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抗战初期王明与中共中央的分庭抗礼

作者:张家康

字体: 【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如何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斯大林一直有着种种担忧,于是,1937年11月,王明被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派回国内。这位钦差大臣自恃有强硬的国际背景,根本不把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放在眼里,在他主持长江局工作期间,目空一切,屡屡违反组织原则,擅自发号施令,公然与中共中央分庭抗礼。
  
  衔命回国
  
  王明是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由共产国际代表米夫一手包办扶植上台的。会后不久,便受共产国际的召唤,前往莫斯科,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行前,成立了临时中央,指定博古为总负责人。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正是通过博古等人推行贯彻,使中共蒙受4年之久的危害。在共产国际工作期间,由于王明的勤勉,而更由于他不折不扣地推行“国际路线”,很得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青睐,他也因此而节节攀升。1935年,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王明当选为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委员和政治书记处候补书记。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中共领导人能得此职务者,唯王明而已。这也就难怪他回国后,“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了。
  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别引起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关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国两个水火不容的政党,为共赴国难,再次携手合作。可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执行中,斯大林却在国际主义的幌子下,打起自己的小九九,因为,苏联在西面已与纳粹德国成生死大较量之势,如果日本又从东面发起攻击,苏联就会两面受敌,处境就会极其危险。正是如此,苏联才和国民政府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希望中国在东面拖住日本,以不形成两面夹击的态势。而这一切的实现,斯大林又把宝全都押到了国民党政府的身上,就是不相信“农民领袖”毛泽东领导的人民武装。
   而最使他寝食不安的是,毛泽东所提出的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如若那样发展下去,蒋介石肯定不高兴,后果也就不堪设想。这种局面决不能发展下去,而应得到相应的控制。斯大林想到了王明,决定派他回国。因为王明是“熟悉国际形势的新生力量”,只有他才能“帮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说是“帮助”,实是监督,以不让“独立自主”太离谱。
  行前,斯大林和共产国际负责人季米特洛夫特意会见了王明,王稼祥也参加了这次会见。斯大林与王明的谈话很有意味,斯大林问刚刚从中国来的王稼祥:“红军有多少人?”
  “在陕北有3万人。”王稼祥如实汇报。
  “3百千。”王明急了,赶忙用俄文纠正。因为俄文中没有“万”,3万应说成30千,30万便是3百千。
  斯大林并不在意,又板着脸说:“重要的是,每个红军战士都应是真正的战斗员,而不是吃粮的。”谈话这才转到统一战线的问题上,斯大林接着说,“不要害怕共产党会淹没在民族解放战争中,共产党人应该积极参加到民族解放斗争中去。”
  
  斯大林的心事再明白不过了,因为,尽管王明报了花账,把红军数量报成30万,斯大林还是担心红军仅仅是“吃粮的”,用中国话说,就是“吃粮不当差”。正因为这样,当汇报到中国革命的一些战略问题时,斯大林已明显地不耐烦了,他说:“现在主要的是打日本,过去这些东西现在不要谈。”这些似是冠冕堂皇的话,自然无懈可击,而王明则从中体味到斯大林讲话的真谛。
  季米特洛夫更是直截了当,他说,由于共产党力量弱小,所以在统一战线中,不要刺激国民党,提出谁占优势、谁领导谁的问题,应当像法共那样,“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不要过分强调独立自主。同时,他还提醒王明:你回去以后,要谦逊,要尊重党的领导同志,中国党的领袖是毛泽东,不是你,你不要自封领袖。回国后,王明倒是无保留地执行“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指示,且有自己的心得和发展,而对季米特洛夫的提醒,则扔到爪哇国去了,公开地凌驾于党的领袖之上,对中国共产党说三道四,进行独立活动。
  1937年11月14日,王明夫妇和康生、陈云、曾山等乘坐苏联军用飞机,经迪化(今乌鲁木齐)和兰州飞往延安。途中逗留了几天,于29日到达延安。当时,中共中央虽接到共产国际的电报,告以王明将回国,但是,具体的日期及回来的方法,都没有明确的安排,况且,延安也没有专门的空中航线。这天,当飞机到达延安上空,地面上的人听到轰鸣声时,还以为是日机前来轰炸。在飞机低空盘旋时,人们才看清是苏军的飞机,这才料定是王明等回来了。据同去迎接王明的一名政治局委员回忆:
  我们到达飞机场,毛泽东、张闻天等也同时来了,我们站得远远的。机场已有相当的戒备,似乎都不知道飞机里面载的是什么人物。大概毛泽东早已接到了莫斯科的电报,告以王明等要来,毛并未公布。王明等回来的确实日期和如何来法,连毛泽东也不知道。直等到王明从飞机走出,陈云、康生也跟着下来,我们才急步上前,彼此握手拥抱。当时一堂欢叙,所谈都是高兴的事。
  毛泽东致了欢迎词,他充满热情地说:“欢迎从昆仑山下来的‘神仙’,欢迎我们敬爱的国际朋友,欢迎从苏联回来的同志们。你们回延安来是一件大喜事。这叫做‘喜从天降’。”在欢迎会上,王明作为回应也讲了话,话语中多少有些反客为主的口气,他说:“我们是共产国际派来的,是斯大林同志派来的。我们几个人都是我党驻共产国际的代表,没有什么地方值得欢迎,应当欢迎的是毛泽东同志。”这些话确实有些莫名其妙,可也反映出他激动而纷乱的心境。
  
  咄咄逼人
  
  
  1937年12月9日至14日,在王明的提议下,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会议。王明作专题报告,主题是:《如何继续全国抗战与争取抗战胜利呢》。他口口声声说,传达的是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指示,言语中大有咄咄逼人之势,给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留下了这样的印象:“王明当时俨然是捧着尚方宝剑的莫斯科‘天使’,说话的态度,仿佛是传达‘圣旨’似的,可是他仍是一个无经验的小伙子,显得志大才疏,爱放言高论,不考察实际情况,也缺乏贯彻其主张的能力和方法。”
  王明的报告可谓锋芒毕露,批评中央洛川会议的正确方针和政策。他认为,过去太强调解决民主、民生问题,不能再提改造国民党政府的口号;反对关于国民党内有左、中、右三种势力的提法,认为只有抗日、亲日之分;否认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反对提国共两党谁吸引谁的问题,主张共同负责共同领导。这些意见,显然与中共中央有着明显的不同,但是,由于他有“尚方宝剑”,大多与会者只能表示赞同的态度。毛泽东虽然也作了辩白和解释,但还是采取了忍让的态度,服从了多数的意见。
  会议的最后一天,在讨论组织问题时,王明未和任何人商量,突然提出一张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的名单,并在排列上做了手脚。他也知此举难免引起猜疑,所以,一再声明决无“夺帅印”的意思。据张国焘回忆,会上,毛泽东对此“单独行动,似感不安”:
  王明所提出的名单,在人选上只增加了和他同回国的赵云(即康生——作者注)、陈云两人,其余多是旧人,不过将席次略加调整而已,所以毛是原则赞成的。毛所不愉快的似是事先没有征求他的意见。……身为中央书记的张闻天的名次,在王明的名单上被降至第七名了。王明的表现似有取张闻天而代之的意向。张闻天却在那里一言不发,除了表示赞成王明从莫斯科带回的政治主张外,从不对实际问题作任何表示,尤其不谈改选书记的问题。
  王明还利用陈独秀等要求恢复合作的问题,大做文章,表面看来是纠缠陈独秀的所谓“托派汉奸”问题,实际是将冷箭射向毛泽东,可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 [3]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