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70,创建于2011-3-26*/ var cpro_id = 'u424256';

首页 -> 2000年第2期

一个“人”的遭遇

作者:李 锐

字体: 【


  前不久,我在一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经历了·件很难忘记的事情。香格里拉在云南,在青藏高原的东缘,是康巴藏人的居住地。香格里拉藏语的意思是“心中的日月”,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地方。雪山,草原,牦牛,羊群,遍地盛开的鲜花。像天一样蓝的湖水,在白云下安详平静的村庄。除了在书本上和想象中,我从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世外桃源,这样的人间天堂。那一天,因为女儿的高山反应,我们脱离旅游团队去了医院。在给孩子完成了治疗以后,我实在不愿放弃漏掉的风景,于是一个人租了一辆汽车去“独游”。走到半路,受不住美景的吸引,就停下车来拍照。鲜花,草原,安详平静的村庄……正当我沉浸在美景当中的时候,忽然从树丛的背后跑过一群孩子来,一边跑着,一边喊叫,衣服和头发在风中飞舞,气喘吁吁地跑近了才听清他们喊叫的话,很简单,只有两个字,“交钱!交钱!”孩子们把我团团围住,“交钱!交钱!交十四块钱!”我立刻明白了,这儿的风景是不可以白看的,更不可以白白地拍下照片拿走去看。这次旅游的一路上我见过了太多需要交钱的“景点”,可都不像这群孩子这么气势汹汹。我的衣兜里并没有恰好的十四块钱,最后付了十五块钱。交了钱,看到其中一个女孩掏出小本来做记号。我忽然明白她在记账,撞到这个风景里来“交钱”的不止我一个。我也忽然才算清,来讨买路钱的是七个孩子,他们要求每人两块钱。回到汽车上连司机也感慨“怎么会这样乱要钱?以前从来没有过!哎……从来没有过!”有了这样的经历,眼前的风景自然变了味道。可孩子们毕竟是孩子,见我的车开了,那七张小脸堆满了收获的笑容,一齐在温柔的晚霞中朝我挥手再见。那一刻,心里真有说不出的疼痛和难受,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眼前的风景。
  把这个小故事带到这里来是想提个问题:你到底是愿意留在那个原始的风景里被人欣赏呢?你还是愿意只做一个欣赏别人、欣赏风景的“现代”的过客?你到底是愿意为了脱离原始而去收钱呢?还是宁愿只为了别人留在美丽的风景里而付钱呢?在这个日益现代化的地球上,到底哪里还有可以安放心灵和情感的干净的风景?当风景日益成为“古典”的想象的时候,当自然的风光无一幸免地变成旅游项目被经营的时候,已经“现代化”的一些人,要求保留原始风景的人道基础是什么?或者说像我这样一个坐着飞机和汽车来旅游的人,期待人间天堂一般的美景的道德基础又是什么呢?眼前这“七个小矮人”在我心里搅起的波澜久久难平。
  处在所谓的“发展中国家”,生活在剧烈变化的中国,这样的尴尬和两难尤其地尖锐而疼痛。我自己曾经在黄土高原的吕梁山区做过六年农民。在烈火骄阳之下直起汗水淋漓酸痛无比的腰背、在锄柄上伸开满是血泡的双手的时候,我对原始和贫困的体会,我对机器的渴望都是刻骨铭心的。如今,对现代化的反思是一个世界性的时髦话题。我们都知道,如今这个现代化的地球,是所谓的发达国家殖民了、掠夺了、破坏了原来的“自然”、原来的“他人”才换来的。在这种殖民、掠夺和破坏中,包括了对人的直接屠杀和买卖。当人们非常“平等”地提出对生态环境的要求的时候,却有一个非常不平等的先在现实作为现代化的前提。更有人想凭借着这样的不平等来主宰世界。但是反省自己,所谓的第三世界的人们在没有被殖民,没有被别人掠夺之前,真的是过着一种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完美的生活吗?现代化的大规模机械耕种对于刀耕火种的代替,是任何诗意化的古典都不可代替也不可阻挡的,因为它们之间更替的深刻原因是生存的优势——说到底它们不过是人在自然环境逼迫之下的先后选择。要求用刀耕火种或是牛耕人种来供应六十亿张嘴,是比核灾难更可怕的灾难。任何对于古典和对于现代化的批判与赞美,都有点像我们对于鲜花或杂草的批判和赞美——我们之所以能够批判能够赞美是因为春天来了,是因为太阳让鲜花和杂草长满大地。
