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5 英国之音——“大笨钟”

  Author :彼得·布朗

  Issue : 总第 32期

  Provenance :世界之窗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黄晓红

  1959年6月3日上午十一点差一分,哈罗德·麦克米伦首相与英国各政党首领一起肃立于议会的大院中,仰望着钟楼上的那只巨钟。此刻,一阵静默。接着,传来了整个伦敦一直在期待着的声音:洪亮的钟声。它宣告了当天十一点钟的来临,也就是这座钟诞生的一百周年。

  在英国人看来,这座钟——举世闻名的大“笨钟”——远远不止是一个精确的计时器;它是有生命的,它激发着人们的敬爱之情,而这种感情还不仅来自英国。使用四十一种语言进行广播的英国广播公司,有一次请海外听众举出他们最喜爱的播音员的姓名,结果,优胜者是“大笨钟”。

  “大笨钟”庄严的报时钟声,通过英国广播公司,每天八十一次地传送到欧洲、南北美洲、非洲、太平洋地区,阿拉伯各国以至亚洲。

  在英国,假如一个全国性的重大事件不是由“大笨钟”庄严的钟声来预告的话,任何人都会觉得难以想象,不管这是宣战还是媾和,是君王向全世界发出圣诞节演说,还是君王驾崩(在这种情况下,大钟每分钟鸣一响,每一响代表刚去世的君王享年的每一岁)。特别动人心弦的是,“大笨钟”在每年的休战纪念日(十一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上午十一点鸣响的钟声,这时交通停止,人们在街上脱帽肃立,默悼两次世界大战中的阵亡者。

  自1923年英国广播公司开始播送这钟声以来,人们就像对待一位世界名人一样给它写信。寄给“大笨钟”的邮件中,有许多来自欧洲的听众,信中回忆起他们在德国占领期间如何冒着死刑的危险收听伦敦播出的新闻。当年的战俘则谈起他们在德国集中营里听到“大笨钟”的钟声时所受到的鼓舞,连那里的德国看守有时也偷偷收听英国广播。

  当时,人人都知道那悦耳钟声是直接从伦敦市中心的钟楼上传出来的,因此英国广播公司将按时播送钟声看作是荣誉攸关的大事。在伦敦遭受1,224次空袭的整个过程中,“大笨钟”始终播送着它那安定人心的钟声。告诉人们:英国仍然在坚持战斗,而这钟声背后时常衬托着警笛和炮火声。钟声只是在1944年“V”型飞弹空袭时才在短时间内为录音所代替,那是因为钟声会暴露伦敦一带的天气情况,有助于敌军校准飞弹的自动控制装置。

  “大笨钟”的祖先——威斯敏斯特宫中的一长列大钟——可追溯到1288年。该宫殿于1834年毁于大火之后,工程总监向国会保证,将制造一个“钟中之王”,世界上最大最好的钟。

  皇家天文官拟定了钟的规格,要求每个钟点的第一响准确到误差不超过一秒钟。对这样一座带有笨重的机械敲击装置,长长的指针暴露在风吹雨打之中的巨钟来说,这个要求是太严格了。尽管如此,还是有三家厂商争夺制造这座大钟的荣誉,结果是E·J·登特公司获胜。装配重达五吨的机件就花了两年,在新钟楼建造的同时,机件在厂内检验又花了五年。

  当那巨大的报时钟安装完毕时,下议院开会讨论为它命名。有些议员知道钟和船一样是阴性的,想称它为“钟之女王。有的人则赞成叫它“维多利亚”。工程总监本杰明·霍尔爵士则主张将大钟命名为“圣史迪文”。可是这时,许多议员对这场争论已经厌倦了,后座的普通议员席上有人喊道:“干脆叫它‘大笨钟’算了!”于是,一阵哄堂大笑,结束了争论。“大笨钟”作为整座钟的名称也就从此开始。

  “大笨钟”有四个钟面,每个直径达二十二英尺半,各由三百一十二块乳白色玻璃镶嵌而成。透过玻璃,九英尺长的时钟和十四英尺长的分针的轮廓隐约可见,这些铜制的空心指针每件重达二百磅。

  “大笨钟”的心脏是钟室。钟室很小,粉刷得如同诊疗室一般洁净。钟室内是一座十六英尺高的复杂装置,包括齿轮、杠杆和滑轮。它几乎从未停止过运转。唯一的一次机械故障发生在1944年:该钟的钟摆弹簧需调换,因三年前下议院被炸时钟楼严重受震。“大笨钟”的准确是这样来保持的:围绕着十三英尺长的钟摆的一个环上放着三小堆铜币;整个装置的平衡非常精密,只要取走一枚半便士的铜币,大钟就会在两天之内慢一秒钟。

  “大笨钟”的声音是从顺着螺旋形楼梯往上五十英尺处发出的。那是一口巨钟,高七英尺半,悬挂在一根粗钢梁上。钟声是如此洪亮,英国广播公司头一次装在钟楼内的扩音嗽叭竟被震裂。现在,有两个扩音喇叭装在离大钟有一段安全距离的梁上,向两英里以外的广播大楼传音。

 

 

 
     

苏教版初中语文网站推荐阅读

 
www.520yuwen.com推荐阅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