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1年第7期

邱虹云:把智慧卖个天价

作者:周兴全 雷文彬

字体: 【


  小学毕业,他进行了两百多个科学实验;到了中学,发明获国家。省、市级奖十余次;1998年,年仅22岁的他仅用了4个月时间便研制出了专家们殚精竭虑几十年未获得成功的革命性产品——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电视,震惊了中国科技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1999年,他创办了全国首家大学生公司——视美乐.引来国内著名企业风险投资5250万元,首开在校大学生创业先河;2001年初,他的产品投入市场,有关专家预测.在今后十年内此类产品将有100多亿的市场。此人便是被誉为清华“爱迪生”的邱虹云。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1977年5月22日,在四川省威远县城的一个普通工人家里,邱虹云来到人间,邱虹云的父亲邱名丹在威远县氮肥厂实验室工作,母亲龚援朝是县城一名普通中学教师。在父母的心里,虹云作为独生子,他们要倾注更多的爱心,使自己的儿子将来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然而不久,他们便发现,年仅一岁多的儿子对父母给他买的玩具似乎“情有独钟”,邱虹云在玩玩具时,竟要将它们逐一拆开,像要弄个明白。在邱虹云两岁时,他已能将许多玩具逐一拆卸,并“完美无缺”地还原。好动、好弄个明白的虹云勤于动手动脑的举动引起了父亲的注意,作为父亲的邱名丹,因“文革”痛失上大学的机会,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对儿子给产智力开发和知识引导,让儿子有朝一日成为一名不寻常的人才。
  在节假日或休息的时间里,他们便带着儿子去工厂仪表车间或到农村参观,并对儿子逐一讲解机器为什么会转动,小树为什么会在春天发芽,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会在夜晚出现并且能发光等许多小孩感兴趣的问题。每次虹云眼睛总是睁得圆圆的,认真地听讲解,并不时地向父亲发问。虹云从小喜欢吃糖,他在听父母讲小树为什么会长大后不久的—天,年仅2岁的他在自家后院里挖了一个坑,把吃的糖果纸弄开,将糖放在挖好的坑里埋好,然后机警的他竟撒下尿作肥料,口中不停地叨念着“小糖小糖快长大……”。小虹云的这一举动,对于平常人家的父母,发现了大都觉得小孩幼稚可笑,而父亲,则在儿子的童真中发现了他的思维与众不同。
  在神奇的世界里,邱虹云对各种事物都充满着好奇,为了彻底弄个明白,他常常背着父母,将家里所有的玩具和父母的收音机、钟表等逐一拆开,要看个究竟。一次父母上班,虹云在家里将父母的半导体收音机、风扇等物品“肢解”了,并找出各种下具和一些相关零件,在地上聚精会神地“工作”着……父母没有埋怨虹云,在父母的心里,他们觉得自己的儿子已经对许多“未知”的“科学实验”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责怪儿子,将会挫伤儿子的求知欲。此后,父母在循循善诱地培养儿子兴趣爱好的同时,不断地引导虹云阅读他感兴趣的相关自然科学科普读物,来丰富儿子的视野。在虹云5岁那年夏天,他躲着父母在家里忙碌了三四天,父母突然看见儿子的手里拿着“吱吱”直响的一件物品,仔细询问才知道,原来是儿子制作的一部“矿石收音机”,尽管收音机里的声音不太清楚,但这毕竟是儿子的第一件“处女作”,父母欣喜万分。
  从此以后,父亲经常向儿子讲居里夫人、爱迪生等国内外科学家热爱科学的故事,并不断向他灌输“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的观点,让他逐渐融会于心。邱虹云在完成课堂学习之余,回到家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埋头学习钻研与科学有关的知识,而父母更是在一旁作指导,并且,父亲还抽空带儿子到自己工作的实验室做实验,小虹云在做实验时十分用功,每次实验,他都十分严格地要求自己,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动作,然后作出总结,虹云对科学的严谨态度至今让其父亲想起仍人为赞赏。
  在父亲的影响下,虹云还养成了一种不怕失败的精神,对自己做’的任何事情,总是充满信心。在小学五年级时,他选用牵牛花做原料,经过数十次实验终于造出了“酸碱指示剂”,并且撰写了《用花青素做指示剂》的小论文在《少年百科知识报》上发表,同年,他又在《少年百科知识报》举办的科技知识竞赛中脱颖而出,成为8万名参赛者中的40名优胜者之——。
  邱虹云钟爱化学,但他对天文学怀有更浓厚的兴趣,小学4年级时,邱虹云就用纸筒、凸透镜造出了所谓的“望远镜”,邱虹云制作的这架望远镜,竞能将天上的星云、星体看得清清楚楚。有了自己的“天文望远镜”,小虹云便将它架在自家的楼顶上观测天象,还把观测到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让父亲邱名丹感动的是,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雪雨,小虹云都从未间断过。1988年12月下旬,寒风凛冽,室外温度接近零摄氏度,可邱虹云为了观测到一个准确的数据,竟好几个晚上顶着刺骨的寒气观测到凌晨2点钟。父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毕竟儿子才11岁,但他心里又涌起几分喜悦,因为小虹云已有超越同龄人对科学的热爱和吃苦的精神,这些,对于特别足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
  一分辛劳一分才,小虹云对生活成倍地付出,生活也成倍地偿还给他,小学毕业时,热爱小发明、小制作的邱虹云已有“数字变音电路”,“多种模拟声发生器”等多项发明制作,并进行了相当多的化学实验和天文观测。并且相关小论文先后在国内一些少年科技报刊上发表。在校园里,邱虹云成了小小“发明家”,激起了不少同龄人及家长的羡慕。
  
  制作发明:男儿当自强
  
   进入威远中学读书后,邱虹云的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全都用在了科学实验和科技制作上。当时学校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为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小虹云找来几位同学成立了一个课外科研小组,常常领着小组成员研究生物、天文、电子技术,搞科技制作,写小论文,他还担任了学校团报“科技版”的主编。
  1991年9月,邱虹云研制成了一架折反射式天文望远镜,但他并未沾沾自喜,而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邱虹云不断地动脑动手来改进自己设计的天文望远镜,他不仅要在自己的望远镜里观测到星体,而H还打算把它们从天上用相机拍摄下来,邱虹云拿到相机,将自制的镜头装在机身上,清晰地拍摄了近百幅星体及天文现象照片。1992年,邱虹云在父亲这位“助手”的帮助下,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观测了“昴星团”,并将观测结果写成了《观测昴星团》一文,配图在《少年百科知识报》上发表,有关专家和学者阅读后给予了高度评价。高二时,邱虹云的望远镜已由200-400倍的折反射式望远镜演变成了“超长焦距变焦镜头”,此种镜头竞能清晰地拍摄出月球凹凸不平的表面,同时,邱虹云撰文《投影法拍摄月球》在《中学科学报》上发表,后来,该发明被四川省评为科技发明一等奖,又获国家二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