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学术论文-武侠小说-宗教-历史-经济-军事-人物传记-侦探小说-古典文学-哲学-网上书店


圆觉说金刚经

般若智慧是什么样的?说一“喝”即开,怎么开的?你用什么办法把开发般若智慧的那一下——顿悟讲清楚?这是讲不清楚的,你只要讲,便不是第一义。因为无法可说,只要是说了,即不是第一义;但是你不说,也不好把这个开发般若智慧的方法传承下去,就只能够勉为其难地讲一下,讲了让你理解。但是般若智慧不是你理解的那个东西,你按照理解的去做准备,基础打好了,机缘一到,一“喝”就顿悟。到了你顿悟的时候,你也知道,确实无法可说,然后你还开始说法,为什么?“无法可说”是个境界,“有法可说”是个引导。什么都不说,人类社会就不用发展了,科学文明就没有进步了,般若智慧就不会几千年来不断有人追求了,就断了。为什么没有断?因为还是有法可依,有理可行的。最关键的就是有法可依,去践行;有理可行,去证明。拿这个理论去证明,证明出般若境界来就妥了。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讲到这个地方,关于须菩提的称呼变了,前面加了一个“慧命”,为什么?世尊在讲如来真实义的时候,讲金刚般若智慧的时候,如来之境界,那种实相的境界,佛祖在讲课当中,讲法过程当中,讲破讲立的时候,讲授辩证法的时候,通过功夫来带你深入的时候,看到了须菩提这位行者的变化,智慧的变化,看到他觉悟层面的变化,所以称其为慧命。还没达到这个境界之时,就称为须菩提;达到这样的觉悟境界之后,就称为慧命。这只是对不同境界的称呼。

  慧命,就是智慧不断地在增长,就是你现在已经开始呈现般若智慧了。他以前是开悟,现在是走向觉悟,是已经走向觉悟,有智慧了。就是说你是一个有觉悟的人了,你提的问题已经开始有分量了,跟以前提的问题的内涵开始不一样了。而且这个时候,讲课讲得比较活跃了,有时候用这样的尊称、敬称。须菩提是平时的叫法,讲课到活泼的时候,就说尊敬的须菩提,慧命须菩提,这是对他敬称,但是也标志了他的般若智慧开始呈现,这是明确地帮他印证。前面是肯定他离欲,现在一句慧命,增加两个字,就是肯定他现般若智慧,因此才这么称呼。要不然的话,伟大的鸠摩罗什大师在翻译之时增加这两个字就没有意义。这既是对须菩提的敬称,又是对他般若智慧现前的一个说法、一个肯定。

  这段我们翻译一下。此时慧命者须菩提向佛祖如来请教:世尊,会有那么多的众生,在后世,就是未来,听到、学习到您所教授的觉悟之法,及所示之如理,他们能够真正理解懂得,而且全然挚信并践行吗?这样类似的问题在前面已经出现过几次了,为什么这里又重复呢?到这个地方提相似的问题,但涵义已经不同了。就是问,光讲这个理,那么我们现在是听懂了,如果没听到您这么亲自讲解的人,他们只是拿着这本书,拿着这么个理去学的时候,还能生谦卑与诚信的心吗?还能产生信力吗?还能按照这个上面所说的去做吗?这里不是须菩提在问,是须菩提在请命,在为谁请命?为众生请命,请慧命,为那些众生、那些修行有道心的人,为他们在提问题。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你看,佛祖的回答也与以前不同了。佛祖答言:须菩提,不要以固有的概念去参照衡量,认为他们本就是众生,实际上众生皆有佛性,但处于迷中,还未当下进入,还未觉悟。众生是还未觉悟的佛,这就是“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但又不能否定他们是众生,那就是有觉悟和没觉悟的人,都是众生。众生皆有佛性,觉悟了的众生是佛;未觉悟的众生,是迷失的佛,他没觉悟,他这个众生是糊涂众生。所谓迷和觉,一个是睡着了的众生,一个醒了的众生,是打个比喻这么说。一个是迷的众生,一个是般若智慧的众生——是觉悟者;一个是迷着的佛,一个是觉悟了的佛。

  为什么会这样说?“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这样说是什么缘故?须菩提,众生之所以称其为“众生”,如来说其实本没有所谓众生的概念可言,只是假其“众生”名而已。众生,泛指一切有生命的,一切生命皆为众生。那么这些众生,只是起一个叫“众生”的名称而已,它只是个概念,不要执著于这个概念。你们要搞清楚,它只是起了个名字。例如说杯子,给它起个名字叫杯子,但是这个杯子我们又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不锈钢的保温杯,那么我可不可以把它叫做桶呢?我从现在开始就给它起个名字就叫桶,泡茶的桶,难道不行吗?也可以的,只是个名称而已,大家不要执著于这个名称。你不执著于这个名称,那么佛也是众生,佛只是觉悟了的众生。那么没有觉悟的呢?只是迷的众生,是还没当下进入的佛。所以佛与众生最大的不同:一个是觉悟者,一个是迷者——处在迷的世界里。

  所以在这一品当中,非说所说,就告诉了你不执著于一切法。如果你执著于一切法,说“这些法都是佛讲的,都是觉悟者讲的”,那么你就是在诽谤佛。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法非法,所讲的这些个法,已经明确告诉你了,它只是引导你的一个方法,但它不等于智慧。你通过这个方法去修行,有可能达到智慧彼岸,你一定得去修,得去受持,得去践行。你仅仅停留在法的概念上,把这个法当做固定的获得般若智慧的法,你只要把它固定化,那么就不可能获得智慧。因为一个觉悟者在讲法的时候,就已经明确告诉你了——法非法,就是说:是法不要执著于这个法,如果执著于这个法,这个法就没有意义了。法非法,不执著这个法,而且通过这个法去践行,那么你就一定会获得般若智慧,这就是非非法。




  
  ------------------
  部编版语文网 网络在线书库搜集整理
支持本书作者,请购买正式出版物

回目录 回首页

www.520yuwen.com 部编版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