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2 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

  Author :泰栋 李政

  Issue : 总第 40期

  Provenance :西湖

  Date :1983.9-10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蒋介石要回溪口进谱来了?

  浙江奉化溪口,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一条清澈见底的剡溪曲曲弯弯从四明山发源,横穿溪口。四周的群山,远山青黛近山碧,千丈白练如飞雪。剡溪上游凡九曲,相传是东晋王羲之隐居之处,那里还有右军祠、石砚、墨池、鹅池等遗迹。雪窦寺、千丈岩、三隐潭等地,唐宋以来的贺知章、王安石、苏轼、曾巩、赵孟 、李清照和晚清的魏源等著名文人学士都曾游咏过,还留下了不少诗篇。无庸讳言,因为近代出了个蒋介石,溪口这个地方更引起了国内外人们的注意。除了抗战八年,蒋介石几乎每年都要回溪口老家一行,时间大多在清明前后,除非是两次下野之时则另作别论。可是今天——1949年1月12日,溪口的老百姓却感到有点意外,因为这时正属旧历年关,蒋介石却要回到溪口进家谱来了。蒋介石虽然还没有来,他的儿子蒋经国,还有总统府的军务局长俞济时、警卫组主任石祖德……一大帮穿黄呢军装、穿中山装的人都到了溪口。

  蒋经国,四十岁,中等个子,不壮不瘦,脸盘子据说很象他的生母毛氏。他不象乃父浓眉大眼高颧骨削骨脸。他和俞济时沿着剡溪踱着步……

  蒋经国是1910年3月18日在溪口出生的,童年时代就在溪口度过,他在武岭学校读了六年的四书五经。后来,蒋介石把他带到上海读书,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年轻的蒋经国也曾投入了这个反帝爱国运动而被学校当局以“行为越轨”开除学籍。1925年10月,他第一次离开了故国家园,从广州乘苏联轮船经海参威转西伯利亚铁路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一别故乡十多年。到了1936年4月,他才带着苏联籍的妻子方良和三岁的儿子爱伦从海参威乘轮返国。蒋经国感慨万千,遥想当年与方良跪在生母膝下,生母破涕为笑,扶起这个洋媳妇,并把长孙爱伦搂在怀里,热泪直流的一幕情景,此情此景犹在眼前,如今爱伦已长大,可是生母已魂归泉下十余年了。

  ……那是1938年农历11月初三,蒋经国正在赣南担任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忽然接到奉化县长何扬烈和丰镐房账房唐瑞福发来的急电:“母亡速归”。11月初四,他乘了专机赶回溪口,看到生母毛氏遗体已停放在摩诃殿佛堂内,蒋经国跪在生母遗体前听人诉说毛氏遭日机轰炸惨死的情形。

  账房唐瑞福说:“11月初二,日本飞机飞到溪口上空,毛太君从丰镐房后门逃出,已经逃过弄口。大概想到房间没有上锁,又返身回去锁好房门再走出弄口,,适逢日机投弹,炸中了弄口围墙,屋毁墙倒,太君被压在下面,当时大家不知道。日机去后,溪口镇长蒋立祥带人到处寻找,全无踪迹。初三下午县长何扬烈闻讯赶到,见到墙壁隆起,乃叫人挖开瓦砾,才发现太君尸体……”

  蒋经国泪如泉涌,令人在摩诃殿北隅造了一个圆形坟墓,墓碑上书刻了“显妣毛太君之墓”,蒋经国还在毛氏遭难处亲笔写了“以血洗血”四个大字,勒石立碑。

  “是呵!人生得意须还乡!”在溪口留下最美好的回忆还是抗战胜利那年,蒋经国想到与其父和宋美龄共返溪口,当时溪口新老祠堂联合演戏三天三夜,庆祝抗战胜利,欢迎蒋氏父子归来。他们父子也雇班子演戏三天还礼,“真是举镇若狂,共庆升平呵!”蒋经国踱到文昌阁下,脑海中不时浮现出当时热闹情景,不由心中一阵酸楚。何以不到三年,一落千丈,众叛亲离,下野返乡,只剩东南半壁江山了……

  “经国兄,”俞济时走过来,轻声道:“一切布置就绪,是否就飞返南京?”

