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毛泽东与人民海军建设

作者:夏明星

字体: 【


  
  为解决海军“无船下海”的窘境,毛泽东两次致信斯大林;他坚定地指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人民海军创建之初,武器装备的主要来源是缴获和接收的国民党的各种旧装备,这些舰船性能落后,陈旧不堪。为执行战斗任务,海军一面积极进行抢修,一面改装从香港或内地各航运公司购买的商船、渔船。但是,仅此是远远不能满足海军发展需要的,而国内自行研制生产,当时条件很不成熟。因此,向国外购买,就成了武器装备的另一个来源。起初,海军通过香港向西方有关国家购买舰艇、设备和材料,但在1950年下半年后,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禁运政策,海军只能向苏联购买。
  对于海军“无船下海”的窘境,毛泽东十分关心,在1950年二三月间,他就两次批准为海军签订订货协定,为海军购置装备的总金额达1.5亿多万元(旧币)。同年10月8日,他就海军1951年的军事订货问题亲自给斯大林写信,信中说:“为使更快地巩固中国国防,我以中央政府的名义,请求帮助增加顾问、教官,及1951年计划中所需舰艇、飞机、武器、装备、供给等等的数字。”他还在信中列举了当时希望得到的订货数字和顾问、教官人数。1952年7月10日,为我国海军5年建设计划及1952年订货相关问题,他再次致信斯大林,请求援建水雷、鱼雷工厂。
  在现代海战中,潜艇占有突出的地位。对于潜艇部队建设,毛泽东也关注多多。
  1950年冬,肖劲光在苏联考察,向苏联海军部门正式提出,请他们帮助中国训练潜艇艇员的要求,苏方答应了。回国后,海军党委请示中央军委,毛泽东遂致电斯大林,提出援助建设潜艇部队的意见。当年底,他还打电话给斯大林,提出为海军购买两艘潜艇。
  1951年3月,中苏双方几经磋商,斯大林同意向我国提供两艘潜水艇,并帮助培训4艘潜水艇艇员。4月20日,海军从陆军选调出275名优秀官兵,组成潜艇学习大队,进驻苏联太平洋舰队驻旅顺潜艇分队学习,时任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参谋长的傅继泽受命,成为首批海军潜艇学习队队长兼政委。
  1952年9月下旬,为在青岛建设第一个潜艇基地,海军党委将方案上报聂荣臻代总参谋长,并转呈中央军委领导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审批,毛泽东很快批准。11月,中央军委即将原川北军区直属机关的500多名干部战士调归海军,海军党委便把这支力量用来筹建潜艇基地和潜水艇学校。
  1954年6月,经过37个月文化、技术的攻关,旅顺潜艇学习队学习结业。同年6月19日,是一个永载人民海军舰艇部队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中央军委批准海军在青岛某军港成立潜水艇独立大队。5天后,毛泽东亲自向斯大林购买的两艘苏制“S”型潜艇,分别命名为“新中国11号”、“新中国12号”,新中国的潜艇部队宣告诞生。
  6月28日,在潜艇学习队毕业学员独立操纵下,两艘悬挂着五星红旗的中国潜艇,从旅顺老虎尾起航驶抵青岛,组成人民海军第一支潜艇独立大队,新中国的潜艇部队初具雏形。从那以后,国人看到一个又一个“第一”,均始于这意义深远的第一道航迹。从开始成立潜艇学习队,建设潜艇基地,直到这支部队建成以后,一直得到毛泽东等中央军委领导同志的重视和关怀。
  新中国虽然开创了拥有潜艇的历史,可苏联提供的二战时期老掉牙的潜艇,仍然难以担负起保卫共和国的重任。早在1954年4月,根据毛泽东一贯的“自力更生”精神,我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在上海江南造船厂首次装配制造新一代03型潜艇。03型潜艇较之苏式老潜艇在许多技术上都作了重大改进。最大的区别是,潜艇可以在水下利用空气筒航行充电,从而结束了潜艇水下工作时间短、易暴露的历史。但是,这对新中国薄弱的民族工业仍然是一个考验。
  03型潜艇的建造牵动着全国人民,也时刻牵动着毛泽东的心。1956年1月10日上午,上海江南造船厂建造03型潜艇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像往常一样在紧张地忙碌着。10时左右,他们惊喜地发现一个熟悉的面孔出现在大家面前,“毛主席!”“毛主席来啦!”……有人禁不住喊出了声。只见毛泽东在上海市长陈毅一行的陪同下健步走来,江南造船厂顿时沸腾了。工人和技术人员敲锣打鼓兴奋地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有的挤不进去就站在车间的房顶上……毛泽东头戴普通便帽,身穿灰色大衣,满面笑容,不断挥手向人群致意。
  襁褓中的新中国建造的第一艘潜艇迎来了神圣的一刻,毛泽东围着似一头巨鲸般静卧在船台上的潜艇转了整整一圈。他边仔细察看潜艇的形体,边听取技术人员汇报潜艇建造情况,并不时地插话提出一些问题。工人和技术人员表示,“我们不但要学会装配,而且要自己制造,还要赶上和超过别的国家!”听到这里,他高兴得笑了。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视察潜艇,也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视察潜艇。即使是后来中国核潜艇横空出世时,毛泽东也未亲自视察过。同年3月26日,由我国建造的第一艘03型潜艇下水,舷号为“115”号。
  1958年6月,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和毛泽东呈送了关于研制核潜艇的报告,随即获得了批准。1959年10月,毛泽东坚定地指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1959年11月,为全面加快军队装备建设,毛泽东、周恩来决定成立国防工业委员会,任命贺龙元帅任主任,成员有国务院副总理、军委副主席兼国防科委主任聂荣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经委主任薄一波,中央军委秘书长兼总参谋长罗瑞卿,海军司令员肖劲光,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副总参谋长张爱萍等。如此高规格、高层次的研究、规划,表明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决心。所有这些措施,为包括核潜艇制造在内的人民军队装备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
  1969年1月10日,在庆祝毛泽东视察“115”号潜艇13周年之际,海军特授予该艇56—110荣誉舷号,这是海军迄今为止唯一授予荣誉舷号的潜艇。在北京,海军参谋长潘焱宣读了海军授予“115”号潜艇荣誉舷号的决定,海军司令员肖劲光亲自参加了授予荣誉舷号大会。消息传到青岛,某潜艇支队的军港码头挂满五颜六色的彩旗,官兵像过盛大节日一样,以水兵最隆重的礼仪来表达内心的喜悦。56—110号潜艇的水兵肃立在前甲板,向徐徐升起的军旗敬礼。
  
