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教师验证| 初语教师验证|扬州教师验证|快速获积分| 宣传获积分 微信宣传得积分| 积分换VIP |积分来源
唐老师网站
唐老师网站提供免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资源库服务。有希望合作者,请联系我们。 合作内容:1.资源共同开发、宣传、使用。2.网络与语文教学结合技术支持。3.宣传推荐学校、机构、个人及产品。4.为本站用户提供免费产品或服务。5.其他合作内容。

TOP

2010年浙江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听后感
2013-05-01 11:22:07 来源:唐老师网站 作者:安恩 【 】 浏览:584次 吐槽:0
最近浏览过的会员: (查看更多)

"
市五中 潘云娥
虽参加过不少的教研活动,但听省优质课比赛还是头一回,真像是刘姥姥进了回大观园。如果说平时的课是家常菜,那么比赛课就是精美的大餐,道道菜色美味佳;如果说平时的课是普通服装的话,那么比赛课就是时装表演,件件衣服精美绝伦;如果说平时的课是写随笔的话,那么比赛课就是现场作文竞赛,篇篇文章引人入胜。尽管课堂表现也有高低之分,但参赛教师本身之高素质、教材的艺术处理、课堂的驾驭能力,也是我等愚钝之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听后感慨良多,特作以下总结,用以自勉。
一、文本的深度解读与课堂的呈现技巧
课堂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否深刻,只有自己解读深刻了,才能在课堂上成为一个点石成金的人,才能推进并深化课堂。两天内共听了1*节课,首先一个强烈的感受是各个教师对教材的解读都非常的深刻。
首先体现在对文本的主题解读上,有些课文主题单一,如《乡愁》,教师是无法另有解读的。但有些文章的主题是多元的,教师的解读深刻与否就能见高低了。如对《枣儿》这个文本的解读,教师是把它定位在“开拓生活与留恋家园的矛盾”这一主题上,非常切合现实;《蒹葭》一文中教师把对主人公对伊人的追求解读为对美好家园的追寻;《那树》教师把主题定位在“经济发展后,传统文化在失落,人性变贪婪”这一主旨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教师对庄子“物我齐一”“发展自然本性”“自由”等思想的解读及《孔乙己》中教师对看客的解读,也十分的深刻到位。
其次,体现在他们能在学生有疑问处教出明白来,于学生无疑问处教出疑问来。如《惠子相梁》这节课中,教师对“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一句中“或”的解读。这个字是极易让人不注意的,但这位老师通过让学生分析“或”的几种心理,从而得出普通人对名利的看重及庄子所处时代的环境,从而与后面庄子的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思想形成对比,更突出庄子的难能可贵。真是一字值千金。
当然,老师的深度解读并不等同于学生的阅读体验,学生与教师间毕竟存在着距离。教师怎样把自己的解读很好地在课堂上传达出来,这就看各人的本事了。纵观这十三节课,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通过问题链来实现的,有通过关键词品读实现的,有通过对标题加标点方式的,也有通过反复朗读实现的。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共同之处是他们对文本的关键字词句都抓的非常准,问题设置简洁到位,我想这就是深度解读文本的结果吧。
二、课堂的谋篇布局和细节的处理
一节好课如同一篇好文章,不仅要内容丰富,思想深邃,细节生动,还要谋篇布局恰当、形式优美。这几节课给我的感受是语文教师必须像一个好裁缝,要学会恰当地分离和重组教学内容。一个文本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但我们一节课也不可能全部呈现,所以必须懂得有效选择教学内容,绝对不能丢西瓜捡芝麻。像《枣儿》这篇戏剧比较长,教师仅仅选择了其中的三次“男孩要走,老人极力挽留”的片段进行品析,简洁又到位。《孔乙己》中教师选择的是看客、掌柜和孔乙己交谈的片段,其他一概舍弃。《变色龙》中也是只选择奥楚蔑洛夫的几个对小狗的态度变化的语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真的需要运用舍得理念,有舍才有得。
这些课堂不光光在内容上这样,他们更注重的是整个课堂的谋篇布局。无论是导入还是结尾,都可看出教师的精心设计。《枣儿》中教师在导入时让学生给“木”字加一笔,学生得出“禾、未、术、本”四个字。我本以为这仅仅是一个小游戏式的导入,没多大意思,谁知课堂结束之时教师却结合主题,利用这四个字非常巧妙地讲了一段结束语,她说:“同学们,你们都是一株禾苗,不管未来选择何种生活方式(术),你们都不能忘本。”此设计让人眼睛一亮。《孔乙己》中,教师是以一段视频(讲的是某市一个人跳楼,围观的群众在下面竟然起哄,最后那人在起哄声里跳下了楼)结束课堂,并说了这么一句“也许,这节课结束了,也许,还没有结束-------”这个结尾除了带给学生心灵的强烈震撼外,还留给人以深思,也让课堂得到了升华。我们都提倡作文要有一个凤头和豹尾,课堂的导入和结尾我想也该如此。