  “通讯人员留下,”蒋经国回答:“警卫工作要加强,我们明天就回京。”

  最后的晚餐

  1949年1月21日,刚下野的蒋介石,在陈诚、汤恩伯等人的陪同下,从南京飞抵杭州。第二天又从笕桥机场起飞,直奔奉化。

  习机越过钱塘江上空,昏昏欲睡的蒋介石的脑际中,一幕幕往事在翻腾。当他通过机舱小圆窗瞥见远远离去的淹没在云雾中的西湖北高峰时,南京黄埔路官邸最后的晚餐场面清晰地映在他脑海……

  1948年12月31日晚七时。

  南京黄埔路蒋介石的官邸里,火树银花,耀眼夺目,四周墙上,七彩剪纸,显示着圣诞节的气氛。但在座的人们却表情阴郁,忧心忡忡。电灯光阴森森的,伴随着冷空气,使人不寒而栗。

  到会的有副总统李宗仁,行政院长孙科,立法院长童冠贤,总统府秘书吴忠信以及国民党中央常委张群、陈立夫、谷正纲等四十多人。

  不一会,蒋介石出来了,面孔阴沉沉的。他招呼大家就座吃饭。全场寂然无声,只听杯盘盏匙叮当之声。饭后,蒋介石以低沉的语调说:“现在局面严重,党内有人主张和谈,我对于这样一个大问题,不能不有所表示。现拟好一篇文告,准备在元旦发表。现在请岳军先生宣读,征求大家意见。”

  这篇出自陈布雷自杀后担任总统府政务局长陈方的手笔的文告由张群念完,全场一片静寂,鸦雀无声。

  李宗仁坐在蒋介石右手,蒋侧过脸去问李,对这篇文告有何意见?李宗仁答道:“我与总统并无不同意见。”

  “哇!”突然席间有人哭出声来,那是谷正纲,他边哭边道:“总统不能下野呀!总统不能走!”蒋介石两眼一动,但仍板着面孔。

  “我反对发表这篇文告,因为这将对士气人心发生不良影响。”谷正鼎抢着发言。

  肖同兹与范予遂等则主张发表这个文告,下野谋和,以孚众望,争取时机。

  张道藩又极力反对发表文告,他声嘶力竭地说:“现在是非常时期,总统无论如何不能下野……”

  “我并不要离开!”蒋介石有点忍不住了,火冒三丈地大声说:“只是你们党员要我退职,我之下野,不是因为共产党,而是因为本党中的某一派系。”

  李宗仁仍旧不声不响,蒋介石说了一通后,对李宗仁说:“就当前局势来说,我当然不能再干下去了。但是我走之前,必须有所布置,否则你就不容易接手,请你告诉健生也明白这个道理,不要再发表通电什么了,以免动摇人心。”

  黄埔路官邸的最后晚餐就在凄凉的钟声中结束了。

  蒋介石的1949年元旦文告发表后,各方反应冷淡。蒋介石这几天真是度日如年。这天,张群匆匆跑进来说:“中共……中共有反应了。”

  蒋介石脸色骤变,一把扯过电稿纸,看了一个标题:新华社评论《评战犯求和》,便扑的一声坐在沙发上。

  “这里还有毛泽东的一篇文章!”

  “快念!”

