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对《日苏中立条约》的不同看法

作者:蒋 健

字体: 【


  另一位著名的爱国人士陶行知虽然赞成信的内容,但不赞成公开发表。但由于王造时将信送给国民党的中宣部长王世杰去公开发表,这无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苏两国的关系和中国共产党的声誉。事实上,国民党、蒋介石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只是把它拿到香港媒体发表。
  该公开信的大部分签名者后来也意识到这样做缺乏历史远见,比如说沈钧儒“先生基于单纯爱国主义思想,亦签了名。周恩来得悉后,将当时国内外形势及该声明在客观上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告知先生;萨空了和李公朴亦同访先生和沙千里,提出当时发表这样的声明有不妥之处,不利于国际上的统一战线。先生听后,认为意见很对,当即表示撤销签名。事后,还多次就此事躬身自责。”(《沈钧儒年谱》236页,中国文史出版社)
  当年救国会的成员钱俊瑞这样回忆《日苏中立条约》签订后沈钧儒态度的转变:“当1941年4月,苏联政府出于应付形势的必要,曾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中立协定。中国有些人起来反对,衡老由于了解情况不够,也附和签了名。后来,恩来同志找他谈,把当时国内外形势详细讲清楚,对他参加签名提出了批评。沈衡老立即表示:‘我一时糊涂,错了。’并说:‘我立即撤销我的签名,当众认错,还可做一番宣传。’”(《沈钧儒纪念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第83页)
  当时签名的一共9个人,除起草抗议书的王造时正在江西外,只有章乃器一个人继续坚持公开信的观点(值得一提的是:章乃器虽然在这件事上没有和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还是让他出任了粮食部部长),其余沈钧儒、史良、李公朴、沙千里等7人从大局出发,对苏联签订《日苏中立条约》的态度完全改变,公开表示撤销签名。
  那么王造时的态度呢?实际上,王造时本人后来回忆“我也觉得错了,但是没有向党在重庆的负责同志(引者注:指周恩来)表示过。我从什么时候觉得斯大林同志做对了,我们做错了呢?是在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进攻开始之后,我才恍然大悟,苏联一定早就掌握有希特勒攻苏阴谋的情报,为避免日本帝国主义的夹攻,造成两面作战不利的形势,不能不与日本订立互不侵犯协定,使日本帝国主义的箭头向南而不是向北,这正是英明的一着。”(叶永烈编《王造时:我的当场答复》,中国青年出版社,第217-218页)
  
  《日苏中立条约》确实是权宜之计
  
  1941年6月22日德国大举进攻苏联。中国政府对苏德战争的前景也十分关切,担心苏若不支,德日打通欧亚战场,于中国甚为危险。7月21日蒋介石致电斯大林对苏联大加赞扬,对英勇抗敌的苏联人民表示支持与敬意,表示“我中苏两国友谊深厚,唇齿相依。在今日更应在反抗侵略之同一线上……以达我两国同舟共济之使命”;同时希望美英以实力援苏,促成中美英苏之合作。此时美英都表示愿意援助苏联抗击德国侵略,因此邵力子8月21日向蒋介石建议,在援苏上“我国得天独厚,亦宜当仁不让”,可以钨锡等苏方急需之工矿产品运苏济急,蒋介石马上应允。中苏继续保持友好关系。
  而苏联政府在即将取得对德作战胜利的前夕,于1945年4月5日单方面宣布废止《日苏中立条约》,并在8月8日向日本宣战。为实行统一的指挥,苏军成立了以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为总司令的远东苏军总司令部,下辖3个方面军、太平洋舰队和黑龙江区舰队,共有11个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1个骑兵机械化集群、3个航空兵集团军、3个防空集团军。计陆军80个师,火炮2.6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5500余辆,作战飞机3800余架,海军各种舰船500余艘,海军航空兵飞机1500余架。总兵力达150余万人。“苏军发动远东战役,不仅是正义之师,而且是胜利之师,士气高昂,兵力雄厚,与日军相比,占有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外交上的全面优势,运用了他们在苏德战争中的作战经验,导致对日作战的迅速胜利(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著《中国抗日战争史》下卷第565-569页,解放军出版社)。到9月2日日本正式签字投降,苏军“歼灭关东军、伪满军、伪蒙军约70万人。其中约8.3万余人被击毙,60.9万余人被俘,俘虏中有(陆海军)将级军官148人,苏军伤亡3.2万人。被苏军缴械俘虏的有:日军23个步兵师、10个步兵旅、1个摩托化敢死旅、2个坦克旅、2个航空旅、1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伪满军11个步兵旅,伪蒙军2个骑兵师和1个骑兵旅以及其他各兵种和特种兵的许多兵团和部队。”(彭训厚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4卷第613-615页,军事科学出版社)
  也就是说,伪“满洲国”最终被苏联红军推翻,“满洲国”皇帝溥仪也被苏军俘虏以后引渡给中国。
  责任编辑 杨小波
  

[1]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