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7 中国的“鲁滨逊”

  Author :卓东明

  Issue : 总第 27期

  Provenance :航海

  Date :1981.1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1946年7月,上海一家英文报纸在头版显著地位刊登一则消息:“英国政府向作出英雄事迹的中国海员授勋。”文章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艘为盟军运送军事物资的英国商船,在东非海面被德国法西斯潜艇击沉。余生的40名海员与大自然搏斗76天,终获生还。这次英雄事迹的领导者,是一位中国人。

  海峡遇难

  1943年8月12日,阳光灿烂,微风轻拂,辽阔的莫桑比克海峡恬静而又优美,对海员来说真是少有的好天气,满载军火物资的雷贝利号悄悄离开莫桑克南部的伊尼亚巴内港,驶往东非的蒙巴萨。雷贝利号是一艘排水量八千吨的蒸汽机货轮,属于英国战时运输商船运输队,全船56名乘员,除船长、驾驶员、报务员和6名海军护航队员是英国人外,其余均是中国海员。轮机长是沈祖挺。

  雷贝利号钢铁的船头犁开蔚蓝色的海水,不时有一两条飞鱼跃出水面。海员们知道,这宁静的美是一种假象,美的下面很可能隐藏着魔鬼——德国潜水艇。1942年底,英、美海军在此非登陆,占领了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作为对应报复措施,德国派遣大批潜艇到东非海域袭击美、英军舰和运输船队。

  “全体人员注意,”船长命令,“做好救生准备,打开救生艇罩,松开固定绳索和吊钩。”并通知不值班人员都到甲板上休息以应付紧急情况。轮机长沈祖挺则布置轮机部船员检查试验了舱底水泵、消防泵的工作情况,检查了机舱水密门和油柜,锅炉蒸汽阀的应急关闭装置。把机舱值班人员减少到4人,其余人员按船长的指示都集中在主甲板待命。船员们为应付意外都穿上救生衣,松开了鞋带,脱下手表和戒指。好容易度过一个难耐的白昼,黑夜来临了。船长安排了2名水手在船首 头,严密注意海面动静。多数船员就在舱盖板上席地休息。月黑星稀,海天寂寥,时间真难熬呀。

  8月13日,仍然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刚吃过中饭,担心的事情终于到来了。 头的水手高声呼叫:“右舷发现潜艇!”喊声刚落,一枚鱼雷眼着就从右前方飞快射来,幸好越过船头偏过去了,船长命令迅速改变航向。但就在这一霎那间,霹雷一声响,第二枚鱼雷击中了航首部,顿时起火。“跳水!快向远处游!”沈祖挺大声呼喊着。他自己也随着大家跃入海中。4分钟后,雷贝利号就下沉了。海面上激起一个大漩涡,漂出了星星散散的木板、木箱、空瓶、铁罐等杂物。这时右前方,一艘德国潜艇冉冉露出水面,船旗上凶恶可憎的法西斯标志清晰可见。潜艇驶近沉船附近,沈祖挺和落水的船员都屏声静息,避免再受袭击。潜艇神气活现地转了一圈,又潜下去驶走了,这时沈祖挺和落水的船员才敢抬起头来。他们发现一只救生艇也漂在水面上,两名水手迅速爬了上去,大声招呼着附近的人,船员们一个个向救生艇游去,你帮我助,艰难地登上救生艇。水手长指挥着水手划着救生艇四处寻找其他遇难者,大约兜了一个小时,再没发现海面有人。这时从海底冒出一股股的黑油,说明他们的雷贝得号已经沉到海底。

