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津海关事件”纪实

作者:杨智友

字体: 【


  1930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多事之秋,由编遣会议引发的新军阀混战愈演愈烈,并最终推向高潮,酿成中原大战:蒋阎冯李各派军阀在中原大地上厮杀争夺,各方投入兵力100余万,死伤30余万,波及20余省,成为中国现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以此为背景,发生了阎锡山的军队占据天津海关的“津海关事件”,震惊了海内外。对于这样一件中国现代海关史上的大事,海关史学界却少有翔实叙述。笔者现运用大量鲜为人知的档案史料,重新梳理那段历史。
  
  “乱世之狐” 山西王吞下平津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山西,盘踞着一个封建军阀军事集团,其首领就是统治山西长达38年之久的阎锡山,人称“晋系”或“晋阎”。
  阎锡山,字伯川,山西五台人。1909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在校期间加入同盟会。1910年任山西新军标统,辛亥革命爆发后率部参加山西新军起义。1912年3月被袁世凯任命为山西都督,以后又兼任山西省长,此为晋系发轫之嚆矢。能在近40年的时间里称雄一方,阎锡山自有其过人之处。他以其精明、狡诈的“骑墙式”作风以及左右逢源的政治手腕在民国的历史舞台上游刃有余。世人因之将其称为“乱世之狐”。
  在阎锡山的政治生涯中,多次面临着“站队”问题,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阎锡山将“宝”押在了蒋介石身上,决定凭借自己老同盟会员的身份与国民党新贵蒋介石结盟。6月,阎锡山宣誓就任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晋阎始与蒋记南京国民政府合流,与张作霖为首的奉军军阀对垒。1928年1月,阎锡山拥戴蒋介石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晋军亦改编为第三集团军,继续北上讨奉。
  阎锡山北上攻奉的最终目的是想抢占京津地盘,而蒋介石除了投桃报李,也认为阎比较守法易处,所以将京津地区划归晋系。1928年6月,晋阎军乘胜进占北京,并在日军的支持下顺利接收天津。阎锡山自兼平津卫戍总司令,以张荫梧为北平警备司令,傅作义为天津警备司令。至此,晋阎势力急剧膨胀,阎锡山也从山西的“土皇帝”一跃成为占据着晋、冀、察、绥4省及平、津两市的地盘,掌握着华北6省市的军政大权及资源,拥有20余万军队的实力派豪强。
  天津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就以商业繁盛、航运发达著称,号称“华北之巨埠”,津海关业已形成一个管区辽阔、事务繁杂、货量税收长期居全国海关第二的庞大机构。虽仍由外籍税务司把持,但其毕竟在阎锡山的势力范围之内,其“滚滚财源”自然为阎氏所垂涎。
  这时,蒋介石着手“削藩”,以削减阎锡山、李宗仁、冯玉祥等地方实力派的兵权为要义。1928年8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上采取了“政治削藩”的策略,并在12月召开全国编遣会议,将全国军队一切权力收归中央。这一将各地方实力派军权剥夺殆尽的举措遭到各派首领的抵制,一时危机四伏。
  编遣会议后,地方实力派与蒋系的裂痕逐步演变为公开对抗,精于权术的阎锡山在表面上应付编遣,同时与冯、桂、奉等地方军阀巧妙应对,在蒋、桂、奉鏖战时,他将全部精力都放在扩充晋系的实力上,为此开始大规模的扩军,已初步具备与蒋介石对抗的条件,但巨大的军费开支使其难以为继。同时,高度警惕的蒋介石为了削减阎的实力,借口统一财政税收,要接收天津海关和长芦盐运使署等税收机关,并且不承认山西整理金融公债的发行,对阎锡山的平津卫戍总司令部所辖军政费用亦予扣发。渐渐地,阎蒋矛盾趋于激化。这以后,经过一系列的明争暗斗,阎、冯、李和蒋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终因其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最终酿成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场军阀混战——中原大战。
  
