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45 千面纽约

  Author :

  Issue : 总第 174期

  Provenance :上海译报

  Date :1995.9.11

  Nation :

  Translator :阿毅编译

  纽约—— 一个奇异的城市。它是如此之大,而且每时每处都充满了变化。以至任何对它的评论都只能描述它的某一方面或部分。每一个人的眼中,都有一个他自己的纽约。

  1995年夏天有200万以上的游客游览了纽约,是本世纪以来游览人数最多的一年。而外国旅游者对纽约的了解完全可以用瞎子摸象来形容:他们的结论取决于他们看到了什么,怎么看的和他们自己的传统观念。

  以下是从外国旅行团的巴士上收集到的一些反映,由于不是公开发表的意见,可以认为是外国人对纽约市的真实印象。请看看他们眼中的纽约:

  阿拉伯人:信心大增

  纽约无疑使许多中东人自信心大增,因为他们发现这是一个真主和魔鬼全搅和在一起的城市。覆盖全球的卫星电视和它所描述的高度物质化的美国,在这儿表现出不可思议的魅力,而从犯罪新闻、暴力影片中感觉到的对阿拉伯人的歧视,又使他们感到这儿的一切都充满了某种危险。

  “很多阿拉伯人都从电影里得到这样的印象,即你不可能活着走出哈勒姆,”阿德莱·伊尔佐说,作为导游,她已经在纽约居住了15年了,“所以我们在夜里带他们到那儿去,这让他们感到十分刺激。”

  当巴士从华尔街开过时,游客们好像并不感兴趣。有些人摆弄着摄像机,另一些则穷追不舍地提些让人尴尬的问题。“为什么这儿会有这么多的犯罪?”玛吉达·哈吉姆小姐就这么问,“你们的军队在世界上东管西管,就管不了哈勒姆?”她在对美国人喜爱的运动及麻醉剂问题发表了一通感想以后,又来评论“不恰当”的穿着:“你看看,那么胖的人竟穿紧身衣,还有光着的,”她说,“要是谁想光着,他得先长漂亮些。”

  俄罗斯人:并不自卑

  俄国人曾经把纽约当作垃圾场,但是,当被敌对的意识形态掩盖了那么多年的真实展现在人们面前时,新的拜金主义开始了。

  “好吧,朋友们!纽约是世界的首都,”导游以撒·博萨卡向他那一车俄罗斯游客宣布,“这个城市让你活得更舒坦,呼吸得更自由。”

  为什么它是世界的首都?

  “为什么?因为这儿是全世界贸易、金融中心。”

  这就是今天的游览主题——看一看资本主义的运作方式,这对于前苏维埃的游客们来说,是仍需全面了解的秘术。

  博萨卡先生说,他的游客最难理解的是为什么这么豪华的产业不属于政府,他通常得解释一番。而在华尔街,他使尽浑身解数,也很难打破马克西姆·高尔基的话在苏维埃孩子们心中建立的概念——“黄色魔鬼”的城市,完全由金钱驱动。

  “这儿是世界上最发达,最富有,最自由的股票交易市场,”他高声嚷嚷,“美国的孩子不去动物园,他们到股市来!”

  俄国人多半会在巴士上一边喝酒一边赞叹不已,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对街上的流浪汉无动于衷。想要说服一个外国人爱上这个城市,也并非总是轻而易举。

  “我开始有点爱上它了,”艾拉·克雷斯,一位乌兹别克斯坦的医生,笑得有点勉强,“我有点喜欢建筑物的高度——但它们并没有使我觉得自卑。”

  日本人:虚惊一场

  龟田太郎曾出国41次,其中两次到过芝加哥,但是因为害怕,他没来过纽约,虽然他对这个城市的想象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了。

  “我听说过很多故事,也在电视里看到过纽约,”现在他站在了世界贸易中心大厦的屋顶平台上,“但我想亲眼看看这儿的人是怎样生活的。”