  死里逃生

  经过清点,救生艇上共有40人,36名是中国船员,4名是英国海军的护航队员。其余十六名海员全部丧生,其中包括英籍船长,3名驾驶员和一名报务员、两名护航队员以及9名中国队员。船员们一致推举沈祖挺来领导和指挥。沈祖挺建议,全体船员向死难的同伴默哀,并记下了他们的姓名、职务,以便将来有机会通知他们的亲属。沈祖挺分析了遇难的位置、风向、风力,估计将救生艇驶回非洲大陆是有困难的,只有随风漂向马达加斯加岛还有可能。他叫水手长驾起风帆利用救生艇的小罗盘向东偏北的方向驶去。根据救生艇航速每小时3海里推算,需要5天才能到岸。沈祖挺于是将艇上的全部食品、淡水、工具、信号、药品集中起来,按7天预算,由他统一配给食品和淡水。由于航程较远,每人每天只能吃三块压缩饼干、两杯淡水。为保持体力,减少消耗,他要求除了驶帆、掌舵和 望的人外,其余船员尽量不要讲话,不要活动。一天过去了,海面上还算平静,仍然刮着西风,小艇顺风向东慢慢驶去。可是船员们的心情一点也平静不下来,昨天那场惊险场面还历历在目。人们担忧着自己的命运。一年多来,在大西洋,英美运输船队被德国潜艇击沉的事件不断发生,数目近三百艘,想到这些,对法西斯不禁咬牙切齿。

  第三天,海上起了风,小艇航速达到每小时4海里,但视线不好,两天来,因为食品、淡水定量分配,只能稍稍充饥,谈不上吃饱,加之不能休息,船员们体力消耗很大,忧虑情绪加重了。沈祖挺要两名水手加强??望,注意发现路过船舶和有无小岛,特别要警惕碰到德国潜艇的再次袭击。通知其他船员尽量躺下争取多休息。由于幸存的人中没有一个驾驶人员,他特别担心小艇偏离航向,要是越过马达加斯加进入印度洋,那就糟了。沈祖挺虽然已有20年的航海经历,也常常在驾驶台看驾驶员测天、定船位、做海图作业。但是,真要她驾驶一条船就困难了,因为终究是个轮机员。他还记得在遇难的早上,当他进入海图室时,船长正在看海图,并指给他看舱位,当时已进入莫桑比克海峡南端。他如果能让小艇保持向东稍偏北的方向前进,就一定能到达加斯加南部——这个法国的属地。然而忧虑和紧张使他两天两夜不曾合眼,人明显地消瘦了。

  突然, 望的水手高喊:“左面发现目标,好像一艘船!”小艇上的人立即惊动起来,向左侧望去。但距离太远,凭肉眼无法判断这目标究竟是什么。有人说是艘船,因为他看见了桅杆,有人说是外岛,因为外形并不像船。总之,人人兴奋,露出笑容,两天来的疲劳和恐惧顿时消失。沈祖挺也非常兴奋。只要遇到船,大家就得救了。可是又一想,会不会是敌人的船呢?他谨慎地指挥小艇放慢速度。40双眼睛盯着这个小点,渐渐地目标一点点、一点点大了。不是桅杆,却是几排高耸的树木。“是个小岛!”好几个人一齐叫起来。

  荒岛登陆

  这是汪洋大海上的一个孤岛。长度大约四公里左右。岛上有一排高大的树木,此外能看到的只是一片黄沙和矮小的灌木,没有任何建筑物。恐惧再次袭上人们心头:岛上有人吗?有淡水吗?有食品吗?有野兽吗?但是,三天来的海上漂泊,无论如何也要登陆。那怕休息一会也好。岛的南边是较浅的沙滩,但外面却是一片密密麻麻的珊瑚礁。小艇靠近了,但无法登岸。木质的救生艇随时有可能被涌浪冲上珊瑚礁而撞得粉碎。

  “顺着岸边划过去,找个口子进去。”一个水手提议。大家都表示同意。立即举起桨。也不知那里来的力量,两天多没有好好吃东西了,可是小艇却划得飞快。绕过珊瑚礁,划到小岛的西边。小岛的两岸尽是岩石峭壁。西风把海浪送到峭壁上,激起一阵阵浪花,小艇无法靠近,只好继续向北。大约又划了半个小时,峭壁尽头,出现一片狭小的浅滩。“是个好地方!”人们不约而同欢呼起来。沈祖挺和水手长商量后,决定登陆。但是,浅滩仍有一片珊瑚礁,虽然水下都清楚可见。小艇经过,可能会擦破船底。正愁着没办法,渔民出身的水手长说:“我们宁波渔民的渔船过浅滩时,人下水吊在船头保护船底不与礁石相碰这叫做‘捉船头’”“我看这办法可以。”沈祖挺立即安排了8名身强力壮的船员下水。一边4人,手拉着舷旁身子悬浮在水中。浪高时,双脚吊在水里;浪低时,双脚蹬在礁石上将船头抬住,防止撞击。水手长指挥大家趁浪高时,猛力划桨,冲过礁石。接着,被第二个浪送上了沙滩,但是艇底还是被擦破了。船员们已疲倦不堪,爬下小艇后一个个便躺在沙滩上,闭上眼睛,几乎不能动弹。