  “去年12月25日,白崇禧及其指导下的湖北省参议会向蒋介石提出了‘和平解决’的问题,迫使蒋介石不得不在今年1月1日发布在五个条件下进行和谈的声明。蒋介石希望从白崇禧手里夺回和平攻势的发言权,并在新的商标下继续其旧的统治……”张群战战兢兢念得语气也连贯不起来。

  蒋介石挥挥手,长叹一声道:“算了吧,别念了。”

  1月19日,在黄埔路官邸,蒋介石最后一次召开“御前会议”,参加的有张群、吴忠信、孙科、吴铁城和陈立夫等人。

  蒋介石说:“1月14日,毛泽东对时局的声明大家总都看到了吧?他提出八项条件下和平谈判,这八个条件太苛刻了,我是决定下野了,现在有两个方案,请大家研究:一个是请李德邻出来谈和,谈妥了我就下野;另一个是我现在就下野,一切由李德邻主持。”

  蒋介石说完后,大家面面相觑,半晌也无人发言。

  吴铁城最后打破沉闷说:“此事关系重大,是不是召开中常委来讨论一下?”

  “不必。”蒋介石愤然说:“什么中常委,我现在不是被共产党打倒的,而是被国民党打倒的。”

  “总统,”陈立夫眼泪汪汪正要说下去。

  蒋介石猛地起立说:“好了,好了,我决定采取第二条办法。下野文告怎样措词,请大家去研究,主要意思是:我既不能贯彻戡乱的主张,又何忍为和平的障碍。”

  1月21日下午,蒋介石把国民党中常委请到官邸,把文告念了一下,正式富布下野,他谒了中山陵,就由陈诚等陪同乘上飞机,飞离南京……

  “哒哒底,哒哒底,哒哒底,穷,穷,穷!”奉化溪口武岭学校的学生一律黑色制服在学校大门口迎接蒋介石。蒋介石一觉醒来,轿车已驶进了溪口武岭门——他的老家到了。

  武岭旧梦春寒冷

  过溪口武岭门入镇五百步,是蒋介石的老屋丰镐房。这丰镐两字,丰是代表蒋全石的一房;镐是代表他的亡弟蒋瑞青的一房。瑞青早死,由蒋介石兼祧承袭,所以称丰镐房。丰镐房为蒋母及蒋介石元配夫人毛氏住处。蒋介石感到丰镐房地处溪口街心,四周被民房包围,警卫不便,另在武山临溪南端建造一所名为“乐亭”的小皇宫,并在正屋东首建有平顶洋楼一幢。“乐亭”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了。小洋房倒还在。

  此外,又在上白岩山鱼鳞岙蒋介石自己母亲的墓地山腰上,筑有新式洋房三间,称为“慈庵”。“慈庵”四周空旷,便于警卫,蒋介石这次下野就住在“慈庵”。

  蒋介石对其母亲至为孝敬,差不多每年清明前后,都要偕同宋美龄或蒋纬国到溪口扫墓一次。蒋介石在他的母亲墓旁各竖一狭小石联,自撰句子由张人杰书写,上联为“祸及贤慈当日顽梗悔已晚”,下联为“愧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此外还有“孤哀子蒋中正泣述”的《先妣王太夫人事》、《哭母文》等石碑。

  说起蒋介石的母亲,应该给她说明一下,因为这位生于1864年的妇女王采玉确系奉化葛竹村人,其父王有则,以贩卖土产为业。她有兄弟四人,长兄王贤巨,次兄王贤裕。王氏先嫁给本地人某某为妻,夫亡,在娘家茹素念佛,度其寡居生活。那时王氏仅二十二岁,其兄王贤巨和王贤裕都劝她改嫁。刚刚碰到蒋介石生父蒋明火继室孙氏新丧,于是由其店中伙计王贤东(王采玉的堂兄)说合,娶王采玉为填房。

  第二年,即1887年生蒋瑞元,就是蒋介石。一八九五年,蒋明火染时疫病去世,王采玉又成寡妇。她除了诵拜佛外,将全部希望寄托在蒋介石身上。历史事实是蒋母王采玉并没有到过河南。《金陵春梦》开首说蒋介石是郑三发子,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1921年6月14日,蒋母因患心脏病而亡。蒋介石当时已进入国民党上层集团而初露头角。。11一月间出殡时,孙中山曾派许崇智来致祭,还题了“蒋母之墓”四字。

