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李新:忠实的史学大师

作者:刘明钢

字体: 【


  
  万事开头难。举凡与民国史研究相关的方方面面,李新都躬亲其事,殚精竭虑,与同仁共同努力,克服诸多困难。如今有关民国史研究的对象、原则、框架、体例等等,都是当年在李新领导下,由诸多同仁共商而定的,并为学术界沿用至今。现在,民国史研究已经成为近些年来中国历史研究中最为活跃、成绩斐然的一门学科。
  199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当然要涉及对国民党战场的评价问题。在座谈会上,李新直言,纪念抗战不应违反历史真实,当年的歌曲、绘画、电影都应保持原貌。“历史学家不能如宣传员那样,必须严格按历史事实说话,才能有学术生命。”对于所谓历史科学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口号,李新不以为然。他说,强使史学为现实政治服务之道,一是指桑骂槐,影射现实,一是为现实辩护,大唱赞歌,两者都会使历史科学变成不科学。历史与现实,毕竟不是一码事。历史学家要做的是把历史事实展现出来,让人们认识历史,进而认识现实和未来。对于长期困扰历史学界的虚假现象,李新终生予以贬斥,并自励绝不同流合污。其诗云:
  “直笔写真史,曲笔抒真情。彩笔传忠烈,朱笔诛奸佞。”
  
  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
  
  除了学术上硕果累累外,李新另一项了不起的成就,是培养了一批当今现代史史学界颇有影响的学者。李新以宽厚谦容之德,善待做学问的专家,把大批人才组织起来。数十年间,学生众多,桃李满天下,如李宗一、王学庄、杨天石、耿云志、李义彬、时光、张注洪、李良志、杨云若、马模贞、李玉贞、周子信、胡庆云、邵维正、刘敬坤、周天度、曾业英、朱信泉、严如平、韩信夫、朱宗震、黄修荣、潘荣、章百家、汪朝光、邓野等。
  李新的学识、为人、品德、精神影响了众多的门生。
  说起李新,他的弟子充满了敬重之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汪朝光说:
  我本人是李新老师的学生。1981年,我报考了李新老师的民国史硕士研究生,当年12月,我到北京参加研究生复试,第一次见到李新老师。在这之前,李老师在我心目中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还是一个很早就参加革命、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见到李老师之前,心中难免诚惶诚恐。但见到李老师之后,我很快就感觉到,李老师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温和开朗的长者,在与他交往中不需要任何的虚饰与矫情。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秘书长魏久明说:
  李新同志是我的前辈、我的老师、我的朋友。在中央党史研究室工作的10多年中,我们成为忘年之交。李新同志平易近人、热情好客。我们常在一起谈工作,谈历史,谈时事及其他感兴趣的问题。有时道别时,他总是说今天我们没有谈完,下次来再谈,并嘱,有空儿就来。他不仅学识渊博、见识多广,而且胸怀坦荡、言之精辟,听了受益匪浅。
  
  中央党史研究室室务委员、第一研究部主任黄修荣说: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起至今我跟随李新老师20多年。在我的心目中,他是诲人不倦的严师,廉洁奉公的领导,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的老黄牛。
  谈到李新的廉洁奉公,黄修荣感受颇深,他写道:
  五年前,我们几个师兄弟为了给李新师庆祝80大寿,准备给他送一件礼物。送什么好呢?芽经商量,决定买一台冰箱,因为他家的冰箱又小又旧,无法再用了。真是很难想像,一个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老教授、抗战前参加革命的副部长,竟然使用那样破旧的冰箱。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起到他离休为止,他一直住在中共中央党校南院83楼。在他的办公室和卧室里,除了后勤部门配置的简易沙发、长条桌子和书架外,他没有任何像样的家具。为了完成书稿的编写任务,他成年累月吃住在办公室。他住在中央党校南院期间,每天中午拄着拐棍到党校食堂打饭。打饭的人多,他就和大家一样耐心地排队等待,从不以知名学者和副部级领导的身份要求任何照顾,往往中午打一次饭吃一天。他身上穿的、床上盖的都是用过多年的十分普通的棉花制品。他虽然自己生活十分简朴,但看到周围同志有困难时,总是慷慨帮助。按规定,他可以享受使用专车的待遇,但当有关部门提出要给他配专车时,他婉言谢绝了。李新老师就这样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自己的一份奉献?选
  著名党史专家陈铁健说:
  先生是我的导师;从学业到人生,都是我终生受用不尽的导师。我以有这样的师长,而心存自豪,无比荣幸。我将以他们的言行为楷模,身体力行,继承他们的遗志。
  为了缅怀李新先生,陈铁健还请书法家用大字书写一副挽联:
  领导川东学潮,参加民族抗战,实施冀南土改,呼唤政治革新,反专制,争民主,求国兴,八十年奋斗不息;
  投身大学教育,参与文字改革,深研民国史事,努力文化复兴,斥教条,除迷信,去盲从,五十载始终如一。
  责任编辑 谢凤英
  

[1]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