  欧罗巴岛

  沈祖挺尽管也非常疲累,但他却无法安静下来,很多很多的事情等着他去安排。太阳已接近海平面,黑夜将要来临,首先要解决的是晚上怎么办。他带领几个人上艇搬出一切可以搬下的东西,淡水、食品、工具、药品、桨、木板、帆、绳索甚至空气箱、铁钩等等。他找出了两盒防风火柴,他十分了解它的重要性,亲自保管起来,其余的物资统统交给一名服务员保管。他和水手长选择了一个较平坦的海滩,点起一堆干树枝,分配了口粮、淡水、安排了两个船员守夜值班。大家静静地围着点燃着的篝火。

  夜间非常安静,满天星斗。沈祖挺躺在沙滩上,久久不能入睡。这个小岛有人吗?在什么位置?明天怎么办?又是一连串的问题。不管怎样,先让大家休息一晚恢复体力,明天再组织去探险。

  早上,大家吃了双份口粮,准备外出探险。沈祖挺将人员分成4队,除一队留守外,3个队全外出探险。每队4人,一队沿北岸探进,一队沿南岸摸索,另一队沿中路前进。每人都配给了一天的口粮,一瓶淡水,用铁棒、木棒作自卫武器,还有一枚烟火信号作联络用。抢险的目的是寻找淡水、居民、船舶,并察看有无威胁安全的野兽。四名英籍护航队员自愿组成一组,但要求将艇上仅存的两瓶白兰地酒分一瓶给他们,沈祖挺答应了他们的要求。探险队出发后,他带领其余的人在附近小丘顶上靠近树木旁选择了一块合适的地方作为大本营。然后,将从救生艇上拿下的物资都搬到大本营,用一块帆布架起一个小布篷。又吩咐几个人拿着仅有的一把小斧头去砍柴火,安排几个人去寻找一些可以充饥的食物。他自己则和几个轮机员动手将一个紫铜空气箱改成一个锅子,用石头架起,以便烧煮食物。下午探险队陆续回来,四个英国护航队员却只回来三个人,据说为了争酒他们几乎打起来,其中一人喝得过多,已醉倒在半路,只好派人去将他架回来。探险队已走遍了全岛,摸清了情况,带回的消息令人非常失望:没有居民也没有淡水。岛的东北部倒是有一小湖,可是湖水和海水一样咸。整个小岛都是沙丘,除了登陆的西北部有一排高树外,其余地方长着不少灌木,灌木林里有海鸟的巢,他们还带回一些鸟蛋。岛的东西两面都是珊瑚礁冲积成的岩石般的峭壁,南北两面是沙滩。据估计,东西长4里,南北长3里。岛上没有建筑物,只发现一个法国人的墓,大约是来抓海龟、采玳瑁的,按生前要求死后葬在这里,从墓碑上他们知道这个岛叫“欧罗巴”。岛上的北面有一艘沉船的残骸,残留在距离半海里的礁石旁,有一捆橡胶被冲到沙滩上。沙滩上有海龟的脚印,说明这里是海龟下蛋的地方。

  聪敏的中国人

  “没有淡水怎么办?”大家都发愁地想着这个问题。没有走兽可以吃鸟蛋、海龟,但是没有淡水却是无法生活的。救生艇带来的淡水最多只能维持两天。怎么办呢?“我们不能用锅子烧海水来造淡水吗?”一个轮机员建议说。沈祖挺也正在考虑这个办法,他接受了这个建议,但是用什么设备来收集煮开的海水蒸气,又怎样使它凝结和收集起来呢?他们的工具只有一把斧子,两根铁棒,材料只有救生艇拆下的十只铜皮空气箱。经过轮机员、机匠们的反复琢磨、敲打,终于做成了一个最原始的蒸馏器,在锅上加起一个铜盖,铜盖的边缘弯起水槽,使蒸气在盖顶冷凝后顺着边缘流到水槽再滴入淡水箱内。岛上的灌木够他们使用的。

