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可爱的吉语钱等

作者:魏飞雪等

字体: 【


  菊:面隶书,纵读“莫嫌老圃秋容淡,唯有黄花晚节香”,诗文笔法用的是清代确立的“新篆隶”书法。背穿左菊花主枝,枝丫顺势偏右,穿上下枝叶、右花朵。轮稍阔。诗文咏菊,背图与之扣合。
  
  六合同春背鹿鹤图案钱:面穿四出纹直底外缘回纹,钱文楷书,对读“六合同春”,分占四格,六合字扁平,同春字瘦长;穿、字、回纹各占钱面三分之一。背穿左下鹿、右上鹤,外缘重轮间饰以荷花纹,分布格局同面。直径3.17厘米,厚0.28厘米,重15.85克,红铜,鎏金,清代。六合指东南西北四面及上下两极,六合同春即天下太平的颂词,“鹿鹤”谐音“六合”,同时又是祥瑞动物,字面和图案同居一钱,互为照应、解说。
  指日高升背天官赐福图案钱:面楷书对读“指日高升”,背天官着官服官帽携一童子或夫人居穿右,一小儿在穿左下,手指穿上之日,其左右皆有祥瑞之物,图案镂刻剪纸造型。穿口狭,面郭阔。此钱直径4.43厘米,厚0.22厘米,重25.1克。黄铜,铸于清代。这种出现在吉语钱上的常见民俗图案还有刘海戏金蟾(图二)、福山寿海、鱼跃龙门等。
  连生贵子背麒麟送子图案钱:面楷书,对读“连生贵子”,背图一童子坐麒麟上,一手执莲花一手抱笙,意寓“连生”。钱币的图案用镂刻剪纸的手法雕镂而成,图案生动,雕工细腻;币质厚重,铸造精美。直径5.72厘米,厚0.28厘米,重50.8克。黄铜,铸于明代。麒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仁兽,早在《说文》、《汉书·武帝纪》等典籍中就不乏记载。后来,随着天仙送子传说在民间的流传,麒麟也逐渐演化为送子的瑞兽了。传说孔子出生前,有一对麒麟在他家门前口吐玉书,言孔子乃王侯的子嗣。缘此,民间夸赞别人家的孩子常称“麒麟儿”、“麟趾”、“麟子”,比喻子孙才俊过人,贤德继世。在祝颂婚嫁、生子的民俗礼仪中有关麒麟造型或绘有麒麟形象的物品便应运而生。
  顺风大吉满载而归背满载而归图案钱:面钱文楷书,顺时针读作“顺风大吉满载而归”,字聚头,外环16个元宝;背穿右下三帆船,左上陆岸、远山、太阳、双鸟。圆穿。直径4.33厘米,厚0.2厘米,重18.7克。黄铜,铸于清代。这种钱也称行旅钱。
  千秋万岁背龙凤纹钱:面楷书,旋读“千秋万岁”(图三),万为简写字,岁为异体字,背龙凤纹,狭穿,阔缘。直径4.15厘米,厚0.25厘米,重22.4克,白铜。“千秋万岁”用作祝人长寿之辞,这是一枚祝寿钱。《韩非子·显学》有:“千秋万岁之声聒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千秋万岁”之词铸于钱上由来已久,宋洪遵《泉志》载“千秋万岁”条:“右千秋钱,李孝美曰径寸九分、重二十四铢,面文日千秋万岁,背文为龙凤之象。”李孝美为其同时代的人,可知这种钱式不晚于宋代。又据逸泉、贾克佳《“千秋万岁”钱考释》,此钱当为辽国帝王、皇后或太后生辰的祝寿钱。而“千秋万岁”之词在更早的瓦当和铜镜上就有,现存的秦瓦上即有“千秋万岁”。龙凤相配图案在宋代盛行起来,他们是中国传统虚幻神灵中最具代表性的动物,吉语钱中这种一面吉语一面龙风图案的钱式很多。
  作者单位:四川省博物馆(成都)
  
