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大地工程

作者:徐 刚

字体: 【

灾害性大风几乎绝迹,在夏天,地表温度降6℃,日温差缩小2℃至3℃,空气湿度增加5.6毫巴。当年寸草不生的荒沙中,居然有了31万亩水浇地,农牧民以奶牛养殖为主业,人均年收入由1982年的65元,增加到现在的2340元。
  浑河上吹来的风是冰冷的,从“白二爷沙坝”上远望那些已经退耕还林的坡坡坎坎,在白雪的掩映下能看见绿色的树苗正在探头探脑,但又仿佛都在被某种掩体精心地保护着。主人告诉我,这是专门用来种树的“水平沟”,我脚下的坡地上一个接一个、一行挨一行的都是。我想看个究竟,想看看种在“水平沟”里的那些树苗长势如何,便跨下坡去,哪知道一脚踏空掉进了“水平沟”的深坑里,一屁股坐到沟沿上,却正好看见了这一条人工挖的深沟里的两株油松,当“水平沟”里的积雪融化点点滴滴的滋润之后,油松又会长高多少?当林草资源得到保护,林草对于地面的覆盖度越来越大,“白二爷沙坝”出现了过去从未有过的生物多样性的景观,现有植物种类100多种,林子一大不仅是什么鸟都飞来了,就连绝迹已久的野生动物,也在林地中追逐嬉戏了,至于野兔居然从雪地中冒将出来,一只两只三只,瞧了我们一眼,随即飞跃,踏雪无声,不知所往。
  