  开始试验造水,大家都关心地围着观看。海水很快烧开并开始蒸发,蒸气遇到铜盖凝结成小水珠,慢慢地流到水槽里又顺着水槽的小孔滴出来。“淡水出来了!”船员们高兴得跳起来。负责试验的船员不停地向锅炉底送柴火,不停地往锅里补充海水,淡水一滴滴地流出来。两个小时过去了,计算一下共造出两磅淡水。这样一天24小时不停地烧也只有20多磅水,是不够40人饮用的,必须加以改进,提高效率。沈祖挺根据冷凝器的原理在铜盖上加了一个冷却罩,用海水淋在罩上冷却。又经过多次改进,把冷却改为循环冷却,一面淋一面回收。把海水补给改为连续补给。造水量成倍地增长。他们照样做了两套造水器。这样只要白天工作10小时,两套“设备”就能造出50碗淡水来,足够大家饮用。一个英国队员向沈祖挺竖起大拇指:“行,中国人真聪敏。”

  想起鲁滨逊

  有了淡水,就能生存,从而也有得救的可能。然而,要梆的事还很多。怎样取得食物,怎样御寒(在南半球,8月份相当我国广东省的2月份,最低气温夜间可达7~8度),怎样防卫,怎样设法与外部取得联系。这些,都需要细致考虑,分工安排。

  沈祖挺和大家商量后,安排了8人负责造水,包括烧水、挑水,收集淡水、贮存淡水;安排8人负责炊事,除设法解决一日三餐外,还要加工食盐(用海水晒盐),腌咸鸟蛋、鸟肉、海龟肉等作贮备用;安排8人专门抓鸟、抓海龟、摸鸟蛋和采集一些可吃的叶树;安排8人专任警卫和了望,他们在岛的最高小丘上建立一座信号台,安排专人了望天空和海面。他们将海滩上的那捆橡胶搬来,架在柴火上,准备紧急时作为烽火信号。由于火柴剩下已不多,他们决定保留火种,不让它熄灭。其余的人作为机动。哪里忙不过来就去哪里帮助。

  一经分工后,大家就忙碌起来。挑水的挑水,烧火的烧火,煮饭的煮饭,生活逐渐正常起来。一天三餐有了保证。有煮蛋、煎蛋、炒蛋(用海龟油)。有鸟肉、龟肉,有时还有鱼。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食物中没有叶绿素和纤维质,不好消化,普遍感到大便困难。于是“厨师”便设法有食物中加些“菜”(嫩树叶及嫩草)。尽管味道不好,又苦又涩嘴,可是经过用“作料”调过;还是可以入口的。这样,食物的营养成分就好多了。

  忙碌的白天是好过的,漫长的黑夜却是最恼人。入夜,人们的悲观失望情绪又来了。到底在这个孤岛上要呆多久呢?根据沈祖挺在树干上刻画的标志,遇险到现在已半个月了。海面上,没有看到一艘路过的船只,天空中,没见过有一架飞过的飞机。再呆下去会不会饿死呢?有些人开始信心不足。晚上,大家围在火堆旁,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情绪低沉而混乱。“请老沈师傅讲个故事吧!”有人建议说。顿时,空气活跃起来了。沈祖挺给大家讲了“鲁滨逊漂流记”,故事讲得生动而有鼓舞性。“鲁滨逊一个人,单枪匹马能在孤鸟上生活几年,我们40人,人多力量大,就不能奋斗下去吗?我们要比鲁滨逊本事还要大些才行。要想尽办法坚持下去。能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得救!”从此,每天晚上就成了谈天、讲故事、研究工作的时间。有人讲《水浒》,有人讲《三国演义》,情绪好多了。

