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们的团不走运,只打了一个半月的倒霉仗,人员、大炮就都没了,现在一个营只有二、三挺机枪……就在不久前——5月20日,我们在捷尔诺瓦亚,在哈尔科夫附近,队伍一到就立即投入了战斗。我们这些头一回上前线、没有打过仗的人被调来调去,先是被安插在防御阵地上,后又撤下来,转移到别的地方,然后又调到防御阵地上。这是在春季哈尔科夫进攻时期。我们张皇失惜,自身很乱,也搅乱了别人,老是害怕敌人的轰炸。

  把我们调到了更南的库皮扬斯克附近的布拉采洛夫卡地区,在那里待了两星期,挖掘壕沟的内崖和外崖、埋地雷、修筑土木发射点。后来德寇转入进攻,坦克开过来了,多得不得了,向我们投掷炸弹。我们完全不知所措,打哆嗦,向后退……简而言之,我们被撤出了战斗,换上了近卫军军人,把我们调到了库皮扬斯克。在那里,还是修筑土木发射点,挖内崖和外崖,直到顶住了德寇为止。我们防守城市的时间不长——只有两天,就接到命令:向左岸撤退。我们炸毁了铁路和浮桥,躲进芦苇里。

  我们原以为要在这里住扎很久,决不让德寇通过奥斯科尔。

  而德寇却没有硬冲。他们用迫击炮打我们,我们也还击了他们。这就是全部战争。每天早晨都出现一架“拉玛”飞机——“福克—武尔夫”型双机身的侦察机。我们使劲地用轻机枪对它扫射,但总是毫无结果。一群“容克”重型轰炸机从容不迫地呼啸着向后方飞去。

  我们的工兵为参谋部挖掩蔽部,农村姑娘们则沿彼得罗巴甫洛夫卡修筑第二道防线。而我们,参谋部的指挥员们,则写报告,画各种图表,不时地到指挥部去接受指导性训练。

  生活过得平平静静,甚至《真理报》也能送到我们这里来。没有任何伤亡。

  突然,出乎意料地来了一道命令……

  在战争中,除了眼前发生的事件外,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你都不会知道。当德寇的子弹没射中你时,你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安宁的、平静的。轰炸开始了——你才相信,从波罗的海到黑海整个战线都动起来了。

  现在的情形就是这样。懒洋洋地躺在沉寂的长满芦草的奥斯科尔河岸上,什么都满不在乎,因为据说,敌人被顶住了……北方炮声隆隆,——就让它炮声隆隆吧,战争就是这样的嘛。

  可是现在却像晴天一声霹雳:23点整就要出发了……

  没有战斗……不打就撤是最糟糕不过了。在布拉采洛夫卡我们也是不得已离开久居的战壕,不过,在那里我们是由于兵力不足而被迫这样做的。可是这里呢……昨天,我和什里亚耶夫刚检查过防御阵地。说实在的,防御阵地还真不错,甚至师长还夸奖了机枪的配置,并且还派第852团和854团的工程师来学习,学习我们如何在房子下面修筑土木发射点的。

  难道德寇已楔入那么深了吗?沃龙涅什……如果德寇真的突破了这个地方,我们的处境就不妙了……看来,真是被突破了,否则就不会把我们撤出战斗,而且还是从像奥斯科尔这样的防线上撤离的。在我们的地段上,直至顿河,好像己没有任何河流了。难道我们要撤到顿河吗……

  “中尉同志,马车装载什么呢?”

  新任的排长,年纪很轻,嘴上刚刚长出一点胡子,他用询问的眼光望着我。

  “迫击炮弹要装走吗?”他问道。

  “师参谋部没有派车来吗?”

  “没有。”

  “那就埋起来吧。岸上还有剩余的吗?”

  “还有。100颗。”

  “好吧。你拿20颗去,以备万—,剩下的都埋起来。”

  “明白了。”

  “铁铲带全了吗?”

  “第三营有30把。”

  “跟他们走吧,快点!”

  他灵活地转过身去,跑到车子跟前,用手扶住射击板。非常好的青年——勤勤恳恳,就是过于害怕上司了。

  对了……还要把地图换一下,这样我们就可以不使用那张新的、  作响的、在右角上,即哈尔科夫这个地方上有一块像吸血鬼那样伸开四个爪子的地图了……

  12时,军用饭盒叮当作响,我们团的最后一个连朝彼得罗巴甫洛夫卡方向进发了。

  我和什里亚耶夫整夜都走在前沿阵地上。我们只好完全按新的方式布置机枪。地方的设防昨天就撤走了,他们把自己的机枪全带走了。我们的地段原来有15挺机枪,现在只剩下5挺——两挺“马克沁”重机枪和三挺“杰格佳耶夫”轻机枪,使人特别不放心。我们把“马克沁”重机枪安置在野战工事的侧面,轻机枪放在它们中间。战士们的位置也得从新安排。我营的阵地已扩大了二倍,一公里只有10——20人。每人的距离是80——100米。的确不充足!

  第二天过得很平静:敌人没有看出来,还像原来一样,沿着道路和彼得罗巴甫洛夫卡北部边缘攻打我们——出击很少,而且不太愿意打。只有两、三颗炮弹在我们的院子里爆炸。什里亚耶夫的指挥所设在被炮弹打成千疮百孔的一座四层楼房的地下室里,看来,它原先是一个宿舍。弹片击伤了一只棕红色的猫,这只猫和一窝小猫都躲在我们的地下室里。卫生指导员给猫做了包扎。猫咪咪地叫,用黄色的、吃惊的眼睛望着我们,迅速跑进装着小猫的木箱里去。那些小猫眯咪地叫着,彼此在对方身上乱爬,把脸埋在绷带里,怎么也找不着奶头。


作者:[苏] 维克多·涅克拉索夫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