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有无“顾准现象”?

作者:赵俊贤

字体: 【


  张宣与顾准二人的学术水准有差别、思想贡献有不同,但他们都是思想解放的先驱者。但是,“三人为众”,如果顾准仅有张宣一位同道者,孤证难立,说什么“顾准现象”,岂非妄言臆断?
  不!事实并非如此。也许,同样两次被戴上右派帽子的仁人志士,仅有他二位(也许不只二位?)但是戴一次右派帽子的不是有五十五万之众吗?这其中人生经历与思想大致与顾准相似者,恐非个位数,总在二位、三位数吧?
  如果从纵向作历史的考查,向前看,延安整风时期的学者王实味,以其杂文针砭时弊、又拒不“认罪”,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打成“托派”、打成“反革命”。更为不幸的是,嗣后王实味被秘密处决。以武治文,何其痛快!如果我们把王实味视为顾准的同道,视为前行者,若有九天之灵,大约顾准不会发出异议吧!向后看,1955年胡风因三十万言上谏、因文学流派而被打成“反革命集团”,他又顽固不化、拒不认罪,导致三十年监禁,这位文艺理论家、诗人及其同仁为真理而献身,岂不也是顾准的同道?同在反右派运动中,革命资历比顾准更深、党内地位更高的文艺理论家冯雪峰,也被打入右派行列,是否顾准的同道?此后的文艺理论家巴人(王任叔)不也因倡导文学要表现人性、人情而被打入地狱?
  在经济学界马寅初、张闻天以及孙冶方,不是先后导致批判打压的厄运吗?
  我们还可以开列出一长串名单,但是已无这个必要。这说明,顾准与张宣作为个人,个个是独立的存在,面目并不相同,但他们人生征途的相似告诉我们:他们及他们的同道者并非个案,而具有某种时代的、历史的、思想的共性。这些人,无一文盲,不管有无留洋背景,有无大学资历,但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共同具有中国知识分子精英的天赋特征,即“独立的人格”与“自由的思想”。这些知识精英们追求“独立的人格”,必然被视为“个人英雄主义”、“自以为是,目无组织”。他们的个人意志必然与绝对服从的组织纪律相对抗、相冲突。他们倡导思想言论自由,必然与舆论一律的意识形态相冲撞。他们在学术上的自由追求,追求学术个性、追求独创性,必然和倡导共性的时风相逆抗。他们主张现代文明,必然和根深叶茂的农民意识相牴牾。
  诚然顾准们是伟大的英雄人物,悲剧人物。因为英雄的毁灭构成人间悲剧。顾准们的悲剧冲突发生在“历史必然的要求和实现这种要求不可能性之间”(恩格斯语)。顾准及其同道者代表了“历史的必然要求”,然而他们遭遇到“实现这种要求”的无可抗拒的巨大阻力,他们遭到了毁灭或打压,这是他们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但愿“顾准现象”不再发生。皇天有幸,后土有幸,斯民万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