  夜间,蚊子比较多,不能安睡。有人发现靠近火旁睡较好,既能保暖,又防蚊咬,一举两得。后来,干脆将柴火围成一个圆圈,点着薰蚊,安排专人值班,添加柴火,兼做警卫。

  天开始暖和,白天气温达到二十七、八度。有人把衣服脱下洗净保存起来,准备得救时再穿。一时,人人学样。在这荒岛上,海员们开始穿树叶的原始生活。

  外出探险

  树上的刻痕一条一条地增加着,一个多月过去了,生活虽然艰苦,过得还算安定。只是,了望所里仍然一无所得,连个船影子、飞机影子都没看到过。有个船员提出:“我们不能在这里等死。要想办法漂出小岛,到海上碰碰过往的船只或是设法到大陆上去。”也有人说:“反正都是危险,不如出去探险。弄一棵大木头,我爬着漂出去。”这些日子里,沈祖挺正在琢磨这个问题。他想这个小岛一定偏离航线很远。否则为什么看不见过路的船只呢?根据判断估计离马达加斯加的西岸不远,如果真的派人漂到马达加斯加,得救的可能性就大了。但是,怎样去呢?救生艇已碰烂了,用什么办法漂过海洋呢?

  晚上,围着火堆,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起来,“把那棵倒下的大树做个独木船,顺风漂出海岛。”

  “等刮西风时架起帆顺风跑。”“没有工具怎么做?”“不是有把斧头吗?”“没有锯子怎么能把大树锯断?”“我看用火可以烧断。”人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这倒启发了沈祖挺。

  第二天,他带了几个人,将那棵倒下来的大树,看了又看,量了又量。那树干粗的一端直径约有五十公分,细的一端约三十公分。选好了长度,他们便架起火来烧。为了防止火势蔓延,在两边不断浇水。这样烧了一天终于烧断了。于是把这四米多长的圆木滚到沙滩旁,用斧头一斧一斧地劈起来。船头劈成尖形还比较容易,但要挖个能坐人的舱位就不好办了。费去将近十天的时间,只挖了一个仅能坐下一个人的小洞。又插上一根桅杆,架起风帆,老水手老张会说几句英语,自愿驾船探险。他们为他配备了十五天的食品,有咸蛋、龟肉、淡水、带上两个烟火信号准备出发。独木船从沙滩上一步一步地推下水。可是非常不幸,由于上重下轻,小船一下水转了半圈就来了兜底翻。这对大家的打击不小,半个月的辛勤劳动,满怀的希望一下成了泡影。失望的情绪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怎么办?”大家都在考虑着。晚上,水手长向沈祖挺谈了自己的看法,他提出将两根树干扎成一个宽木排,把破救生艇的木板拆下钉在木排上,这样木排宽、稳性好,面积也较大,人还可以躺下休息。

  经过仔细研究,第二只小船开工建造。他们仔细拆下救生艇护舷的扁铁,用来捆扎木排,拆下一块块的木板,尽量取下可以使用的铁钉。汲取上次失败的教训,认真细致地施工。又经过了二十多天,小船终于建成了。这次做得比较讲究。小船一米多宽,四米多长,下重上轻,稳性好,船上用木板盖了一个舱室,正好够一人住下。还可贮存食品、淡水。考虑到木排航速慢,这次准备了一个月的粮食、淡水。还凑了三百多美元给老张带着应急。这时已是十月十五日,从他们遇险算起,已是第六十三天了。人人围着老张,一一与他握手,祝愿他登陆成功,尽快与当地政府联系通知盟军来营救。老张留下他在国内亲属的姓名和地址,带着大家的寄托,含着热泪和大家话别。小船推下水后确实很稳。升起帆后,顺着风向东面漂去。沈祖挺和船员们久久地凝望着,直到看不见小船的影子,大家才离开海边。晚上,人们围着篝火一遍又一遍的推测着小船的情况,祝福老张,希望他一帆风顺,一路平安,早一天碰到援救的人。

