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教师验证| 初语教师验证|扬州教师验证|快速获积分| 宣传获积分 微信宣传得积分| 积分换VIP |积分来源
唐老师网站
唐老师网站提供免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资源库服务。有希望合作者,请联系我们。 合作内容:1.资源共同开发、宣传、使用。2.网络与语文教学结合技术支持。3.宣传推荐学校、机构、个人及产品。4.为本站用户提供免费产品或服务。5.其他合作内容。

TOP

打开读写通道  创新作文教学
2013-05-01 12:32:09 来源:唐老师网站 作者:安恩 【 】 浏览:501次 吐槽:0
最近浏览过的会员: (查看更多)

"打开读写通道  创新作文教学  
(新疆兵团农九师中学 作者:骆红军 邮编:)  
  
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一直以来,这是为数不少的中小学师生心中难以解开的一个死结,也似乎是语文教学很难突破的一个瓶颈。而在现今的作文教学中,又确确实实存在着“两怕”现象――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  
究其原因:一、学生对作文的“怕”,更多的是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怕。其实,对于如何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学生们的认识并不肤浅。他们也知道,想要写好作文,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必须要有大量的阅读积淀,即所谓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是,现在的中小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的课外阅读时间非常有限,因为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十分强盛的今天,绝大多数的学生依旧被繁重的学业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即便是有的学生特别喜欢写作,也只能是浅尝辄止,而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只有望而生畏的份了。二、教师对作文的“怕”,最主要的则是工作任务太繁重的缘故。语文教师一方面要进行阅读教学,这是一个“硬任务”,是必须要认真教完教好的。另一方面还得设计作文教学。从作文的审题、立意到构思、选材再到修改、润色等等都要进行一系列的训练、指导,这等于是又一个阅读教学的工作量。再加上若是一路拼杀过后,学生的写作水平却无明显提高,教师自然也就会“心有余悸”了。  
作文教学中出现这样的不正常现象,说明我们对于作文教学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还不够深入和科学,反映出我们教师自身还存有许多认识上和操作上的误区。其中,相当一部分教师过去、现在或是正准备要走的仍是这样一条错误的道路:他们视阅读教学(即课文教学)为“硬任务”,把作文教学当成“软任务”。在阅读教学中用这一套教学方法,在作文教学上则用另一种完全不相同、几乎不关联的教学方法,人为地割裂甚至是切断了阅读与写作的通道,走上了一条绝境。  
其实,我认为,如果能用科学而且合理的方法打开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通道,完全可能开辟出一条既正确又易于操作的作文教学之路,也非常有希望解除学生和教师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在近两年的课改中,我正研究着一个课题――“读、析、悟、写”阅读教学法。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将“读”与“写”联通起来,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创新之路。下面,我将分四个步骤来具体阐述。  
一、首先,要抓牢一个“读”字――把语文课本这一精典的阅读材料真正地读懂、读透,在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的同时比较全面地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个学生要积累**0余篇优秀古诗文,要完成约*00万字的阅读量。当前,在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压力仍然十分繁重,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前提下,这仍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因此,充分地利用教材资源、把语文课本读懂、读透显得尤为重要。再则,语文课本中所选范文绝大部分都属于名家精品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这对于学生写作素材的丰富、写作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养成也有着重要意义。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方法从语文课本中积累写作素材。比如,我们可以把七至九年级将近1*0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积累到“词语库”中,可以把近100首优秀古诗文积累到“名篇佳作集”中;学习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后,我们就可以了解记叙的“六要素”,说明文可以分为事物特点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的顺序有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一篇议论文都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等文学和文体方面的常识;读了朱自清先生的《春》,我们学会了如何描写景物,同时,我们的身心都仿佛受到了美的熏陶与感染,更加激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之情。读了冰心的《纸船》后,我们学会了如何借助特定的“意象”来抒发情感,当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力量。学习了吴冠中先生的《桥之美》,我们又大致掌握了说明小品文的写作方法。这些从语文课本中得到的知识积累和情感体验对于写作而言,作用重大。当然,在“读”字上,我们还可以作更多的文章,比如,可以通过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小组竞赛朗读、表情朗读朗读形式指导学生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这对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也是相当有益的。  
二、其次,要抓好一个“析”字――把语文课本上的每一篇课文都看作是一篇“范文”,分析它的谴词用句、构思立意和谋篇布局,从课文学习中找到写作的方法。  
