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毛泽东的党外朋友李鼎铭

作者:赵 赓

字体: 【


  
  这部遗著终于在几十年后的1997年12月得以出版发行。据一些专家、学者称,李鼎铭先生这部力作,对今天所有坚持中国特色的研究哲学、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工作者来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极有价值的好书。
  1944年6月,外国记者团来延安参观。英国记者斯坦因指名要采访李鼎铭,边区政府没有任何干部陪同,只派了一名翻译。当李鼎铭在回答斯坦因“你是不是有职有权”的提问时爽朗大笑地说:“我有职有权!”接着,他随意而谈,回答了外国记者提出的所有问题。后来斯坦因十分满意地说道,李鼎铭先生在谈到他与共产党忠诚合作、担任副主席有职有权时,确实是开心地笑了,可见共产党说话真心实意,表里一致。
  
  五
  
  李鼎铭当选为边区政府副主席之后,便单身食宿在政府机关,专心致志,忙于政务。1941年年底,旧历年关到了,李鼎铭决定返里探亲搬家。毛泽东闻讯,特派出爱国华侨送给他的那辆福特牌高级轿车送李副主席荣归故里。当时在边区,能享受这等殊荣的也只有李鼎铭一人。
  李鼎铭在家乡米脂停留两个月,总是精神焕发、热情洋溢地同当地士绅畅谈共产党实行三三制的真谛和决心,以及延安各方面的印象,解释疑虑,纵论国是,深得当地绅士们的拥护和称赞。当李鼎铭携带家眷返回延安时,毛泽东又派专车接他到杨家岭,热情地把他迎进窑洞,问他搬家情况。他告诉毛泽东,已把全部家产献给边区政府了。毛泽东说,留一点吧。李鼎铭口气坚决地说:一点也不留。毛泽东听了哈哈大笑地说:“你真是开明人士!”
  从此之后,毛泽东和李鼎铭交往更加密切。李鼎铭每次到杨家岭,毛泽东工作无论怎样忙也都要接待、交谈。毛泽东还经常到边区政府看望李鼎铭,总是恭敬地称他为“李老先生”。
  毛泽东对李鼎铭先生的信任,他们之间的深厚的友谊,还可以从《永昌演义》这本书的作者李健侯的际遇上得到证明。
  李鼎铭米脂老乡李健侯,出于对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热爱,花十载时光,六易其稿,写成一部颇受读者欢迎的历史章回小说《永昌演义》,虽是小说,却有史料价值。1944年初,李鼎铭将《永昌演义》修改后的稿本推荐给毛泽东评阅。毛泽东读后,于1944年4月29日,给李鼎铭写了一封信:
  鼎铭老先生左右:
  《永昌演义》前数年为多人所借阅;近日鄙人阅读一遍,获益良多。并已抄存一部,以为将来之用。作者李健侯先生经营此书,费了大力,请先生代我向作者致深切之敬意。此书赞美李自成个人品德,但贬抑其整个运动。实则吾国自秦汉以来二千余年推动社会向前进步者主要的是农民战争,大顺帝李自成将军所领导的农民战争,就是二千年来的伟大的农民战争中极著名的一次。这个运动起自陕北,实为陕人的光荣,尤为先生及作者李健侯先生们的光荣。此书现在如按上述新历史观点加以改造,极有教育人民的作用,未知能获作者同意否?又健侯先生近来健康如何,能来延安一游否?统祈转致健侯先生为祷!
  敬颂
  大安!
   毛 泽 东
   四月廿九日
  李鼎铭收到毛泽东的信后,即转达给身在米脂的李健侯。不久,李健侯来到延安,由李鼎铭引荐,受到毛泽东热情接待,奖励他200元边币。后来,李鼎铭虽然作古,但毛泽东却没有忘记李鼎铭所荐之人。新中国一成立,便建议陕西省人民政府录用李健侯为省文史馆研究员,为其修改《永昌演义》创造条件。可惜天不假年,此书刚开始修改,作者即于1950年不幸逝世。
  
