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70,创建于2011-3-26*/ var cpro_id = 'u424256';

首页 -> 2005年第2期

真理静修院院规

作者:甘 地

字体: 【


  以上几个方面都很容易明白,但不偷窃还有更深的涵义。经过别人同意拿走的东西,但自己并不需要,也算是偷窃。我们不应该接受我们不需要的任何一件东西。这类小偷一般是把食物作为目标,如果我拿走自己不需要的水果,或者拿走的份量大大超过自己的需要,我就成了小偷。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么,绝大多数人夸大了自己的需求,无意识地把自己变成小偷。如果认真地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就能大量地减少需求。遵守不偷窃的人会逐渐减少他的需求。世界上大多数悲惨的贫困就是由于人们违背了不偷窃的原则。
  前面提到的偷窃是指外部的或者东西的偷窃,此外还有另一种更加阴险的偷窃,使人的精神更加堕落。这就是心理上的偷窃,渴望得到别人的东西,或贪婪地盯着它。一个不吃饭的人,就肉体而言,他可以被看作是在禁食,但如果他看到别人在吃饭,就在脑海中想象吃饭的愉快,他就违背了禁食,犯了偷窃罪。如果在禁食期间,他不断设想禁食后的各种菜肴,他同样也有罪了。
  遵守不偷窃院规的人不会为将来的需求烦恼。许多人正是出于对未来的无端焦虑成了小偷。今天我们可能只渴望占有一样东西,但明天如果我们想要更多时,就会采取措施,可能的话就直接去偷。
  偷窃思想不亚于偷窃物品,声称自己想出了某些好的观点,其实不是他原创的,他就犯了思想偷窃罪。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有许多博学的人犯了这种偷窃罪,时至今日剽窃也绝非罕见。例如,假定我在安陀罗看到一架新型手工纺车,回到静修院制造了一台类似的纺车,却宣称是我发明的,我就是在撒谎,犯了偷窃别人发明的罪。
  因此遵守不偷窃院规的人要保持谦卑、考虑周到、时常警觉,还要生活简朴。
  
  六 不占有或清贫
  
  不占有和不偷窃是同类。不是偷来的东西,如果我们不需要却占有它,就是赃物。占有物品暗含着为将来做准备。真理的追求者,爱的追随者不能为明天储备。神从不为第二天储存东西,他从来不创造此时此刻不需要的东西。如果我们把自己托付给神的意志,就足以放心,因为神会为我们提供每日的食物,也就是生存需要的一切。许多圣人和信徒曾以此信念为生,他们的经历总是证实了这一点。我们对神的法则的愚昧无知或视而不见,导致了贫富不均以及贫富不均所带来的各种不幸,因为神的法则是每天为人们提供他所需要的食物,仅此而已。富人储存了太多的无用东西,对占有的物品漫不经心,随意浪费,同时数百万人却因饥饿濒临死亡。如果每个人只保留他需要的东西,世界上将没有人匮乏,所有的人将不愁吃穿。事实上,富人的不知足并不亚于穷人。穷人想成为百万富翁,而百万富翁想成为千万富翁。为了知足的精神能广泛传播,富人应带头减少占有物。如果他们能有节制地占有财产,饥饿的人就能吃饱,并且还会和富人一起懂得知足。不占有理想的圆满实现要求人像鸟一样,头上没有屋顶,不为明天储备衣服和食物,他只需要当日的食物,但食物的来源是靠神的旨意,不用他来操心。只有极少数的人可以达到这个理想状态。普通的探索者不要从几乎不可企及的理想中退缩。我们要记住这个理想,在它的光芒中审视我们的占有物,并努力减少它们。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不在于财产数量的增多,而在于有意而自愿地减少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增进幸福和满足,并提高服务能力。根据这条标准来衡量,静修院里有许多东西并非必需品,多余的东西会引诱邻人偷窃。
  从纯粹真理的角度来看,身体也是一个占有物。正确地说,正是享乐的欲望为灵魂创造出了身体。当这种欲望消失,就不需要身体了,人就从生死的恶性轮回中摆脱出来。灵魂是无所不在的,她何必在意囚禁在牢笼般的身体中?或为了那个牢笼而去犯罪,甚至去杀人呢?这样思考,我们就能达到自我克制的理想,学会使用身体去服务,直到身体死亡。因此,我们生活的支柱不是食物而是服务。我们吃、喝、睡、醒,只是为了服务。这样一种思想态度给我们带来的是真正的幸福,并且时机到来时获得真福直观。让我们以此反省自己吧。
  我们要记住不占有的院规还适用于人的思想。如果一个人的脑海塞满了无用的知识,他就违背了这条宝贵的原则。使我们远离神的思想,或者阻止我们向往神的思想,都是我们道路上的障碍。在此我们回顾一下《薄伽梵歌》第章中关于知识的定义,它说谦逊等组成了知识,其余的没有用处。如果真的如此,那么我们今日拥有的绝大部分知识纯粹是无用的,不仅对我们毫无益处反而有害。它们使我们头脑迷失方向,甚至一片茫然,充斥着各种纷乱的邪念。勿庸置言,这并不是为懒惰找借口。生命中的每一刻应该充满着向往真理的精神或体力活动。把生命奉献给服务的人不能有片刻的游手好闲。我们要学会分别什么是有益的活动,什么不是。当我们全心全意地致力于服务时,就自然形成了辨别能力。
  