  与和林县林业局王局长算了两笔账:关子水平沟及育苗营养袋,捎带着还说到了“中华丰鼠”。
  
  1980年至1999年,和林县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每平方公里7600吨,每年流失表土1088万吨。自退耕还林工程于2002年实施以来,和林县退出的坡耕地10.3万亩已全部造林,同时又在荒山荒地造林29.72万亩,仅退耕还林一项共40.02万亩,涉及12337户农民47985人。根据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指示,退耕还林的各项补助直接分发相关农户、农民手中,并记录在案。退耕户每年得到的钱、粮补助相当于过去种粮收入的近三倍,农民人均年收入由2001年的1690元提高到3627元。
  直接从退耕还林中受益的农民,已经由“要我退”成为“我要退”。在造林前普遍进行的必须要达到高标准的“水平沟”整地中,习惯于在黄土丘陵上粗放耕作的农民,学会了在黄土地上的精雕细刻,并且告诉我:“这水平沟就是树娃娃的摇篮,可以挡风还能够拦截地表水,这叫蓄水保墒,根深叶茂。”和林的“水平沟”2.4米长、50厘米宽,80厘米深。一个沟里栽两株树苗,所有的苗木都是育苗基地精心培育的营养袋育苗,也称为容器育苗。每一个营养袋中有大约1公斤的优质沙壤、农家肥、黑矾等,幼苗高度在12厘米到20厘米之间。把育苗营养袋从基地运出来装车时,要格外小心翼翼地用手捧着,“就像捧着刚生出来的娃娃似的”,不能磕不能碰,尤其要注意幼苗根系的完整性。以一车装4000个营养袋计,和林县每年需500万个之多,动用的车辆是240多辆。运到工程地后,至于多少人、多少毛驴、多少人力三轮车来来回回抱着驮着折腾到山上,那就无法统计了。
  和林县到底挖了多少个“水平沟”?以一亩地50个计为2000万个水平沟,4000万株树苗。
  2000万个“水平沟”挖成了,4000万株树苗栽下了。且不说那是多少汗水多少辛劳,要让这荒山荒沙绿起来,种树的人富起来,还必须要有创造性的劳动。内蒙古林业部门极有创意地提倡并实行了“两行一带”作业方式——在两行与两行林地之间留下一个种草,带,造林的同时又种了草,草可以养牛羊,还能当作饲料换钱,在退耕还林地区普遍封山封沙禁牧而改为“舍饲圈养”之后,这些草料就更显得宝贵了,因而“两行一带”被当地农民称作为“生命带”。“两行一带”有严格的作业规定:林地株行距2×2米,带距6米,以乔木、灌木和草类混交模式为主。整地结束“水平沟”挖成,验收合格后,还需回填熟土30厘米。栽植时,做到没有回填土不栽,土壤墒情不好不栽,苗木不合格不栽,如此严格近乎苛刻的标准或者要求,只是为了一个目的:保证苗木的成活。仅仅寄托于农牧民的自觉是远远不够的,没有监督的自律从来就是一句空话,林业技术人员、县级机关干部便吃在工地上,住在农民家,逐沟逐株地验收,凡是验收合格的出具证明纸张,当即领取钱粮补助,不合格的重新整地重新补栽,这就又有了内蒙的另外一条经验:一年造林三年补植,一季造林三季补植,简称为“一造三补”,把补植和管护贯穿始终。
  我离开和林县的前一夜,与和林县的林业局的王局长对坐聊天,当我不解地问到“水平沟”为什么要挖到80厘米深时,王局长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内蒙草原上的一种大型的名为“中华丰鼠”的老鼠。他告诉我,在水平沟里回填30厘米熟土后,沟深便是50厘米了。“中华丰鼠”从出生到死都在地洞里,它自己挖的洞一般不超过地表30厘米左右,那是与地面平行的采食洞,采食时用鼻子拱,拱到树根草根就啃,把草根吃光再把树根的树皮啃光,然后再打洞再用鼻子拱,天天打洞天天拱,就这样难以数计的这些大到一公斤小到半公斤的老鼠,把草原啃得七零八落了。为此,新栽的树苗必须离开地表30厘米以下,让“中华丰鼠”的鼻子拱不着。“中华丰鼠”的又小又细的眼睛视力极差,是个瞎老鼠,但它又极为敏感,为延续自己的生命和种族总是在打洞,打各种各样的洞,除了采食洞之外,到了秋季还有储食洞,约在地表1.5米封冻层以下,冬眠和繁殖小老鼠的生育洞则在5、6米的地下深处,所有这些洞都互为连接。王局长说整天在山上转,从小开始就喜欢观察各种小动物,它们如何捕食、如何争抢地盘,如何恋爱、做爱,如何躲避人类等等。王局长告诉我:“目睹了多少野生动物在偷猎、及在环境恶化中消失,忽然看不见黄羊和狍子了,没有狼嚎了,连野兔也绝迹了,心里不踏实老是做恶梦。现在很多动物忽然又出现了,天上的飞鸟也多了,感觉就不一样了。”就像这瞎老鼠,没有人喜欢它,可是你仔细一想它在地底下靠鼻子和小脑袋,拱着那么多曲曲弯弯深深浅浅的地洞容易吗?你要把它弄到地上阳光下照两个小时,它就活不下去了,可是,那么卑微的一种动物却也精心地生养保护自己的后代,为此把洞打到了很深很深的地下,这与我们挖“水平沟”相比较,谁易谁难谁更了不起呢?
  
  清水河的雪
  
  一大早从和林县赶到了清水河。这里山更多更高,雪也更白更厚,经过了内蒙古去年入冬至今最寒冷的一个夜晚后,清水河的雪更加坚硬地闪跃在高高低低的山坡上、深深浅浅的山谷里。
  清水河县东南以古长城为界,与山西朔州接壤,西与鄂尔多斯准格尔旗隔黄河相望。黄河流经全县4个乡镇,每年从清水河县带走的泥沙表土为2000万吨,最干旱的年份高达5000万吨,水土流失面积是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6%。在这全国闻名的干旱贫困山区,年降水量不足400厘米,年蒸发量2570厘米,几乎年年春旱,

[1] [2] [4] [5] [6] [7] [8] [9]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