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20 巴黎的宽容和习惯

  Author :白桦

  Issue : 总第 144期

  Provenance :扬子晚报

  Date :1993.3.22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去年巴黎进入秋天以后,香舍丽榭大街凯旋门的一端,两侧摆了三十一座巨型铜塑,引人注目,且议论纷纷。因为这些铜塑中的裸体人物和动物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肥”。铜塑的作者是哥伦比亚画家、雕塑大师布特罗,据说,他通常以一些慵懒贪吃的贵族男女、富商和僧侣为原型。布特罗创作这些作品的动机是什么?不得而知,但大多数人都不会以为他是为了表现美,而以为是暴露人(包括畜——其中有马、有狗)的丑。特别是他把肥胖的人畜都塑得泰然自若、神气活现、悠然自得。这也未必单单是对人的警喻和反讽,恐怕更多的意思是想表现真实的一面。古典派的雕塑从来都是表现人体的匀称和流畅,应该承认,那是真实的另一面,许多杰作把这一面美化到了极端的程度。布特罗却反其道而行,他自己也许并不以为这就是丑,只是欣赏者们(其中不乏胖人)以为丑或陌生罢了。说起对待陌生来,巴黎既排斥陌生,又接受陌生并包容之。这是巴黎所以是巴黎的原因之一。埃菲尔铁塔建成之初,反对的人很多,因这它太陌生、太突兀了!渐渐人们也就容忍了。一个现代的钢铁大玩具矗立在无数精美的古代建筑群之中,实在是太不协调了,可今天她竟成为巴黎一景,巴黎的象征。可见协调与否,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客观标准。因而,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才敢于在罗浮宫入口处加装一个玻璃金字塔式的顶。1988年我去巴黎的时候,巴黎人骂声不绝,有人说:这就像在身穿锦绣袍服的古代王公头上戴了一顶小丑才能戴的透明尖顶帽。有人说:这个贝聿铭,人们把他夸坏了!有人说:这个中国人,他以为扔给我们一顶农夫的破草帽我们也得戴。这次访问巴黎,还是那些人,说法又改变了。有人说:贝聿铭敢于有这种设想,就说明他真是个天才!有人说:很协调!好像是原有的一样。有人说:罗浮宫更醒目了。其实,这是一个我们司空见惯而又从未细想过的审美观念问题。

  后来,当我沿着塞纳河散步的时候,有时会觉得有些毗连着的不同时代的房屋很别扭,十七世纪的古拙和十九世纪的精细反差很大,而且每一座桥都风格各异。巴黎圣母院和蓬皮杜文化中心大厦,凯旋门和新落成的拉底第斯大方门遥遥相对,想想觉得很荒谬,看看,觉得还过得去。假设拿破仑突然醒过来,一定会为巴黎的变化大发雷霆。其实他也改变过巴黎,包括罗浮宫。今天的巴黎人到香港和上海旅游,看见一些人手持大哥大在街上大声喊话非常反感,幸运的是他们不是拿破仑,才没有发生战争的危险。但我想,下一代巴黎人会比上一代巴黎人更宽容些……宽容之后也就渐渐习惯了。

 

 

 
     

苏教版初中语文网站推荐阅读

 
www.520yuwen.com推荐阅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