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23 访德一年间

  Author :李雅卿

  Issue : 总第 158期

  Provenance :《父母必读》

  Date :1994.

  Nation :台湾

  Translator :

  使用工具的民族

  德国的机具世界有名,他们日常生活的器具也令人叹为观止,光是厨房里的厨房用具,就可以开个小小的展览会。到现在,作为家庭主妇的我,都还弄不清楚房东太太借给我的各项厨具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小学既然是教育场所,工具的使用自然在教导之列,不过他们教的,是文具的使用。

  在台湾,新生入学,家长最多为孩子准备一个书包、一盒蜡笔、铅笔、彩色笔和橡皮擦、垫板;但在这儿,老师开的清单就一大堆,重要的如下:

  一、笔:铅笔若干支,彩色笔一盒,彩色画图、画线笔(两支粗细不同,功能有别)一盒,写字板用的白笔一支,可以抽换笔芯的墨水笔一支。

  二、讲义夹三种:一种是两层硬厚板的,一种是薄而单而透明的,一种是有松紧带四角套紧的,以便分类使用。

  三、书:教材和练习本各科不同,老师不发书,得自己去买。

  四、笔记本:里面有画线(写字用)的,画方格的,白的,厚的(画图用)。

  五、其他美劳用具:剪刀、浆糊、胶水、尺等。

  六、写字石板一块,擦石板的水盒一个,擦布一块。

  我一面把东西往孩子的书包里摆,一面在想,短短的2小时,20个小孩光是闹这些东西也就够瞧了,不知老师要怎么教?起初一两天,我觉得孩子书包太重,就少放了几样,孩子回来马上抱怨他找不到这个,找不到那个,想来他们真的是每样都用到了。可惜孩子语言完全不通,我自己也好不到哪儿去,无法介绍他们上课的状况。

  孩子的爸爸说,他刚来德国时,觉得德国同学真是会使用工具,小卡片、大卡片、方格纸、画线纸等,分类分项,清清楚杨,一方面有助于资料的整理,一方面学习起来较有效率,就不免感叹自己大而化之的做法,实在不够精准。现在小儿子一上学就这样刀枪齐备地阵势,才了解习惯的养成,得有那样的环境。德国人何以能够这样精确细密,不厌其烦地处理各项事物,从文具的使用,厨具的使用,到日常各种工具器械的使用,即可略窥端倪。

  时间机器

  萧宏到我们家玩,一进门,问候了爸爸妈妈,接着第二句话就是:“可不可以在5点半的时候提醒我,我必须在6点以前回到家。”

  萧宏是汉汉的同学,9岁的德国男孩,英俊、性格开朗。他们在游戏房里研究中国钱,用片片断断的德语和英语交谈。然后两个男孩拎着游泳袋去游泳,回来吃了点心,开始下棋,双方厮杀到精彩处,忽然闹钟响了——5点半。萧宏站起来,开始收拾棋子,准备告辞。

  “下完这盘棋吧!”汉汉说。

  “不行!时间到了。”

  时间到了!在德国,似乎就是一个铁律,没有人为它争辩。时间到了,本身就是一个充足的理由,无可抗拒。

  有时真是生气这个理由。

  到大使馆办签证,牌子上写着9点开始。我们早到了5分钟,透亮的玻璃门内,职员们来来往往,硬是没有人来搭理。9点一到,玻璃门一开,办事员才笑容可掬地说:“早安!”

  下午6点,商店打烊,满街再也找不到一个地方买一根蜡烛。

  学校说8点零5分上学,就是8点零5分老师出来带孩子进课堂;家长会通知单上写着:“晚上8点开会。”8点所有家长到齐。老师一来,会议开始,没有人迟到。

  连公车进站都是这样。

  这儿每个公车站牌上都附有公车进站时刻表和行车路线图,我们家门口的11路公车,上午8点34分有一班车,爸爸搭它去上学。一年半了,从来没听说有误点或脱班的情形出现。我们很花了一点时间研究他们的公车何以能分秒不差地进站?原来他们有公车专用站,在交通拥挤的地方甚至有公车专用道。据这儿开车的人说,在德国,千万别惹公车道,也别碰他们的专用站,否则千错万错都是你的错,难怪这儿的公车可以这样潇潇洒洒地行进。

  一开始,颇不习惯,觉得人怎么都成了时间的奴隶了?后来慢慢才发现,好处多多。

  先不说大家守时的整体效率问题,就个人来说,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个人的生活计划或工作计划。因为只有如此,才可以使所谓的“突发事件”减到最少,任何不在计划内的“突发事件”,都可以以“这个时间,我不方便”做理由来拒绝。被拒绝者不会生气,拒绝人的人,也无须抱歉,大家再约时间就是了,人反而成了时间的主人。

  因此现在我们终于知道,海德堡那条有名的哲人路上,为什么会有像康德那样的人,每天下午准5点钟出来散步,数十年不变。因为“时间到了”,他当然得放下研究,出来走走啦

  !

 

 

 
     

苏教版初中语文网站推荐阅读

 
www.520yuwen.com推荐阅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