  阴影和危机

  一件意外的事终于发生。造水器经过两个多月的使用,锅内结了厚厚的盐垢。半个月前,就有人对沈祖挺诉说过造水慢了,水流少了。过去虽然定期清洗锅子,刮铲盐垢,但底下一层比较硬不易铲掉,只是把表面的铲掉。现在底层已有近一英寸厚,确实影响造水。沈祖挺同意把锅子拆下来再铲。可是一铲却把锅了铲穿了。原来两个多月来由于海水的腐蚀,紫铜的锅底已变得纸一般薄。全靠盐垢保护着。锅底一穿就不能造淡水了。剩下的另一个造水器也因盐垢很厚造水量大大减少。淡水少了,还能维持吗?要再造一只材料已不够了。全体遇难者面临一场危机。沈祖挺果断地命令减少用水,他安慰大家说:“不要急,我们还存了一大桶水,只要节省用水是可能维持的。不久可能雨季要来(什么时候是雨季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从他们来到小岛后未下过一滴雨),我们可以接雨水用。并说,老张已出发五天了,再坚持一个月一定可以得救。”他的这一番话使希望再次从人们心底升起。

  飞机!飞机!

  十月廿五日中午,午饭后,这群孤岛鲁滨逊正在沙滩上休息。这时天气已转热,气温高达三十多度。天空晴朗。云层很稀薄。突然,北方天空发现一个黑点,渐渐靠近。当大家意识到这是飞机时,它已掠过小岛上空。“飞机,飞机,快点信号!”大家呼叫起来,沈祖挺叫信号台值班人员发出信号。一颗烟火信号当即射向天空,接着又点燃了橡胶,一股黑烟直冒向上空。人们在沙滩上呼叫、挥手、跳跃。盼望飞机能看见。然而飞机飞走了。大家正在失望的时候,飞机却又转回来了。看来,驾驶员是看到信号了。飞机在岛上盘旋,越飞越低,已看出一架英军的巡逻机。下面的人也越叫越响,从飞机一丢下一个东西,人们冲上去拾起一个铁罐,里面装着一张纸条,写着“WHO ARE YOU?”(你们是谁?)大家催着沈祖挺“快点答复!”但是怎么答复呢?沈祖挺想了想果断地叫大家立即集合躺在空旷的沙滩上,他指挥着每三个人一组排字母,不一会排出了九个字母“SSRADBURY”。飞机上又丢下一铁罐,内附纸条上面写着:“知道你们的情况,将报告司令部营救你们,请等候。”顿时,大家一片欢腾。“有希望了!”“得救了!”他们奔走相告,热泪盈眶。

  第二天下午,又飞来了一架运输机,抛下了两只大木箱。大家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里面全是食品和衣服,有饼干、糖、巧克力、香烟、淡水、啤酒。几个月没有吃到真正的食品了,更不用说抽烟、喝啤酒了。沈祖挺将这些物品分给每个人,并一再提醒大家尽可能慢慢吃,不要一下吃得太多。但是,有些人还是猛吃一顿,直吃得泻肚。

  得救离岛

  十月廿八日,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也是这批海员遇难的第七十六天。从马达加斯加西北的英国海军基地安道尔港开来一艘英国护航舰,信在小岛的西面。军舰放下小艇,将受难的三十九名海员分批接上军舰。他们在军舰上受到舰长的欢迎和款待。大家认认真真地洗了个澡。剪去像野人一般的头发和长胡须。然后躺在床上睡觉。沈祖挺把遇难经过向舰长用了简单的报告。舰长说,两个半月前他们得悉雷贝利轮被击沉的消息,上级曾派过飞机到附近巡逻。但未发现任何目标。非常幸运。他们终于被巡逻机发现了。沈祖挺问他是否从探险的水手老张处得到报告。那位舰长说对此他一无所知。

  十月卅日下午,军舰抵达东非肯尼亚的蒙巴萨港。全体船员被送到英海军司令部。沈祖挺向当局作了一天的详细报告。在海军安排的旅店休息了几天。根据船员们的要求,被送到当时中国海员比较集中的印度加尔各答。临走时,沈祖挺还得到一个好消息,半个月前派去探险的老张经过十多天的海上漂流,也于前三天在马达加斯加南部被救起,现正在医院中接受治疗。

  1946年,英国战时运输部报请首相及女王批准,由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代表英国政府,授予沈祖挺十字荣誉勋章。

  解放前夕,沈祖挺返回祖国。解放后曾在交通部远洋运输局、广州远洋运输公司担任公司轮机长。1970年6月10日逝世,终年65岁。

 

 

 
     

苏教版初中语文网站推荐阅读

 
www.520yuwen.com推荐阅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