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 国际象棋夺冠大观

  Author :庄义逊

  Issue : 总第 18期

  Provenance :《风采》

  Date :1982.3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国际象棋发源于6世纪时印度的一种“四人棋戏”,7世纪时开始传入阿拉伯,已经发现的最早记载是六七世纪波斯(今伊朗)的有关古书,我们从现存伊拉克古画里,可以看到9世纪时,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已是棋师辈出了。在现在伊朗残存的古诗里,还看到这样的记载:两个王族沉溺于一场旷日持久、不分胜负的战争,双方疲惫不堪,难于应战,结果以一局象棋决定胜负。

  大约14世纪时,国际象棋开始传人西欧,首先在西班牙扎了根,由于西班牙王卡尔洛斯一世当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而统治着欧洲,因而到十五、十六世纪时,国际象棋已在欧洲流行起来。到19世纪中叶,欧美一些国家已人才济济,国手辈出,开始出现国际交流的趋势。当时,统治欧洲棋坛的是德国的安德鲁森。

  也是在这个时期,美国出现了象棋明星莫菲。莫菲14岁时便取得律师资格,以后为国际象棋所吸引,年轻时便显示出高超的棋艺,在相当一段时间,连续20年占据着美国冠军的宝座。1858年,年仅21岁的莫菲只身来到英国,在伦敦一举压倒了当时欧洲的另一名国手斯丹顿,使欧洲象棋界陷入恐慌。同年12月,莫菲与安德鲁森相遇,经过9局的交锋,结果以七胜二负的成绩大败安德鲁森。据说他在比赛时,曾有一着棋考虑了11小时之久,被作为国际棋坛之“最”存案。莫菲棋艺之高超,以至于他的名字至今仍被国际象棋界当做口头禅,“就像莫菲”一语便意味着连下好着。有人把他誉为几百年来国际象棋的第一天才,也有人说他才是真正的世界冠军。其实那时尚未有正式的国际冠军赛,因此还算不上世界冠军。莫菲在欧洲逗留6个月后回到美国,因失恋陷入精神病态,不久后去世,但他在近代国际象棋艺术方面留下许多至今仍有启发的知识。

  现在公认的第一届世界国际象棋冠军赛是1886年举行的,在这次比赛中,斯坦尼茨以十胜五负五和的成绩战胜了楚凯尔托尔特,因而被公认为第一个世界冠军。其实,斯坦尼茨在此前已经先后在1862和1873年两次国际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在1886年获胜后,又先后于1889、1890、1891、1892年的国际冠军赛中保持世界冠军称号,直到1894年才败给拉斯凯尔。

  斯坦尼茨不仅棋艺高超,在国际冠军赛史前时期曾称雄一方,而且他在象棋理论上也颇有建树。他曾为国际象棋制订了若干弈棋规则,为象棋理论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至今仍被人们所敬重。

  与斯坦尼茨同时代,在德国又出现了另一名棋师,这就是连续27年保持世界冠军称号的拉斯凯尔。

  拉斯凯尔原是一名数学家和哲学家,曾在剑桥大学和柏林大学讲过课,取得博士学位,但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国际象棋上。由于他的刻苦钻研,于1894年以十胜五负四和的战绩打败了斯坦尼茨,夺过王冠,成为第二名世界冠军。拉斯凯尔不但棋艺精湛,棋路多变,而且具有坚强的意志,能把心理学的方法应用于象棋实践。他的棋路多变正表现在他能根据对手的不同性格、爱好、身体条件、棋风而变换战术。他一生参加过21次国际比赛,有12次获得第一,连续7次夺得世界冠军,直到1921年才败给古巴的卡巴布兰卡。

  卡巴布兰卡也是在青少年时代便表现出良好的象棋才能,13岁时已成了古巴全国冠军。1911年在西班牙的一次国际比赛中曾获第一名。他的战术灵活机动,反应敏锐,尤其善于中、残局,因此有“卡氏风格”之称。他在1921年的世界冠军赛中以四胜十和的成绩击败拉斯凯尔,打破了拉斯凯尔27年来对世界冠军的垄断,并把这个荣誉保持到1927年。这一年,他却败给了苏联棋手阿辽亨。1934年阿辽亨曾来过我国,当时上海的一些国际象棋选手只能和他下“车轮赛”——他一人能同时和数十名选手下十几盘棋。不过这种技术还不算他最高超,据说捷克的霍鲁托在1977年4月23日至24日同时与201人进行对弈,结果获得全胜,创造这一项的世界纪录。

  以后在1931年和1937年的国际冠军赛中,都是美国人夺得冠军桂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象棋比赛曾一度低落,战后才开始复兴。担负这一复兴任务的是苏联棋手。

  1972年苏联曾公布一条考古新闻:在乌兹别克共和国发现两个象牙棋子,据判断是2世纪的产物,因此,有人便认为国际象棋起源于这个世纪。但一般人都认为国际象棋是大约12世纪时才从东方传入俄国的。据苏联人宣布,全苏联有700万名国际象棋棋手,这说明国际象棋在苏联是相当普及的。正因如此,苏联确实产生过不少高手,并在1948年由波特维尼克第一次为苏联夺得世界冠军,以后又先后有斯密斯洛夫、塔里、彼得洛西安、斯帕斯基、卡尔波夫等多次占据世界冠军宝座,使国际象棋界长时间为苏联所垄断。