  像大多数从旅游局的大巴士上下来的游客一样,龟田先生惊奇地发现纽约并不那么危险。许多日本人出国旅游时都会谨记,一定要成群结队行动,并担心语言和安全问题。与在家不同,他们最最提防的就是——危险。

  今天早晨,38个日本游客乘巴士到曼哈顿游览——他们认为包括午饭和世贸中心门票在内的每人50美元的消费便宜得不可思议。导游加藤幸子是美籍日本人,在纽约当导游已经7年了。她告诉游客们,“25年前,妇女可以在晚上独自上街。但是如今,如果您想在晚上来这儿听爵士乐,你最好叫辆出租车,从市中心过来大约7美元。晚上8点以后切不可坐地铁。”

  在洛克菲勒中心,她向游客们解说,洛克菲勒是怎样在一代人的手里建成了这么一个帝国。“在日本,他也许会被看成是暴发户,但在这儿,他是美国梦的化身。”

  游览的最后一站是哈勒姆,这儿有许多吸引旅游者的东西:一点点危险;美国音乐的历史;与日本传统截然不同,却影响着日本一代摇滚青年的文化。

  到这次旅游结束,纽约似乎已经不那么可怕了,至少对于23岁的大学毕业生山崎重矢来说是这样。“我刚看过《恶魔》第三集,”他说,“我一直在想:在纽约可别遇上这样的人。”他拿出一把买来防身用的瑞士军用匕首,一边自嘲地笑着,把它扔进了旅行袋。

  美洲人:大开眼界

  洛克菲勒中心又笨又大的擎天柱似乎并不怎么样,帝国大厦比起重机也好不了多少。对于这个西班牙语旅行团的15名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旅游者来说,这些作为纽约标志出现在明信片上的著名建筑好像不值一看。

  这儿才是他们寻找的真正的纽约——曼哈顿人在举行公开的庆典。名人巨星们在第五大街上作即兴表演,人流潮水般地从各个地铁出口汇聚过来。

  “这儿可真带劲儿,”来自波多黎各的卡门·阿曼达说,“他们好像不用睡觉。你看那些大腕儿多帅。”

  这时阿根廷的导游里卡多·扎克尔向他们讲述了纽约人是怎样为了付房租和糊口而挣扎,贫困线以下的人们怎么样生活,即使是令人着迷的明星,也同样面临着巨额开支和曼哈顿经济衰退的威胁。

  对于27岁的罗西奥·达娃洛丝来说,她印象最深的还是纽约的贫富之悬殊。“这个城市的某些部分是如此的高雅,”她说,“而其它地方又是这么贫困,这真让人难以相信。在我们国家,不可能有如此悬殊的贫富差别。”

  德国人:有点慌张

  灰色的大巴慢慢停在了中国城,20多个德国旅客被请下了车。导游告诉他们,有几分钟时间可以让他们在拥挤的大街上逛一逛,浏览一下商店。游客们有点吃惊。

  “德国游客大都信奉安全第一,”当了10年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导游的玛丽亚·拉达说,“他们认为纽约是一个危险的城市。”

  德国人很不情愿地逛着街。在很多方面,德国人的表现更像是来自美国的小城市的游客。他们抱怨交通拥挤;他们从没看到过街上有这么多人;他们觉得这儿的建筑很高,噪声很响。

  德国人与美国旅游者的区别在于:多数德国人认为纽约的物价不算贵。“瞧,”一位柏林来的商人指着一个停车场指示牌上每小时15美元的停车价对他妻子说,“还挺便宜。”

  许多德国游客吃惊于街上行人肤色的多样化。一个跟父母一起旅行的16岁男孩诧异地说,他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黑人、棕色皮肤的人和黄种人。“我们在影视片里看到的美国人可不是这个样子。”

  对于多数德国人来说,哈勒姆也许是他们最喜欢的地方。“开始时他们好像挺害怕,”导游拉达小姐说,“但他们很快发现那儿比他们想象中的更有趣,更精采。他们喜欢那儿的音乐、建筑和餐馆里的人体形状食物。”

 

 

 
     

苏教版初中语文网站推荐阅读

 
www.520yuwen.com推荐阅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