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7 一亩三分田上的读书梦

  Author :邱四维

  Issue : 总第 173期

  Provenance :《中国青年》

  Date :1995.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1990年,13岁的徐世鼎向国家上缴粮食100公斤,税款26元,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纳税人。同年,由于交不起40元的学费,他几乎被乡中学拒于门外;3年后,他又因拖欠学费险些被取消中考资格。

  这个普通的山村孩子,为了他的读书梦,依靠一亩三分田和一间泥巴小屋艰难而自信地生活着。

  今生唯一梦

  徐世鼎读书的最大愿望很简单——他想当警察,一个正正规规从警官大学毕业的警察。

  对这个极为实际的理想他丝毫不觉尴尬,就像他不讳言自己不爱读小说一样。他说浪漫的理想是小说里的,而生活不是小说。母亲喂来换盐的鸡成了乡里野小子的下酒菜;屋后园子里的桔树、李树总是未等采摘就秃了枝;还有掐了心的菜、塌了秧的瓜……还有他那仅仅因贴大字报讲了几句冲动话就被判刑10年的父亲。

  在幼小的徐世鼎的眼里生活因无人护卫而孱弱混乱,他总在渴望有一天能改变这一切,建设起一个秩序有力的世界。

  徐世鼎念小学五年级时,父亲回来了,他以为生活该从此有了转机。可没过上两天和睦日子,被10年牢狱生活变得精神抑郁、意志消沉的父亲就和母亲吵得不可开交。母亲再也无法承受精神和劳作的双重压迫,病倒了。生活陷入更深的贫困里。一年后,父母分了家。辍学的哥哥姐姐跟了母亲,小儿子徐世鼎跟了父亲。

  生活窘迫如故。父亲心灰意冷。徐世鼎看不到出头之日,他答应父亲小学毕业后不再念书。

  就在他冷冷地把初中入学通知书扔到一边时,生活给了徐世鼎一个极大的刺激。

  那个夏天,小小的村庄里被一个消息轰动——乡里有人考取了大学!人们奔走相告,互致庆贺。远离觥筹之声的徐世鼎被深深地震动了:原来读书上大学是这么的风光,这么的伟大

  !梦里永远只有痛

  徐世鼎跑回家,把这个冲撞胸襟的念头告诉了父亲。

  “不行!”父亲的神情冷漠僵硬。

  徐世鼎哭着跪在了地上。“不行。”父亲丝毫不为儿子的眼泪所动。

  报名的期限已到,别的孩子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徐世鼎心急如焚。

  他找到了大姐,大姐拿出了仅有的10元钱。揣着大姐全部的积蓄,徐世鼎心里七上八下直打鼓。

  “10块钱?全部学费50块!”尖硬的女高音把徐世鼎重重地弹了回去。

  他又找到哥哥,哥哥同样阮囊羞涩,只好陪弟弟一起到学校向老师求情:能不能暂时欠着40元的学费。

  整整一下午的苦苦哀求,使徐世鼎重新坐进了教室。他发誓无论条件如何艰苦,一定要把书念下去。

  然而父亲时时逼他退学。虽然徐世鼎利用一切空余时间把家里所有的活计都揽到自己身上,父亲还是心如顽石。

  半个学期过去了,学校催交学费。

  父亲还是分文不给。徐世鼎毅然决定和父亲分家。

  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晚。没有繁琐的仪式,生产队长作担保人,大哥作中间人。昏暗的灯光下,徐世鼎和父亲协商了几分钟,在协议书上签上了各自的名字。攥着这份写有一亩三分田、一间泥巴小屋、100多元欠款和两袋稻谷的分家协议,13岁的徐世鼎心痛如绞。

  读书!一切只是为了读书!亲情割断,父子分离,生活再无依靠。

  农闲时,他每天5点起床,做完家务,6点赶到学校上课,放学后在学校做完作业,立刻赶回家做田里的活儿;农忙季节,他请假在家插秧打谷施肥;假期里,他外出打工:扛木头,拉竹子,运砖。常常在劳碌的白天过后,伴着一盏孤灯,他又翻开课本……

  靠着自己的一双手,在乡里,徐世鼎是一个合格的纳税人,每年依法国家上缴公粮和农业税;在学校,徐世鼎是一名好学生,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并在成都市中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奖。

  但是一个未成年孩子的力量毕竟太单薄了。过了3年节衣缩食的艰苦生活,初中毕业时,徐世鼎还是欠下了学校近400元学费。就要参加初中毕业考试了,学校放出话来,如果不把欠款补上,就不发中考准考证。

  400元,对某些人或许只是一件衣服或一顿饭而已,可对16岁的徐世鼎,却关系着一生的前途。

  他再一次求助于哥哥姐姐,可他们同样束手无策。他们劝徐世鼎干脆别考了。回想起3年来的日日夜夜,徐世鼎再一次泪如雨下。

  哥哥叹了口气,答应帮他借钱。徐世鼎红着脸跟在哥哥身后,诚惶诚恐地向一个个门槛迈去。

  终于他借到了钱,还了帐,领到了准考证。

  一个月后,徐世鼎被市重点中学邛崃市一中录取。

  痛在梦里算什么

  一中新生报名时间已过,军训也已开始,徐世鼎还未露面。班主任从一个与徐世鼎同乡的学生那里得知徐世鼎的情况后,立刻派人去找徐世鼎。

  徐世鼎何曾不想开学的第一天就去报到!是通知书上醒目的150元学费止住了他的脚步。他没这么多钱,也不可能再去借钱,如果学校不给办手续怎么办?他不敢多想。

  缓两天,等找机会挣够学费再去吧!徐世鼎扛着行李来到了离家50里的宝珠山水电站。

  水电站修公路需要小工,徐世鼎成了工地上最年轻最卖力也最廉价的小工。长期的体力劳动造就了徐世鼎结实的身体,但炎炎烈日下搬运一筐筐泥土、一块块条石还是远远超过了他的负荷。就在这累得骨头如散了架的日子里,徐世鼎还抽空自学着高一的课程。

  同学把满身尘土的徐世鼎从宝珠山水电站工地带到了班主任面前。

  学校免了徐世鼎的学费,并允许他不参加军训,不订校服;班里有两个女同学悄悄地托人转给他200元钱;班主任看他数学成绩好,让他当了数学课代表。

  徐世鼎不负众望,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名列全班第三。1993年12月,邛崃市一中授予他“克服艰难困苦,勤奋学习的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徐世鼎求学的故事为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对此徐世鼎心存感激。但他又免不了生出一些惶惑:他的经历不正是所有渴望读书却又身陷贫困的农村孩子最自然的经历吗?他做的一切理所应当——他真的不以为自己的经历值得特别地张扬。这个普通的农村孩子从一亩三分田的读书梦里为他的“人道主义”下了个朴素的定义: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报答所有应当报答的人。他以为这是人最重要的品行。

 

 

 
     

苏教版初中语文网站推荐阅读

 
www.520yuwen.com推荐阅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