  蒋介石到了“慈庵”后,对侍立身旁的蒋经国的第一句话是:“你告诉秘书,由你们两人负责,先修好蒋家的家谱,到宁波去找几个文人学者查考一下我们蒋氏祖先来源。”

  蒋经国马上告诉蒋的秘书去办理修家谱的事了。

  陈议下台之谜

  第二天,就谁来担任保驾部队又反复进行了磋商,以便安全保卫万无一失。这内中的奥秘,使是蒋对浙江省主席陈仪的极端不信任。蒋介石对于陈仪早已有所怀疑了。蒋介石下野后,《东南日报》记者访问陈仪,征求他对国事的意见,陈仪竟表示:“国事至此,要有勇气认错,要有勇气改过。”

  “娘希匹!”蒋介石一拍桌子,骂道:“这不是指我吗?我有什么错,错在哪里?”

  还有一条消息是记者问陈仪如何“应变”,陈仪更露骨了,答记者道:“拿什么东西来准备?船到桥门自会直。”

  “哼!”蒋介石怒气冲冲对其儿子说:“经国,你到杭州去,看一看这个老滑头究竟准备怎样?”

  陈仪见了蒋经国,竟然毫无顾忌地对他说:“你父亲最好暂时到南美去休养,等形势变化。如果将来对他作出适当安排,再请他回来。”

  蒋介石简直气极了,他认为陈仪心怀异心。事实上,陈仪确实暗地里在进行活动,他想走傅作义将军的道路。可是他又不同于傅作义,他手下无可调之兵与可遣之将。他想到了他多年培养、一手提拔、亲如子侄、可托心腹的京沪杭警备司令汤恩伯了。虽然也有人劝告他,汤未必可靠,不宜推心置腹,须防出卖。可是陈却置之不理。正在他答《东南日报》记者问的时候,就派了他的外甥携了他的亲笔信去上海找汤恩伯。陈的外甥当时在浙江大学任教,他是除夕去上海的。携带的陈仪致汤恩伯的亲笔信中开列了详细条款:叫汤释放政治犯,停止修筑工事,保护上海一切公家物资不遭破坏,并开放长江若干渡口,迎接解放军渡江等。陈仪天真地说,汤如果实行这些条件,则恐能取消汤之战犯名义,其所部可改编为人民军队。

  汤恩伯对陈的外甥说:“老师的意见很对,但起义时机尚未成熟,必须等待。我准备日内赴杭与老师面商。”汤恩伯过去一直对陈仪执弟子礼。谁知道这回这个弟子立刻把信件拍成照片,报送给蒋介石了。

  蒋介石看到陈仪给汤恩伯的密信照片,拍桌大骂。他叫来俞济时:

  “快给广州行政院拍电报,浙省立刻改组,叫这个老滑头滚蛋,叫周 来主持浙省事务。”

  1949年2月7日,浙江省政府宣布改组,省主席陈仪和陈任用的秘书长、民政厅长、建设厅长等统统被免职。

  接着,蒋经国给陈仪打来电话,他问:“陈主席,你为什么被免职的呀?嗯?”

  陈仪说:“我也不知道呀!”

  “准是孙科他们搞的鬼。”电话中传来蒋经国的声音,“陈主席,你是否到溪口来谈谈,我父亲对你被免职一事也颇有看法。”

  “等移交后再说吧!”陈仪有气无力的答复。2月21日周 来接手后,陈仪乘了小汽车迳自回到上海北四川路私宅去了。23日中午,毛森便带了三十个特务,一到陈家,就出示蒋介石电令,收缴陈的卫士枪械,一面大肆搜查。陈仪终于明白,但是已经来不及了。1950年6月18日,陈仪被害于台北松山机场附近,时年六十九岁。他的罪名是“勾结共党,阴谋叛乱”,当时香港各报均有登载。

  修家谱、查祖宗,悲夫!

  转眼春节已过。蒋介石向蒋经国问起修家谱的事。蒋经国回答说:“基本上已经撰好,等待付梓。我叫秘书来报告好吗?”

