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毛泽东在“百团大战”前后

作者:刘炳峰

字体: 【

总部到洛阳沿途中的警卫工作。朱德临行前,彭德怀还将其随从卫士周恒叫到自己房中,亲自交代注意事项。雄才大略、粗中有细的彭老总,从行路安全到饮食起居等都一一交代,再三提醒,万般叮嘱……接着,他又拿出一封信亲自交给作战科参谋潘开文,要潘在护送总司令过白晋路时,将其“丢弃”在日军封锁线内。
  这是一封写给国民党军庞炳勋部的信,其中“透露”说,八路军和国民党不久将在该地区发生严重摩擦。
  这是一封假情报。实际上,此时彭德怀预定的出击矛头已经定在了另一个方向上——国共双方的共同敌人——日军。
  4月下旬的一天,左权受彭德怀之托前往129师师部。
  进入师部大院时,已是傍晚时分了。此时,刘伯承、邓小平、聂荣臻、吕正操、陈锡联和陈赓等,正在院子里谈论形势……
  此前(即4月25日),彭德怀曾以朱、彭名义签发了致各兵团首长的指示:“日寇现正在拼命修筑道路(据各地统计之多殊为惊人)……此种阴谋如不积极求得阻止与粉碎,待其完成,将会予我坚持敌后之抗战以极大困难和不利。”同时指示还要求:“各兵团首长应就当前实际情况,确谋有效之对策,予以破坏。”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129师的将领们自然会集中讨论这个问题。这次左权来,也是为了直接听取兵团首长意见,并和他们商量、谋划战役计划的。
  经过一个晚上的热烈讨论和反复酝酿,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交通破袭战的最佳方案,应该是:由聂荣臻、刘伯承相配合,协力将日军最主要的交通线——正太路分成东、西两段,分别负责予以破袭,以打通晋察冀和太行区的联系。
  次日,左权即回总部,并将兵团首长们的设想转告了彭德怀,以供其决策时参考。
  不几天,在八路军总部作战室的墙壁上,挂起了一张新的地形图——正太铁路地形图。在此后一段日子里,彭德怀常常一个人站在地图前,凝视、沉思……
  地图上,正太、同蒲、平汉、津浦、平绥、北宁、胶济共7条铁路线,构成了日军对根据地封锁包围的巨型交通网,成为日军企图困死八路军而编制的巨型“囚笼”的纵横支架。正太路正处于这个“囚笼”的中心位置上。这条铁路,从平汉路上的石家庄(取石家庄北大县正定之名)开始,经井陉(石家庄西)爬上巍巍太行,后经娘子关进入山西,然后在崇山巨壑中向西穿行,直至榆次与同蒲路接轨,上抵太原。全长240余公里。它横贯太行,沟通河北平原和山西平原,连接平汉、同蒲二线。如果说从大同到潼关的同蒲路将山西分成了东、西两半的话,那么正太路则是将山西的东部又切成了南、北两半。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沉思中,一个实施大破袭的战役方案,在彭德怀头脑中逐渐清晰并酝酿成熟起来,这就是:以聂荣臻和129师约20个团的兵力,对正太路从榆次到井陉100余公里铁路沿线上的车站、桥梁、涵洞、水塔、据点等,同时发动攻击,一举而破坏之。八路军其他各部,则向同蒲、平汉、津浦、白晋等各线及各公路干线发起全面破袭,以迟滞敌人的增援,同时乘机铲除深入我根据地内的日军据点,彻底打烂日寇这一巨大“囚笼”!
  计划业已确定,接下来便是选择开战的时机了。
  转瞬之间,近3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1940年7月22日清晨,随着“嘀嘀哒”、“嘀嘀哒”的电报声,一份十万火急的战役预备令电报,从八路军总部新址——山西武乡深山区的砖壁村(6月27日迁移至此),飞向四面八方……
  8月8日,彭德怀再次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进一步明确了战役部署和作战地域。同时决定,战役由八路军总部指挥,8月20日统一发起进攻。
  同一日,彭德怀还发布了“破击战役之一般指示”,明确指出:这次战役的成果之大小,主要看破坏正太路的程度而定。因此,“破坏工作”实际成为这次战役成果的最中心的环节。随后,彭德怀即将战役计划发报延安,请中央和毛泽东批准。
  彭德怀在没有收到中央和毛泽东的回电时,战役按计划发起了。
  8月20日20时整,随着彭德怀一声令下,刹那间,在总共2500余公里长的敌后战场上,八路军全线出击,同时向华北地区主要交通线开始了战役总破袭……
  这次战役一经打响,即一发而不可收,前后打了3个半月,并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自8月20日至9月10日,主要是交通总破袭,目的是破坏日军在华北地区的主要交通线,重点是正太路,其次是白晋路、平汉路、德石路。第二阶段自9月20日至10月5日,主要是歼灭各交通线两侧的日军以及摧毁深入我根据地内的日军据点。第三阶段自10月6日至12月5日,主要是针对事后日军的反扑、报复及其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进行反“扫荡”斗争。
  战役中,我八路军陆续投入了105个团,总兵力达30万人(另有参战民工20余万人),先后作战1.8万余次,取得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另俘日军47人,伪军1.8万余人),摧毁敌人据点2900余个的战绩。同时,破坏敌人铁路47余公里(其中以正太路被摧毁为最厉害),公路1500余公里,桥梁、隧道260余处,并缴获各种炮50余门,各种枪5800余支(挺),及其他大批物资。但在战役中,我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及中毒共2.2万余人的惨重代价。
  百团大战,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军事上,它大量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囚笼”政策,动摇了华北伪军及伪组织,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和掠夺中国物资的经济开发计划,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大发展中的我八路军的战斗力。在政治上,它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胜利的勇气和信心,进一步壮大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宣告了国民党“八路军游而不击”谣言的破产,同时打乱了日军逼蒋投降的如意算盘,使日蒋妥协的交易更难实现。事后,日军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多田骏,深感计竭事危,于是宣布退休回国了。
  应该说,毛泽东对于彭德怀发布的战役预备令也是知道的。破袭敌人的交通线,是游击战中经常要进行的战役行动,并不涉及战略问题。因此,对于这样的作战计划,若开战时机得当,毛泽东当然是不会反对的。
  当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到延安,群情激奋,一片欢腾!延安各界举行了万人祝捷大会,毛泽东、朱德等亲自参加。会上,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代表中央发表讲话,高度评价了百团大战。同时大会还一致通过了《致朱彭总副司令电》,向百团大战的领导者致以崇高的敬礼,并对前方八路军将士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
  由此可以看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百团大战的胜利成果,总体上是满意的,并及时给予了充分肯定。战役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后,彭德怀即给中央军委上报了总结报告,很快就收到了毛泽东的回电。这说明,既然战役已经打响,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还是给予了坚决支持的。
  后来,彭德怀在其回忆录中也曾指出:“此役

[1] [3]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