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0 音乐家的后事

  Author :

  Issue : 总第 59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人物生前荣耀,死后萧条。也有许多人生前不为当代人所认识,死后若干年,后人们研究了他的全部著作才认识到他的伟大。这里介绍几位著名音乐家死后的悲惨遭遇以及人们(社会)对他们认识的变化。

  考古解剖学者发现的遗骸

  约翰·塞巴斯提安·巴赫(1685~1750)生前,人们只知道他是杰出的管风琴家,令人尊敬的德国威玛大教堂的乐长。由于当时出版条件差,他的许多作品大都以手抄形式在小范围内流传。死后手稿被保存在教堂里,渐渐地也就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直到1829年,德国音乐家门德尔松(1809~1847)发掘并重新演出了巴赫的《马太受难乐》,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大家开始对他的丰富作品进行研究、出版和演出,才认识到他在复调音乐、提高钢琴表现力等方面的伟大创造,给他冠以欧洲“音乐之父”、“平均律之父”等称号。尽管他有20个子女(其中许多也成为音乐史上的著名人物),他们也没有对自己父亲的“伟大”有所认识。巴赫死后被草草地埋葬在圣约翰教堂墓地。后来由于城市扩展,铺修马路,墓地被平了。直到十九世纪末,人们翻修这里的马路,发现了一具装有男子尸骨的棺椁,经过考古解剖学者研究,才推测这具尸骨就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遗骸,这才重新给予迁葬、立碑、塑像。这已是他死后150年的事了。

  永远消失在墓地的天才

  莫扎特(1756~1791)优美的音乐在今天已为全世界人民所熟悉。他在童年时代就曾以“神童”而震动过整个欧洲。他成年后的作品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和《魔笛》,不仅在当时轰动整个欧洲,直到现在还经常为各国演出。但是,他的晚年生活很凄凉,贫病交加,死时还不满36岁。临终时,妻子也患重病,出殡时又遇倾盆大雨,送葬者没有送到墓地就都回去了。一位老年掘墓者将他草草地埋葬在贫民公墓的荒草丛中。1808年,莫扎特的妻子准备离开维也纳改嫁,临行前第一次来到马尔克策公墓,寻找丈夫的坟墓。由于以前没有人想到过要替莫扎特墓前立个墓碑,17年前掘墓埋葬的老人又已去世,而集体墓地规定每隔10年要全部掘出处理一次。这样,这位伟大的音乐天才的遗体也就永远从墓地消失了。

  死后86年方得安息

  曾经以卓越的小提琴演奏技艺震撼过整个欧洲乐坛的“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1782~1840),死后的遭遇更是坎坷崎岖。1840年5月27日,帕格尼尼在靠近意大利的滨海的法国小城市尼斯逝世。翌晨,天主教会就宣布帕格尼尼是无神论者,将他开除教籍。尼斯主教下令拒绝为死者举行宗教葬礼,不给他敲丧钟。并通知帕格尼尼的家乡意大利热那亚大主教,拒绝将遗体运入该市,拒发讣告。如此,这位一代大师的遗体竟被弃置两月之久!后来,一位马戏班主别出心裁,付出了3万法郎换取遗体展览。成千上万的好奇观众排队买票观看这位生前被诬为“魔鬼”的小提琴家。马戏班主赚肥了腰包。不久,由于遗体防腐不当,尸体开始腐烂,教会不得不组织法医将尸体处理后盖棺密封,送到法兰卡庄园,停放在一座麻风病院里。几天后,当地迷信的农民和渔夫制造出奇怪的传闻,说是麻风病院里每天夜晚都发生鬼怪的音乐,还有人看见许多细小的精灵在围着棺材跳舞。迫于舆论的压力,教会不得不下令将棺椁草草埋葬在附近一座橄榄油工厂的墙边。但是工厂的废水浸蚀着墓穴,也非长久之计。于是,在一年多时间里,遗体被挖出,再处理,再埋葬。如此反复地折腾,也不知换了多少地方,被再埋葬了多少次。最后,经帕格尼尼的儿子勇敢地与教会作了两年的斗争,才于1844年4月2日获准把遗体运回热那亚,埋葬在帕格尼尼拥有产权的拉迈隆涅庄园。但是,帕格尼尼并未就此安息。1845年,由于帕格尼尼生前的崇拜者的鼓动,巴尔马的斯蒂卡特教堂为帕格尼尼举行了安魂弥撒,并准许将遗体迁入巴尔马公园。5月,帕格尼尼的遗体从热那亚转移到巴尔马,埋葬于他生前的最后故居盖奥涅庄园。1876年,教会的禁令撒消,遗体又改葬巴尔马公墓。1879年,再次被移葬到新建的巴尔马公墓。他的后裔在新坟前为他建立了纪念碑和大理石半身雕像。1891年,官方再次放宽政策,准许将写有帕格尼尼名字的牌子挂于他在热那亚出生和在尼斯逝世的两处住宅墙上。1926年,意大利政府承认帕格尼尼是意大利人民的骄傲;为了永远纪念这位优秀的艺术家,在帕格尼尼的诞生地热那亚重新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这位闻名遐迩的小提琴大师,死后遗体被折腾86年,至此才算真正得到了安息。

 

 

 
     

苏教版初中语文网站推荐阅读

 
www.520yuwen.com推荐阅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