  几年前,在一次会议上发言,我曾经提起一个话题:几十万年前原始的山顶洞人在山洞里点燃的篝火,和宇宙飞船升空时那团尾火的意义是一样的,它们在本质上是一种同构的东西,尽管在这中间相隔了几十万年的时间,尽管在那团火和这团火中间有人类几十万年的文明落差;但是,这两团火都是人类从自然当中分离的象征。已经有了微波炉、煤气灶、电烤箱的我们,已经有了汽车、火车、电力机车、喷气飞机的我们,已经有了热电厂、水电站、核电站的我们,已经有了宇宙飞船的我们,不仅大大扩展了火的用途,而且大大改变了火的形式和内涵。当拾柴烧饭、点火取暖这类行为一方面被视为原始落后的标志,一方面又成为城里人郊游野餐中的“田园享受”时,我们才能体会到“文明”这两个字把自己包裹得有多么严密,多么舒服。从山顶洞人的篝火到宇宙飞船的尾火这几十万年的变化,被我们自豪也是自信地称之为是科学,是进步是一种不言而喻的人类主动进取的胜利。但是,不管多么“进步”,不管怎样“胜利”,在那团火和这团火之间人类的行为是一样的——那就是人在对自然的利用中开始了自己无法终止的“文明”,开始了自己无法终止的“人”的过程。一种自然之物,在与自然的对立、分离中成为人,成为覆盖地球的六十亿的我们。成为“现代化”的、“科学进步”的、“无所不能”的、越来越舒服的我们。这种对于人类文明的自信,这种从人类自身利益出发对整个自然过程、宇宙过程的目的论的描述,这种对人的完美假定,正在成为我们继图腾、宗教之后的又一种神话。这一次的神话崇拜的是“科学”和“进步”;是不断的科学必然带来无所不能的不断的进步;是人的万能。现在,尽管有了后现代主义的种种批判和种种解构,可照样还是阻挡不住这现代神话的滔天洪水。理性的批判就像泛起的泡沫,立刻就被淹没在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机、互联网络的洪水之中。因为就连批判者本身的生活,对自然条件的直接依赖也几乎等于零。现代神话的永恒动力不是理性,而是现实生活深刻的改观。这就好比今天来开会的各位,谁也不可能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改乘帆船和马车回家。现代人几乎是无法在生活中再确认自己的自然身份。衣、食、住、行,千头万绪,没有一样不是人自己制造出来的。在人造心脏、人工降雨、克隆动物、试管婴儿都已经产生的今天,所谓“自然身份”是原始的代名词。在你接受了汽车和飞机的同时,你也无可回避地接受了产生汽车和飞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体制。所谓自然,早已经是一个不可复原也无法追回的自然。即便是想到自然,想到环境,我们也还是从“可持续发展”这个最实用的“长远目标”出发。这句话说明白了就是人对自然永远的利用。在这里还是没有多少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可惜,就连这种最起码也最“实用”的话也还是有人不想听。还是有人在为了金钱不惜一切地破坏和攫取。还是有人一心以为可以把攫取留给自己,把破坏留给他人。在这一切“正确”或“不正确”的行为、想象的背后,是我们对

[2]

http://www.520yuwen.com 提供 免费书籍报纸阅读。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a510abf00d75925ab4d2c11e0e8d89a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