  70年代初,在美国又出现一名象棋天才,这就是名噪一时的菲特夏。菲特夏为投身国际象棋,曾中断小学四年级的学习。他自学了德语、俄语、西班牙语、荷兰语等,目的是为了攻读各国棋谱,据说他几乎啃烂了几百本外国棋书。1970年在马利奥尔卡岛举行的地区国际比赛中,他面对24名世界高手,以6:0战胜苏联的太马诺夫。又以6:0淘汰丹麦的拉普森,并从1970年12月-1971年9月连续20局战胜苏联的世界冠军彼得洛西安。

  1972年世界冠军赛时,菲特夏取得决赛权,对手是苏联的斯帕斯基。这是一次颇具戏剧性的比赛,有11个国家的13个城市希望主办这次比赛,菲特夏从票房价值出发,选在贝尔格莱德,而斯帕斯基却挑中冰岛的雷克雅未克,裁判组决定比赛在这两个城中各举行半场。但这时,贝尔格莱德市撤消当东道主的要求。菲特夏便表示弃权,由于基辛格苦口婆心的说服,英国又悬赏5万英镑,菲特夏才同意赴赛。但到6月2日开赛之日,菲特夏又突然缺席。再经基辛格斡旋,到6月4日,他才到场。国际棋联的工作人员因他不按规定的时间出赛,要撤消他的比赛资格。但苏联的工作人员和斯帕斯基本人表示只要他表示道歉,可以继续比赛。这样才使这场比赛无致夭折。6月11日开始第一局,菲特夏首先失利,接着他又放弃第二局比赛。顿使西方世界大为惊恐。第三局按菲特夏的建议改在小屋里举行,观众只好在戏院里看大棋盘,这一次菲特夏终于击败斯帕斯基,扳回一局。整个比赛共244,结果菲特夏以12.5分获胜,夺得世界冠军称号,使西方为之振奋。

  1975年世界冠军赛时,菲特夏迎战苏联国手卡尔波夫,世界棋坛又一次掀起风波。这个卡尔波夫也非同小可。他18岁便当上了国际大师,1966-1977年间,他共对弈过597局,输局仅占4.5%,可谓是常胜将军了。1975年这届大赛奖金之高竟达15亿日元之巨。比赛原定对局数为24局。但菲特夏口出狂言,宣称24局太少。即使50局、100局也必然取胜,并要求增加局数。国际棋联拒绝他的要求,并剥夺他的世界冠军称号。王冠便落到苏联人手里。从此,菲特夏在国际象棋界销声匿迹。

  1978年的国际冠军赛在菲律宾的碧瑶市举行。主持这次比赛的马科斯总统特地拨巨款新建比赛场地。这一届可谓是迄今最具戏剧性的比赛了。决赛中上届冠军、苏联国手卡尔波夫迎战另一名逃亡外国的苏联人柯尔茨诺伊。这两名苏联同胞不仅棋艺相近,在以往的战绩中,两人胜利的次数相等,而且他们都把各自的自传定名为“国际象棋就是我的生命”。但这两人的性格却迥然不同,为说明这点,我们还是读一下他们彼此对对方的评价吧。卡尔波夫说:“柯尔茨诺伊在一切意义上说都是一名勇士,他的棋力和技术是超一流的,因为是勇士,所以才是最强的棋手。但他的斗争性格是我最讨厌的性格。”而柯尔茨诺伊则说:“卡尔波夫的国际象棋犹如其性格,冷酷无情,枯燥无味。但他不愧是历史上最强者。”两人都是又捧又骂,本来正是棋逢对手,该是难解难分,可是出人意料,这场比赛却以异常的方法开始,又以异常的方法结束。说它开始“异常”,因为苏联特为卡尔波夫派去一个催眠师坐在跟前,以传送“精神感应”,而柯尔茨诺伊却带去两名身穿黄色法衣的僧人为他祈祷,这些举动在国际棋坛立成奇闻,说它结束“异常”,因为经过3个月的鏖战,柯尔茨诺伊曾以六胜五负十九平的战绩领先,本来胜利已在望,偏偏决胜局的一天内未能终局,按规定是封局,次日再战。但到第二天,卡尔波夫拒绝启封对局,战事中断,裁判组宣布维护原世界冠军。对此,柯尔茨诺伊当然不服,向国际棋联总部裁判所起诉,直到现在,官司尚未结案。

  3年过去了,(国际象棋冠军赛每3年举行一次。)1981年的冠军赛于去年10月在意大利古都米兰举行。俗话说:冤家路窄,狭路相逢。这一届取得决赛权的又是柯尔茨诺伊和卡尔波夫。这是一场举世瞩目的生死斗,奖金高达80万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74万元。柯尔茨诺伊早已准备好再次迎战卡尔波夫,并决心压倒这个强手,以报上次冤屈之仇。

 

 

 
     

苏教版初中语文网站推荐阅读

 
www.520yuwen.com推荐阅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