  江油关怀古——记蜀汉江油关及左担道
  何青城
  
  在川北重镇江油,经平(武)江(油)公路一直向北的群山深处,有一大集镇,其公路旁竖立一通高大石碑,碑上镌大字“蜀汉江油关”。石碑为平武县政府于1986年夏所立。此镇现名南坝,古称龙洲,归属平武县管辖。南坝似乎刚好在平江公路的中段,南距江油四十余公里,北距平武约五十余公里,是龙门山区濒临涪江西岸一大集镇。其北、东、南三面皆被涪江激流所环绕,形成一道天然的防线;西面紧靠群山。自古以来,南坝是川甘来往必经的咽喉。它西北通阴平(今甘肃南部的文县),南行可达蜀汉腹地涪城(今绵阳市)、成都。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蜀汉时期为重要的西北边防要塞。诸葛亮生前曾于此重加布防,设“江油戍”即江油关;还在涪江上游之左担道上设置哨卡,留置戍守军士。很长一段时间,这些防务措施确保了蜀汉政权西北一线的安全。
  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开始与曹魏交兵,至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秋八月诸葛亮病逝于武功前线。历时八年的北伐战争,蜀魏双方互有胜败,且整个战争进行的区域,都在甘肃的渭水一线和陕西的汉水之间,蜀汉后侧的江油关一直没有发生过战争。太久的和平产\生了严重的麻痹,特别是诸葛亮去世之后,江油关防务松弛,武备不振,给后来曹魏大将邓艾的偷袭造成可乘之机。
  蜀汉炎兴元年(公元263年)冬十月,邓艾趁钟会与姜维各拥数万雄兵在剑门关前线相持不下之际,率领本部精锐人马,“……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难;又粮运将匮,濒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蜀守将马邈降,……”(《三国志·魏书·邓艾传》)邓艾在江油关取得了物资给养,即率军破涪城(绵阳),战绵竹(今黄许镇),一鼓作气兵临成都,迫使后主刘禅开城请降。蜀汉遂亡。
  因为邓艾善于利用地形出奇制胜,且能身先士卒,与将士们抱成必胜的信心,所以这次偷袭比较顺利。
  邓艾飞兵越摩天,蜀汉存亡系此关。
  当时若有武侯在,后主未必降中原。
  这是古代某文人题写江油关的诗句。江油关对蜀汉政权而言,真是举足轻重。蜀汉的投降,好似一场儿戏。此时姜维还统率数万大军固守在剑门关,试图拒曹魏大军于国门之外。
  邓艾奇袭江油关这条险道,历史上遗留的多种史料都有记载,史学家们也多有争论。但是,大的进军方向应该是由甘南的阴平古道翻越摩天岭,进入四川青川、平武间的山区,人迹罕至之处,沿左担道急速进兵直通江油关,从而进占了江油关涪江对岸的左担山,给江油关造成威胁。当时,军士们已疲惫不堪,如果马邈能集中卫卒据关而守,邓艾将士或许不能得手。在南坝地区民间长期流传这样一个故事,说邓艾虽然占据了左担山,但因他是长途奔袭,山道险阻,没有后援部队,只得让手下遍布火把,又抓来许多牛羊,让它们双蹄敲击锣鼓,用疑兵的战法来惑乱对方。马邈本质上贪生怕死,对当时的蜀汉政权更丧失信心。他不顾妻子的好言规劝,执意开关请降,还主动为邓艾继续进攻作策划,筹办军需。江油关和守将马邈真是让蜀汉朝廷倒了大霉。
  民国初年,剧作家黄吉安先生(1836-1924)有感于时事的兴废,依据这一段历史编写了一出川剧《江油关》(胡琴),无情地鞭挞投降变节的马邈,歌颂马邈的夫人李氏。因李氏反对马邈投降变节而自缢尽节,在南坝地区,她一直受到庶民大众的喜爱和崇敬。后人有诗赞曰:
  壮士滚毡下云岭,雄关何由护叛臣?
  丁当泉滴千年泪,至今独吊李夫人。
  在南坝西门山道旁边有山泉,名丁当泉,千百

[1] [3]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