课堂的细节处理上,更能见教师之匠心。我所谓的细节既是指文本内容的细节处理,也是指对课堂生成的细节处理。《蒹葭》中教师在引领学生走进主人公心理的时候,他让学生在“所谓伊人,_____!在水一方。”“溯游从之,____!宛在水中央。”两句中分别加一个感叹词,然后对所加的感叹词反复品读,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师让学生用现代语言还原对话,这种方式可能很多老师都用过,它既可达到翻译目的,又比较有趣味。但这位教师与众不同之处是还有这条要求:“在对话时你可以加入自己的内容。”正因为有了这句话,后来两组同学的还原对话精彩得出人意料。整个课堂也活起来了,这节课后来获得了第二名,真不知是老师成就了学生,还是学生成就了老师。《变色龙》课堂的结尾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了三句“永别了,奥楚蔑洛夫”,字体由小到大,让学生跟着字体的变化声音也由小到大地齐声朗读课堂也随之结束。于细微处见精彩,是这些课的共同特点。
三、文体的教学与语言的品读
我记得我在领雁的时候一位教授就谈到语文教学必须要体现文本的特质,小说有小说的上法,诗歌诗歌的上法,我们不能把所有不同文体文章上成一个样子。这次比赛所选的文章涉及了各种文体,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还有文言文,这些教师在课堂上都很好地体现了各种文体的特质。上《乡愁》《蒹葭》诗歌的教师主要是通过朗读来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和意境美,体现了诗歌的特质。戏剧《枣儿》教师主要抓住的是文本中体现的几组戏剧冲突,然后展开教学。小说《孔乙己》《变色龙》教师则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展开,散文《那树》则是集中于文中对树的描写文字品析,文言文也体现了浓厚的文言色彩。上课犹如写作,我们反对学生写四不像的文章,同样,我们的课堂也不能上成四不像的课堂,必须得根据文体特质去教学。通过这次观摩,我更坚信了这一点。
我们向来都提倡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而语文味很多时候就体现在对语言的品读上。这几节课在这一点上是确实是我学习的榜样,他们对语言的品读都十分重视且到位,对文本中承载着思想的词句往往是反反复复地让学生品读,既读出了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也培养了学生对文字的敏感性。如《乡愁》一诗的教学,由于这首诗歌主题明白,文字浅易,无法深入挖掘,所以教师就反复地通过字词句的朗读让学生去感受诗歌的情感。她抓住诗歌中的叠音词和“这头、那头”反复读,很好地把学生带进乡愁的世界里。《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教师抓住的是“安”字品读,《蒹葭》则是抓住“宛”字品读;《孔乙己》是抓住茶客“叫、嚷”品读。他们品读的方式也是招数繁多,有通过换字比较法的,有通过加字法的,有通过朗读的,一字一乾坤,语言的魅力在品读中达到极致,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虽说这种课是时装表演、精美大餐,我们生活中不可能天天穿时装、吃大餐,但没穿过没吃过总也是一种遗憾,愿我们以此为奋斗目标,成为一位时装制作大师,成为一位技艺高超的大厨。
"
28
Tags:见高低 感叹词 望其项背 见教 变色龙 分享网友: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吐槽】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E环境下教师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下一篇2010年中考监考感受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图片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热门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推荐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相关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贡献者排行榜(感谢“唐老师们”)

您正在浏览:2010年浙江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听后感 需要更多请站内搜索,还是没有请免费向我们索取。
部编版统编语文*********您正浏览唐老师网站资源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版权申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Copyright © 2009 - 2013 520yuwen.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5032846-1号
站长:唐桂荣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