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70,创建于2011-3-26*/ var cpro_id = 'u424256';

首页 -> 2006年第6期

总是劳动在追逐资本

作者:周 立

字体: 【


  C.旅行社。我一路碰到不少各个层级的旅行社及其代言人。一知道我是单个人旅行,马上就有各种说辞涌来:“你一个人旅游有啥意思咧?又没人说话,没人给你照相,你一个人又不安全。跟我们旅行社,又省钱又省力,还有伴儿。我们买门票可以打折,导游费给你免了,你出个车钱就行了。我们至少安排三星级标间,吃饭至少八菜一汤……”而地接社则更直白:“我们地接社是当地人办的,熟门熟路,给你的优惠才最多。我们的门票折扣最低,可以一条龙服务,保证你最合算。”
  D.山下的旅社老板:“山上边贵着呢!上下铺都要八九十块,还不一定有床位呢!我给你联系个旅行社吧,当天就能下来,不用挨他们的宰。山上的盒饭一个就要三十块呀!”(我开始以为,他们是在骗我。上得山后,我发现价格的确如此。而且床位费更高,基本在百元以上)我住的黄山脚下汤口镇的酒店老板,就在我办理入住手续的时候,不由分说地要收我第二天通过当地旅行社上山的费用。说教师学生凭证可以门票半价,正常200元,我可以100元。再加上50元车费导游费等。我没有接受他省钱省力的方案,坚持要自己花两天慢慢逛黄山。知道我不参加他介绍的旅行社后,他没什么好气。第二天一早6点多钟,他就敲我的门:“还不起来?人家一早就上山了!”就这样,虽然并未睡醒,我也只好收拾行囊,洗漱完毕上山了。可能他还在幻想着我能一早上山,就能当天下山,再住在他们那儿呢。为防止甚至制约我下山仍能住在这里,他在我将背包寄放在他那里的时候,讲明若我住在他那里,就不收寄存费。若不住,就收我5块钱寄存费。
  E.山上宾馆。山上的宾馆可没有那么多废话,就等着你上门挨宰呢。而且,由于垄断地位和价格共谋,你还得求着他们宰你呢!我上得山来,再也找不到十年前还有的简易旅社了,清一色的三星和四星级宾馆,而且几乎不打折。价格贵得离谱。比如,狮林大酒店的豪华房是4880元一晚,标准间是1280元一晚,经济间是1080元一晚。北海宾馆的房间价格基本一样。这些宾馆的运营成本的确很高,毕竟是在每天挑夫一担担上山的高人力资本耗费下,维持了富丽堂皇和高昂价格。但如果自由竞争,本不应只有如此高规格的饭店,毕竟,大部分游客在山上住,并不是希图宾馆设施的豪华和全备,而多是需要有个歇脚休息的地方,好多设施与服务,不必像山下宾馆那样全备。就这类满足游客真正需求的经济房或床位而言,也在质量陡然低劣下来的情况下,收取了很高的费用。比如,就经济床位(都是上下铺,5-8人一间房)而言,山上仅有少部分准三星宾馆(天海和光明山庄)的价格是100元。三星级的(如白云宾馆),铺位价格是120元。而四星级的(如北海、狮林大酒店等),则全在150元以上。这些经济床位,除了开水以外,其他什么东西都没有。我能住上狮林大酒店的经济床位,已经算很幸运了,原因是由于垄断控制,黄山顶峰的宾馆床位供给在旺季一直不敷游客要求,同时,也近乎没有提供游客过多临时安排的住宿措施(至少我问过3家宾馆,无人愿意告诉我他们有应急性的安排,我只看到部分宾馆有20元一晚的军大衣出租,但宾馆可能连避风挡雨的设施都不提供)。在体力近乎耗尽的情况下,又不得不在山顶之间拖着腿寻找宾馆,的确是令人不快的经历。但宾馆则漠视游客的辛劳:你怎么不通过旅行社呀?你怎么不早点预定呀?你怎么不早点上山来订房呀?我们只有豪华房了,你要不要住呀?虽然我只需要一个床位,但他们都告诉我没有这种经济床位了,早已满了。北海宾馆不愿为我的住宿做任何信息提供上的努力,狮林大酒店还可以。在前台服务小姐说没有经济床位后,应我要求,说明了她和周围宾馆联系过,都没有。至少还提供了一点信息,但她仍不愿做任何为我安排住宿的努力。最后我找到大堂副理,终于通过他的努力,在这间酒店得到了一个被别人包房,但人员仍未到的情况下的一个经济房床位。在房间钥匙都拒绝交给我的情况下,让我交了150元的床位费和100元的押金。宾馆本部富丽堂皇,一应设施应有尽有,依足了四星级宾馆的要求。但我的经济房就相形见拙了,坐落在宾馆本部后面的后山“花房”里,名字就叫作花房。一间15平米左右的房间里,摆了3架上下铺和1张钢丝床,共7个床位。虽然设施干净,但里面的小动物(如长脚蚊子、大肚蜘蛛)时不时在面前出没,可能如其名一样,是花房职工的宿舍,临时改装为经济房。这样的房子,住满也是一晚上1050元的收入,令人咋舌。我在欧洲各地数月的旅行,也只有在少数地方才碰到同等条件下如此昂贵的宿费。房间里,任何基本条件都没有提供,比如杯子、牙具、拖鞋等,卫生间和洗手台都在外边的乡野里。不满意的同时,我也知足了,至少,这家宾馆收留了我,做出了为我的住宿进行努力的姿态。在山上的宾馆,一反此次黄山游览中处处看到的“劳动追逐资本”面目,表现出了“劳动”在“资本”面前的傲慢。垄断地位使然,我也只能将就了。
  F.地陪和全陪。在狮林酒店住宿的一个意外收获,就是获得了与同屋3个地陪、一个全陪接触和聊天的机会。我是晚上7点多入住此房的,8时许,一个个大大咧咧的年轻导游就陆续入住我所在的房间。3个地陪全是汤口旅行社的,1个全陪是南京旅行社的。一进屋,一个地陪就向我发问:“哪儿的?北京。哪个区?海淀。你知道西城区那个茶叶街吗?不知道?就在西客站旁边。听你口音,不是北京的,哪里的?河南。河南哪里?开封、洛阳还是郑州?小城市!驻马店不小呀!信阳毛尖是你们那儿的吧?当然啦,我原来是卖茶的啦!”他拼命显示着他作为导游的广见博闻。之后,他就举着一塑料袋的一次性拖鞋牙具,又向我炫耀他的本事:“没有我,你会有拖鞋牙刷?你要了?我不来,她们(服务员)答应了也不会给你。我泡妞的功夫可是一流的嘞!开玩笑,你以为她们答应了就会给你?你住在这里还想要这些东西?这是什么?经济房!让我们导游跟他们吵?一吵,我就上了他们的黑名单了,以后想住在这里都不成了。”他们拿了个MP4,里面有一段“毛”片,几个人连续地抢在手中放,里面也就不停地发出哼哼唧唧、咿咿呀呀的声音。他们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每天白天带着游客游山逛水,晚上就这么自娱自乐,一天天地就这么生活。
  G.山顶商店。的确如山下店铺所言,死贵。矿泉水果然8-10元一瓶,罐装啤酒10元一瓶,瓶装啤酒15元一瓶,山下0.7元一根的火腿肠,这里卖到3元一根,一个茶叶蛋2元,一推出,就一下子被抢光了。服务员清一色的在怡然自得地聊天,对游客的购买爱理不理,路途中常见的摊贩,到了山上有服务售货亭时,就荡然无存。随之消失的,就是沿途摊贩围绕着你的叫卖声。清静之余,让游客陡然感到山上山中山下的不同世界,这里的确已是仙境了,似乎没有了熙熙攘攘为利来、为利往的喧喧嚷嚷。毕竟,有了垄断的地位,利润的获得就不需要这么卖力了。
  
