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教师验证| 初语教师验证|扬州教师验证|快速获积分| 宣传获积分 微信宣传得积分| 积分换VIP |积分来源
唐老师网站
唐老师网站提供免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资源库服务。有希望合作者,请联系我们。 合作内容:1.资源共同开发、宣传、使用。2.网络与语文教学结合技术支持。3.宣传推荐学校、机构、个人及产品。4.为本站用户提供免费产品或服务。5.其他合作内容。

TOP

桃花源记
2009-05-17 13:53:46 来源:唐老师网站 作者: 【 】 浏览:7962次 吐槽:0
最近浏览过的会员: (查看更多)

作者简介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一说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此后直到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背景资料

《桃花源记》是陶洲明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

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这些状况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自己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当时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发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文题说明】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五言古诗《桃花源诗》前边的一篇小记,相当于诗的序言。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桃花源的历史、风俗和恬静的生活,抒发了对淳朴的理想社会的爱慕之情。这篇记,用客观的记叙方法,虚构了一些情节,塑造了一个幽美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表现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课文分析】

段解: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这是故事的开端。

武陵人因“鱼”才“缘溪行”,才得遇桃林,才有“欲穷其林”的愿望,才达到“林尽水源”的结果。这里“忘路之远近”的“忘”,既说明他无心计算路程,也暗示他已入不辨之境。“忽逢桃花林”,则宕(d

ng)开一笔,别开生面,使渔人的注意力由鱼转向景。桃花林两岸相夹,广有数百步,树无杂色。地有芳草,加之“落英缤纷”,构成了一个奇异幽雅的境界。这一景象使渔人“甚异之”。因其“甚异”,便引起“复前行,欲穷其林”的强烈愿望。作者巧妙地把渔人发现和进入桃花源完全归之于意外。这里写桃林,即已透出“异”彩,虽然还在山外,可是却有了世外的味道,为写出其异境创造出了迷离恍惚的气氛。

段解:以上部分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这是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文章最后,写渔人在归途中虽“处处志之”,待到再访时,终究“遂迷,不复得路”,暗示桃花源并不存在。可见开头写“忘路之远近”,并非虚笔,正与此相呼应。最后用刘子骥规往未果作结,借助这一人物为故事增加几分真实感。

【中心思想】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塑造了一个幽美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陶渊明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希望能有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快乐的理想社会。

【写法分析】

(1)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

本文本来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作者却用纪实笔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显示了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故事似虚似实,若有若无,亦真亦假。真实的一面写得如在眼前。如文章一开始就明确地向读者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人物的身份、职业:“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这就使得桃源境内发生的一切事情变得好像都是真的,最后又写上南阳高士刘子骥向往这个乐土,欣然欲访,没有成功。刘子骥,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是晋朝太元年间的名人,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作者把他写进作品,就进一步渲染了故事的真实气氛。虚幻的一面写得迷离惝恍,无法追寻。“晋太元中”虽指明朝代,但又不写明年月,实中见虚。交待渔人,又无住址、名姓,于事无考。结尾用“遂无问津者”收住,天衣无缝,找不出任何破绽,读者除了叹服,对桃花源其地、其人、其事的有无,不能再问一句。

(2)《桃花源记》的语言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

一个完整的引人入胜的故事,仅用三百二十字,叙述得扣人心弦。文章一开头,只用“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这19个字,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开端。第二段描写桃花源的景象也只不过一百多字,就勾画出了一幅极其动人的场景。从桃花源的土地、屋舍,一直写到男女老少的衣着以及他们的精神状态,写得层层深入,次序井然,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像写山里人见渔人,问他从什么地方来的时候,作者没有重复渔人进入桃花源的经过,而只用了“具答之”三个字,就概括了渔人答话的全部内容;渔人见太守,说起桃花源的情况时,作者也只用了“诣太守,说如此”的“如此”两个字来概括渔人在桃花源里的所见所闻。文中许多词语由于言简意赅,一直被后世沿用,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例如成语有:豁然开朗、世外桃源、土地平旷等等。