  毛泽东视察海军舰艇部队,5次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对于海军的后勤保障体制,毛泽东也有点拨之功。在人民海军建设初期,曾经有过一种意见,认为海军的后勤工作,统一由各地陆军部队联勤领导就行了,海军没有必要成立各级后勤部门。1952年2月26日,借鉴苏联海军建设的经验,海军党委给毛泽东和周恩来、彭德怀并总参谋部、总后勤部领导写了《关于后勤组织问题》的报告。彭德怀看了以后,于8月2日给毛泽东写信,提出:“海军后勤建立垂直系统,直属军委联勤,不经大军区,减少层次似相宜。”8月3日,毛泽东在彭德怀的信上批示:“同意这个意见。”自此,人民海军单独成立了各级后勤部门,有了适合自己特点的保障体系。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由于抗美援朝空战的需要,加之国家的财力有限,海军的发展计划一再改变,为的是挪出部分钱去加强空军。毛泽东担心海军领导想不通,亲自来海军做工作。
  1952年2月14日下午,刚下过大雪,海军机关值班室突然接到空军电话通知说,毛主席到了空军司令部,马上要到海军司令部。当时,海军司令部在北京建国门内路北一个新建的院子里。放下电话,肖劲光司令员即令警卫员到门口去看看情况,没有想到警卫员刚下到楼梯口,毛泽东就到了。肖劲光、刘道生等海军领导赶到楼梯口把毛泽东迎进来,陪同他一起来的有罗瑞卿、刘亚楼等。互致问候后,大家一起到海军司令部办公室外间的会客室坐下。当时,海军参加会见的其他领导同志有副司令员王宏坤和参谋长罗舜初。
  

[1] [2] [4] [5]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