  “三低”的死循环
  
  除了山上的垄断部门外,几乎随时随地的市声嘈杂,都在告诉我一个信息:雇佣我吧,让我给你服务吧,买我的东西吧,求求你了。这不仅是简单的资本雇佣劳动,简直就是劳动在乞求资本的雇佣。至少可以说,是劳动在追逐资本。
  生存经济的现状,使得劳动在资本面前几乎毫无尊严可言。至于以保护劳动者姿态出现的、意识形态意味很浓的阶级剥削理论,在这里似乎走了样。变成了被剥削者为出卖其唯一可自由支配资源——劳动力,在向“剥削者”乞求:请雇佣我吧,请给我一个“受剥削”的机会吧。当游客们纷纷以同情者的眼光,以剥削理论的论调,去劝说挑山工、拣山工、轿夫等时,却得到了他们的白眼。站在他们的角度,就会发现,他们是多么珍视这样一个“受剥削”的机会,以至于对同情的眼光,可能抱以不屑的“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心态。
  我想起了低水平循环和高水平循环两个永恒三角的命题。
  在资源相对稀缺,劳动力近乎无限供给的情况下,会出现“低工资”的支付。而低工资带来了劳动激励不足和技术创新不足(大量的廉价劳动替代资本),由此导致了产品与服务的“低质量”,低工资条件下的支付能力,导致对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也是“低质量”的。由于不能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就进一步导致了“低利润”,而低利润的获得,又进一步导致只能进行“低工资”的支付,于是,陷入了“低工资—低质量—低利润”的低水平循环圈。而且这个“三低”循环自我强化,最后变成一个 “劳动替代资本”的死循环。
  而由资源相对丰裕,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初始条件,引发的可能是“资本替代劳动”的“高工资—高质量—高利润”的循环。这个“三高”循环也在自我强化,形成一个高水平循环圈。
  由这两个永恒三角,似乎看出了中国特色穷人经济学的“穷人恒穷”、“穷者愈穷”的逻辑。不幸的是,我在此次黄山的游历中,亲眼看到了这样一种逻辑的存在。从哪里入手,改变这一循环圈,恐怕是由这次游历引发的需要长久思考的问题。
  是为我的另类黄山游记。
  周立,学者,现居北京。主要著作有《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1978—2000》等。
  

[1] [2] [3]

http://www.520yuwen.com 提供 免费书籍报纸阅读。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a510abf00d75925ab4d2c11e0e8d89a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