  蒋介石点头。这些天来,他除了密切注视各方面的动静,特别是南京那位“代总统”的一举一动外,修谱的事确是他最关心的了。所以当秘书进来时,他和颜悦色地问:“怎么样了?”

  “先生,”秘书朝蒋一鞠躬,然后呈上两尺大的蓝色簿面的《溪口蒋氏宗谱》誊写本,说,“请总统过目。这里有些安排是由吴稚老定下的。”

  原来这次溪口蒋氏修谱,吴稚晖被聘为大总裁。吴稚晖是国民党中的元老,只是老糊涂了,有时候语无伦次,蒋介石有点瞧不起他。但他的文笔声望还是可以的,所以请他来主持修谱。另外,还有些特殊情况。

  因为在修蒋介石家谱的时候,遇到两件难以处理的事,一是蒋介石元配毛氏夫人的地位问题;一是蒋纬国的问题。

  毛氏夫人有什么问题呢?因为这关系到宋美龄的位置。这毛氏名叫福美,生于1882年阴历11月19日,奉化岩头人。她比蒋介石大四岁。1905年蒋到宁波文昌街陈家祠堂读书,蒋母命毛氏前去伴读,夫妻感情尚好。过了半年。蒋把毛氏送回奉化溪口,自己考入浙江武备学堂,后又进了保定军校,接着去日本留学。1910年,毛氏生了蒋经国。三年后,蒋在上海花天酒地。其时,辛亥革命已经胜利,但反袁之役失败。沪军都督杨善德缉捕蒋介石,他逃进陈英士的娘姨姚怡诚卧室内,遂纳姚为侧室。姚无所出,将戴季陶与日本籍外室生的儿子(因日妇死去)领来代养,这就是蒋纬国。不久,蒋介石又和一个苏州女子陈洁如同居。这陈洁如受过中等教育,能说俄语。此后,蒋介石在广州,追随孙中山,组织北伐军,渐露头角。1928年,他与宋美龄订婚,先到溪口,强迫与毛氏离婚,不过他采取了离婚不离家的办法,让毛氏仍住在蒋的老家丰镐房,生活亦由蒋供给,仍为蒋氏家属一员。毛氏以后的生涯,就是诵经念佛,把希望寄托在蒋经国身上。在处理了与毛氏关系之后,对姚、陈两人,则比较好办理了:姚怡诚仍以蒋纬国养母身份移居苏州。解放前夕,姚随蒋纬国逃往台湾。而陈洁如呢,在蒋宋结婚前,蒋给陈十万大洋,促其去美深造。解放后,陈任过上海市政协委员,1963年经特许去香港居住。在家谱中,姚、陈两人可以不必提。但毛氏呢?溪口人都知道她是蒋的元配夫人,要是不提,莫说溪口人通不过,就是蒋经国的颜面也下不了。亏得吴雅晖异想天开,在宗谱中称毛氏为“蒋母王氏义女”,是蒋介石的“义姊”。

  至于蒋纬国呢?当然不能说他是螟蛉。也亏这位吴大总裁别出心裁,在宗谱中把他以红线吊在宋美龄名下,算作宋氏所出了。

  家谱修成。根据宁波一老先生考证:蒋氏祖先还是北宋金紫光禄大夫蒋浚明。

  “杨先生写了一篇《莲桂坊蒋氏考》,这篇文章考证了总统的祖先,是北宋金紫光禄大夫蒋浚明。”

  “哦!?”蒋介石捧着家谱连连点头,“好,好!”自从他下野以来,这是人们见到他的第一次笑容。他对自己的祖先在一千年前是位光禄大夫,颇感荣幸。他站起来对蒋经国说:“马上到上海去定一班有名的戏班子来溪口,招待乡亲,共度佳节——与民同乐。”蒋介石又看看蒋经国说:“你们夫妻喜欢看‘的笃班’,那就叫宁波的绍兴戏班子来吧!”

  说完,他不觉又皱上眉头,一声长叹。

 

 

 
     

苏教版初中语文网站推荐阅读

 
www.520yuwen.com推荐阅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