科学的理论认为,学生作文思维发展由浅入深的一般规律表现为:积累——模仿——借鉴——创造。从中可以看出,创造都始于模仿,但这种模仿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一种智能型的模仿,是“始于学步,终于创新”。叶圣陶先生也说:“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就是模仿——创造。”在我的“读、析、悟、写”阅读教学中,在教学流程上有这样几个基本稳定的步骤:1、初读课文,说“理解”的话;*、重读课文,说“发现”的话;*、再读课文,说“创造”的话。这三个步骤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分析与理解。  
举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在第一个步骤中,可以引导学生谈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了解这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回忆性散文;也可以引导学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了解本文大体上可分为“百草园生活”和“三味书屋生活”两部分,文章在记叙上是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结构上是一种并列结构;在第二个步骤中,则可以指导学生对课文中一些精彩的段落,准确的用词进行反复诵读,品味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如课文的第二段中,用“碧绿”写菜畦,用“光滑”写石井栏;形容蜜蜂用“肥胖”,形容叫天子用“轻捷”;油蛉“低唱”,蟋蟀“弹琴”。这些词语生动、准确地表现了景物的特点,也渗透着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此外,在写三味书屋的学生读书的场面和先生读书的神态、动作时语言都非常传神、逼真。而在引导学生说“发现的话”的第三个步骤中,可以让学生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写一段话。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童年生活与鲁迅进行比照,进而体会到鲁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就这样,当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从谴词用句到构思立意再到谋篇布局的分析与理解之后,学生自然而然也就掌握了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三、最后,要落实好“悟”,设计好“写”――把从语文课本中积累到的大量写作素材运用在阅读教学中掌握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进行个性化的立意、构思,然后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当中的“悟”,其实就是一个个性化加工、重组的思维过程。通过前面的“读”,已经从语文课本中积累到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再借助前面的“析”,又掌握了一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接下来,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在模仿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加工重组的“悟”的思维活动。这一“悟”的过程,受学生积累素材多少的影响,也与学生分析能力的高低强弱相关,当然,也跟语文素养紧密相联,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写”,则是“读、析、悟、写”阅读教学法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要求教师要学会适度地“深化、延伸”课本,以课文教学的“新”带动写作活动的“新”。具体做法是:大胆采用创新讲法,挖掘课文创新写作的基点,搭建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写作的冲动和激情。如在学完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后,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及时地启发学生思考:“当皇帝的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后,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两位骗子未来的命运如何?”然后布置学生写一个《皇帝的新装续篇》,这样,学生定会情绪高涨;再比如,学完《俗世奇人》之后,给学生留一道思考辩论题:“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按作者的观点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吗?”请围绕这一话题,写一篇评论文章,此时,相信多数学生都会跃跃欲试的;再例如,在讲莫泊桑的《项链》一课时,我们也可以发挥想像:“假如玛蒂尔德没有丢失项链,本文的故事将会如何结局呢?”请发挥你的想像力,写一篇600字的想像作文……  
   
这样,通过“读、析、悟、写”这四种阅读手段,我巧妙地将“阅读”与“写作”整合为一体,既丰富了阅读教学的形式,又探索出了一条作文教学之路。  
"
23
Tags:审题 井栏 生词 记叙文 说明文 分享网友: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吐槽】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打通制约校本教研的瓶颈 下一篇打开思维 放飞情感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图片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热门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推荐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相关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贡献者排行榜(感谢“唐老师们”)

您正在浏览:打开读写通道  创新作文教学 需要更多请站内搜索,还是没有请免费向我们索取。
部编版统编语文*********您正浏览唐老师网站资源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版权申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Copyright © 2009 - 2013 520yuwen.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5032846-1号
站长:唐桂荣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