道,无非就是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无非即是分别心、执著心、妄想心。你跑不过去的,是人就在这个常态的环境中,你就不会出离它。你出离了便是彼岸,如来即是彼岸。你说我在此岸,你不知道吧?他从此岸过来的,都知道。此岸心和彼岸心是一个心,只是你不觉,不觉是因被利益、被情感所占有,是由于追求利益、追求情感而产生出的愚昧形态。你不就那么几个心态摆在那儿吗?都给你总结好了。




  
  ------------------
  部编版语文网 网络在线书库搜集整理
支持本书作者,请购买正式出版物

回目录 回首页

www.520yuwen.com 部编版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