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赫鲁晓夫的三次中国之行

作者:彭学涛

字体: 【


  在苏联历史上,赫鲁晓夫在当政时间上,是仅次于其前任斯大林和后任勃列日涅夫的最高领导人。当政11年期间他频繁出访达52次之多,其中3次是访问中国。赫鲁晓夫的3次中国之行宛如中苏关系的三部曲,成为中国和苏联这两个社会主义大国从友好到分歧再到决裂三个发展阶段的标志。
  
  一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突然逝世,在苏联党内高层权力斗争中,赫鲁晓夫凭借他的政治手腕,扫除了贝利亚和马林科夫这两个最大的政治对手,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于1953年9月在苏共中央全会上当选为第一书记,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鲁晓夫知道若要完全确立和巩固他在苏联党内和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地位,就必须要获得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周年,毛泽东邀请赫鲁晓夫参加国庆庆典并访问中国,这也是他平生第一次来中国。
  1954年9月29日,赫鲁晓夫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的身份,率领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布尔加宁、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什维尔尼克等党政官员乘专机飞抵北京,参加我国国庆庆典,并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苏联自成立以来的第一位最高领导人访华,也是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来华的第一个最高规格的代表团,中国党和政府极为重视,刘少奇、周恩来等主要领导人到机场迎接远道而来的苏联贵宾,并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10月1日,毛泽东率领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主要领导人,会见了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政府代表团成员。赫鲁晓夫在毛泽东的陪同下出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5周年庆祝大会、国庆宴会、天安门城楼观礼和苏联经济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的开幕式等一系列活动,中国始终把赫鲁晓夫安排在毛泽东身边。但在赫鲁晓夫看来,这些活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和中国最高领导人将要举行会谈。
  10月3日,中苏两国领导人在中南海颐年堂举行会谈。中国方面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李富春。苏联方面为赫鲁晓夫、布尔加宁、米高扬。毛泽东首先说:“今天我们可以谈谈,交流一下意见。一般地说,我们之间的问题或意见都是随时提出,随时解决,没有积累下什么问题。今天我们有这个极好的机会,再交换点意见。国际形势总的说来对我们有利。首先是各国人民积极地行动起来了,抬起头来了。帝国主义的威风被煞下去了好多,不再像以前那样嚣张,盛气凌人,轻举妄动。实际上,他们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于。”赫鲁晓夫基本上同意毛泽东的看法,但也表示了细微的差异,他说:“帝国主义却没有睡大觉,而是天天在蠢蠢欲动,在图谋不轨.想达到他们的罪恶目的。减然,他们的气焰的确没有以前那样嚣张,但他们确实在活动着。”毛泽东说:“自然我们任何时候也不应该放松自己的警惕性。我们现在有一个和平建设时期,应充分利用它,进行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不过这个时期究竟有多长很难说,因为这不是由我们主观愿望所能决定的。如果我们能有20年的和平建设时期来发展经济,那么战争的危险性就会减少很多,甚至可能打不起来了。过二三十年后,如果帝国主义要打,那就是结束帝国主义存在的时候了。”随后,双方又就各自国内的建没情况、中心工作,成绩和缺点交换了看法。
  在会谈中,赫鲁晓夫为了显示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的地位,主动问毛泽东:“你们对我们还有什么要求吗?”毛泽东也不客气,说:“我们对太阳能、核武器感兴趣。今天想同你们商量,希望你们在这方面对我们有所帮助,使我们有所建树。总之,我们也想搞这项工业。”
  毛泽东的要求出乎赫鲁晓夫的预料,对于核武器这样的尖端技术他不能给中国,又不好拒绝。他考虑了好一会儿才搪塞说:“搞那个东西太费钱了,我们大家庭有个核保护伞就行了,无须大家都来搞。那个东西既费钱又费力,又不能吃又不能用,生产出来还得储存起来,不久又过时了,还得重造,太浪费了。”
  毛泽东没有回应赫鲁晓夫,其他中国领导人也不说话。
  赫鲁晓夫接着说:“我们可以帮助先建设一个小型原子反应堆。这比较好办,花钱也不太多。这是一个切实可行办法,借这个条件培训干部,也可以派一些有基础的人员到苏联学习、实习和深造。你们以为如何?”毛泽东回答说:“也好,让我们考虑考虑再说。”赫鲁晓夫又建议中国领导人把人民生活保障放在首要位置,言下之意就是要让中国领导人别考虑发展核武器。毛泽东话中有话地说:“我们之间在对外方面和国际活动中,多进行磋商、协调步调,一致对外;在对内方面和生产建设上,则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互相协作,这不是很好么?”听毛泽东这么一说,赫鲁晓夫连声叫好。
  接着,中苏两国领导人又进行了3次会谈,就若干问题达成协议。10月12日,中苏两国会谈结束,中方代表周恩来、苏方代表米高扬签署了《关于中苏举行会谈的公报》,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出席了签字仪式。会谈公报把中苏会谈的成果公诸于世:双方会谈是在真诚友好和互相谅解的气氛中进行的。同时签订中国政府和苏联政府联合宣言,中国政府和苏联政府关于对日本关系的联合宣言,中苏关于苏联军队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根据地交由中国完全支配的联合公报,中苏关于将各股份公司中的苏联股份移交给中国的联合公报,中苏关于签订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的联合公报,中苏关于修建兰州-乌鲁木齐-阿拉木图铁路并组织联运的联合公报,中国政府、苏联政府和蒙古政府关于修建从集宁到乌兰巴托的铁路并组织联合运输的联合公报。除此之外,还签订了关于苏联以给予中国5.2亿卢布长期贷款的协定和关于苏联政府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新建15项中国工业企业以及扩大原有协定规定140项企业设备的供应范围(苏联补充供应设备总值在4亿卢布以上)的议定书。此外,苏联还赠送中国拖拉机198辆,汽车40辆,摩托车24辆,机动犁100辆,播种机120台,耕耘和粗耕机100台,耙1600个,净谷机16台,割草机16台,无线电台16个,拥有100个号码的电话总机1部,各种修理机床14台,电焊设备两套,流动电影放映设备1部,并派若干专家前来协助工作。
  10月l3日,赫鲁晓夫一行离开北京,前往东北参观了大连、鞍山、长春和哈尔滨。10月16日,乘专车从哈尔滨回国。
  赫鲁晓夫第一次访华期间,中苏会谈所发表的联合宣言、公报和协定,体现了中苏两国在对外战略上密切协调、步调一致,苏联在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大力援助中国,并废除了斯大林在世时强加在中国头上的有损中国主权和权益的协定和条款,赢得了中国党和人民的好感,也使中苏两国关系进入了蜜月时期。
  
  二
  
  赫鲁晓夫第一次访华后,中苏友好合作项目全面开展,双边关系进入了高潮。1956年2月苏共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

[2] [3] [4]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