(3)曲折回环,层次分明。

作者写桃花源境界并不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而是幽深奥秘,迂回曲折。开始写有一条很长很长的溪流,不知有多少里程;沿溪的两岸有一大片桃林,不知有多宽多长;在林尽水绝之处,有一座大山,挡住去路,渔人好像已走到了尽头。再仔细一看,山有一小口,钻入洞内,仅仅容一人通过,走数十步,豁然开朗起来。这里作者所写的溪林、桃花、芳草、落花、高山、洞口,是一个无人区,十分幽静、美好,它隔断了现实社会喧嚣污秽的生活,为桃源的隐蔽幽深作了过渡性描写;同时,为读者进入桃花源境内造成心理上准备,不致使人感到突兀。在进入桃花源后,作者的描写也极有层次:先写田园风光,辽阔的土地,整齐的房屋,纵横的田间小道,美好的池塘,垂阴的桑竹;然后再写桃花源中人们的服饰、劳动、精神状态。从远到近,从田园风光到社会人事,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同时,作者以曲折的手法写出渔人的行进过程:一会儿水路,坐船逆水;一会儿山路,钻洞爬山。当乘船沿溪走得忘了远近时,作者用“忽逢桃花林”一转,就把读者带到一个美丽静谧的桃花仙境;再当渔人钻进漆黑狭窄的洞内,感到绝望疑惧时,作者以“豁然开朗”的神来之笔,又把人带到一个开阔、恬静、优美的田园乐土,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者这种跌宕起伏的笔触,使读者的感情不由自主地随之聚变;当你进入桃花林时,它使你“喜”;当你走到水穷路绝的隘口时,它使你“疑”;当你钻入桃花源见到一个没有压迫剥削的地方时,它使你“惊”;当你再去寻访这个境界时,它使你“迷”。这一喜、一疑、一惊、一迷的种种复杂情感变化,正是作品所产生的征服人们心灵的艺术力量。

本文语言不雕琢,不藻饰,尽力做到朴素自然,用白描手法写景,以平淡自然取胜,如桃花源中所描写的都不过是一些极平常的景物,如土地、屋舍、池塘、桑竹、小路……一经作者随意点染,就组合成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画。

【难点分析】

(1)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社会现实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战争,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但它又带有原始共耕的痕迹,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只能是一种空想。

(2)古今词义是本文的难点也是重点,由于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就形成了一些与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在文字形式上完全相同而意义不同的短语。这类双音节短语是由两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词组成的,因此在翻译时必须准确地译出。本课文这类词有:

①鲜美:鲜艳美丽。现在是指食物味道好。

②交通:交错相通。现在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③妻子:妻子和子女。现在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④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境地。现在是指没有出路的境地。

⑤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现在是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⑥不足:不值得。现在是指不充足,不满。

⑦如此:像这样。现在是这样的意思。

【重点分析】

当时的社会状况如何,文章并没有正面说,当渔人一一说了外面世界的情况后,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又为什么说“不足为外人道也”?从这里能不能看出作者的用意?

“皆叹惋”表现了桃花源中人对战乱的厌恶,对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理想的追求。“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不屑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从这些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他向往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完美的统一,向往没有压迫、没有纷争、没有忧伤的生活,渴望处处恬静、和乐,人人淳厚、纯朴。

相关搜索
中搜索:桃花源记
中搜索:桃花源记
中搜索:桃花源记
47
Tags:桃花源 分享网友:唐老师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吐槽】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与朱元思书 下一篇陈涉世家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图片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热门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推荐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相关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贡献者排行榜(感谢“唐老师们”)

您正在浏览:桃花源记 需要更多请站内搜索,还是没有请免费向我们索取。
唐老师网站**********************一线语文教师互动分享***************部编版统编语文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版权申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Copyright © 2009 - 2013 520yuwen.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5032846-1号
站长:唐桂荣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062号

本站与www.yz110.com同为“唐老师网站”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