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晚清以降从山西流出的文物

作者:散 木

字体: 【


  
  七七事变前,岳文轩把一尊仿制的北魏石佛头像卖给一个美国石油大亨,定价3万美元,待交货后那位大亨在生日“拍脱”上摆谱,向来客展示、炫耀“中国大同的释迦头”,众人自是且愕且叹。忽然,一位记者看那石佛头像眼熟,就凑到大亨身边,耳语说:“怕是赝品吧?我在大同见过原物,它在那里矗立着呢。”大亨一惊,急嘱下人向岳文轩退货。
  岳文轩不甘心,奸商的本性发作,他顿生一恶计:不惜把原物毁掉,让大亨查无确证。于是,他以3万美金的十分之一用作贿金,买通镇守云冈附近的军人(据说是曾盗挖慈禧太后陵寝的孙殿英部),一声炮响,炸碎了石佛头像,然后拍电报给大亨,称是那个记者瞎了狗眼,是恶意中伤,如若不信可遣人来验查,若有原物在,则当下退货,且甘领处罚;若否之,则请加付名誉损失费云云。
  后来大亨果然遣人来取照,以为确凿不误,遂视赝物为原物,且高悬堂上,用以张扬其之富有。奸商之心狠手辣,可见一斑。
  这还有龙门那块“帝后礼佛图”外流的一案,它也是岳某勾结军人砸下,据为奇货,再广为复制,以“真品”售人牟利的。
  当时还有一家琉璃厂的“同益恒”古玩店,也在山西采买古玩,转售于洋人。一次,它诡称购得北魏佛人金造像,而求购的洋人也是“外行”,受了欺骗,以为那就是秦始皇“十二金人”之一,于是巨款购入,简直是个“大傻帽”。此后“同益恒”老板尝到甜头,不能自已,又化装成“道士”跑到武周山,以“正一教”道长的身份唬退当地“道观”的看护道士,大肆盗取窟内头像,手段不让岳文轩稍许。
  当时琉璃厂还有一个叫夏锡忠的古玩商,相传专门就是鉴定、经营云冈被盗石佛头像的。
  
  流出的山西文物藏家不乏大人物
  
  据说周代古物,山西地下颇为丰富,如现在富丽堂皇的上海博物馆,其压库之宝就多系此物,而载之于文献,如容庚先生的《商周彝器考》、李泰棻先生的《痴庵藏金》,以及近代山西实业家梁上椿撰写的《岩窟吉金录》,书中都有收录。
  却说山西古玩的收藏分布,晋北多地下文物而出土被盗卖,晋中则多地上古玩而被“大院”人家藏之,后来各地古玩商出入山西,每有收获,也多有有关的谈资。
  如清人雅好文玩,莫过于端方其人。端方就是古玩大家的所谓“午桥”先生,他有收藏古玩的名斋,且官职是曾执掌陕、鄂、苏、湖广、两江、直隶等的大员,有的是收藏的资本。后来他在铁路督办大臣的任上入川弹压保路运动,不料被义军诛杀。保路运动,就是辛亥革命的导火线,而端方之死,如盖棺论定,可以从长计议,即人是复杂的,端方曾率队考察西方政治,归来力主“行宪”,成为清廷中的“新潮”人物,再以尊崇学术(学者刘师培就曾在其幕府内充当师爷)、文物收藏而论,他也是一位大家,比如他曾翻拍过太原白行简的一篇妙文《大乐赋》,也买过晋中的若干文物,其一是所谓“昌化十二石”。
  原来,印石最名贵的,堪称田黄(福州寿山所出)、鸡血(浙江昌化所出),它们的价值数倍于黄金。昌化石,最有名的叫“十二石”,它可曾了得,《说印》云其:“中华文物之菁英,天壤之尤物也,原为晋人某富室所藏,石作四副,以大小分甲乙丙丁四级,每副皆两方章、一引首章”。“十二石”,合十二石,重82两,端方死后,此物不知去向。
  又有《王羲之临诸葛亮远涉帖》,亦是从晋中流出的,此帖有翁方纲据《宣和书谱》题签:“仅见于元人破临安所得宋故宫书画目”;又有跋云:“晋唐人学古书者,意趣潇洒,如芙蓉沿岸,自有一种清味,令人爱之重之不容置。”然其真否?如何流传等,皆不知矣。“书圣”王羲之,相传其“一字千金”,此帖据传有27字,当得何价?
  当然了,古玩作为财富的象征、投资的渠道,自古就多有造假者。琉璃厂曾有一高手,竟将仿造的“康熙官窑”瓷器故意放在一晋西北破落人家中,随后放出口风,诱使同行的商人嗅踪而来,果然就有入彀者,结果看走眼,以上等官窑价购去,到京后想转手高价售于人,被人说破(有标记),又被人嗤笑,最后羞愧难当,竟活活气死。商家竞争,出此毒计,亦非昔日所鲜见矣。
  以上谈屑,不过是“文物大省”山西文物从前遭遇的一抹掠影而已。如今说起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山西正在以新的面貌展示于世人(如今现存的山西古建筑多达18118处,而包括“乔家大院”的一批山西民居也已成为中国北方民居的典型代表,至于文物收藏,山西也已有了现代化的博物馆),所谓今非昔比,令人为之无限感慨。
  责任编辑 杨小波
  

[1]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