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中共领导人与美国官方的早期接触

作者:蒋 健

字体: 【

于这种形势,中共中央再次调整对美政策,在2月1日发出的一份文件中指出:“英美法与日本之间还存在着相当严重的矛盾,欧战削弱了英法在远东的地位,因而很难迅速召集远东慕尼黑会议。”罗斯福总统7月2日发布了对日本的第一道禁运令。有鉴于此,中共中央在纪念抗战3周年之际明确指出,引诱国民党投降的危险主要的已不是英美法的东方慕尼黑政策,我们可以利用英美法与德意日之间的矛盾。两个月后,中共中央更进一步认为,“英美为了对抗日本南进,便由劝和中日的远东慕尼黑政策转到利用中国牵制日本的政策”。可以这样说,此时的中共中央决心利用英、美与日矛盾的一切机会,以服务于中国的抗日战争。
  1940年春夏之交,日本为了南进,希望尽快结束中国战事,因而向蒋介石提出了优惠的诱和条件;而英美为了阻止日本南进,竭力防止蒋介石步汪精卫后尘,从而扩大了对蒋介石的援助。左右逢源的蒋介石政府处于一种颇为有利的地位。蒋介石向美国求援,具有抗日与对付中共的双重目的,此时他把反共看得比抗日更重要。正如蒋介石10月18日接见美驻华大使詹森时说的那样,“我国不惧外敌日本军队之侵略,且自信力足以制之,而我国弱点,以后当在国内中共之猖狂。唯有得美国空军与经济之援助,足以固我动摇之经济与民心,则中共亦无所施其伎矣。”所以日本的压力稍一减轻,国民党顽固派就又加紧了防共、限共、反共的活动。
  与之相对应,毛泽东在10月25日给周恩来的一封电报中指出。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此时“最困难、最危险、最黑暗的可能性”是中国英美派放弃独立战争,加入英美同盟,美国参战后击败日本,“把中国英美派从财政上军事上武装起来,中国由日本殖民地变为美国殖民地,国共合作变为大规模内战”。也就是说,毛泽东认为,即使蒋介石放弃抵抗投降日本,也不如美国参战打败日本后再帮着国民党打共产党更可怕。
  不过,周恩来随后提供的一份重要情报,打消了毛泽东对国民党加入英美联盟的疑虑,毛泽东11月16日又指示:“蒋加入英美集团有利无害,加入德意日集团则有害无利……目前不但共产党、中国人民、苏联这三大势力应该团结,而且应与英美作外交联络。以期制止投降,打击亲日亲德派活动。”
  根据毛泽东这一指示,中共驻重庆代表团随即多次与英、美驻重庆大使馆联络,把何应钦、白崇禧10月19日要求皖南新四军北撤和缩编抗日部队的电报连同朱、彭、叶、项的复电送到使馆。周恩来11月27日在与美国使馆一名助理武官的谈话中还指出,希望美、英两国为抗日利益计,采取措施,制止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投降活动。但美国大使馆以及美国国务院此时均对国共争执持不介入态度。
  1940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论政策》的党内指示中,指出党的对外政策的总原则是“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同日,在《中央关于对待英美籍新闻记者态度的指示》中,要求一方面把这些记者当做情报人员看待,另一方面把他们当做外交代表人员看待,“以便经过他们形成我们与英美之间的一定程度的外交关系”。
  
  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同美国高官的首次会晤
  
  1941年1月初发生的“皖南事变”震惊中外,美国有识之士纷纷谴责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的行径。1月24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对中国国共“内争”表示关注,同时决定将拟议援华的5000万美元暂缓实施,令准备来华考察中国经济状况的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居里调查国共纷争。
  2月8日,居里在重庆与蒋介石会见时转达了总统罗斯福的口信:“予自万里外观察中国之共产党员,似与我等所称之社会党员,无甚差别。彼等对于农民、妇女及日本之态度,足值吾人之赞许。故中国共党与国民政府相类者多,相异者少,深盼其能排除异见,为抗日战争之共同目标而加紧其团结……”尽管罗斯福对中共和中国政治的了解与评价有不确之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罗斯福希望国共两党团结抗日。
  2月14日,居里和英国驻中国大使卡尔在英国驻重庆大使馆以一起用茶的方式,同中共驻重庆代表团负责人、中共南方局书记周恩来会晤。针对居里对中国内政安定与否的关切,周恩来向他提供了国民党制造摩擦的材料,说明蒋介石如不改变反共政策,势将导致中国内战,使抗战停火,而便于日军南进。居里将美国援助中国抗战的意向告诉给周恩来,并表示:美国赞助中国统一,反对日本。如果中国分裂,美国将很难给予援助。如果内战扩大,抗战将更不可能。周恩来严肃指出,只要不损害共产党的利益,中共就不反对美国援华,但无条件援助蒋介石可能会加强中国内战的因素。
  3月6日,蒋介石被迫在同民参政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上保证,“以后再亦决无剿共的军事”。
  居、周会晤以及居里向蒋介石公开表示关注中国团结抗战问题,是中共务实外交的一次成功。毛泽东稍后在延安提出:“我们并不放弃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态度,但对英美援华与中缅联防则不应反对,可表示听任态度。因此事可使蒋介石难于投降与难于反共,我们必须尽量利用两派帝国主义间的矛盾。”
  周恩来与居里的会晤是中共领导人与美国政府高官的第一次接触,而且他给居里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会见以后,居里对美国驻华使馆官员说,周恩来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富有同情心的人。
  
  太平洋战争爆发带来中共与美国合作的机遇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为了打败日本,美国希望尽可能利用中国人力资源,因此主张中国一切抗日的力量团结抗日,希望国共分歧通过政治途径得到解决。
  1942年5月下旬,周恩来会见随美国军事代表团来重庆的斯诺,表示希望美国军事代表团和美国记者去延安参观,还委托斯诺将宣传中共作战业绩的资料及一封信带给准备第二次访华的居里,信中说中共领导的军队虽然两年来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任何补给,在装备上远逊于国民党军队,但却牵制着日本在华兵力总数的将近一半;为了有效地打击敌人。希望得到同盟国援华物资的一部分。
  很显然,与一年前的态度相比,中共充分认识到了美国军援的重要性,适时向居里表达了获取美援的意向。
  作为美国总统特使的居里,于7月20日开始第二次访问重庆。尽管周恩来最终未能与居里面晤,但他时刻关注居里的行程。
  8月4日,周恩来直接领导的《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欢送居里博士归国》,赞扬居里促成美援的作用,同时强调;发挥外援效能,全在把外援用在准备反攻,打击敌人上:为有效地准备反攻,加紧团结与厉行民主实为首要之图。
  8月6日,周恩来再次以个人名义致函居里,希望美国加紧控制租借物资,勿被国民党当权派储作他用。
  
  林彪向美国官员表示中共的立场
  
  1942年10月7日,林彪以中共中央谈判代表的身份抵达重庆,并于10月13日同蒋介石进行

[1] [3]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