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人际关系中潜藏的危险

  在公司工作的人也好,孩子也好,都是为了不惹对方生气才听从了对方的话。大人暂且不提,连小孩子都知道要重视体面,可实际上他们内心考虑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从这种矛盾的心理看,他们很可怜,但更应看到这也是一种危险的现实。

  在日刊《gendai晚报》上,登载过这样一则消息:某某因为有人不断骚扰,往他家里投放猫和狗的尸体,所以向警察局报了警,结果发现是被调到子公司的下属干的。被骚扰的上司说:“我为了他的将来考虑而将他调到子公司,没想到自己倒成了受害者。”这个下属因为没能理解上司的意图,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而犯下了罪行。

  因为一点点小事而耿耿于怀,走上报复之路的职员越来越多。有报道说:“年轻人受到的教育是'发挥自己的个性,别去迎合他人',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会去憎恨别人。这些人懂得了发挥自我,却丝毫不会考虑周围环境以及上司的感受。因为没有受到过训斥,所以一挨上司的骂就想到报复。”不管出于什么理由,产生被害妄想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影响。

  3.不愿被人侵入的领域

  我们是靠谁活到现在的?对这个问题,一般人会说是父母、配偶、朋友、公司。那你的人生的所有者是谁呢?你怎么来回答这个问题?也许你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我自己啊。”

  刚出生的婴儿,如果没有家长细心的照顾是不可能长大的。就算过了幼儿期,还是需要各种各样的照顾。但他们最终还是会萌生自我的。

  人们都会历经幼儿期、少年/少女期、思春期。在成长的过程中,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态度会不断发生变化。本来这是一种成长的表现,可是对家长来说,他们不能理解孩子会开始顶嘴,变得不听话,所以他们很苦恼。其实原因就在于家长总是握着对孩子的主导权。他们觉得孩子就是自己的东西。但是孩子不这么想,他们认真地考虑自己应该拥有更自由的人生,这样一来就总觉得家长的束缚很让人讨厌。不管是谁,都会有这样一段时期。

  人会随着成人而掌握处世之道。有的人能和别人相处得很好,有的人则做不到。但是不管什么情况,没有人会舍弃自我。所谓自我,是一个人生存的证据,也是他的骄傲。如果有别人,哪怕是生身父母要踏进“自我”的圈子时,他也很自然地会强烈反击。因为“自我”是一个不愿意被任何人侵入、里面只有自己的乌托邦。

  所有人都清楚自己才是人生的拥有者,并且也从心底里希望着。但是不能摆脱父母束缚的孩子、在经济上不能独立的家庭主妇、受到雇佣关系束缚的职员,却只能选择扼杀自我。他们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做出扼杀自我的选择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觉得是别人让自己变得不愉快的。

  二、错误常识

  1.判断基准和共通语言

  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毫无疑问是主导者。他们的判断标准就是“家长说的都是对的”,并且坚信这是家长的义务和责任。所以,不管是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学习,总是这个那个的进行干预。

  所有父母说的都是类似“把桌子收拾干净”、“好好拿筷子”、“安静一点”、“快点学习了”这样的话。为什么世上的父母都会很自然地使用这些共通的语言呢?

  理由很简单。因为这些家长从小就是被这么教育着长大的。孩子一不听话,就骂他们“你是一个坏孩子”,对他们发火,甚至有时候还会出手打人,根本就无视孩子的内心感受而强迫他们接受父母说的话,认为这就是教育。然而,这种做法真的是正确的吗?我觉得有必要重新认识所有父母都在反复使用的“判断基准”。

  父母感情用事,光靠口头的教育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呢?家长和孩子没有隔阂地接触的方式是什么样的呢?误认为是叱责、责骂的家长绝不是少数。

  关于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接触,会在第6章详细介绍。不愿意上学、软弱、突然发怒、在家庭内使用暴力的孩子正在成为社会问题。在教育这些孩子的时候,要注意一些什么?为了在接触中不伤害他们、使他们绝望,平时又应该怎样和他们接触?如何了解孩子的内心,在他们情绪低落的时候如何激励他们、安慰他们?都会在第6章中详细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