  六
  
  “乐山乐水清如此,名相名医道自尊。”这是中共元老谢觉哉在1945年11月写的《赴李鼎铭生日宴》一诗中的两句。
  李鼎铭博学多才,自青年时起就钻研医学,早已成为米脂县的名医,已如上述。在边区政府任职期间,在忙碌的政务之余,他运用自己多年所擅长的本草方剂之术,不但给当地求医的群众看病,还给中央和边区一些领导同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林伯渠、谢觉哉、王稼祥等人看病。对中医情有独钟的林彪,也曾向他请教过医道。
  毛泽东在跋山涉水的长征途中留下关节疼痛之症。有一段时间,他的关节痛复发,胳膊都抬不起来,吃了不少西药仍未见效。李鼎铭得知后,便来到毛泽东住处给毛看病诊脉,当即开了四副中药,他十分自信而且又很有把握地对毛说:“吃了第一服药,叫你胳膊抬得起来,第二服药叫你胳膊能转动,第三服药胳膊就自由了,第四服药就能让你翻单杠了。”当时中央卫生处负责同志和毛泽东的保健医生都不大相信中医,不同意毛泽东服中药。毛泽东说:“还是试试看吧!”
  果然,毛泽东服完了四服中药胳膊疼痛自然被祛,活动真的自如了。自此之后,毛泽东有病就请李鼎铭给他开中药方。有一次,毛泽东还特意将别人送给他的一支上好人参派人送给李鼎铭,并附有一信,说明这支人参供他配药使用,表达了他对李鼎铭所从事的中医事业的极大关怀和支持。
  1941年,王明在延安生病治疗期间,发生过一次医疗事故,使王明出现药物中毒病状。几十年后,王明在其回忆录中,提及这件事情时写道:“……是由非常有经验的中医李鼎铭(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和诚挚热情的李润诗医生的积极努力,把我从死亡的边缘抢救过来……”能受喝了多年洋墨水、吃了多年洋面包、两眼一直向洋的王明刻骨铭心的称赞,由此亦可见李鼎铭先生对医术是何等的精通!
  当时在延安,人们对中西医的看法颇有争议。一种意见认为中医不科学,落后保守,主张废弃中医,只立西医;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西医止于皮毛,只有中医才是世代相传的治本之术,因而鄙视西医,独尊中医。中西医矛盾十分尖锐,毛泽东曾就此对立的两种意见征求李鼎铭的看法。李鼎铭十分辩证地对毛说:“中西各有长处,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求得进步。”毛泽东十分高兴地肯定李鼎铭的意见,说:“你这个想法好,以后中西医一定要团结起来。”在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谈到中医中药的好处,称赞李鼎铭医术高明,要求人们尊重中医,支持中医,提倡西医向中医学习,实行中西医结合。在毛泽东的支持和号召下,陕甘宁边区成立了中医研究会、中西医协会、中医保健社等医疗组织,并且提出“中医科学化、西医中国化”的口号。
  李鼎铭还亲自举办中医训练班,以身作则,将数十年积累的行医经验,以及全部医学良方都贡献出来,并敦请中医世家公开秘方,由政府汇集付印,分发各地采用,使祖传秘方为广大群众服务。他知道自己已到老年了,担心自己的中医技术后继无人,希望能将自己的长子李振三接到身边,培养为一个中医工作者。李振三早年随父学过中医,后离家10多年,改行在国民党统治区铜川做机械技术工作。李鼎铭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表示同意,指示边区速派人持李鼎铭的亲笔信到铜川交涉。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将李振三及其妻儿接到了延安,了结了李鼎铭一大心愿。
  1947年初春,国民党动用20万兵力重点进攻延安,3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主动撤出延安,开始转战陕北。李鼎铭先生虽年迈体弱,但仍与群众同甘共苦,随边区政府跋山涉水,辗转迁移。10月,边区政府转移到绥德县义合镇办公。12月11日,德高望重的李鼎铭先生因突发脑溢血症,不幸与世长辞,享年66岁。
  中共中央专发唁电。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在指挥全国解放战争戎马倥偬中写下了长长的挽词,盛赞李鼎铭先生“为人民民主事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社会各界同赞李鼎铭先生为“爱国典范”。
  责任编辑 齐玉东
  

[1] [2]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