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1 古代人名的避讳

  Author :戴屏孙

  Issue : 总第 35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我国封建时代对于帝王和尊长之名在语言和书写时例应有所避讳。当代的皇帝和尊为至圣的孔子之名全国避之,谓之国讳或公讳;祖先和父亲之名全家避之,谓之家讳或私讳。避讳之法或改用同义、同音之字,或就原字缺笔书写。

  孔子名丘,缺笔写作“ ”,读作“某”。

  秦始皇名政,与正同音,正月读作“征月”,写作“端月”。

  汉吕后名雉,雉鸟改名为“野鸡”。

  汉文帝名恒,恒山改名“常山”, 娥改名“嫦娥”。

  王嫱字昭君,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

  晋简文帝郑后小字阿春,用作书名的春秋改为“阳秋”。晋人孙盛所撰史书因名《晋阳秋》。

  唐太宗名世民,唐人行文用“代”字代替世字,用“人”字代替民字;观世音略称为“观音”,民部改称为“户部”。

  女真族唐时服属于契丹,因避契丹主宗真之讳,尝改称为“女直”。

  唐代宗名豫,薯蓣曾经改名为“薯药”;宋英宗名曙,薯药又改名为“山药”。

  清代入关代明的第一朝皇帝世祖名福临,为了缓和民族矛盾,曾下诏布恩,特许臣民可不避讳福字,假惺惺说:“不可为联一人,致使天下之人无福。”乃口血未干,有清一代竟大兴骇人听闻的文字狱,其中多有涉及避讳的奇谈怪论。康熙年间,因明大学士朱国祯生前在经清人庄廷钹冒名出版的《明书》中曾直书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名,辗转株连冒名的出版者以及修订、校阅、写序、署名、刻字、印刷、卖书、藏书、官员等达数百人,处死刑者七十余人。雍正年间,主考官查嗣庭摘用《诗经》中的“维民所止”作为试题,经人告发说题中“维止”二字是暗示将“雍正”砍头示众,病死狱中惨遭戮尸枭首,儿子处斩,兄侄流放。乾隆年间,内阁学士胡中藻引用《周易》中的爻象之说,以“乾三爻不象龙”为试题,题中有“乾龙”二字,龙与隆同音,竟判定是影射乾隆皇帝被送上断头台。举人王锡侯删改钦定的《康熙字典》,重编作《字贯》,触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名,判处斩刑,封疆大吏也因失察革职治罪。

  司马迁父名谈,所撰《史记》避讳谈字,《季布传》中赵谈改作“赵同”。后世援照此例,将与父同名者改曰“同”。

  范晔父名泰,所撰《后汉书》避讳泰字,书中郭泰、郑泰之名皆改作“太”。

  杜甫母名海棠,《杜集》中无海棠诗,不名母名也。

  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同音,避家讳不得应进士科。韩愈为著《讳辩》一篇以解之。

  白居易父名 ,与宏音近;因不应博学宏辞科,改应书判拔萃科。

  苏轼祖父名序,为人撰序文,改用“叙”字。

  韩世忠得疾,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无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

  宋时有州官田登,自讳其名,州境之内皆呼灯为火;上元放灯,吏人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时人讥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苏教版初中语文网站推荐阅读

 
www.520yuwen.com推荐阅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