  中原大战阎锡山觊觎津关
  
  1930年初的太原热闹非凡,所有参加倒蒋的国民党反蒋各派系及各个大小军阀,均派遣代表麇集于此,拥戴阎锡山,结成反蒋大同盟。3月21日,阎、冯公开发出了倒蒋通电,4月1日,阎锡山通电就任中华民国海陆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就任副司令,以西北军、晋军为主力开赴中原战场。5月1日,蒋介石针锋相对地发表《讨阎誓师词》,双方摩拳擦掌,开始进入军事行动,中原大战正式爆发。
  师出须有名。与此同时,阎锡山在北平设立军政府,宣布与蒋记南京政府完全脱离关系。在组织军政府之前,精明的阎锡山“曾派遣专人赴平访问各国公使代办以及外交界,表明公平内政、均善外交的政策。”这为其后发生的津海关事件在外交上做了铺垫。
  一个政权要运作,须有足够的经费;一个军事战役的发动,亦须有充足的军饷。前文提到,大规模的扩军已经使阎锡山的财政支出捉襟见肘,现在战争爆发,犹如烧钱机器一般,更使阎氏对经费艰窘、军饷匮乏有了切肤的体验。蒋介石有英美列强和江浙财阀撑腰,而山西向称瘠苦省份,阎锡山没有强大的经济后盾,他名义上拥有平津地盘,但却被蒋介石派宋子文将平津税收归为“国有”;虽然还号称拥有冀、察、绥,但统治并不稳固,且处处受到蒋介石钳制。阎氏联盟中的冯玉祥军“据地虽广,但多为西北贫瘠之地,财政收入难以自养。”
  可以说,经费问题是事关这场以阎锡山为首的倒蒋战争成败的关键。
  为了应付军用紧急,阎锡山可谓殚精竭虑。最大限度地压榨是其不二法门,如战事之初,他即命山西各县将该年下忙应纳的田赋(田赋向系分前后两季完,纳名为上下忙)于上忙一次并收,限6月底清解。而各县正当上年旱灾之后,本年小麦尚未收割,一次缴纳全年的田赋特别困难。但军令如山倒,逼得农民高利借贷,苦不堪言。但仅仅靠对其辖境内的人民进行横征暴敛是远远不够的。于是,阎锡山打起了“外资”的主意。还是在中原大战爆发之前,蒋记政府的军情人员就侦知有关阎锡山争取外援的情报,“据驻津人员报称阎冯向法美比银公司所借之二千万合同已定,可作准接洽者为陆宗舆,交款办法面粉及现款……”面对阎锡山“擅举外债”,蒋介石采取了断然行动,一面命令查明是否属实,一面在外交上展开攻势:令外交部“照会各国政府不得借款或售械与阎锡山、冯玉祥”,“电请通告各友邦凡属阎逆借款绝对否认……”,“向各国交涉不得以款项军火接济阎冯”等。经过一系列的运作,终于达成了目的,美国公使在报端公开表态响应。
  依靠自身力量行不通,向外借款的路又被堵死,深谙“胜者王败者寇”之道的阎锡山此时已别无选择,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要想让战争机器顺利运转,只有华山一条路,那就是“抢”。而接管津海关正可谓一石二鸟之举。首先,将津海关所征税收除去拨交赔款和债务部分外,全部予以留用,就能尽快解决军需军饷问题。其次,北方税收解往南京,助敌作战,势必形成对自己不利的局面。接收津海关可以一举扭转这种不利态势。
  
  兵分两路和平接管成泡影
  
  阎氏对津海关的接收并非一蹴而就。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此为兵法中的上上之策,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六期生阎锡山自然熟谙此道。因此,阎锡山采取了“先礼后兵”的策略,企图用“和平接管”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秉其意志,阎氏的接收大员们兵分两路,开始马不停蹄地付诸实施。
  这里必须重点提到的一个人物,他是津海关事件的始作俑者——深得阎锡山赏识的天津海关监督葛敬猷,正是他向阎锡山提出了接收津关的动议。1930年4月上旬,葛敬猷奉阎锡山之命,游走于平、津,向有关部门游说,并对津海关税务司贝泐讲明意图,提出要求,但没有结果。同时,葛敬猷带着英文秘书,访问了英法领事馆。英国领事借口违背条约,破坏海关完整和制度,拒绝商讨此事。而法国领事则持敷衍态度,表示只要英领事认可,他没意见。和平接管的企图,一开始就颇为不顺,但战局发展迅速,刻不容缓。中原大战开战后,阎锡山在北平接连致电天津,催问接收津关事宜的进展情形。事不宜迟,阎锡山的顾问辛博森也开始与津海关税务司贝泐进行交涉,并允诺津海关所有员工照常工作,规章不变,待遇不变,等战争结束马上交还海关,恢复旧制。
  

[2] [3]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