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唐山抗震救灾前后的片断回忆

作者:姜东平

字体: 【


  一中西侧有一个较大的水泡,每天都有很多居民聚集在那里洗洗涮涮。那水泡是天然形成的,浑浊不堪。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了解决日常生活用水,也顾不了许多。我们从水泡里打回水来,然后放几片净化剂在水桶里,用来烧水做饭。约在两天后,我们在一片菜地里发现了一口水井,距地面七八米的井下,清亮亮的井水能照出人影来。大家既惊喜又奇怪,为什么没有人到这里来打水?当时也没有多想,大家每天都到这里取水,既避免了和老百姓争水,也不用再吃泡子里的污水了。
  几天之后,我和战友又去那口水井打水。菜地里有个老头正在浇地,他愣愣地瞅着我们,忍不住问道:你们打水揍(做)啥?我回答说:烧水做饭。“唉,你们知不道喂,这井水不能吃啊。”老头的唐山口音很重,令我们忍不住发笑,但很快就笑不出来了。原来在地震前,有个妇女投井自尽,一周之后才被人发现并打捞上来。此后,人们在浇地时,都不用这口井里的水了。你说这事,不知道也就罢了,这几天也没有喝出异样的味道来,可谜团一旦解开,害得大家好几天嗓子渴得冒烟也不想喝水。
  不久,部队调来了专门送水的汽车,才最终解决了吃水问题。
  
  灾区的孩子们
  
  在营地周围,常有几个七八岁的小学生在操场边玩耍,他们都是附近居民的孩子。一个聪明伶俐的小男孩儿,戴着井下工人的柳条帽,常把家里的工具拿来叫我们用;有时中午开饭时,他就拿来一个大洗脸盆,炊事班给他盛上满满一盆高粱米饭,足够他一家人吃的。混得熟了,我们就把他叫做“小矿工”。“小矿工”一家是幸运的,9口之家,竟无一人在地震中伤亡,这在整个震区是不多见的。有一天,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只绿色的鹦鹉,被战士们捉住,正不知如何拯救这个小生命,“小矿工”飞快地跑回家,取来一只鸟笼子。由于缺少饲养条件,那只鹦鹉在第十天头上死掉了。大家为此还难受了好几天。还有一位叫李红的小姑娘,那年刚好7周岁,上小学一年级。每天放学后,她就来到我们通信车跟前,看着战士们忙来忙去。
  从李红的口中得知,她们一家4口,地震中,爸爸和弟弟遇难,是舅舅把妈妈和她扒出来的。她把舅舅指给我看。不远处,一个40岁上下的中年人在用油毡纸苫地震棚,那人瘦小异常,着短裤,刀条脸,削肩膀,走起路来踉踉跄跄。真想不到这个干瘪的“小老头”,会从废墟里救出两个活人来。那些天里,总能看见“小老头”在不停脚地忙碌着,有时推着“排子车”(一种独轮的小车),推一车捡拾来的破烂。更多的时候,就是没完没了地加固那个简陋的地震棚,连日的降雨使他深受其苦,铺在棚顶的油毡纸不知重新苫了多少次。
  一天,我们从废墟里扒出许多遇难者的生活用品,集中在开滦一中的操场上,登记造册,以便日后交给他们的亲人。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几声惨叫。走到跟前,见一个人被绑在电线杆上,衣衫褴缕,蓬头垢面。这不是“小老头”吗?刀条脸,削肩膀,不停地哀求着:“饶了我吧,饶了我吧。”他的身边,站着一位戴着“城市民兵”袖标的青年,手里挥着一根柳条,他大概是打累了,两手叉着腰在那喘粗气。这些“城市民兵”是维护社会治安的,对“阶级敌人”决不手软。有一天,开滦的街头驶过100多辆汽车,上面由城市民兵押解着数百个治安犯罪分子游街示众,有趁火打劫的,有制造谣言的,还有盗窃国家财产的。听说非常时期,民兵们有权力在罪犯抢劫和盗窃国家或他人财产时,在鸣枪示警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当场击毙。所以他们也和军人一样,都配发了半自动步枪。时常看到有人朝天射击过枪瘾。这次看到他们这样对待“小老头”,真是有点动了恻隐之心。我上去问:他怎么了?青年民兵脸上挂着霜,对我说:“这老家伙是富家分子,从别人家的房子里扒出一袋子大米,用大缸埋到他家房后了,你说这家伙多么可恶!”富农分子在那时是被管制对象,又有盗窃行为,那就是罪上加罪,谁还敢对他有任何同情的表示?我只能默默地走开,听他在那里爹一声妈一声地干嚎。这时,我看到李红站在不远处,瞪着一双充满惊恐和困惑的眼睛。我不知该如何去安慰她,只好把她领到通信车敞开的后门前。第二天,就是中秋节了,通信车的左侧,新起了9座坟茔,已经有人来到坟前摆上供奠之物,哭得凄凄惨惨。该是团圆的日子,却有许多人长眠在这里,带给亲人们无限的哀思。我把分到的苹果和月饼送给李红。她手里捧着苹果舍不得吃,只是不时地用鼻子闻一闻,一副天真可爱的样子。我问她:你为什么不吃呢?叔叔们还会给你的呀。她说:我要把苹果留给妈妈。现在回想起来,李红应该是37岁了,不知她现在是否生活得好,还记得当年的事情吗?
  9月9日下午,我们在开滦一中的操场上收听到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当天晚上,即接到紧急命令离开灾区,乘上返回军营的火车。
  这年的11月7日,连队党支部鉴于我在唐山抗震救灾时的表现,批准我加入党组织。那首被黄干事“审查”的词,后来收录于《毛泽东诗词赏析》之中,由多家出版社正式出版。这说明它的确是毛泽东的原作。这段不寻常的经历,深深地留在记忆里。
  1999年6月,我因公出差来到唐山。重返这座城市,当年满目疮痍的景象不复存在,城区内高楼林立,树木成林,一座新型城市在废墟上建立起来。唐山的灾后重建,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有了这种精神,中国就大有希望。
  责任编辑 齐玉东
  

[1] [2]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