  七 无畏
  
  每位《薄伽梵歌》的读者都知道,书中第十六章提到的有关神的属性中,名列首位的是无畏。作者是出于危急关头的需要,还是出于慎重考虑把最高荣誉给了无畏,我不得而知。在我看来,把无畏名列首位当之无愧,因为其它高贵品质的成长离不开无畏。一位寻找真理、拥有爱的人怎么能够没有无畏的精神?正如Pritam所说:“‘Hari(神)’的道路属于勇敢者,而不是懦夫。”“Hari”在此的意思为真理,勇敢者是用无畏装备起来的人,而不是持剑、拿枪之类的人。只有充满恐惧的人才会用武器装备自己。
  无畏是指战胜所有外部的恐惧——疾病、身体受伤、死亡、被驱逐、失去最亲近的人、名誉受损、触犯法律等等。很多人以为只要不怕死,就什么都不怕了,这是非常错误的。一个人能战胜对死亡的恐惧,不一定就能无所畏惧地对待其它事情。比如我们周围就有些人并不怕死,可他们会去逃避生活中的一点点困难;有些人准备慷慨赴死,却无法承受心爱的人被夺走;有些守财奴能忍受一切,甚至愿意付出生命,却不愿舍弃财产;还有些人做了好多不光彩的事来提高虚幻的声望;也有些人背离就在眼前的艰难道路,仅仅是害怕遭到世人的憎恶。真理的追求者必须征服所有这些恐惧。在追求真理过程中,他准备牺牲所有的一切,甚至就像柯利斯钱达拉做的那样。柯利斯钱达拉故事可能是个寓言,但每位追求真理的人将从个人的经历中见证它的真实。故事和历史事实一样珍贵。
  只有达到最高境界的人才能获得彻底的无畏,因为它意味着摆脱痴心妄想。如果一个人拥有坚定的决心,并且锲而不舍地努力和充满自信,他就能不断地向着目标前进。
  就像开始说到的那样,我们必须抛弃所有对外部的恐惧,但我们总是要害怕内心的敌人。我们害怕情欲、愤怒等。一旦我们降伏了阵营里的叛徒,对外部的恐惧就会自动消失。所有的恐惧以身体为中心活动,当我们克服了身体的依恋,恐惧也就了无踪影。到那时我们将发现所有外部的恐惧是没有根基的幻觉。当我们摆脱掉对财富、家庭和身体的依恋,心中的恐惧就荡然无存。“去除世间幻相,方能自在安详”是句至理名言。财富、家庭和身体仍然存在,跟过去一样,我们需要改变的是对待它们的态度。其实所有这些都不是我们的,它们都是属于神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我们的,连我们自己也是他的。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可害怕的?奥义书教导我们:“享受事物却不贪恋”,也就是说,我们感兴趣的是作为托管人来保管财富,照顾家庭和身体,而不是占有它们。遵神的意愿我们拥有它们,神会给予我们力量和武器来捍卫它们,抵抗入侵者。当我们不再认为自己是主人,而是降为比脚下的尘土还要卑微的仆人时,所有的畏惧将如迷雾散开,我们将获得难以形容的平静,并且直面真理之神。
  

[1] [2] [4] [5] [6]

http://www.520yuwen.com 提供 免费书籍报纸阅读。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a510abf00d75925ab4d2c11e0e8d89a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