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4 快乐的学问

  Author :梅涛

  Issue : 总第 185期

  Provenance :环球

  Date :1996.8

  Nation :

  Translator :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相对于悲伤、痛苦、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现象,人类对快乐的研究是最少的——从1967年到1994年,在国际心理学界颇具权威性的美国《心理学》杂志共刊登了46,380篇研究抑郁的文章,同期有关焦虑和愤怒的文章分别为36,851篇和5099篇,而有关快乐的文章只有2340篇。最近,美国心理学家大卫·米勒和埃德·戴纳尔发表了他们有关快乐的研究成果。

  他们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对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种族、年龄、职业和社会阶层的1万多人进行了包括跟踪调查在内的各种调查,结果发现:认为自己快乐的人的比例远远高出人们的想象,综合各种调查结果显示,约有30%的人说自己“非常快乐”,50%的说自己“比较快乐”,而认为自己“不快乐”的人仅占8%。

  快乐属于每一个人

  面对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学者们总是比较偏重后者,米勒和戴纳尔也不例外。他们在研究中,一直想证明一些假设,诸如人生某个时期比另一个时期更快乐,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或某种职业、阶层的人比别的国家、民族、职业或阶层的人更快乐。但是,最终的调查结果则令他们大失所望。

  根据调查,100个天真无邪的儿童和100个年逾花甲的老人中表示自己感到快乐的比例并没有明显差别;白种人回答自己快乐的比例并不比黑人和黄种人高;生活压力沉重的日本人和享受高福利待遇的北欧人同样感到快乐;生活在后工业化时代的美国人与太平洋小岛上的土著人在这方面也没有太大差别……

  在两位学者进行的众多调查中,最耐人寻味的是有关物质财富多寡与快乐程度之间关系的调查。他们发现,1995年美国人均收入比1957年增加了两倍多,但在按同样条件(人口男女比例、年龄、职业、种族构成)抽取的样本中,回答自己非常快乐的人却从1957年的35%降到了29%。而被《福布斯》杂志选中的全美100名富翁中,回答感到快乐的人比例也不比纽约地铁站里被随机抽取的100名流浪汉高。

  快乐的秘诀

  一般来说,稳定、宽松的社会生活环境是快乐的重要前提,但是,其作用与个人性格、生活经历以及生活的小环境(如家庭、工作环境)相比,则是相对次要的。两位学者曾在80年代后期前往种族隔离政策依然盛行的南非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普通的南非黑人表示自己感到快乐的比例竟然与白人不相上下。

  两位学者认为,从个人性格角度讲,自爱、自信对于快乐是最为重要的;其次,快乐的人具有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反,缺乏自制力,有酗酒、吸毒等不良嗜好的人经常感到痛苦、失落;第三,快乐的人多数是外向型性格,易于与他人交往。

  在生活小环境方面,两位学者特别强调了信仰与婚姻的重要性。他们通过调查发现,虔诚的教徒或有其他明确信仰的人比一般人更快乐。同时,理想美满的婚姻也是快乐的添加剂。据这两位学者以及其他研究人员的调查统计,70年代到80年代之间,美国已婚者有39%的人表示自己“非常快乐”,而未婚的成年人中作出同样回答的人则仅为24%。

  米勒和戴纳尔不无感慨地说,现代心理学一直偏重于研究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心理现象,而对于快乐这一重要的范畴却知之甚少。而当有记者要求他们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给“快乐”下一定义时,他们沉思良久后竟无言以对。

  因为快乐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感受是非常具有主观色彩的,在1000个人心目中有1000种快乐。你的快乐在别人看来就像是海市蜃楼一样,别人(无论他怎样地善解人意)充其量只能看到你喜笑颜开、手舞足蹈的表象,只有你自己才能作为景中的仙人自得其乐。□

 

 

 
     

苏教版初中语文网站推荐阅读

 
www.520yuwen.com推荐阅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